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延安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人工智能” 平台上线试运行新闻发布会

时间:2018-05-31 10:03:00 来源:陕新发布

pic

5月29日上午9时,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延安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人工智能”平台上线试运行新闻发布会。延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王利功介绍延安市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进展和“互联网+政务服务+人工智能”平台建设情况,并与延安市委网信办副主任、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张强,延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王建军一起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由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主持。

pic

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参加由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要依靠改革来实现。特别是延安作为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和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试点,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延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王利功先生,为大家介绍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人工智能”平台建设情况。应邀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延安市委网信办副主任、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张强先生,延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王建军先生。

首先请王局长为大家介绍延安市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进展和“互联网+政务服务+人工智能”平台建设情况。

主发布人王利功.jpg

延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王利功: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这里举行延安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人工智能”平台上线试运行新闻发布会。首先,我谨代表发布会的承办单位延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委网信办,向莅临发布会的各位来宾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支持我市行政审批服务和网信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媒体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延安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和“互联网+政务服务+人工智能”工作整体情况,重点从三个层面向大家作以简要介绍。

一是时代召唤——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延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顺改革潮流应运而生

党的十九大,对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做出了全新的部署,特别是对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政府权力瘦身的“减法”换取行政效能提升的“加法”,提出了明确要求。2017年10月,省委、省政府将延安确定为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单位,也是全省唯一的市级政府层面试点单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省率先组建延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将市发改委、工商局等28个部门承担的108项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职责划转由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承担实施,这是顺应改革潮流的创新之举、务实之举,备受社会各方面关注。经过前期紧张有序的基础准备工作,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于2018年3月下旬正式启动运行,4月8日正式对外开展行政审批业务。

二是效能革命——延安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催生行政审批效率全面提升

审批局工作正式启动运行两个月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局干部面对新机构、新职责和新要求,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夜以继日、攻坚克难,超常规、加速度推进各项工作,用短短两周时间完成了人员到位、事项承接、制度设计等工作,为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审批定了规矩、立了规范。这期间,得到了市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各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再次表示诚挚的感谢!这段时间,我们集中精力做了四件事:

第一,完成制度设计。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是行政审批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历史性变革,由原来多部门分散单项审批转变为一个部门集中综合审批,需要对行政审批的一整套运行管理模式进行重新设计。因此,按照“一枚印章审批、一个大厅办事、一支队伍服务、一个平台保障”的要求,审批局启动运行的第一步,就是集中精力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全面系统梳理、科学设计流程,研究制定了《延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集中审批工作运行规程》,从宏观上明确了审批的基本规则、工作流程及运行配套制度,同时将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分为投资项目、城建环保、交运林水、社会事务、市场服务五大类,分别制定了行政许可事项审批试行管理办法,做到规范先行、有章可依,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边运行、边改进、边完善。在此基础上,按照“一事一流程”的思路,坚持环节最简、流程最优、时限最短、效率最高的原则,制定规范了每一类事项办理流程。通过这些制度办法的落地实施,行政审批效能明显提升。4月8日正式对外开展审批业务以来,办件量达12602件,办件量较原分散审批提高35%;五大类106项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时间,较原行业部门分散审批法定时限平均压缩了50.28%,其中工商资质证照25大类事项的审批时限压缩了52%以上,即办件占比达到85%。

第二,加强干部培训。集中审批对干部的综合业务素质、自身研判能力等方面要求很高,既要有较强的学习理解能力,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适应工作必须“短平快”。为此,我们针对划转干部来自20多个部门单位,掌握业务知识呈点、线局限性的实际,把提升干部综合业务能力作为首要任务。部门划转干部到岗当天开始,我们就采取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了审批业务培训,通过老带青、优帮差、集中研讨、分组研学等方式,集中提升干部业务能力。同时,紧扣服务为主的部门职能,对大厅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规范进行集中培训。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全员培训33次、专题研讨21次,干部的业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基本可以达到受理询问一口清、事项办理一路通的工作需要,保证了行政审批业务高效有序开展。

第三,提升服务效能。效能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改革的目标就是“效能革命”,就是要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围绕这个目标,我们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实行“一个大厅办理”。按照“精简、规范、便民、高效”和集中审批的要求,将行政许可事项和政务服务全部集中到审批服务局一个大厅办理,并将原66个办事窗口精简整合为32个,对其他大厅服务窗口也同步进行整合优化,大厅功能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更新完善了为民服务大厅室内外导引标识,增加了部分大厅导服人员,为群众办事提供更贴心的引导服务;建立激励机制,开展“红旗窗口”“服务之星”评比等活动,树正气、立标杆、创典型,全局上下形成了比服务、比效率、比担当、比作为的良好局面。二是完善群众评价体系。通过电子评价、网站评价、填表评价和畅通投诉渠道等方式,加强对窗口服务的社会监督。三是坚持主动超前服务。对所有审批的事项或代办事项,采取现场指导或电话、微信、QQ等方式指导,力求即报即批,让企业和群众尽量不跑路或少跑路,对企业和群众有特殊需求的,提供上门服务。比如:延长石油延安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需要办理特种设备使用审批手续,我局接到企业申请后,当即指派两名业务人员,并由我局邀请特种设备方面专家,专程到富县的项目现场查看设备安装进度,指导填写申报资料,为企业试车投产提供帮助,仅用5天时间,就将达到申报条件的4批次443台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全部办结,企业关心的事情办快了,我们劳动的价值体现了,两全其美、皆大欢喜。这样的例子很多,今后还会有更多。

第四,积极推进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前期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5月14日印发了《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8〕33号),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浙江省、部分省会城市和我省延安、渭南等16个地区被列入试点。4月下旬,收悉国家住建部关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主动承接、提前谋划,组织专项工作团队,紧锣密鼓开展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按照国务院《通知》和住建部《指导意见》要求精神,我们将工程建设项目按投资构成分为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两大类,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进行全流程梳理。主要思路是:坚持“打破常规、创新机制、优化流程、缩短时限”,将非法律法规刚性要求的行政许可事项取消一批,与行业监管高度关联的行政许可事项由事前审批环节向事中事后监管剥离一批,非必须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合并、下放、压缩一批。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审批环节最少、流程最优、时限最短、效率最高的延安模式,实现全国一流、全省最优的目标。目前,试点改革实施方案已形成。按照国务院要求,6月15日前将上报国家住建部。

我市既是陕西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又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这两个试点,体现了中省对延安的高度关注、重视和信任,同时也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我们将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义无返顾承担起为中省在市级政府层面趟路子、出经验、创模式的重任,努力为国家和全省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是科技引领——延安“互联网+政务服务+人工智能”助推政府服务形态优化升级

政务服务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实现政府创新型服务、便捷化服务的重要路径。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服务效能,构建智能服务、一网通办、数据共享、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我们策划实施了“互联网+政务服务+人工智能”平台建设,把这个平台作为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有力支撑,集中精力予以推进。目标定位是:打造全国领先、全省率先的集网上审批、公共服务、百姓诉求为一体的互联网办事平台,实现“数据跑路成常态、百姓跑腿是例外”的目标。

围绕这个定位和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5月份上线运行的要求,我市从今年2月份开始全面启动平台建设,目前已经完成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应用支撑平台、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平台和“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的部署,形成了“1234”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

初步呈现六大亮点:亮点一,数据共享格局基本形成。完成了部门单位数据资源采集梳理和“一库三平台一门户”(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应用支撑平台、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平台和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搭建任务,共获取到170类2.49亿条动静态数据,基本实现了数据自动交换互认。亮点二,咨询投诉功能全面融合。融合了12345智慧政务服务平台的政府随手拍、政府要求助、政府来投诉等功能模块,面向不同人群开通了热线、微博、微信等6种服务渠道,为老百姓提供事项快速办理和7×24小时全天候咨询服务。亮点三,人脸识别功能有机结合。基于“延安政务服务”手机APP,创新植入了人脸识别特色功能,利用最先进的识别技术,有效解决了需要本人到现场核验的难点问题。亮点四,智能终端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引入人工智能技术,面向暂无线下政务服务大厅的村镇、社区,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办事终端,让习惯现场办理和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办事群体通过语音识别、身份信息扫描等方式,轻松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亮点五,事项办理进度全流程公开。建立了事项办理进度监察机制,对事项办理全流程进行实时公布,方便百姓查看办事进度,确保各类政务服务事项按时办结,并设置47项办结要素,对工作人员服务效率进行规范和监督。亮点六,市县乡村四级体系全面覆盖。按照市级搭建统一平台,各县区分级部署的方式,逐步向县区、乡镇、街道办、村组和社区延伸覆盖,形成“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协同办事体系,避免重复建设线下大厅和投资浪费。

今天,市级平台上线试运行,6月底正式上线运行,首批开放106个行政许可事项的288个子项,便民服务类事项逐步开放。同步上线试运行的还有安塞区和宝塔区王家坪社区平台。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应进必进、进是常态、不进是例外”的思路,进一步梳理丰富网上办事内容,逐步实现不见面的网上审批、不跑腿的政务服务、不打烊的网上政府目标。

李少婷:

感谢王局长的情况介绍,下面请大家围绕新闻发布会主题及媒体朋友所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在提问时先报所在单位名称,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jpg

中国日报记者:

我是中国日报记者。今天上线试运行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人工智能”平台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什么样的关系?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pic

延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王建军: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特别是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目的是要通过整合事项、重塑流程、压缩时限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不断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服务质量,稳步实现政府由管理者变为“服务员”的目标,核心是要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互联网+政务服务+人工智能”平台就是基于“效率”二字提出来的命题,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互联网+政务服务+人工智能”平台是推动行政审批制度和 “放管服”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路径和抓手,通过“一号一窗一网”将网上可办理的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表单式优化,群众网上填报资料、部门网上审批、证件免费快递到家,开启了从“群众跑腿”到互联网“数据跑腿”的服务管理新模式,足不出户就能将事情办妥,从而享有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务。

pic

新华网记者:

我是新华网记者。延安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人工智能”平台主要功能有哪些?

pic

延安市委网信办副主任、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张强:

“互联网+政务服务+人工智能”平台是实现网上办事的重要载体,需要一个设计先进、理念超前、功能强大的平台做支撑。对此,我们确立了“1234”(一个平台、两厅融合、三个凡是、四级体系)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一个平台”是通过建设“数据延安”共享交换平台,整合各类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和壁垒,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服务于办事人和办事企业;“两厅融合”是推动线下实体大厅与线上办事大厅融合发展,让不同需求不同办事群体方便办事;“三个凡是”是凡是能通过网络共享复用的材料,企业和群众无需重复提交;凡是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无需向相关服务单位重复提供;凡是能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四级体系是建设覆盖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政务服务四级协同办事体系。

目前,按照“1234”政务服务体系,我们可以向企业和群众提供三大板块的服务功能,一是网上审批服务,二是网上便民的公共服务,三是网上投诉建议受理服务。三大服务功能融合了政务数据共享应用、12345智慧政务服务咨询投诉、人工智能办事终端及“慧眼”人脸识别活体认证、全程留痕的电子监察,以“一套平台、一套系统、一条网络”服务于“市县乡(镇)村(社区)”的百姓群众,形成了“智能融合、数据服务、一网到底”的特色创新功能体系,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数据跑路成常态、百姓跑腿是例外”,这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延安模式,也是我们建设网络强市的一个缩影。

pic

国际在线记者:

我是国际在线记者。在具体的办事过程中,实体大厅与“互联网+政务服务+人工智能”平台有什么区别?

王利功:

以现在非常火热的网购为例,实体办事大厅相当于“实体店”,网上办事平台相当于“网店”,我们网店买不到的东西往往还需要去实体店。这里我要向大家解释一个概念,就是“一号一窗一网”。其中“一号”,是指在群众办事过程中,通过自然人/法人有效身份证件代码,直接查询所需的电子证照和相关   信息,作为群众办事的依据,实现一号申请,避免重复提交证明材料; “一网”,是指以建设自然人/法人办事统一身份认证体系为抓手,逐步构建多渠道多形式相结合、相统一的便民服务“一张网”,实现网上办事一次认证、多点互联、一网通办。“一窗”是前端整合构建综合服务窗口和统一的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后端建设完善统一的分层管理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实现群众办事一窗受理,从而避免群众在办一件事折返于多个部门重复跑路的现象。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在推进“一号一窗一网”上下功夫,逐步将更多的行政许可和便民服务事项迁移到互联网上,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合一通办,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在政务大厅与部门之间来回跑腿的问题。

pic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是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我们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人工智能”平台办事如果遇到困难该怎么办?

张强:

为了方便快速解决老百姓在办事过程遇到的困难,我们按照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人工智能”技术体系建设指南要求,从用户的各类需求出发,设置了“我要看”“我要查”“我要办”“我要评”“我要问”的功能,从3个途径提供服务。一是通过“延安政务服务网”门户网站;二是通过“延安政务服务”手机APP,解决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三是通过延安市12345智慧政务服务中心线上线下的诉求建议受理功能。运用“时代出卷我来答、我来答卷人民阅”的民意征集机制, 推出了@政府随手拍、@政府要求助、@政府来投诉的“@政府1+3”多维度服务,面向不同人群开通了热线、微博、微信等6种服务渠道,为老百姓提供7×24小时全天候咨询投诉受理服务,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让老百姓在办事过程中“一路畅通”。

pic

华商报记者:

我是华商报记者。“互联网+政务服务+人工智能”平台下一步有哪些扩展和应用?

王建军:

“互联网+政务服务+人工智能”平台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整个平台建设只是跨出了第一步,后续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加快打通“信息孤岛”,实现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全面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二是不断拓展网上可办事项,提升服务水平。凡与企业生产经营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都将逐步推行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加快实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推进群众关注的教育、卫生、住房、交通等领域的便民服务整合汇聚到政务服务网,拓宽“线上”宽度。三是推进事项联合办理、跨层级办理。扩大综合服务窗口的覆盖范围,围绕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联合办理机制,构建网上并联审批系统,推行并联审批、多规合一、多图联审、联合踏勘等,实现综合受理、统一出件“一次办”,同时与陕西省政务服务平台对接积极推动跨地区办理。

pic

凤凰网记者:

我是凤凰网记者。“互联网+政务服务+人工智能”平台中的“人工智能”主要有什么?

张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着力用最先进的技术为百姓提供最便捷的服务。一是先行先试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创新引入人工智能技术,面向无线下政务服务大厅的村镇、社区等提供人工智能办事终端,支持地方方言,让百姓通过语音交互、刷身份证的方式,轻松办理各类服务事项,最大程度利企便民;二是多渠道进行数据和实名认证。我们除了可以通过身份证信息进行注册使用外,创新开通了微信实名人证渠道,特别是通过“慧眼”人脸识别认证功能,让特定的办事群体无需到场进行身份核验,就是要充分运用最新的技术手段解决服务百姓办事中的“堵点痛点问题”。

pic

延安广播电台记者:

我是延安广播电台记者。假如我是延安人,现在在外地工作,通过政务服务网申请的办件,可以邮寄吗?可以在线缴费吗?

张强:

您刚提的问题我们是可以实现的。现在上线的网上办事平台配套建立了统一的一套物流系统,证件办理结束之后,会按照办事人的需求统一通过EMS邮寄,也可以通过统一支付平台,不论你是在本地还是在外地,都可畅享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便捷服务。

李少婷: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