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奋进新时代 聚焦“次核心” 建设新渭南——2018追赶超越看秦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
时间:2019-01-03 17:41:39 来源:陕新发布 作者:渭南
2018年12月20日上午10时,中共渭南市委外宣办、渭南市政府新闻办在渭南广播电视台召开新闻发会。邀请渭南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鑫就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及推进举措进行通报,市工信局非公经济发展科科长张晓燕回答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由渭南市委外宣办副主任祖亮主持。
中共渭南市委外宣办副主任 祖亮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欢迎和感谢各位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为了全面展示我市2018年发展成就,提振各级加快追赶超越的信心和干劲,汇聚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强大精神动力,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开展“奋进新时代 聚焦‘次核心’建设新渭南——2018追赶超越看秦东”系列新闻发布会,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有:渭南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鑫,市工信局非公经济发展科科长张晓燕。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新闻媒体单位有:陕西广播电视台、渭南日报等20多家媒体。欢迎大家的光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下面进行第一项:请渭南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鑫就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及推进举措进行通报。
渭南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苏鑫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市工信局,向各位媒体朋友和全市民营企业家致以诚挚的问候!感谢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渭南民营经济的关注,对工信局工作的支持。按照安排,下面我就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及推进举措进行简要发布。
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年初,我市出台了《渭南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这在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多面开花,民营经济发展成效初显
(一)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
今年以来,我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579.24亿元,占GDP的49.4%。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561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9.04亿元,同比增长20.9%;利润总额27.93亿元,同比增长41.8%。
(二)载体建设稳步推进。
组织认定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家,省级基地8家,市级基地14家。认定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0家,市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5家。我市7个园区被列入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县域工业集中区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共争取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270万元。截止三季度末,全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共有入园企业1223个,其中投产企业957个。实现营业收入1730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338亿元。缴纳税金55.5亿元,吸纳就业21.2万人,同比增长6%。
(三)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我们狠抓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促进40多户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为10户企业争取技术改造、结构调整等项目资金1100余万元。为工业企业争取中小企业扶持专项基金2700万元 。截止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省级28户,市级37户。
(四)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9户企业获批陕西省中小企业创新研发中心。大荔德飞新能源等66家企业被列入我市瞪羚企业培育计划。以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小企业成长梯队培育,2018年共认定省级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18家。中小企业获得市场主体培育成长项目108个,扶持资金2470万元。服务体系类项目11个,扶持资金216万元。截止目前,我市民营企业共有陕西省中小企业创新研发中心91个,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8个,省级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94个,高新技术企业42个。
二、多措并举,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一)提高政策水平,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民营企业家们是参与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主体,为我市经济的稳步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我市先后出台了《渭南市工业促投资稳增长措施》《渭南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意见》《渭南市推进工业园区产业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渭南市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实施意见》《关于落实省政府工业稳增长促投资21条措施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纳税大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优秀科学技术成果等进行表彰奖励。为全市民营企业家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帮助企业家重拾创业精神,从政策层面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扎实开展企业人才培育工作,孙耀林等30人荣获第三批百名企业人才称号,王社旭等5人被授予第二届渭南市企业家明星奖。开展“创二代”和青年创业人才选拔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审定45名。通过开设职业经理人培训、创业创新培训、沙龙、俱乐部等形式,企业经营者素质得到稳步提升。落实构建渭南市人才工程项目,开展全市“进高校招英才”活动,推进人才来渭发展和地校合作。
(二)搭桥铺路,帮助民营企业越过“融资的高山”。
不断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从2016年起,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增加到5000万元。对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进行股权投入,对新建成投产企业、新增规上企业和新上市挂牌企业等予以奖励,对入驻工业园区标准厂房的企业予以贴租扶持。对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众创空间等创业平台的办公用房、用水、用能、宽带接入费用和公共软件、开发工具等相关费用予以补贴;召开市减轻企业负担联席会议,印发《2018年渭南市减轻企业负担工作要点》。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政企银三方合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深入企业调研融资难、融资贵的对策及建议,组建政银企交流平台,定期分批次地组织政银企面对面现场对接,通过金融服务培训会、政银企对接会等形式,累计培训和交流企业350家,服务企业174家,其中46家企业现场对接成功,贷款金额2795万,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上成效显著;推动融资机制创新,大力开展“助保贷”、应收账款融资等工作,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鼓励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推进企业股改,对首次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公开发行上市和在新三板、四板成功挂牌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
(三)纾危解困,助力民营企业战胜“转型的火山”。
加大创新力度,占领行业产业链有利位置,形成和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对首批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进行资金奖补;推荐白水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4家服务机构进入“陕西省中小企业服务联合会”备选发起单位。加速推进企业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充分发挥企业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的积极示范作用。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企业持续创新,助推民营企业脚踏实地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先后开展了“渭南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日”、“企业互联网转型之路”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双创活动日主题活动。以创业培训、项目路演、技术交易等多种形式服务企业和创业群体,促进创业创新要素聚集交流对接。
(四)迎难而上,帮助民营企业融化“市场的冰山”。
瞄准短板弱项,精准施策发力。树立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上下联动,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开展企业发展典型案例宣传工作,选取长石电子、华隆畜牧等20余户代表性企业,发掘、总结我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园区建设方面的亮点和经验,与渭南电视台合作制作创新典型发展案例宣传片,并在渭南二套《创业之窗》栏目播放;在渭南电视台、华山网、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平台开展新修订《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宣传活动,向社会各界普及中小企业促进法,通过深入的宣传贯彻,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各界对中小企业民营经济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高政府各部门依法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自觉性;今年先后组织域内企业参加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中国西安国际食品博览会暨丝绸之路特色食品展、“渭您而来·携手共赢”渭南·北京经济合作洽谈会、陕西名特产品展销会和丝博会暨西洽会等大型展销活动。陕西名特产品(南京)展销会期间,我市企业现场达成合作意向32个。同时也展示了我市民营企业新风采,树立了渭南开放发展的新形象,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三、培育新动能,激发民营经济新活力
2019年,我们将提振加快追赶超越的信心和干劲,汇聚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强大精神动力。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活力充分迸发。为此,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提高施政能力,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深入贯彻落实《渭南市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实施意见》,搭建各类企业家互相学习交流平台,促进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组织开展好“企业家活动日”等形式多样的交流培训,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起草并印发《渭南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优化服务水平,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组织民营企业参加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帮助其掌握融资必备的金融基础知识,切实提高民营企业金融知识储备和融资能力,提高融资主动性和可获得性。发挥好桥梁纽带的作用,加强“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银企共赢”政银企交流平台建设,通过面对面交流增进银企互信,进一步促进银企有效对接和互惠共赢。同时,加强信用体系制度宣传,培育企业诚信意识和风险意识,完善企业信用体系,提高银企对接效率。
(三)健全基础设施,增强园区承载能力。
落实《渭南市工业园区产业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园区服务功能配套设施,提升工业园区承载水平。加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载体建设,认定市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推荐上报国家和省级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指导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管理和运营服务,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创新型企业建设小微企业创新平台,推动创新型经济加快发展。
(四)强化引领作用,加快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步伐。
进一步强化政府研发投入引导作用,做好预算安排、整合相关专项资金,支持市级企业技术创新。加大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力度,消化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的压力,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积极鼓励企业开展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推动重点新产品产业化。支持企业应用推广新产品新技术,鼓励技术创新成果就地转化,提高企业对科技成果的承接能力。充分发挥基金杠杆作用,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以中、省、市财政重点支持的技术改造项目为突破口,通过财税政策、稳增长、促投资的21条措施,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引导和鼓励银行与企业开展技改项目信贷合作,推进产业引导基金与支柱产业及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合作,加大银行信贷资金、政府产业发展基金对企业的支持力度,解决企业转型中资金投入不足问题。
媒体朋友们,民营经济是社会劳动力的蓄水池、是维系社会稳定的稳压器。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不但是建设美丽渭南、优化营商环境的客观要求,更是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加快渭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也诚挚地希望媒体及社会各界关心民营经济,协力推进渭南民营经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渭南市委外宣办副主任 祖亮:
下面进行第二项内容:请媒体朋友提问。
渭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张子模:
进入新时代,人才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那么我市在人才培育招引方面都有哪些举措?
渭南市工信局非公经济发展科科长 张晓燕:
人才是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高水准、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短板。针对这一现状,我们:
1.实施百名企业人才培育计划。通过高级经营管理培训教育、挂职锻炼、企业人才论坛、交流学习、政策激励等形式,培养造就渭南市百名企业人才团队,树立渭南企业家标杆。
2.实施千名企业经营者素质提升工程。每年选择200名以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创二代”,通过开设职业经理人培训、创业创新培训、沙龙、俱乐部等形式,提升千名企业经营者素质。
3.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落实《中共渭南市委办公室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精神,加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投资金融、项目策划包装、企业经营管理、空间载体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遴选力度,推进柔性引才,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和补助,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安居保障力度。
华商网记者 杨李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市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请问我市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哪些政策帮助?
张晓燕科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重申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他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曾专门就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问题发表了讲话,阐明了党和国家对待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习总书记在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更是根据企业面对的困难提出了六方面的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在市级层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先后出台了《渭南市工业促投资稳增长措施》《渭南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意见》《渭南市推进工业园区产业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渭南市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实施方案》《关于落实省政府工业稳增长促投资21条措施的实施意见》《渭南市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从政策层面多渠道引导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强化政策帮扶。一是每年纳税大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优秀科学技术成果等进行表彰奖励。二是积极为企业申请中省资金扶持。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积极做好项目协调工作,为企业争取中省政策支持。2018年为108个企业项目争取省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2450万元。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从2016年起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增加到5000万元,对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进行股权投入,对新建成投产企业、新增规模企业和新上市挂牌企业等予以奖励,对入驻工业园区标准厂房的企业予以贴租扶持。对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众创空间等创业平台所发生的办公用房、用水、用能、宽带接入费用和公共软件、开发工具等相关费用给予补贴。
渭南市委外宣办副主任 祖亮: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