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渭南市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新闻发布+访谈活动(二)
时间:2018-07-19 15:24:59 来源:陕新发布
2018年7月2日上午9时,中共渭南市委外宣办、渭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渭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渭南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段作鹏,就渭南市增加科技有效供给,打造渭南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等相关情况作一通报。新闻发布会由渭南市委外宣办副主任刘玉陆主持。发布会后,还邀请到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张胜、渭南师范学院教授张修兴一起进行了访谈。
中共渭南市委外宣办副主任 刘玉陆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实施“东扩、北跨、西融、南优”战略布局,立足追赶超越定位,加快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为进一步加大我市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宣传报道力度,营造浓厚热烈的社会氛围,由市委宣传部统一安排,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拟于2018年6月29日至7月13日,决定开展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新闻发布+访谈活动。今天召开第二场。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有:渭南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段作鹏。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新闻媒体单位有:华商报、渭南广播电视台等20多家媒体。欢迎大家的光临!
接下来有请渭南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段作鹏,就渭南市增加科技有效供给,打造渭南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等相关情况作一通报。
渭南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段作鹏
主持人好,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渭南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聚焦“五新”战略和“三地一中心”建设,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区域科技资源统筹,主动融入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构建渭南区域产业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科技进步共贡献率达到48.3%,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19.83亿元,占GDP比重1.33%,技术合同交易完成3.7亿元,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378件和823件,先后建立了国家级高新区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高新区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众创空间26家,星创天地2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84家,高新技术企业46家,初步形成了各类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互动的协同创新局面。
一、基本思路
国务院《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批复以来,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西安研发、渭南制造”的总体思路安排,针对我市科技资源较少、创新基础薄弱、创新要素聚集度低、创新人才引进难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寻“西安研发、渭南制造”突破口,初步提出了统筹科技资源促进协同创新的基本思路是:
以建设创新型渭南为统领,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借鉴飞地孵化发展模式,打破区域壁垒限制,充分利用西安省会城市科技资源富集优势,高效配置各类创新要素,以双创为抓手,以“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为载体,政策、资本、技术、基金“四轮驱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孵化器、高新区“四域承载”,引进培育一批符合渭南产业发展需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源源不断地为渭南输入新成果、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科技有效供给,打造渭南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
二、目标任务
不断加大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建设力度,突出“转化孵化、研发服务、科技招商、示范引领”四大服务功能,五年内引进孵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100项,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00名,孵化落户渭南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30家,产生专利成果200件,技术交易超过10亿元,将孵化器打造成关中平原城市群具有较高影响力的飞地科技企业孵化器,进入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行列。
三、措施保障
1.加快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建设步伐。积极争取省科技厅和市委市政府支持,加强与孵化器所在园区西安雷信科技园密切合作,指导督促尽快完成孵化器主体大楼内外装修设计和施工任务,组建运营团队,制定运营方案,向社会公布入驻标准和条件,争取年内首批团队入驻孵化。
2.充分发挥渭南驻西高新科技工作站外引内联功能。建立渭南驻西高新科技工作站与西安高校院所互动交流合作机制,搜集筛选重大科技成果,广泛征集技术需求,为产学研合作提供平台,为项目落地牵线搭桥。
3.尽快启动运营科技创新发展基金。加强与省科控集团、金控集团、市产投集团合作,组建渭南科技创新发展基金,成立基金运营公司,完善基金运营方案,为入孵企业和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4.提升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服务水平。对现有26家众创空间和22家星创天地进行提升改造,加强与关中城市群各创业机构合作,组建黄河金三角创新创业联盟,完善服务设施,加强创业辅导,开展创业活动,提高创业项目孵化成功率。
5.创新孵化落地政策措施。指导各高新区制定孵化落地项目和企业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低企业落地成本,根据孵化项目类别,优化园区布局,加强跟踪服务,促进落户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渭南市委外宣办副主任 刘玉陆:
感谢段局长。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接下来进行访谈活动,请各位媒体朋友持续关注。
从左至右:主持人刘子华、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张胜、渭南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段作鹏、渭南师范学院教授张修兴
主持人: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的目标,将渭南定位为“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原渭南市市长、现渭南市委书记李明远书记在谈到如何融入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中,提出要打造“西安研发、渭南制造”的新模式,认为“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科技资源协同创新是关键”。请问段局长,“西安研发、渭南制造”的背景、基本思路是什么?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段作鹏:
在国务院批复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里,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活创新要素,加快协同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而要实现上述任务,主要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客观的来说,陕西作为全国的科教资源大省,其主要和重点科教资源都集中在省会西安,我们渭南的科技资源并不多。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客观现实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跨区域的科技资源统筹力度。好在我们离科教资源实力雄厚的西安并不远,距西安仅60公里,每天停靠渭南北站的高铁(动车)达120列,渭南北站到西安北站达45列,仅有18分钟车程,这为我们充分利用西安的科技资源,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我市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充足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产业承载环境,为我市融入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
“西安研发、渭南制造”,实际上就是依托西安科技资源优势,在我市重点发展的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清洁能源、新材料、增材制造等领域,鼓励和支持市域内企业与西安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研发活动,转化科技成果。这在实际操作层面讲,也是有先例的。
从近年科技项目实施情况看,无论是实施具体的科技研发项目还是联合共建创新研发平台,我们很多企业都与西安的高校、科研院所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据不完全统计,有30多家企业都与西安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比如,在科技研发平台建设方面,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就与西安理工大学联合共建了陕西省印刷包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科技项目实施方面,获得今年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的陕西神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就与西北大学马晓迅教授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在3D打印等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方面,更是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卢秉恒院士、西北工业大学的黄卫东教授团队等专家学者开展了深度的合作。
所以,我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借鉴飞地孵化模式,在西安建立一个渭南的孵化器,并以这个孵化器为载体,通过政策、资本、技术、基金“四轮驱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孵化器、高新区“四域承载”,来源源不断地位渭南输送新成果、新企业、新产业,来增加有效的科技供给,进而增强渭南发展的新动力。这个孵化器应当是我们“西安研发、渭南制造”的一个生动实践。
主持人:
段局长刚才你说到,在西安建设渭南孵化器,请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个孵化器的基本情况?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段作鹏:
从去年开始,我们提出建设“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的思路,就是要借鉴飞地孵化发展模式,打破区域壁垒限制,充分利用西安富集的科技资源优势,从西安孵化、引进一批符合渭南产业发展需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渭南发展增加新引擎、新动力。
为此,我们在西高新瞪羚路雷信科技园找了一块地方,正在加快一个1万平米的孵化器大楼。目前孵化器主体大楼正在进行内外装修,组建运营团队,制定运营方案,到时将向社会公布入驻标准和条件,争取年内首批团队入驻孵化。
主持人:在加快科技资源统筹,确保“西安研发、渭南制造”落到实处方面,下一步有什么措施和打算。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段作鹏:
一是加快孵化器建设步伐,争取早运营早落地早受益。二是发挥渭南驻西高新科技工作站作用,加强与西安高校对接互动交流合作。三是尽快启动科技创新发展基金运营。目前我们基金已经累计有8000多万元,下半年可以开始运营投资。四是开展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指导现有双创服务机构加强与关中城市群各创业机构合作,按照国家要求,完善服务设施,加强创业辅导,开展创业活动,对符合条件的推荐备案国家级双创服务机构。五是创新孵化落地政策措施。指导各高新区制定孵化落地项目和企业优惠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跟踪服务,促进落户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主持人:
刚才,段局长为我们介绍了渭南在推动“西安研发、渭南制造”的工作和下一步思路。下面,我们邀请西安交通大学张胜教授,从专家学者的角度谈一下对“西安研发、渭南制造”的一些看法。
西安交通大学张胜教授:
观众朋友们好,主持人好!刚才,段局长介绍了“西安研发、渭南制造”的设想和开展的实践。我个人认为:把西安科技资源导流到渭南,加快渭南创新驱动发展,是非常好的发展思路和重要举措。我举一个例子,就是广东的东莞。改革开放之初,东莞按照“粤港合作”“前店后厂”“香港设计、东莞制造”的思路,承接了香港的制造环节。随后,继续承接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电子制造业,形成了被誉为“世界工厂”的国际电子制造基地。我们渭南今天做的这种方式,完全是可以做成功。
我们要在关中城市群建成若干世界级的高端制造基地,实现高质量发展,把“西安研发、渭南制造”做成区域协调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典范,还需要关注三个聚焦:
一是要聚焦新兴产业。制造业门类很宽广,关中这个内陆型的国家级城市群,究竟应该发展那些制造业,这既是市场选择和政府培育两个力量合力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要聚焦我们可以发展的制造业。聚焦就会产生凝聚力,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力,从而从全球聚集资源。比如,我们在电动汽车领域具有优势,那么渭南可以在动力电池、电动机等关键组件领域布局,成为世界级的汽车用动力电池和电动机的制造基地。类似的,渭南和西安可以深度合作,聚焦3D打印、飞机制造、输变电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渭南的比较优势,形成渭南和西安“1+1>2”的合作效益。
二是要聚焦颠覆性产品研发。整体而言,关中城市群还达不到“珠三角”“长三角”区域的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如果继续沿用他们的产业发展路线,我们永远不可能赶上他们。要实现追赶超越,特别是超越,聚焦颠覆性产品研发是一条捷径,也是一条成本效益最优的道路。比如传统的电视机产业,咸阳彩虹是世界上最大的显像管生产基地,但随着液晶显示器这一颠覆性产品的出现,安徽的合肥和京东方合作,现在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液晶显示器生产基地,传统的显像管产业被淘汰出局。因此,我们要在西安孵化器内,不一定要局限于西安的科研团队,有目标、有组织的把世界上先进的科研团队、创业团队,引进我们在西安建立的孵化基地,充分利用西安的科研资源,浓厚的学术研究、技术创新的科研氛围,选育、培育、储备一批颠覆性产品,完成颠覆性产品的研发、测试、中试、用户体验等重要环节,然后投放到渭南制造,在渭南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颠覆性产业,为整个关中城市群注入新的活力、新的竞争优势。
三是要聚焦国际市场。整体而言,关中城市群的国际化程度较低,陕西、山西、甘肃三省的进出口非常少,三省合计进出口额3057亿元,其中我省进出口总额是2715亿元,山西是1162亿元,甘肃是342亿,三省合计的全国占比仅为1.1%,非常低。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际市场参与,我们就难以和发达区域比肩,就难以说我们在超越。西安和渭南的合作,目标就是要推进渭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渭南制造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在聚焦国际市场方面,首先要面向国际市场,建立便利化国际投资者、跨国公司进入渭南,本地企业国际化运营的国际营商环境。在整个关中城市群,那个城市抢先构建了良好的国际营商环境,就能抓住了新一轮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机遇,就能率先脱颖而出。我认为我们渭南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制造业领域率先建立国际营商环境,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主持人:刚才,张教授谈论“西安研发、渭南制造”的一些观点,今天我们还邀请到了我们渭南师范学院的张教授,我们有请张教授从本地专家的角度,谈一下“西安研发、渭南制造”的看法。
渭南师范学院张修兴教授:
大家好!非常荣幸参加今天这个节目。我在渭南已经工作了十多年了,深切地感到渭南这个城市在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城市的发展速度令人欣喜。
刚才听了段局长,张教授分别“西安研发、渭南制造”的阐释我深受启发,个人对这个提法的理解也更为深刻。实际上,在国务院批复《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咱们渭南市提出 “西安研发、渭南制造”,个人认为这个提法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1.“西安研发、渭南制造”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渭南市科技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是实现渭南市融入关中城市群发展的一个有力抓手;
2.通过刚才段局长对近年来科技项目实施的情况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西安研发、渭南制造”已经具有了一定基础和成功经验,可操作性强;
3.“西安研发、渭南制造”的提出,对渭南市域的几所高校,比如:渭南师范学院,陕西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为高校和地方的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以上是一家之言,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主持人结束语:
好的谢谢段局长,在今天的节目中,段局长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批复后,渭南在西安研发、渭南制造方面的背景、思路、开展的工作和发展目标。我们的两位专家,也对该项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不仅让我们诸多观众朋友对市委市政府这项重要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今后全市上下在倾力打造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中树立“一盘棋”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