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奋进新时代 聚焦“次核心” 建设新渭南——2018追赶超越看秦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
时间:2019-01-04 10:22:20 来源:陕新发布
2018年12月25日上午10时,中共渭南市委外宣办、渭南市政府新闻办在渭南广播电视台召开新闻发会。邀请市住房和城乡建局党组成员、调研员韩永斌就渭南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有关情况作一通报,市国土资源局执法支队支队长、新闻发言人余江涛,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毅辉回答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由渭南市委外宣办副主任祖亮主持。
中共渭南市委外宣办副主任 祖亮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欢迎和感谢各位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为了全面展示我市2018年发展成就,提振各级加快追赶超越的信心和干劲,汇聚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强大精神动力,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开展“奋进新时代 聚焦‘次核心’建设新渭南——2018追赶超越看秦东”系列新闻发布会,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有:渭南市住房和城乡建局党组成员、调研员韩永斌,市国土资源局执法支队支队长、新闻发言人余江涛,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毅辉。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新闻媒体单位有:陕西日报、渭南广播电视台等20多家媒体。欢迎大家的光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下面进行第一项:请市住房和城乡建局党组成员、调研员韩永斌就渭南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有关情况作一通报。
渭南市住房和城乡建局党组成员、调研员 韩永斌
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好!今天,在这里举行渭南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首先,我谨代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向莅临新闻发布会的各位来宾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渭南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媒体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8年5月,国务院确定渭南市为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16个试点之一,按照改革试点的统一部署,渭南以“编好一张图(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建成一张网(审批管理系统一张网)”为重点,齐心协力,克难攻坚,扎实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全流程、全覆盖改革。下面,我将改革试点的有关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一、改革背景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针对当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多、办事难、耗时长等突出问题,今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负责提升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排名专项行动,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的要求。5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8〕33号),决定在4个直辖市、9个省会城市或计划单列市、浙江省以及陕西渭南、延安,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要求2018年试点地区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框架和管理系统,审批时间压减一半以上。6月4日、11月8日,韩正副总理分别在厦门和北京召开改革工作座谈会、推进会,研究部署有关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结合年初全省开展的“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市政府成立了市长为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并确定市住建局为牵头单位,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改革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
二、改革进展
自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先后经历了调研摸底、方案制定、流程再造、平台搭建、建章立制五个阶段,市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框架和管理系统已经基本建成,于11月1日投入试运行,年底前全市审批制度框架系统建成运行。
(一)统一审批流程。按照工程建设项目类型、投资类别、建设规模等,以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分别制定出台了并联审批实施细则,分类细化审批流程,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并联审批模式,全流程审批总用时由改革前平均325个工作日,压减至政府投资房屋建筑项目90个工作日内,社会投资中小型房屋建筑项目60个工作日内。另外,结合实际制定了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一般建设项目专项审批流程。
(二)精简审批环节。按照“减、放、并、转、调”和告知承诺的改革要求,对工程建设项目行政许可等审批事项和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以及备案等其他类型事项,完成了梳理精简确认发布工作,审批全流程共精减事项5项,下放5项,合并24项,转变管理方式12项,调整审批时序21项,实行告知承诺14项,保留60项(其中行政审批、技术审查和备案事项38项,中介、收费和市政公用服务事项22项)。整合形成各阶段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建设单位和委托中介机构全流程提交材料由原来串联重复申报的400余项缩减至100项。同时,制定印发联合图审、联合勘验、联合测绘、联合验收以及区域评估等配套制度办法,建设相应的信息系统平台管理。目前已有2个项目实施联合勘验、联合测绘,卤阳湖、经开区等管委会已着手实施区域评估,市级有关部门也制定了区域评估实施细则。
(三)完善审批体系。通过转变思想观念、明确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树立创新思维和加强考核问责,对标国务院改革试点要求和先进地区经验,细化分解任务,结合渭南实际提出落实“五个一”建设,即“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一个系统”实施统一管理、“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和“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同时,将审批涉及的收费事项,纳入审批流程管理,实行收费告知承诺制、申请单位限期缴费、征收部门实时确认和票据及时送达。
(四)强化监督管理。一是按照政府职能转向“减审批、强监管、优服务”的改革目标,积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制定印发《渭南市工程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联合检查暂行办法》,市级相关审批、监管部门正在细化完善事中事后监管联合检查事项清单、检查人员库。二是制定出台《渭南市工程建设项目诚信联合惩戒暂行办法》,建立“黑名单”制度,明确范围、行为、程序、措施等。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立信用信息监督管理模块,实现查询发布企业和从业人员违法违规、不履行承诺的不良行为及相应处罚记录,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三是将市政公用服务纳入审批流程和网上系统管理,在施工许可后办理报装,竣工验收后办理接入,实行服务承诺制,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服务标准和办事流程。四是建成中介服务网上交易平台,实现与审批管理系统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制定印发《渭南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介服务网上交易平台管理办法》,加快咨询评估、测量检测等各类中介机构入驻平台,对中介服务实行全过程监管。目前,在系统平台中提交申请的各类中介机构119家,审核通过79家。
三、改革成效
(一)多规合一加快项目生成。通过统一规划蓝图、统一信息平台、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管理机制,建立了全市统一、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数据平台。利用现有政务云计算平台,以空间规划数据库为基础,结合渭南市影像数据,完成了全市1.31万平方公里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发改、国土、规划、环保、交通、旅游等规划数据(除陕西省计划单列市韩城的国土、环保数据外)8大类、30余小类、共计160多个图层空间规划数据的入库工作。同时,完成了市域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和城镇(城市)开发边界“三线”数据的转换和入库工作,基本形成“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多规合一业务协作平台已完成规范制定、平台建设、系统部署、功能测试,实现对地形图、规划图、各种红线的管理,更方便、快速、准确地检索各类图形和相关属性,随时打印输出相应图形,解决了项目生成落地过程中多部门协同审批的问题,形成统一的建设条件,作为项目审批依据,提升并联审批效能。平台于11月1日投入试运行,目前已协同生成15个项目。
(二)全程网办实现“零跑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基于陕西省政务服务网,与 “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无缝衔接,打通了项目前期策划生成到审批办理的通道。系统主要包含网上办事大厅、行政审批系统和施工图数字化审查、中介服务网上交易、信用信息监管、效能督查等子系统,相互之间单点登录,数据实时共享交换。按不同项目分类及“统一登记、同步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同步出件”的原则,构建了多单位协同办公、审批过程监控的阶段式并联审批支撑平台,统一接件发件管理,各类信息实时流转,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程网办。实行监管部门过程监督,将审批项目、审批过程、中介信息、诚信信息等在网上办事大厅首页实时公示,引入企业群众的在线监督,促使审批公平阳光。采取一套系统集中部署,同步纳入市本级、各区县,基本建成全市审批一张网。目前,正在按照四个审批阶段开展“手把手”指导服务,积极鼓励建设单位在系统申报项目审批,已有35个项目在系统中申报审批,并完成与国家审批管理系统数据对接。
(三)全面推行施工图数字化联审。为有效解决当前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在施工图审查环节存在的“多头审、重复审、矛盾多、时间长”等问题,全面推行联合审图,全面推行数字化审查,全面推行政府购买,建成“渭南市施工图数字化审查系统”,实现与“审批管理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现了施工图审查全过程留痕,既保证审查项目的可追溯性又可根据需要实时监管,增加审查透明度,提升施工图审查效率,强化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控力度。11月1日起市级全面开展施工图数字化联审,年底前全市统一实行施工图数字化联审。目前,已有7个项目正在施工图数字化审查系统进行联合图审。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下一阶段,我市将对标国家改革试点的目标任务进行全面梳理完善,紧紧围绕“多规合一、并联审批、审批时限”三个突破,强化“法律、技术、社会”三个支持,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统一行动,聚焦重点,强化支撑,以年底前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和管理系统基本建成为目标,持续优化完善制度框架和管理系统,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断简化、简便、简单,确保各项改革措施任务全面落地,实现全程网办“零跑腿”,努力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渭南模式”、创造“渭南经验”。
谢谢大家!
渭南市委外宣办副主任 祖亮:
下面进行第二项内容:请媒体朋友提问。
正义网记者 杨军:
国土局作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主要牵头部门之一,是如何实施推进这项改革工作,改革后成效如何?
渭南市国土资源局执法支队支队长、新闻发言人 余江涛:
按照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总体部署,第一阶段也就是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由市国土局牵头办理,第一阶段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起步环节,涉及国土、发改、规划、住建、地震、环保、水务、文旅、国安、政法共10个部门,主要完成项目的立项、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用地规划许可办理。
第一阶段涉及部门多、环节多、政策性强,协调难度大。为了做好改革试点工作,实现全流程、全覆盖、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等改革要求,市国土局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先后召开座谈会、业务对接会、征求意见及成果评审会20余次。通过前期大量工作,提高工作站位、统一思想认识,梳理了政策,理顺了思路。在参与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完成了第一阶段实施细则等成果的发布。11月1日,所有事项已正式上线运行。12月19日,我局组织对全市各县市区第一阶段相关单位、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标志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已实现全市辐射推广。
实施改革后,第一阶段主要在这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精简了审批事项。第一阶段涉及事项35项,通过全面梳理,按照“减放并转调”的要求,精减审批事项1项、下放3项、合并7项、转变7项、调整9项,本阶段保留行政许可、技术审查、备案及中介服务事项共32项。
二是压缩了办事时限。通过科学合理划分项目类型、设置工作流程,实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缩短办事时限,划拨用地项目审批时限由95个工作日压缩到20个工作日,出让用地项目审批时间由55个工作日压缩到8个工作日。
三是精减申报材料。改革前,办理第一阶段需要提交材料共123项,按照一张表单、一份清单的要求,本阶段将15项申请合并为一份申请表,27项材料通过审批平台及中介服务网上交易平台推送实现信息共享,目前第一阶段需建设单位提交的材料已精减到30项。
四是方便企业群众。实行一窗办理、一网通办,项目单位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可完成所有事项的申报,所有事项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窗口出件。解决了建设单位多部门、多头跑的问题。
第一阶段改革刚刚起步,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比较多,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下一步,将按照“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总结完善,进一步精简事项,压缩材料,缩短办事时限,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既定目标。
阳光报记者 杨月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一张蓝图干到底”,在这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由市规划局负责完成“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请问目前工作进展情况如何?“一张蓝图”怎样应用并助力审批制度改革?
渭南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郑毅辉:
“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概念:就是统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涉及空间资源和要素配置的规划,统一各类图纸坐标系,消除规划差异矛盾,通过信息化手段,在一张图上共同划定各类控制线,构建统一的空间规划管理信息,形成覆盖城市空间的“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一张蓝图”是所有工程建设项目的基础,是实现并联审批、加强部门协调、提高审批效能的基础,所有的工程建设项目都依据“一张蓝图”实施,才能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要求。
关于落实“一张蓝图”工作进展情况:我市作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之一,将“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作为完善审批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工作。市规划局牵头成立了发改、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多规合一”专项攻坚办公室,倒排时限,自加压力,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开展“一张蓝图”数据整理。制定实施《渭南市“多规合一”空间规划地理数据标准》,利用云计算平台,以空间规划数据库为基础,对入库数据进行矢量化、符号化处理,统一坐标、统一数据。目前已完成全市域1.31万平方公里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和全市域1.15万平方公里(除省计划单列市韩城市)国土、规划、环保规划数据的入库工作。完成了中心城区770平方公里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发改、规划、国土、环保、交通、能源、文旅等8大类、30余小类、共计160多个图层空间规划数据的入库工作。二是划定各类控制线。整合各类规划的空间管制分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三线”,实现中心城区“一张蓝图”管理。三是开展图斑差异分析。以“一张蓝图”为引领,制定实施《渭南市“多规合一”用地差异图斑处理办法》,积极推进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差异图斑处理工作。
“一张蓝图”的应用方式及助力审批制度改革的作用。我们开发建成了渭南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重点开展“一张蓝图”的应用工作,协同平台经过3个多月的探索建设,已于11月1日建成试运行。协同平台以“一张蓝图”为基础,建立空间规划数据库,相关职能部门借助协同平台在线进行项目协调、会商,并利用平台内置的多图层叠加分析、合规性审查、多屏对比、辅助选址等功能,提高部门审批效率,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建设和试运行过程中,我们还同步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建立渭南市“市县一体化”信息平台。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提出“市县一体化”的全市域“多规合一”思路,打破了以往市县分别建设平台的传统模式,通过建立全市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数据中心、统一管理模型,建成市、县、镇纵向贯通和相关部门横向互动的业务协同新模式,实现各级规划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实时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空间规划引领和资源管控。二是规范运行模式。制定出台《渭南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运行规则(试行)》,明确了各部门在协同平台中办理业务和数据交换的工作原则和规程。三是完成与国家、市两级审批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在市审批平台挂网使用“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公众版),实现办事主体对“一张蓝图”、项目库的在线查阅。实现协同平台项目库与市审批系统的实时同步,各相关部门可实时查看项目前期策划基本情况。截止目前,协同平台已经完成了17个建设项目的发起、会商,实现了建设项目在生成阶段完成前期综合审查的目标,打通了项目前期生成到审批办理的通道,提高了审批效率。四是加强培训指导。为保证各县(市、区)、市级相关部门及规划系统干部对“多规合一”协作平台的熟练应用,11月上旬以来,我们先后组织了7批次340余人次的专题培训,为全面推进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丰富和完善“一张蓝图”内容,加快推进“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全域覆盖工作,建立市、县、镇“三级联动”,发改、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横向互动机制,大力构筑城乡空间规划实施数字化、三维化、立体化模式,有效推动城乡空间规划协同和治理能力升级。同时,按照国家对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主体和群众感受为导向,进一步优化规划审批环节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为全市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提供有效支持。
西北信息报记者 乔刚:
据有关统计,在改革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施工图审查环节存在多头审、重复审、矛盾多、时间长以及成本大等突出问题,行业中流传着“一套新图纸报审,合格后图纸已经陈旧不堪”的比喻,请谈一谈渭南市的改革是如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并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住房和城乡建局党组成员、调研员韩永斌)回答:按照国务院“联合审图”的改革要求,渭南市积极推行数字化在线联合审查,搭建完成了“渭南市施工图数字化审查系统”,已于11月1日起在系统平台开展市级在线联合审图,年底前全市将统一开展在线联合图审。目前,已有7个项目正在施工图数字化审查系统进行联合图审,提升了施工图审查效率和质量,持续加大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控力度,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质提速。
主要工作模式:一是全面推行联合审图。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将消防、人防设计审查纳入施工图设计审查内容,由各级住建部门委托具备综合审图资质的机构承担联合审查职责,各级消防、人防等部门不再进行相应的技术性审查工作。二是全面推行数字化审查。采取“互联网+”施工图审查新模式,搭建“渭南市施工图数字化审查系统”,实现施工图审查全程网办、信息共享,并对勘察、设计、图审机构行为全程实时监管。三是全面推行政府购买。改变由建设单位委托施工图审查的传统模式,改为由政府购买统一委托。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规定,在陕西省住建厅发布的图审机构名单中,公开选取一定数量的审查机构,统一审图收费、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签订《施工图审查服务协议》。
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工作效率提高。图纸从送审、收审、取审查意见到合格证、出图盖章均在线上完成,大型项目控制在15个工作日内,中小型项目控制在10个工作日内。电子图纸的审查改变了传统查图方式,系统实现图纸自动对比功能,提高了复审的效率。二是服务质量改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审图机构和政府审批各部门均实行系统操作,申报单位可以在系统上实时了解审查进度,收取审查意见,发送回复反馈,领取审查合格证及审查合格后盖有电子签章的图纸。审查人员在系统中完成接收图纸进行审查、开具审查意见和复审,改变到现场取图及复审等传统工作模式。三是监督管理强化。数字化审查系统实现自动拆图、一键上传、在线审查、出具回复意见及合格书、图纸盖章打印均在线完成,收审及审查合格的图纸存入云端服务器,全过程保存施工图审查各方的图纸信息和意见信息,实现了过程留痕,即保证了审查项目的可追溯性又可根据需要实时监管,增加审查透明度。
渭南市委外宣办副主任 祖亮: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