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奋进新时代 聚焦“次核心” 建设新渭南——2018追赶超越看秦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
时间:2019-01-03 17:20:44 来源:陕新发布
2018年12月18日上午10时,中共渭南市委外宣办、渭南市政府新闻办在渭南广播电视台召开新闻发会。邀请渭南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刚就今年以来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作一通报,市委政研室正科级专职纪检员杨杰、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科员吴巍回答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由渭南市委外宣办副主任祖亮主持。
中共渭南市委外宣办副主任 祖亮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欢迎和感谢各位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为了全面展示我市2018年发展成就,提振各级加快追赶超越的信心和干劲,汇聚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强大精神动力,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开展“奋进新时代 聚焦‘次核心’建设新渭南——2018追赶超越看秦东”系列新闻发布会,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有:渭南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刚、市委政研室正科级专职纪检员杨杰、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科员吴巍。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新闻媒体单位有:陕西日报、陕西科技报等20多家媒体。欢迎大家的光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下面进行第一项:请渭南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刚就今年以来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作一通报。
渭南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刘刚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市委政研室、市农工办向一直以来关心关注支持我市“三农”工作的媒体朋友、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按照这次新闻发布会的安排,下面,我把今年以来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向各位做以通报。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中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会议精神,精心部署,扎实推进,全市乡村振兴工作起步良好。
一、领导重视,初步形成上下齐抓的体制机制
在市级层面,一是市委常委会两次专题学习研究乡村振兴工作。2月11日和10月19日,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了制定印发市委一号文件,启动编制“三规划两导引”,实施六大攻坚行动,开展“九大示范创建工程”等意见。二是市委市政府两次召开全市性大会,安排部署乡村振兴工作。2月2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市农村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印发了市委一号文件和任务分工方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了重要讲话。11月19日,市委市政府在合阳县召开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深化农村改革现场会,学习推广合阳经验,安排部署推进工作。三是成立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10月份,市上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落实中央“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形成了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制。四是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根据各个阶段的工作进展情况,先后于2月23日、6月20日、7月2日、7月9日召开联席会、汇报会、座谈会,研究部署推进措施。五是市级几大班子和市级领导经常性开展调查研究、考察视察活动。据了解,每位市委常委、副市长都深入到县镇村开展了乡村振兴调研活动,市人大、市政协也都分别开展了专题考察视察活动。
在县(市、区)层面,各县(市、区)均成立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其中合阳县设立“一办八组”,形成了“三级书记、两级政府”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华州区还为振兴办专门增加了5名行政编制。各县(市、区)普遍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会、现场会、座谈会、有关规划编制研讨会等,统筹协调乡村振兴工作。党政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农村一线调查研究,指导实施,分管领导亲力亲为,统筹协调,全力推进。
宣讲培训,凝聚实施乡村振兴共识
市上先后举办三期培训班,邀请省市有关领导和专家,分别对市县分管领导、涉农部门负责同志、镇办和试点村主要负责人、县镇宣讲团成员进行集中培训。各县均组建宣讲团,深入镇办村组、田间地头和农户,宣讲政策,动员群众。据统计,全市共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150多期,累计培训干部2万人次以上,县镇党政领导和涉农部门负责同志、县镇村三级干部至少参加过一次集中培训。编辑印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若干问题解读》等书籍和宣传图册。组织市县镇三级干部积极收看央视《乡村振兴战略大家谈》(共六期)专题节目,华州区还将《乡村振兴大家谈》栏目在城区广场和街道LED大屏上滚动播出。同时市县多次组团赴浙江、贵州四川等地,实地考察学习乡村振兴典型经验和做法。
规划引领,高质量编制“三规划两导引”
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地的意见》,提出编制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乡村空间布局建设规划》、《乡村振兴农业产业规划》“三个规划”和《乡风文明工作导引》、《乡村治理工作导引》“两个导引”的工作任务。市农工办多次召开协调推进会,协调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问题。市发改、住建、农业、民政、宣传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门规划编制组,深入县镇村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结合我市十三五规划,形成了《规划》初稿。7月9日,市委书记李明远同志专题听取“三规划两导引”编制情况汇报,提出指导性意见。10月19日,市委常委会专题审议“三个规划”和“两个导引”。目前,经多次修改完善,“两个导引”已经编印下发,“三个规划”待省上《规划》出台后再完善下发。同时,市文物旅游局、市畜牧局还结合实际,编制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畜牧业追赶超越规划》等一批专业性规划。各县(市、区)也按照全市统一安排,结合实际制定了各自的规划和导引。富平县创设的驻村规划师制度引起中省有关方面的关注,其做法在央视13套播出。
典型带动,着力打造先行示范区
近年来,我市按照“先行先试、打造示范、带动全面”的思路,启动实施了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涌现出一批乡村振兴典型镇村。最近市委出台《关于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暨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2019-2023)》,决定从2019年起,以“10镇40村”为重点,以建设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为目标,以市直部门包村联镇为抓手,以资金整合和项目建设为支撑,在全市启动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暨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工程,通过五年努力,打造全市首批乡村振兴样板,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探索路径和创造经验。各县(市、区)也结合实际,规划建设了一批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区点。临渭区建成“四园一基地”,初步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格局。蒲城、合阳、潼关等分别拿出专项资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计划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或示范带。
突出特色,启动实施“九大示范创建工程”
年初市委市政府出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明确提出启动实施“九大示范创建工程”的目标,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以“果菜畜水产”支柱产业振兴和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为重点,开展“农产品品牌强县示范创建工程”,全市全市优生区新建果园面积6.79万亩,水果总面积达到386万亩,位居全省第三;新建设施瓜菜5.1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21万亩,位居全省第一;五大水果区域公用品牌全部入围“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榜”。二是以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市”和“全国乡村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开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创建工程”,6个县(市、区)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实施国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相继建成华州竹溪里、合阳初心公园、澄城良周秦汉宫等一批乡村旅游景区。三是以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为重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创建工程”,启动百名青年农场主三年培训计划,创建“技术服务110平台”,累计为12万多农户解决了生产技术难题。四是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开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示范创建工程”,合阳、白水被列入国家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蒲城“党支部+”、富平科农模式、白水果园托管、潼关农村社区改革等一批改革经验得到中省肯定推广。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会议上,省委副书记贺荣充分肯定了我市合阳沟北模式、华州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五是以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为重点,开展“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创建工程”,制定《美丽渭南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2018-2020年)行动方案》,开展“美丽道路、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文化、美丽经济”创建活动,累计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116个,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排名全省第二。六是以发展绿色农业为目标,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创建工程”,计划打造“四横五纵”生态水系,建设渭南主城区和10个县城城市水网和水面景观,实施渭河综合治理二期项目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实施“绿化秦东大地,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新增苗木花卉6万亩。七是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重点,开展“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创建工程”,累计建设扶贫产业园1059个,累计带动贫困户8.89万户31.49万人,基本实现“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4个国定贫困县计划今年摘帽。八是以乡村治理为基础,开展“红色头雁建设示范创建工程”,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组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七个标准化创建”等活动,精心实施市县镇村综治维稳中心建设、扫黑除恶行动和雪亮工程。九是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开展“乡土文化传承示范创建工程”,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深入,8人上榜“中国好人榜”,18人上榜“陕西好人榜”,建成行政村和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698个,达标率80%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省要求和部署上来,以“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为重点,着重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重点培育一批示范典型,打造乡村振兴先行试验区、示范带和重点镇村。二是总结挖掘一批先进经验,及时在全市进行推广。三是规划建设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工程,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及公共服务水平。四是加强督查,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落实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每年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党政一把手向市委述职等制度。
谢谢大家!
渭南市委外宣办副主任 祖亮:
下面进行第二项内容:请媒体朋友提问。
国际在线记者 刘嘉宸:
我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渭南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刚: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在工作中,以实施乡村振兴为统揽,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地为目标,以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主线,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抓手,实施“九大创建工程”,推进“六大攻坚行动”,全面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三秦都市报记者 杨晶:
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总体目标是什么?
渭南市委政研室正科级专职纪检员 杨杰: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贫困县全部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初步建成省级全域美丽乡村示范区,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完善,农民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培育形成十大区域公用农产品品牌和一大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地和全域美丽乡村示范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初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现代化目标全面实现。
华商网记者 杨李军: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工作中,市委、市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成效?
渭南市委政研室正科级专职纪检员杨杰:
2018年是乡村振兴开局之年,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开局良好。
一是统一了思想。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均成立了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市上多次召开常委会、现场观摩推进会等专题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市县镇三级层普遍举办了乡村振兴培训班,累计培训干部2万人次以上,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向广大民众宣传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目前,上下齐抓大抓乡村振兴工作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氛围已经形成。
二是坚持了规划引领。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地的意见》和《乡风文明工作导引》、《乡村治理工作导引》两个导引,编制完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乡村空间布局建设规划》、《乡村振兴农业产业规划》“三个规划”初稿。绝大多数县(市、区)也按照全市统一安排,结合实际制定了各自的规划和导引。此外,富平等县(区)创设的驻村规划师制度,引起中省有关方面的关注。
三是打造了一批示范典型。各县(市、区)都规划建设了一批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典型。临渭区投资15.8亿元,建成“四园一基地”,初步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格局。蒲城、合阳、潼关等分别拿出专项资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计划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与此同时,市上将自2019年起,以“10镇40村”为重点,在全市启动为期五年的“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暨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活动,采取市直部门包村联镇、资金整合、项目倾向等措施,努力将其打造成全市乡村振兴的样板,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路径和经验。
阳光报记者 崔宁
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如何做到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渭南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科员 吴巍: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有利于当前加快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也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要坚持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攻坚期内,贫困地区继续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持攻坚力度和政策强度,确保完成脱贫任务。乡村振兴相关支持政策要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
一是对已脱贫摘帽的贫困县,要抓好巩固提升,做好乡村振兴政策宣传、规划设计和典型示范,防止脱贫攻坚期结束后出现返贫问题;未脱贫摘帽贫困县,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保持攻坚力度和政策强度。
二是对贫困村,一方面要切实做好村庄规划,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理念,做到规划先行、建管并重,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另一方面要着重抓好产业发展,不断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注重改善产业发展支撑条件,完善农业保险机制特别是扶贫产业保险机制,不断提升贫困村农民人均收入水平。
三是对贫困户,要着力在帮扶政策上做好统筹。易地扶贫搬迁方面,要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步对产业、就业等举措作通盘谋划。健康、教育、社会保障扶贫方面,要着眼乡村振兴长远需要,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完善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同时要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创业就业能力。
渭南市委外宣办副主任 祖亮: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