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2018年榆林市亮点工作系列新闻发布会 (第七场)
时间:2019-01-17 10:09:12 来源:陕新发布
2019年1月16日下午,2018年全市亮点工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在榆林新闻大厦发布厅举行。市发改委副主任李刘春、市工信局副局长杨晓明、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武、市统计局副局长宋锦文出席发布会介绍2018年亮点工作等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由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张九平主持。
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九平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大家出席由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为了全面展示我市2018年发展成就、亮点工作,提振各级加快追赶超越的信心和干劲,根据市政府安排,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2018年全市亮点工作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举行第七场发布会。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市发改委副主任李刘春、市工信局副局长杨晓明、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武、市统计局副局长宋锦文。
今天的发布会共有四项议程。
首先,请市发改委副主任李刘春同志介绍2018年亮点工作。
市发改委副主任 李刘春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各位记者朋友见面,非常感谢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发展改革工作给予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我市2018年发展改革工作有关情况。
2018年,我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实现“三大目标”和落实“两个更大”,深入推进市委四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落地,集中力量推进十大战略问题研究成果物化和27项阶段性重大事项,创新思路、勇于担当,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顺利完成。
我委聚焦大事难事急事,带头扭转“形势一好就放松抓经济”“煤价一涨就忽视调结构”的思维定势,率先打破冬季“工程冬眠、干部冬闲”和施工黄金期“项目等手续、资金等开工”的怪圈,市委、市政府向省考核组报告的20项亮点工作,吸收了我委牵头推进的9项工作;呼包鄂榆城市群规划获批、省政府支持榆林高质量发展意见出台、多个重大电力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和营商环境全面优化等4项工作成效入选全市2018年“十大新闻”,承担的11项省考指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做出了努力。借此机会,我向各位记者朋友具体介绍我委牵头的六个方面25项工作亮点。
一是规划引领再上台阶。去年初,我委牵头推进的《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省政府支持榆林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我市再次进入国家、省上战略层面。“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通过市人大审议,32项规划指标达到或超出预期。自主编制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正式印发,对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总体设计和阶段谋划,系统回答了“在哪振兴、如何振兴、谁来振兴、靠啥振兴”等问题。
二是战略谋划变为决策。牵头草拟推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战方案》和《若干政策》,上升为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的重大决策,确立了今后五年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12363”战略路径,提出了13个实战举措、47项重点任务以及20项标志性成果。《榆林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建设示范区规划》已上报国家发改委,明确了煤制油、低阶煤分质利用等七大重点任务。资源型城市转型创新试验区申报进入国家储备。
三是重大改革取得突破。全市电力体制改革实质性推开,在去年5月份上报《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后,又形成了“整体谋划、分步实施”的新思路,印发《阶段性工作方案》。全年直接交易累计电量100亿度,为企业降低电费负担2.25亿元。榆林市煤炭资源转化引导基金落地,煤炭矿业权清理整顿基础夯实。产业园区改革全面推开,园区数量由44个优化整合为23个。
四是项目投资再创新高。26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01.4亿元,创历年来新高。全年开工了陕煤化工新材料、“四馆两中心”、定边风机塔筒制造等99个重点项目,建成了吴定高速、佳县真空盐等44个重点项目。榆横至潍坊输电通配套的陕能赵石畔电厂1号机组、榆能横山电厂2号机组并网发电,陕北至关中第二通道建成投运,电厂及外送通道等多个重大电力项目实现重大突破,陕煤化工新材料等12个重大能化项目加快推进,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可研报告通过省发改委评审。充分发挥职能,总投资957亿元的延榆高铁、黄河引水、巴拉素煤矿等9个项目有望近期批准,项目投资储备将达到6000亿元,有效保障了今后三年项目投资。
五是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充分发挥牵头抓总职能,全面建章立制,深入一线督查,强化氛围营造,先后组织制定了榆林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系列新闻发布会工作方案》等,我委的企业投资项目和其它8个事项办理时限分别压缩至3个、7个工作日,集中推进全市900多个营商环境问题整治,牵头组织举办新闻发布会17场。推动降低企业运行成本118亿元,“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惠企政策落实”作为经验向全省推广,全市营商环境考核整体排名由一季度的倒数第一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促进贫困县摘帽保底指标提前完成,协调争取省级水电路等资金7亿元以上,保障了安全饮水、“油返砂”整治工程的全面完成,协调推动全市贫困县摘帽要求的水、电、路保底指标年内提前全部完成,在全省多次考核中均获得优秀。光伏扶贫工程共覆盖贫困村843个、贫困户50213户,建设总规模及覆盖面位居全省前列。深化扬榆两市互访、挂职交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等,与扬州企业共签署34个产业项目合作协议,帮助销售苹果、小米等农副产品6711.7万元,扬榆扶贫协作成为苏陕协作样板。开展“能效领跑者”创建活动,完善重点用能企业监测预警,预计全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3.23%,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2%。民生应急储气能力达5734万方,以上指标均能超额完成。
六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谋大事、破难题、抓难事、务实事成为工作常态。2018年共争取中省投资18.1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0.34亿元,争取投资创历史新高。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管理走在全省前列,通过平台办结项目4005个,投资规模达到4193亿元。政府投资项目主动担当,创新审批方式,重大能化项目节能审查实行承诺制。顺利完成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组建工作并投入运行,开展了3大类58宗将近5亿元的交易,同时完成了市级交易电子化平台的应用推广,实现了全程留痕的电子化交易与监管,为确保在阳光下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把握大势,在奋力“追赶超越”中主动作为,为全市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此,我也诚挚邀请各位记者朋友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市发展改革工作,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并随时提出意见,以促进我市发展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最后,祝在座的各位朋友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张九平:
下面请市工信局副局长杨晓明同志介绍2018年亮点工作;
市工信局副局长 杨晓明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发布会。利用这个机会,很高兴以这种方式与大家交流,现在我就榆林2018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做一发布。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榆林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得益于国内能源市场的旺盛需求,市工信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省工信厅的指导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中省市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各项工作,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好中趋稳、效益向好”的发展态势。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定工业增长。把稳定工业增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研究制定出台了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意见。强化领导包抓,按月调度、季度点评推进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工贸经济和环保安全一体推进会。强化工业目标任务完成督导,从二季度开始,每季度起对工业增速任务完成排位后三位的县市区进行督导。加快稳增长政策落实生根,兑现了2017年稳增长政策中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促销奖励、扭亏增盈等奖励政策,稳定了企业政策预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5月份开始一直维持在8%以上,1-11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超额完成省考指标3个百分点。全市国税实现工业入库增值税274.2亿元,同比增长5.6%。全市工业用电量2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预计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11月,全市12个县市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为榆阳10.3%、横山9.2%、府谷8.8%、绥德8.4%、米脂8%、神木7.3%、定边7%、吴堡6.9%、佳县6.8%、靖边6.3%、清涧6.2%、子洲5.6%,全部为正增长。全市工业增速在十个地市的排名由5月份倒数第三,变为11月份排名第六。
(二)平稳释放企业产品产能。把扩大产能作为稳定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全面释放我市优势能化产品产能,35类重点监测工业品19类产量保持正增长,1-11月,全市重点工业产品产量分别为:原煤4.15亿吨,增长27.3%;原油9966.3万吨,增长0.6%;天然气152.2亿立方,增长1.8%;发电量703.6亿度,增长2.7%;原油加工量361.1万吨,增长0.1%;精甲醇207.3万吨,增长0.7%;聚氯乙烯130.9万吨,增长0.5%;电石257.3万吨,增长6.4%;铁合金70.2万吨,增长20.8%;氮肥23.3万吨,增长3.3%;电解铝55.9万吨,增长1.2%;玻璃689.6万重量箱,增长21.3%;聚乙烯104.6万吨,聚丙烯120.3万吨。1-11月,全市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4058.6亿元,同比增长12.9%,完成销售产值3954.7亿元,产销率97.4%。
(三)加快推进稳增长重点项目。成立榆林市工业稳增长重点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工业稳增长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工作。建立了“112”工作推进机制,即1个主体企业由1个市级部门或县市区政府牵头服务、2名单位领导具体负责(1名单位主要负责人、1名分管领导),遴选了19个重点工业项目进行动态跟踪,重点调度,梳理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61个问题,召开2次现场推进会,解决存在问题12个。
(四)积极打造千亿铝镁产业。成立了榆林市打造千亿元镁和铝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榆林市打造千亿元镁和铝产业工作方案》、编制了《榆林市千亿级镁和铝产业发展规划》、《榆林市打造千亿级镁铝产业招商项目册》。加快建设创新研发平台。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榆林学院和市工信局三方共同成立了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榆林研究中心。重庆大学、榆林市政府和榆林学院三方正在共建新材料(镁合金)研究院。目前,已建成陕西绥德臻梦公司高精度宽幅镁合金板材及镁合金制品一期项目,神木东风公司高端型材挤压锻造镁合金项目、府谷新田镁合金公司金属镁竖罐项目、榆林东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氧化铝等项目均已备案立项,正在推进前期工作。江苏常州宇虹铝幕墙有限公司10万吨铝棒、铝漆包线项目,山东宏泰集团高端型材挤压、锻造镁合金产品及交通装备轻量化等镁铝产业下游深加工项目已通过备案、环评等环节,其他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强化对外交流宣传,邀请中国工程院潘复生院士等专家来榆就榆林镁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指导。支持中国镁业协会在府谷县召开在2018年中国镁业大会,中国镁协在府谷县建立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金属镁研发中心,府谷县被授予“全国最大金属镁生产基地”荣誉称号。1-11月,全市金属镁产量38.1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0%。
(五)强力推进工业企业技改。印发了《关于做好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启动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改“1+1”工程,建立技改项目库,对项目投资进度进行跟踪服务。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3%。
(六)调度重点企业平稳生产。遴选了长庆、延长、中煤等50户重点企业作为重点调度对象,建立了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库,兑现了2017年北元等37户中省企业奖励资金。1-11月全市50户重点工业企业(包括驻榆重点中省企业)产值运行平稳,完成产值2499.84亿元,同比增长11.4%,拉动全市产值增速7.1个百分点。
(七)抓住关键降低企业成本。公布了榆林市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奖补措施和清费减税政策,针对电力价格上涨0.11元可能导致全市34户重点载能企业停产的问题,积极协调电力部门,将涨幅减少到0.0283元,避免了部分重点用能企业停产对全市工业稳增长的影响,切实减轻了企业生产成本。1-11月,全市规模以上直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57.2亿元,同比增长12.2%;实现利润764.2亿元,同比增长12.6%。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61.6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25%。
(八)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制定出台了《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战略规划》和《榆林市工业企业资产证券化战略规划》。形成了《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榆能集团等市属国有企业与陕投集团、大唐发电等中省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神木恒源集团、红杉集团等民营资本进行战略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迈出实质步伐。举办了以“新时代、新责任、新担当”为主题的在榆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发布会。2018年,市属监管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4亿元,同比增长33%,超出目标任务18个百分点。按规定全额上缴税金27亿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预计全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60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33%,实现利润总额50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417%。
2019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增加。从我市情况看,全市工业经济总量连续排名全省第一,今年工业总产值预计将创历史新高,但由于全市工业投资连续三年低位运行,工业稳增长压力很大。下一步,市工信局将积极贯彻落实中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工作,保持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张九平:
下面请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武同志介绍2018年亮点工作;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志武
女士们、先生们:
2018年,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抢抓机遇,统筹谋划,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
一、强化收入征管,圆满完成财政收支任务
2018年,我局紧紧抓住能源经济较快增长的有利时机,从保障全市财政平稳运行的大局出发,狠抓财政收入,努力提升收入质量,全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89.8亿元,增长24.6%,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支出方面,全年全市财政支出完成648.9亿元,增长16.9%,其中民生支出525亿元,占财政支出80.9%,有力支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二、统筹兼顾,有保有压,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一)支持科教文体事业发展,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
按照年初预算安排,全年支出中省市科教资金116.5亿元,在确保基础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免学费政策、贫困生资助政策落实到位的基础上,教育资金重点投入到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中;下达城区学校建设及标准化学校建设经费2.7亿元,确保市委市政府“阶段性重大事项”顺利实施。支出文体传媒资金11.5亿元,保护历史文化古迹、支持文体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教育扶贫工作,在现有优惠政策标准不变的基础上,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生按类分别进行资金补助。
(二)落实惠民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018年,支出社会保障资金74.5亿元,用于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拨付城乡低保、残疾人生活补贴等补助资金8.3亿元,确保享受对象及时、足额领取到补助。安排就业补助资金5.55亿元,支持大学生、农民工、下岗和失业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落实“四馆两中心”建设资金3亿元,保障各项工程顺利实施。下达资金9.5亿元,支持中心城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落实政府购买棚改服务资金及古城片区棚户区改造资金5.9亿元,助推全市棚改进程。
(三)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2018年,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各类资金58.4亿元,用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我市健康扶贫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新农合筹资标准由630元提高到690元,参合人数 296万人,参合率达99.34%。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中心城市功能
2018年,下达市住建局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部门单位预算资金3.5亿元,保障正常运转;安排公路、机场、水利等基础设施资金10亿元,保证市级重点项目建设;下达市政设施建设资金4.4亿元,园林绿化及公园体系建设资金1.4亿元,河流治理资金7000万元,城市规划设计资金2000万元,智慧城管建设资金1215万元,停车场建设资金583万元,其它城市管理经费600万元,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足额下达创建宜居城市专项资金6827万元,为我市创建中国宜居城市提供财力保障。
(五)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扶持企业发展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通过财政贴息、风险补偿、信贷奖励等措施,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重点扶持发展潜力大、带动效应好的项目,逐步实现财政扶持资金由补助改投资、无偿改有偿、资金改基金。落实专项资金4720万元,支持全市工业企业调结构转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克难攻坚、迎难而上,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一)注重工作实效,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2018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各级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全力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一是堵死后门,严格依法举债,通过发行政府债券一个口子举借地方政府债务,杜绝违法违规举债和担保行为,坚决遏制政府隐性债务增量;二是开好前门,大力争取新增债券。全年共争取中省各类政府债券资金105.2亿元,其中置换债券44.3亿元,再融资债券22.2亿元,新增一般债券26.7亿元,专项债券12亿元,为化解存量政府债务、支持阶段性重大事项等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规范债务管理。将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新增债券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报人大审批。2018年底我市系统内债务余额未突破中省批准的限额。四是严防隐性债务风险。按照中省债务风险预警通报结果,有针对性地加强县区债务管理,要求加大偿债力度,降低债务风险。积极配合全省政府隐性债务审计摸底工作,市县分级制定了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实施方案,并要求对照《方案》全面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切实防范隐性债务风险。
(二)强化资金保障,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2018年,我局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2020年全部贫困县成功“摘帽”的总目标,坚持精准方略,狠抓资金落实,严格资金管理,财政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全面落实。
2018年,全市共落实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1.7亿元,下达乡村振兴计划资金10亿元,为我市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全面开展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全市年初预计整合涉农资金31.6亿元,完成整合29.1亿元,完成资金兑付26.6亿元,支出进度91.6%,涉农资金整合成效显著。印发《榆林市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工作实施方案》,对12县市区144名工作人员进行动态监控系统培训,应用动态监控系统对中省市127项扶贫资金进行监控,实时掌握每笔资金使用动态,打通扶贫资金监管最后一公里。
同时,组织开展两次扶贫资金使用专项监督检查,重点督查县区资金兑付、资金安全、资金挪窝趴窝现象。全面加强扶贫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将产业扶贫、易地移民搬迁、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光伏扶贫、旅游文化扶贫等资金全部纳入绩效管理,实施绩效考核,切实提高财政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三)落实绿色发展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一是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制度,促进污染物减排和污染管理;二是落实资金2460万元,加快“老旧汽车”淘汰进度,兑付补贴资金,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三是下达资金230万元,扩大和推进榆林城区燃煤锅炉煤改气工作;四是拨付资金5700万元,支持工业园区、重点乡镇、工业企业等重点污染源的大气、水体、固体废物排放治理,改造更新环保设施,推动节能减排;五是下达资金3300万元,推进农村环保工作,实行集中连片整治和生态创建,重点支持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等与村庄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整治项目,大力营造“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
四、多措并举,全面强化预算绩效管理
近年来,榆林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要求,采取有效举措,全面提升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水平、全面加强绩效跟踪、全面实施绩效评价、全面提高绩效管理时效性、全面落实绩效管理结果应用,着力推动预算绩效管理。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将市生产资金管理处整体改组为市预算绩效管理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强化绩效管理工作。二是完善制度建设。出台多项制度办法,为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工作提供制度保证。三是加强业务培训。举办全市预算绩效业务培训会,对一级预算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和财务负责人员进行培训。
(二)细化业务流程,规范工作程序。一是严格绩效目标管理,完成专项资金、业务费绩效目标申报审核工作,涉及财政资金78亿元。二是开展考核考评,制定方案,对县市区开展综合评价,注重结果应用,为市对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等提供参考依据。三是突出部门绩效自评和财政重点评价,选择了市发改委等125家一级预算单位2017年全部财政性资金开展绩效自评,涉及资金68亿元;选择“中心城区2015-2017年度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开展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涉及资金43.8亿元,实现了部门整体支出和专项资金绩效自评双覆盖。
(三)注重结果应用,建立绩效监督机制。一是建立考核机制,市委市政府今年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纳入部门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涉及市级74个部门预算单位,考核分数占5%,财政支出绩效管理长效机制初步建立。二是加大监督力度,积极协调市级部门,建立业务部门自查、财政审计部门核查和人大重点督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推动预算绩效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强化结果应用,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年度预算的主要依据和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的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监督。
五、创新工作机制,扎实推进财政管理改革
一是成功争取提高我市煤炭资源税税率。财政部税务总局已于12月27日印发了《关于调整陕西省榆林市煤炭资源税税率的通知》(财税[2018]159号),从2019年1月1日起,我市煤炭资源税税率由6%提高到9%,这一政策的实施,每年可为我市大幅增加税收收入。环境保护税改革工作进展顺利,2018年1月我市开征环保税,全年征缴入库2.14亿元。水资源税改革圆满完成,全年累计征收水资源税3.6亿元。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全年累计减免税收109.4亿元,退还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企业和电网企业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3.7亿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二是出台矿产资源、国有企业资产、国有金融企业资产等重要公共资源有偿出让和使用经营性收益管理办法,要求各县市区按时上报征缴情况。2018年收到省上探矿权、采矿权收入分成2.8亿元。三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断完善。将24家法院、检察院纳入市级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并举办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预算单位和代理银行业务流程与系统软件操作专题培训。制定《榆林市财政局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制度》,针对科室指标录入、单位申报用款计划等环节设置了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规则,建立财政资金支付全程动态监控机制。四是加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2018年,根据市政府要求,我局将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工作移交到市国资委,将“两矿分红”收缴工作移交到市资本运营公司,全年收缴收益10.3亿元。五是全面推广运用PPP模式,制定印发工作方案与制度文件,公开征集项目51个,总投资额568亿。规范项目库管理,清理综合平台信息库中不符合规定的项目70个。建立项目示范引领机制,对列为市级示范的PPP项目,市财政按照项目投资额度和复杂程度给予补助和奖励。六是完成财政助推榆林经济社会发展对策战略课题研究工作,形成《财政助推榆林经济社会发展对策研究》已印发。七是圆满完成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
六、坚持依法理财,切实推进法治财政建设
一是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2018年全市计划采购33亿元,实际采购31亿元,节约资金2亿元,节约率6%。二是加强政府投资评审管理,全年完成各类评审预决算项目246个,送审金额44.8亿元,审减金额3.6亿元,审减率8%。三是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完成全市2017年度决算公开整改情况和2018年度预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选取了精准扶贫、环境污染防治、“三去一降一补”等方面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监督检查。对消防支队等7家中省驻榆单位2015年至2017年度市级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四是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继续落实“三公”经费、会议费及行政经费支出月报制度,严格控制预算单位“三公”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七、注重实效,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工作要求
一是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了“我讲十九大” 等5分钟党课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得体会文章评比等专项活动。局党组定期召开会议,就中省市领导讲话、重要会议精神等进行集中学习。不断健全完善党员学习考核制度,分发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梁家河》等学习资料,并对各党支部落实市直工委“追赶超越评星定级”、“三个十”创建和三会一课等进行两次督查。
二是抓好谋划部署,压紧压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带动,形成局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考核办法,明确39项主体责任,印发2018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确保责任层层压实。坚持抓关键少数,党组(纪检组)和班子成员、班子成员(纪检组)与科室单位负责人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切实把“一岗双责”落到实处。
三是突出问题导向,用好巡视巡察成果。及时上报《市财政局贯彻落实巡视整改牵头任务的总结报告》《榆林市财政局关于报送巡视整改措施的报告》,就省委第四、第六巡视组指出的反馈意见进行了再次书面答复。对局机关和9个下属事业单位财务执行及审计指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并对科室单位负责人和相关财务人员等78人进行了两次集体约谈。
四是立足防微杜渐,落细落小筑牢廉政防线。印发《关于落实对冯新柱案“以案促改”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以冯新柱案为鉴开展警示教育的通知》等文件,结合“以案促改”净化政治生态。组织传达了中省关于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指示精神,要求财政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八、2019年工作计划
一是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测算安排2019年财政收支计划及财力盘子。二是编制2019年部门预算,继续完善公用经费定员定额标准体系,建立标准化、科学化的分配体系,发挥预算管理的支撑作用。三是进一步强化各部门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确保基本支出、民生支出、重点支出,合理安排支出顺序,发挥资金效益。四是按照市委市政府阶段性重大事项及精准扶贫要求,强化任务落实,加强沟通协调,确保重点事项及扶贫任务按时完成。五是按照“十九大”要求,进一步推进绩效预算管理,力争使我市的预算绩效管理走在全省前列。对每笔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真正做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评价、评价结果要应用;推行市县两级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对县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引入竞争性机制。六是进一步做好债务化解工作,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防范机制,及时置换政府债券,建立“借、用、还、管”相统一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七是是严肃财经纪律,严格依法理财。做好财政及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公开工作。八是完善市对县区转移支付政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推行市县两级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对县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引入竞争机制。谢谢大家!
张九平:
下面请市统计局副局长宋锦文同志介绍2018年亮点工作。
市统计局副局长 宋锦文
女士们、先生们:
2018年,榆林市统计局围绕“党建引领、创新驱动、文化强基、服务塑形、奖优惩劣、追赶超越”工作思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多点发力、重点突破,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全面拓宽服务领域,努力改进服务方式,切实提升服务水平,统计工作亮点纷呈。
一、监测预警开创了新局面
我们进一步完善统计监测体系,切实加大对全市重大项目进展、重要指标完成情况、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监测统计,强化对煤炭、投资、建筑业及贸易等重点行业、企业的调查研究,及时分析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预警提醒,做到了“月度有解读、季度有分析、关键时期有专题报告”,为推动榆林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全年共撰写各类信息、分析、调研报告936篇,信息总量是2017年的2倍、2016年的3倍,创近年新高,其中80多篇被《中国信息报》、《中国国情国力》杂志、《榆林日报》等媒体采用,实现了量质双提升。
二、统计产品得到了新发展
我们及时通报全市经济发展情况,丰富了《榆林统计月报》、《榆林工业》、《榆林服务业》、《榆林经济调查》等月报、季报内容;发布了《2017年榆林市统计公报》、《2017年全国、全省、榆林统计公报主要统计指标汇编》;配合省局完成了《城市经济统计年报》、《陕西区域年鉴》、《波澜壮阔40年》等资料的编印工作;独立编印了《2017年县域监测排行榜》、《2018年榆林统计年鉴》、《榆林统计月报——两会特刊》、《领导袖珍统计手册》等专题统计资料和《改革开放四十年 榆林发展谱新篇》一书,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统计保障。开通了“榆林统计”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发布数据、信息、分析等统计产品,固定关注用户达到1000多人,累计有8万余人次关注,在全国统计微讯排名前60名,仅次于“陕西统计”。
三、服务大局展现了新作为
一是突出了个“实”字。我们严厉打击和震慑瞒报行为,出台了《关于统计领域联合奖惩制度实施细则》,设立“红黑榜”,动态管理企业和统计从业人员统计信用信息。及时制定了《榆林市投资领域各专业统计工作流程和规范》、《榆林市投资、房地产、建筑业统计数据上报及数据质量管理办法》、《关于做好2017年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年度结转及2018年项目月度入库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通知》、《榆林市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等20多项统计制度,积极从制度层面防范和解决漏统难统问题。我们着力强化统计法治建设,抓宣传、抓培训、抓管理、抓防范,全市统计环境持续整体优化。积极推动《统计法》进党校,多次邀请国家局、省局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教授来榆,对我市县处级领导、科级干部进行统计法律法规专题培训,为依法统计、依法治统、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奠定了坚实基础。10月,邀请省局执法监督处处长贾志让在市委党校,为我市2018年秋季县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学员作了专题讲座。
二是突出了个“精”字。6月,根据2017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联合市发改委、住建局等13个部门共同发布榆林市民营企业100强、工业企业100强、建筑业企业40强、房地产企业20强、批发零售企业40强、住宿餐饮企业20强、服务业企业30强及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排序,对有效增强示范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激发各行业内生动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动榆林奋力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有积极意义。我们全方位推进名录库维护和“五上”企业入库工作,及时摸清全市有望达到“五上”标准的企业底细,建立了“五上”单位预备库。2018年,全市基本单位名录库中录入法人单位59872个,新增法人单位8026家,其中新增“五上”企业248家,增长11.3%。
三是突出了个“优”字。我们扎实开展县域营商环境监测评价工作,通过招投标形式,引入陕西兰德趋势调研咨询公司开展第三方评价,这在省内属于首创。充分发挥了第三方机构具有的独立性、专业性、公正性等突出特点,采取电话访问、面访等形式,围绕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全市12个县市区的政务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金融环境、科研环境等方面,按季度开展了4次评价,调查样本量2241个,使全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科学规范,有效避免了部门自我评估的缺陷与不足。
四、自身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我们把2018年确定为“全市统计系统素质提升年”,狠抓四项主题活动,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效率显著提升,统计产品及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是进行专题培训。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短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抓业务,强培训,提素质” 作为突破口,鼓励“下基层”讲,实现全面覆盖;主动“请进来”教,切实提升效果;积极“走出去”学,着力开拓视野。全年累计举办21次培训班,培训市县两级业务人员2000余人次。
二是开展内部练兵。打破传统模式,领导干部带头上讲台,业务骨干轮流授课,突出抓好“课前准备、讲授辅导、互动交流、领导点评、总结提高”五个关键环节,成功举办11次“内部练兵”活动,700多人次参加学习。
三是举办知识竞赛。11月,举办了全市统计系统普查业务知识及统计基础知识竞赛。竞赛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并邀请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五纪检组全程参与,确保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进行。竞赛试题内容丰富,题型多样,设置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应用等题型。根据考试成绩,对综合成绩优秀的3个县(市、区)统计局、2个局属单位(科室)和15名个人予以了通报表彰。
四是扎实整改问题。结合干部作风整治、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违规收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和“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等工作,创新提出科级以上全体干部要做到“20个说清楚”,局领导班子要做到“14个要回应”,全面查找梳理出4大类38项问题,动真碰硬实行挂账销号逐条逐项彻底整改。
五、经济普查增添了新亮点
我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综合试点、“三员”选聘、业务培训和单位清查等工作,得到省督查调研组的充分肯定。我们把宣传动员作为经济普查的重要工作任务,多举措、全方位发动宣传攻势,取得了良好成效。9月20日,市局与国调队、榆阳区统计局、横山统计局以“走进四经普”为主题,在市中心广场隆重举办了第九届“中国统计开放日”活动。现场发放宣传资料15600余份,以及印有经普宣传口号的纸杯、围裙等物品3200余件,并邀请民间艺人采用独具地方特色的陕北说书谈经普、赞改革,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我们创新推行分片包抓县区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6名副主任每人包抓两个县区,推动工作落实。建立了“日报告”制度,各县市区每天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市普查办及时通报,倒逼县区强化组织协调,在确保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如期完成了单位清查任务,为经济普查入户登记等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底册单位数98285个,单位实际核查率达100%。
张九平:
第七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