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助企融资纾困、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介绍

时间:2025-05-26 10:12:34 来源:陕新发布

pic

5月23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康宁,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副行长李彤,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融资服务处处长黄欣,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信贷政策管理处副处长刘崴出席,介绍助企融资纾困、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周颖主持。

pic

周颖: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工信厅副厅长张康宁先生,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副行长李彤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助企融资纾困、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工信厅融资服务处处长黄欣女士,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信贷政策管理处副处长刘崴先生。

下面,我们首先请张康宁先生作介绍。

pic

张康宁: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全省工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聚焦助企特别是助力中小企业融资纾困,简要介绍我省构建多层次融资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专章设立“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等内容,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做精做优的政策措施。5月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加大力度推动我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印发实施的《陕西省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实施方案》,将“金融惠企纾困”作为专项行动安排部署,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聚焦工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构建“考核+奖补+贴息+担保+风险缓释”多层次融资支持政策体系,实施七项产融对接促进措施,积极协调引导银行信贷、上市培育、基金投资、担保增信、保险保障等优势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切实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助力我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一季度,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较去年加快2.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

一是以“一链一行”为支撑点,发挥产业金融强链带动作用。聚焦聚力打好重点产业链群建设硬仗,会同人行陕西省分行匹配24家银行机构为主办行和参与行,面向全省34条工业领域重点产业链、1794家重点企业,创新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制定供应链金融专项授信政策,将资金有效注入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提高产业链整体运营效率和运转能力。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光子产业链、集成电路及半导体产业链为试点,指导金融机构将高校技术专家意见嵌入授信审批、风险管理等内部信贷流程,破解金融服务高科技企业和项目的难点堵点,优化金融支持产业链发展模式。2024年,全省34条工业领域重点产业链贷款余额5161.1亿元,全年新增发放贷款3202亿元。今年一季度末,全省重点产业链贷款余额5563.22亿元,新增发放贷款1158.10亿元。

二是以“专项行动”为着力点,联手金融机构扩展服务企业的广度和精度。开展“十行千亿惠万企”融资专项行动,联合金融机构推出“工信贷”“专精特新贷”“特色园区贷”等创新型金融产品,深入50个特色工业园区和156个双创基地的中小微企业上门送服务,每年新增专项信贷资金不少于2000亿元,重点支持“工信贷”白名单、重点产业链、省级“特色园区”以及“双创基地”“专精特新”等重点领域,以及新进“小升规”企业、民营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重点产业集群中的小企业、隐形冠军培育库的企业等。2024年,16家合作银行新增信贷投放共计3185.1亿元,共计支持我省中小微企业16.46万户。今年一季度,各合作银行新增信贷投放共计1135.3亿元,共计支持我省中小微企业12.83万户。

三是以“风险补偿+质押贴息”为撬动点,激发“敢贷”信心“愿贷”动力。出台省级中小微企业银行信贷风险补偿政策,建立“工信贷”白名单,对出现的不良贷款按照20%-50%的比例给予风险分担,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2024年,15家合作银行为3668户白名单企业发放贷款285.8亿元,平均利率3.37%。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584.81亿元,平均利率3.35%。累计对292户以自有知识产权质押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给予一定比例贴息支持,撬动银行贷款34.4亿元。推动全国首单技术产权技术交易资产支持票据(ABN)落地陕西,规模10亿元,期限3年,预计支持100户专精特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四是以“股权融资+上市培育”为突破点,加快优质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股权融资需求库,围绕人工智能、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开展20场“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94户企业发布融资需求85.67亿元。会同省委金融办开展“千帆百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优选200户主营业务清晰、具备上市潜力的优质中小企业入库,新增100户企业“专精特新”专板挂牌。重点对接联系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军民融合、人工智能、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产业投资基金和省级引导基金投资产业类子基金,满足不同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指导宝鸡市承办工信部“一月一链”投融资促进全国行活动(钛及新材料),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一批优质企业加快上市融资。

五是以“担保保险”为创新点,推动企业融资降费,降低企业创新风险。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争取中央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资金8.1亿元,省级配套5415万元,通过业务补助、保费补贴、增量业务和绩效评价等方式,激励引导融资担保机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需求。2018年到2023年,全省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率从2.5%降至0.77%;年化担保额从76亿元增加到580.5亿元;服务小微企业业务数量从2085笔增加到21943笔,带动企业增加营业收入1.7万亿元,累计为融资主体节省担保费超过10亿元。2024年,对我省22家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增量业务进行奖励,全省新增小微企业年化担保额760亿元,担保费率0.81%,服务小微企业数量1.97万户。

目前,我们正在会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陕西监管局探索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保险补偿机制,推出“专精特新保”专属政策工具箱,着力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需求,激发企业创新动力,降低企业创新风险。

六是以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为示范点,带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互动。2024年,推动咸阳市入选工信部第三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在咸阳成功举办全省产融合作大会暨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一城一策”路演活动,共发布先进制造业企业融资需求清单566个,融资需求金额594亿元。截至目前,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累计入库我省企业6989家,助力286家企业融资86.53亿元。

七是以提升融资能力为增长点,强化中小企业金融知识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培训,走进金融机构宣讲产业政策,开展企业大讲堂和专项政策培训。根据受众群体的不同,打造品牌课程,为企业“融资+融智+融科技”,持续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和水平,不断促进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

周颖:谢谢张厅长的介绍。下面,我们请李彤先生作介绍。

pic

李彤: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陕西金融工作的关注、支持和理解。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总行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信贷政策指导,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和可持续性。积极落实近期人民银行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安排和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精神,加大力度推动各项惠企金融政策在陕落地,更好服务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积极落实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支持稳市场稳预期

5月7日,人民银行发布三类十项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一是数量型政策。自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阶段性降低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由此前的5%降为0%,据测算,预计此次降准为全省释放长期资金约200亿元。二是价格型政策。自5月7日起,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推动银行加力支持经济结构转型。自5月8日起,下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0.1个百分点,带动5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0.1个百分点。自5月8日起,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有利于支持居民家庭的刚性住房需求。三是结构型政策。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地。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支持银行扩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将5000亿元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个工具的额度合并使用,支持资本市场增强内在稳定性。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为科技创新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融资提供支持。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及时召开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推进会,推动各项政策在陕全面落地见效。

  一季度,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及辖内分支机构累计向金融机构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超230亿元。对农业银行县级三农金融事业部执行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全省释放长期资金约15亿元。2025年3月末,全省人民币贷款余额突破6万亿元,同比增长7.35%,一季度新增贷款1998.45亿元。

  二、强化信贷政策指导,引导优化信贷供给结构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及相关工作要求,结合陕西省实际,制定《陕西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总体实施方案》,分别制定省内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实施方案,并制定细化工作举措,形成“1+5+N”政策实施体系。建立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政银企常态化融资对接机制,建立政策清单、产品清单、企业清单、问题清单、共建清单“五张清单”,推动信贷政策精准传导、信贷产品分类推广,共向金融机构推送1.4万余家“五篇大文章”领域企业和项目名单,促进银企有效对接。

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居于首位,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牵头出台《扎实做好陕西省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实施方案》,为全省科技金融发展提供具体实施路径。联合省科技厅召开全省科技金融融资对接大会,发布首批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1000项项目和首批1000家“创新积分制”科技企业名单,指导商业银行积极开展融资对接,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落地,共发放清单内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100.74亿元。截至2025年3月末,全省科技型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4146.03亿元,同比增长13.07%,高于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速5.7个百分点。

  三、提升产业链金融服务质效,支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工业34条重点产业链,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会同省工信厅按照“精准梳理、科学评估、动态调整”原则,持续优化“一链一行”主办银行工作机制,落实“工信贷”风险补偿金等政策,积极推动建立“行校合作行动”机制,指导金融机构结合信贷管理工作实际,探索高校专家参与的银行信贷评估评审机制,形成“政、银、校、企”支持重点产业链的工作合力。同时,强化产业链式金融服务对接,开发陕西省产业链融资对接系统——“链上金融”,指导金融机构梳理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名单,组织进企业访融资需求、进园区访经营状况、进社区访发展瓶颈等活动,加大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金融支持。2025年3月末,全省工业重点产业链贷款融资增速11.7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4.4个百分点,34条产业链中有20条产业链贷款增速高于全省贷款平均增速。

  四、强化民营经济金融支持,助力融资纾困

民营经济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各项工作部署,牵头出台《关于持续提升民营经济金融服务能力的指导意见》,组织金融系统开展金融服务能力提升、直接融资促进、资金供给结构优化、民营企业梯度培育、融资信用增进、发展环境优化等行动,支持陕西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在全省创建并认定40个“四贷促进”(首贷、信用贷、续贷、随借随还贷)金融服务站,向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政策解读、金融政策普及、金融产品推介、融资对接等综合金融服务。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新开工民间投资项目贷款贴息工作的通知》,为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提供3个百分点到全额的贴息补助,激活民间资本活力。同时,有序推进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应用,促成融资916笔、44.43亿元。截至2025年3月末,全省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1.1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6135.53亿元,同比增长17.19%。

下一步,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推动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在陕落地,从总量、价格、结构上多维发力,保持地区流动性充裕,促进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加强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同配合,为陕西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工作部署,引导金融系统扎实开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七大行动”、支持打好“八场硬仗”,推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周颖:谢谢李彤副行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之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企业观察报:据了解,“工信贷”风险补偿政策出台以来,有效缓解了我省中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受到了我省各银行机构和广大企业的广泛欢迎。请简要介绍一下“工信贷”政策相关情况?

pic

黄欣: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工信贷”专项政策,实质上是一种风险补偿机制,通过财政的风险分担,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工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中小微企业加大扶持力度,目的是激发金融业银行机构“敢贷”信心和“愿贷”动力。

2022年9月,省财政厅联合省工信厅等六部门制定了《陕西省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推动省级设立8亿元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金。省工信厅与省财政厅率先制定印发了“工信贷”风险补偿实施细则,明确支持对象、贷款期限及利率范围、风险分担比例及方式,聚焦我省重点产业链配套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022年10月,“工信贷”政策出台后,受到很多银行机构和企业的关注。为确保“工信贷”政策落实落细,一是与人行陕西省分行联合制定印发了《陕西省“工信贷”白名单企业制度》,对进入“工信贷”白名单企业的条件、范围、产生程序及财金支持举措等做了明确的规定,对白名单企业进行了标签化管理。二是会同省财政厅遴选了首批“工信贷”合作银行,精准有效服务“工信贷”白名单企业。

对白名单企业出现不良贷款的,根据贷款金额分档给予合作银行20%-50%的补偿。对单户企业贷款500万元人民币(含)以下的,给予不超过贷款余额50%的风险补偿;对单户企业贷款500万元—1000万元人民币(含)以下的,给予不超过贷款余额40%的风险补偿;对单户企业贷款1000万元—2000万元(含)的,给予不超过贷款余额30%的风险补偿;对单户企业贷款2000万元—3000万元(含)的,给予不超过贷款余额20%的风险补偿。

“工信贷”政策实施以来,合作银行普遍反映,“工信贷”专项政策除了提供精准的支持方向,更重要的是对各省及分行争取总行政策、推动线上产品批量审批模型的构建起到关键作用。截至目前,我们已联合人行陕西省分行发布了三批“工信贷”白名单企业,2025年合作银行增补后达到18家,企业贷款总数3668家。实现“工信贷”白名单企业走访全覆盖,发放贷款累计已达584.81亿元,平均利率3.35%。

下一步,省工信厅将持续推动“工信贷”风险补偿政策惠及更多中小企业。一是加快“工信贷”白名单企业的更新频次,惠及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工信贷”白名单。今年拟新增1500户,总量争取突破5000户;二是会同省财政厅对合作银行予以动态调整,定期通报各地“工信贷”政策落实情况。同时,加强厅内政策协同,跟进银行的信贷反馈,不断优化白名单企业的征集与筛选;三是发挥“陕企通”平台企业融资增效功能,搭建“工信贷”在线服务窗口,高效推送企业融资需求,动态跟踪,形成合力。

陕西网:据了解,2024年,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2025年再贷款额度又增加至8000亿元,这项政策工具目前在陕西的落地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pic

刘崴: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支持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为了推动政策落地,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一是完善项目储备机制。联合省工信厅、科技厅等部门围绕工业节能降碳、工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全面摸底项目和融资需求,指导金融机构实现融资对接和尽职调查“全覆盖”。截至2025年3月末,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和北京银行在陕分支机构共储备项目104个,目前正在组织开展项目申报。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力度。联合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厅召开设备更新项目申报系列宣讲会、再贷款政策专项培训等,有效提高银行和企业政策知晓度,提升设备更新项目对接精准度。三是加力推动贷款投放。指导金融机构优化贷款业务流程,减少企业和项目主体“等贷”时间,针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额度小、速度快”的特征,开发更加灵活便利的贷款产品。截至 2025年3月末,陕西省清单内设备更新项目总数467个,清单内科创企业总数6833个;已发放清单内技术改造贷款62.14亿元,发放清单内科技创新贷款38.6亿元,有力支持我省科技创新、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下一步,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将加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实施,与相关部门建立更有效的协同机制和项目推荐渠道,督促辖区金融机构加大科技型企业融资对接力度,为辖内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多低成本资金支持。

陕西日报:今年1月,我省举办了“一链一行”行校合作签约活动,请简要介绍一下“一链一行”行校合作有关情况。

张康宁: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当前,我省产业链企业主体多、领域广、融资需求差异大,随着不断涌现的新赛道新需求,金融机构授信审批时面临专业研究能力不足、风险评估模型不成熟、内部机制不适配等难点问题,亟须引入技术专家支持。基于此,省工信厅会同人行陕西省分行积极探索“一链一行”行校院所合作模式,旨在破解重点产业链高科技项目信贷难点,助推金融支持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前期,我厅与人行陕西省分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充分沟通、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对金融机构服务重点产业链及高科技项目的难点进行了充分讨论,决定将“一链一行”制度进行延伸,选取光子、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两条产业链为试点,发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前沿学科研究优势,通过行校合作,不断优化产业链金融支持模式,为金融支持全省其他重点产业链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样板。

为加速政策落地,尽早发挥工作机制效能,1月8日,我厅与人行陕西省分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三方共同举办了“一链一行”行校合作行动签约仪式,以光子产业链、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为试点,签署三方合作备忘录,发布融资需求39.35亿元,推荐技术专家120名,金融顾问37名,进一步整合资源,不断优化产业链金融支持模式。

下一步,省工信厅将以光子产业链、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等为突破口,不断拓展政银校企同行的“四链”融合路径,强化金融、科技、产业、人才政策合力,破解信息壁垒,构建适配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金融服务模式,聚力产业发展,融合教育资源,强化金融支撑,全面深化教育-产业-金融合作,赋能陕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香港经济日报:刚刚的发布中提到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请问这个平台目前在陕西的落地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彤: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和对这个平台的关注。为支持中小微企业更好获得融资服务,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价值,中国人民银行组织金融机构,本着共建共享原则,建设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平台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具体承建并负责运营维护,于2024年10月上线试运行,全国31家金融机构参与试运行工作。西安银行作为西北首家地方性法人机构接入平台,此外,第一批在陕19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也参与试点。为了推动平台应用,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一是组织辖内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资金流信息平台首批试点机构召开全省专题培训,在全省范围内快速形成共知共用共享的平台推广应用氛围。二是扎实开展巡回督导调研,引导商业银行通过查询资金流信息减少企业贷款申报资料、缩短审批时限,着力打造银企合作新模式。三是锚定重点产业链企业、信用白户企业和轻资产的中小微企业开展定向推介,宣传资金流平台助企融资成效,不断提升平台社会认知度。四是指导推动西安银行上线“流水E贷”产品,将资金流信息嵌入中小微企业审贷模型,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融资服务。截至2025年4月末,陕西省各金融机构依托平台查询资金流信用信息10242笔,促成融资916笔、44.43亿,支持全省50条重点产业链上相关企业贷款248笔、7.71亿元,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路”的良好效果。

下一步,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将进一步扩大平台覆盖范围,支持辖内3家省级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参与平台第二批试点对接工作。同时,强化资金流信息平台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发挥资金流信息这张信用“新名片”的积极作用,盘活银行数据资源、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周颖: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