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2018年榆林市亮点工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
时间:2019-01-17 10:27:34 来源:陕新发布
2019年1月16日下午,2018年全市亮点工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在榆林新闻大厦发布厅举行。市科技局副局长艾小斐、市招商局副局长王三义、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林立、市信用办副主任杨文元出席发布会介绍2018年亮点工作等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由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张九平主持。
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九平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大家出席由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为了全面展示我市2018年发展成就、亮点工作,提振各级加快追赶超越的信心和干劲,根据市政府安排,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2018年全市亮点工作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举行第八场发布会。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市科技局副局长艾小斐、市招商局副局长王三义、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林立、市信用办副主任杨文元。
今天的发布会共有四项议程。
首先,请市科技局副局长艾小斐同志介绍2018年亮点工作。
市科技局副局长 艾小斐
女士们、先生们:
2018年,我市认真落实中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省委实施“五新战略”,“三大目标”及市委“追赶超越”总体要求,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要点,聚焦补齐科技创新短板,精准使策,着力推进“321”[力争3个突破(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等主要创新指标取得较大突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取得较大突破、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数量和质量取得较大突破),实现2个共享(科技创新平台共享、创新人才平台共享),提升1个服务(针对政府、企业、三农开展科技服务)]科技工作计划,各项省考指标实现超预期增长,年度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一、主要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全年完成技术交易合同登记额2.82亿元(目标1.98亿元),完成率143%;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家(目标5家),完成率360%,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达420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174家,全省排名第四;登记科技成果46项,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发明专利申请预计完成609件(目标600件);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预计可达0.29%(目标0.21%),全要素生产率预计可达36%(目标36%),均实现了预期目标。
二、2018年工作亮点
(一)科创新城建设顺利推进
2017年底,我市启动了科创新城建设工作,2018年,我们在上海和西安分别召开了高端咨询会议,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科创新城建设的十条意见》。借鉴了苏州科技城、南通中央创新区、深圳虚拟大学园、武汉大学等五省八市大学园、科技城建设经验,形成了《榆林科创新城建设研究报告》,强化了“两园两谷”的布局构想,提出了榆林科创新城运营管理模式,被市委、市政府采纳。榆林大学迁建工作顺利推进,建设用地已落实,“榆林大学科创新城校区”项目概念规划设计国际邀请竞赛评审会顺利召开,规划编制工作已实质性启动。争取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厅主要领导多次与我市开展专题研讨,献策献力,在重大科技项目、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量倾斜支持。
(二)新一轮厅市科技会商圆满完成
与省科技厅举行了第二轮第二次科技工作会商,围绕建设榆林创新型城市、共同推进榆林科创新城建设、共同推进榆林高新区创新发展、共同提升榆林特色产业科技竞争力、共同推进榆林科技扶贫工作等五个议题,提出了省科技厅支持榆林发展的22个重大科技项目,绘就了榆林未来三年在科技领域的发展蓝图。
(三)争取中省重大专项取得突破
2018年,我市争取省级科技项目47项,资金1428万元,其中获批陕西省特色产业创新链等重大项目13项,创历史新高。石卯遗址保护及展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已列入国家文物保护科技重大专项指南,被科技部确定为中华探源重点工程;弃光弃风弃疏干水制氢及氢能产业创新链、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沙产业创新链等两个项目通过了省科技厅评审。
(四)招才引智打造人才高地成效显著
2018年,我市与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达成共建10所产业研究院协议,目前榆林煤炭绿色安全高效开采及清洁利用研究院和榆林智能无人系统创新研究院、北京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榆林创新研究院已率先启动投入运营,第一次粮食产业科技成果对接会议顺利召开。预计10个研究院将引入创新人才100余人。另外有榆林学院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的旱区作物高效用水国家工程实验室榆林观察试验站正式挂牌,全市第一个省部共建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煤炭绿色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望落户榆林。
(五)科技型企业培育“333”行动计划成效突出
全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3家,有20家通过认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由去年的15家增加到33家,数量上实现翻番,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达到420亿元。培育入库科技型企业174家,入库企业数量全省排名第四。设立了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奖,重奖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我国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带头人孙启文现金100万元。
(六)创新载体建设“双量”提升
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等科技部批复。获批国家级星创天地2个,省级星创天地3个,全市国家级星创天地已达8个,省级星创新天地已达11个。推荐申报省级高新区1个(神木市锦界工业园区)。申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子洲、清涧)。建成省级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3个。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金属镁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煤基高纯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旱作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建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个(榆林市小杂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陕西省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目前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达到26个,平台数量和质量“双量”提升。
(七)科技特派员服务效果显著
全市下派农业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达到670名,其中市级特派员202名,县级特派员301名,三区人才167名,实现了农业科技特派员贫困村全覆盖,累计引进新技术959项,推广新品种291个,转化农业科技成果160项,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118个,举办技术培训930场次,技术培训涉及贫困人口1.39万人次,带动贫困户5100多户.反向特派员工作初见成效,其中张相平特派员一人为榆林市引进科技成果五项。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选派了50名工业特派员,负责企业科研投入统计、知识产权挖掘、技术交易登记等工作,已初见成效。
(八)科技项目管理规范、绩效明显
2018年,市财政预算科技专项资金4000万元,已分两批下达,第一批安排项目34项,资金2132万元,第二批安排项目133项,资金1868万元。在项目绩效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收效明显。一是规范项目立项操作,采取征集需求、发布指南、精准申报、专家盲评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强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二是全面推行了绩效目标管理,所有项目都要申报绩效目标,经科技和财政部门共同审核通过后方可立项。三是启动了项目绩效考核机制,严格按照项目合同书和绩效目标申报书对2016年安排的所有项目进行了绩效考核,总体达到了预期效果。四是强化了项目验收管理, 2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市科技局组织验收,20万元以下的项目委托县区科技局组织验收,彻底扭转 “重立项、轻验收”现象。
(九)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
第六届“创意创新创业”大赛角逐精彩,成果丰硕,吸引了全省 21所高校、12县区、500余件作品参与了竞赛展示,最终评出49件优秀作品,10余件得到推广使用,获得陕西省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三等3个。积极筹备参与了第二届全国沙产业创新创业大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5项,有15家企业获得“双创之星”称号。第二十五届农高会成果丰硕,全市有338家企业参展,签约项目34项,金额42亿元,获后稷奖22项,后稷特别奖1项。
(十)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
一是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和业务培训,举办特派员培训、科技型企业培训、三区人才培训、科技干部培训等各类培训十多期。二是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成立了科技局系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办公室,细化主题责任清单,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层层签订责任书。三是不断强化政治纪律教育,以开展“冯新柱案”以案促改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排查整改活动,组织干部深入陕西省榆林监狱开展“零距离”警示教育。四是积极构建监督制约体系,与市纪委派驻第十五纪检组共同建立了《纪检监察组监督工作机制》,从项目审批、干部选用、会议列席、定期督查等12项工作方面细化了监督方式方法。
三、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我市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仅为0.21%,远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预算支出比重不足1%,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二)高端人才严重短缺
能源化工企业人才紧缺的矛盾尤为突出,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仅占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0.86%。
(三)科技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亟待加强,服务于企业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成果中试、检验检测等的专业性、市场化科技服务机构少,科技金融服务相对落后。
四、2019年重点工作计划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2019年,我市提出“322”科技工作思路,3:建立三个体系(科创新城技术创新体系、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支撑体系、“平台+数据+标准”管服体系),2:促进两个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成果转化与科技招商结合),2:提升两项指标(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积极参与科创新城建设
推动榆林大学建设,支持陕西省低变质煤洁净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陕北矿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积极争取科技部支持,与西安科技大学联合共建煤炭绿色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二)推进中省各类试点、示范区建设
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神木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省级农业高新区,推进神木锦界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高新区。
(三)推进“平台+数据+标准”管服体系建设
探索建设县区科技资源统筹服务站,与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榆林分中心全方位链接,整合全市人才、成果、平台、园区、设备等各类科技资源,形成省中心、榆林分中心、县区服务站三级科技资源充分匹配、共享的管服体系,通过部署平台来吸引中省科技项目和创新资源。
(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充分发挥北京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榆林创新研究院作用,建设榆林市科技创新中心。力争承办智能无人系统创新大赛。
(五)推动重点产业技术创新
支持榆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在重点产业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突破金属镁、铝镁合金新材料开发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毛乌素沙地土地改良、粮食增产、植被保育以及沙产业技术研究。积极推进榆林智能无人系统创新研究院项目落地榆林,开展军民融合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推广科技创新服务券。
(六)积极推进厅市会商重点项目落地
积极争取省科技厅支持,推进厅市会商确定的重点项目尽快落地,争取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0项以上。
(七)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强化“四个意识”专题教育,深学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贯彻党的决策理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全面加强组织建设,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完善制度建设,筑牢抵制腐败的防线。三是开展“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强力正风肃纪,坚决落实“八项规定”,纠正“四风”, 顺利完成科技系统机构改革。
张九平:
下面请市招商局副局长王三义同志介绍2018年亮点工作;
市招商局副局长 王三义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见面,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招商工作的支持。
2018年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陕西“五个扎实”总要求,紧紧围绕榆林“三大战略”目标,突出六大千亿产业集群培育,强力推进精准招商和项目跟踪落地,以高质量招商引资助力追赶超越,招商引资迈上新台阶。下面我重点介绍我市2018年招商引资亮点工作和2019年工作打算。
一、2018年工作亮点
(一)资金到位稳中有进
全年实施内资项目511个,到位资金881.37亿元,同比增长23.96%,完成全年任务的113.4%。招商引资占全市固投57.23%。境内省外项目297个,到位资金602.31亿元,同比增长13.11%,完成全年任务的102.78%,其中前期项目51个到位资金62.85亿元,新建项目93个到位资金145.57亿元,续建项目98个到位资金345.4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762万美元,同比增长25.12%,完成全年任务175.24%,其中境外融资7900万美元、网内到位资金424万美元(陕西应马安养殖有限公司子洲绒山羊养殖项目到账160万美元,陕西金中昌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马铃薯深加工项目264万美元)、外方股东留存收益438万美元。
(二)招大引强示范引领
1、重大投资项目支撑榆林持续发展。新签约兰石化80万吨乙烷制乙烯、河北石焦30万吨环己酮、山东信发神木循环经济产业园、陕能60万吨新工艺PVC、延长50万吨煤制乙醇、陕煤180万吨乙二醇、陕西黑猫兰炭气化等50亿元以上的合同和重大协议项目11个,总投资2173.66亿元。兖矿50万吨聚甲氧基二甲醚、东方希望府谷循环经济园、陕西精益化工50万吨煤焦油多联产制芳烃等54个30亿元以上的招商项目全年到位资金426.92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48.44%。
2、行业引领项目助力榆林转型升级。签约海南中色尿素升级、河北科奥2万吨费托蜡精制、辽宁营口10万吨烯烃抗氧化剂及催化剂、东元19万吨煤焦油制芳烃、巴斯滕3.6万吨特种酚、汉恩液晶材料等33个高端精细化工项目,总投资566.76亿元。三产服务业招商开创新局面,总投资30亿元的孟家湾田园综合体和总投资23亿元的三科农商智慧城签约落地,榆林象道物流园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完成投资26亿元,投资15亿元的万达广场、国贸荟商业综合体、新月建材市场等商贸项目建成投运。
(三)精准招商多点发力
全年共签约合同项目135个,总投资1216.82亿元。策划包装项目214个,总投资2503.6亿元。在积极参加省上举办的丝博会、长三角招商推介、陕粤港经济活动周等活动同时,举办具有榆林特色的专题招商活动。以苏陕合作为契机开展江苏全域招商,丝博会签约江苏项目18个总投资72.51亿元;召开首届榆商回归创业大会,举办榆林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史贵禄、薛九枝、牛文文、姜咏、折生阳、杨振国、张维迎、汪玉凯等一批榆林籍知名企业家和专家参会为榆林招商献计献策;举办榆林高端能源化工发展高峰论坛,邀请谢克昌 、王安等两位院士和六位国内一流能源化工专家对榆林高端能化工产业进行专题讲座;开展沿江化工产业转移招商活动,拉开长三角京津冀精细化工招商序幕,与深圳飞扬集团精细化工技术中试、苏州捷润精细化工园、河北诚信制药中间体、河北兴化双氧水项目达成投资意向。与省商务厅开展高端化工境外精准招商,考察拜访了美国空气化学、日本高化学、日本三菱化学、日本煤炭协会等重点企业,陕煤乙二醇项目日本高化学与陕煤化学已注册合资公司;实行市级领导上门跟踪落实36个重大招商项目,对吉利甲醇商用车、汉能薄膜太阳能发电、正威国际、德威镁合金等项目持续跟进;结合2019年丝博会,开展冬季百日招商活动,围绕“千人进千企引资千亿元”的总目标,突出高端能化、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三个重点,组织开展高端能化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千亿铝鎂产业、羊绒轻纺产业、商贸物流金融第三产业、现代农业、旅游文化产业、科创新城、基础设施补短板、境外企业等专题招商。
(四)项目落地强力推进
成立了市长为组长的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重点将在榆投资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对农业及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有重大引领作用项目、1000万元以上外资项目、填补产业空白及行业引领作用和重大技术成国转化项目列为招委会评审项目,进行灵活及时决策。8月份市招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对高新区兰石化80万吨乙烯、榆能山东信发合作、榆神河北石焦30万吨环己酮、高新区抗氧化剂、催化剂四个重点项目落地涉及的煤炭供应、用地、用水、增量售配电网等问题进行明确进行专题研究,加速推进项目落地;召开三大工业招商项目双周实战推进例会,明确时间节点、核心问题和责任部门,对河北石焦30万吨环己酮、兰石化80万吨乙烷制乙烯、山东信发榆林项目进行重点推进,目前三大工业项目全部具备开工条件;召开26个重点工业招商项目双月现场调度会,召开季度招商项目资金到位通报会;市级领导带头包抓丝博会签约36个重大项目,资金到位70.33亿元,其中开工项目12个资金到位36.17亿元,前期项目24个资金到位34.16亿元。
(五)优惠政策助力招商
出台了高端能化产业、文化产业促进、高端人才引进、加快金融服务业、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中介招商奖励办法、促进外商投资等7个招商引资和产业促进政策文件。从平价煤、低水价、低电价、低气价、保障用地、投资奖励、产业协作、产业配套、一事一议等十个方面予以大力度支持高端煤化工产业招商;对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形成的土地财政收入给予基础设施补贴,对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奖励;对引进总部型金融机构、上市公司、股权投资基金最高奖励2000万元;对中介招商单个项目最高奖励200万元;对在榆设立的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00万美元以上的新项目最高奖励1000万元人民币。
(六)延伸考核再上力度
县市区招商引资年度目标考核重点县由2分增加到5分,产业园区增加到15分;首次将26个相关市直部门招商引资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考核分值达10分;落实招商引资经费管理办法,对承担招商任务的市直部门下拨招商活动经费125万元,对招商引资先进县市区、园区和市直部门共奖励275万元。
(七)党的建设从严从实
我局认真落实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清单和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全面加强局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机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法制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一是充分体现党组领导核心作用,重大事项提交局党组会议进行民主集中研究决定,落实“三项机制”,实行量化绩效考核,为敢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负责;二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贯穿在各项招商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文件精神,把其中涉及招商工作进行分解量化,让各项安排落地生根;三是加强思想建设,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往深里学、往实里做、往心里走,学懂弄通做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认真落实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四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清单,把责任落实到分管领导和科室,突出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廉政建设,开展“冯新柱案”以案促改专题教育活动;五是落实中省对干部作风反馈意见,集中开展作风整顿,建立了最严格《干部考勤制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坚持榆林招商全心全意为客商的理念;六是对招商引资政策和招商合同进行法制审查,对投诉案件依规进行受理、分办和协调,全年处理投诉案件5起;七是落实中省市“三大攻坚战”,扶贫方面,向上争取帮扶资金40多万元,干部职工捐款3600元用于扶贫帮困,帮扶子洲赵寨子村退出贫困村序列。加强创建工作,出资4.8万元对跳沟村的环境卫生进行了综合整治,出台机关干部作风10项规定,机关面貌焕然一新,机关建设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轨道。
二、2019年工作打算
2019年,我局将重点抓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组织好重大投资促进活动。组织参加省上承办的丝博会、陕粤港、长三角等重大招商活动;开展榆商大会、江苏全域和沿江化工产业转移等专题招商活动;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开展冬季百日招商活动;开展境外招商活动,突出4月份日本精细化工国际合作园区招商推介、美国空气化学精准项目对接,紧盯香港聚兴德农产品加工物流、华润电力5万千瓦风电、香港凤栖精炼煤等外资项目资金到位,落实延长壳牌在榆投资和3个外资签约项目公司注册;二是开展好重点产业招商。围绕高端能化、装备制造、重型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镁铝材料、羊毛绒轻纺、生态旅游等6个重点产业,绘制产业集群招商地图,开展精准招商。三是抓好重大项目落地。完善资金到位为主的考核办法,强化签约项目落地开工督查;充分发挥招委会、三大工业招商项目双周实战推进例会对项目落地的总协调作用。四是落实好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细化量化兑现已出台的政策,以开放创新的营商环境集聚项目和企业。对标全国最优最好政策,再有针对性研究出台一批具竞争力的产业促进政策;五是创新招商方式。加大点对点精准招商和一对一单个签约,减少大呼隆招商和参会招商,借助产业研究、咨询机构和科研院所开展智库招商,夯实县市区招商主体责任,发挥园区主战场作用。突出一把手带动招商、榆商回归创业招商、大企业招商、中介招商、金融招商、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和重资产招商。
张九平:
下面请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林立同志介绍2018年亮点工作;
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林立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放管服”和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的总体要求,去年3月份,市政务服务中心迁址市民大厦。至此,我市政务服务事业发生了里程碑式的变化。目前,中心总服务面积4.5万平方米,场地条件为全省第一。2018年累计受理各类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84.1477万件,办结84.0826万件,限时办结率达99.9%,日均办理4000多件。特别是税务业务去年11月1日整体入驻后,办件量大幅增加,日均接待办事、咨询人员高达7000人次左右。市民大厦已成为展示政府形象、反映行政效能最集中、最全面的地方,其知名度和认可度越来越高,深受办事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好评,群众满意率达到99.2%。
下面,我就2018年政务服务中心的重点亮点工作及其业务运行的特点做一简要介绍:
一、大力推动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全面实现集中、集约化服务
一是推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入驻,实现审批服务事项的集中集约化。去年以来,我们协同市纪检监察、市编办等强力部门,按照中省推进“一门、一网、一次”改革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的要求,大力推动市级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进驻中心,实现“一门受理”。目前,政务中心入驻部门和单位75家,办事窗口275个,入驻单位和进驻事项均属全省第一;办理事项517项,其中行政许可208项,公共服务248项,便民服务61项。这些事项遍及水、暖、电、气、油、通讯、金融、社保,以及户籍、出入境、不动产登记、房产交易、医保、统筹、公积金贷款、契税缴纳、公交、“一卡通”等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让老百姓 “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
在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工作中,市委、市政府英明决策、狠抓落实,将25个部门分散在各个科室的审批事项集中在一个科室,专门成立了行政审批科,并使其整建制入驻政务中心。市委、市政府要求各部门充分授权,杜绝审批事项体外循环。29个具有行政许可职能的部门均启用了行政审批专用章,由各部门驻厅窗口首席代表或分管领导在政务中心集中行使审批权力。目前,共有17个部门的分管领导、28个窗口首席代表进驻中心。可以说,在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我市的行政许可审批方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真正实现了市委戴书记提出的“集中解决方便、信息化解决效率、监督解决公平”和“大厅之外无审批”的总要求。
二是优化大厅功能布局,推动功能设置的集中集约化。中心根据窗口服务功能,优化了大厅功能布局,按照事项属性,将一至四楼大厅划分为不动产、社会保障、24小时自助、执法综合、公共服务、市场准入、纳税服务、资源交易、工程项目、12345热线等十大功能区,方便群众辨识和前来办事。在24小时自助服务区,我们将各窗口及在榆各大银行的自助服务机集中设置,实现了各功能区的集约化、便利化服务。同时,加快公共资源交易专区建设,目前已基本具备入驻运行条件,正在全力录入专家信息。届时,对市级所有招投标活动、政府采购和公共资源拍卖活动归于一厅,实行集约化管理服务。
三是推行多部门办理事项的综合受理,实现审批服务方式的集中集约化。中心加快推行多部门办理事项的综合受理,设立了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专区,增设4个综合受理窗口,对涉及投资和工程建设类项目审批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一窗式”服务模式。公众到政务服务中心后,只需在综合受理窗口递交材料即可,由“一事跑多窗”变成“一窗办多事”,免除了公众在多个办事窗口来回奔波之苦,大大节约了办事时间。在项目实行综合受理后,中心通过物理推送的方式,推送到所涉及的各个部门窗口,建立容缺审批、限时办结机制,变串联审批为串并联结合审批、一窗出件,进一步提高了审批服务的效率。大厅还引进了中、省发改系统的投资在线监管平台,进行项目办理结果的监管。至2018年年底,中心综合受理窗口共受理工程项目申报52件,办结22件,退办17件,正在办理13件,总投资117.79亿元。
四是建立实体中介超市,实现中介服务的集中集约化。中心将资质齐全、运行规范、信誉优良的中介机构分类筛选进驻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中介服务窗口,建立动态评价管理和退出机制,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了规范、便捷、高效、集约的中介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中介组织服务差、效率低、收费高等问题。目前,进驻实体中介超市的中介机构共有11家,涉及房地产评估、地理测绘、安全评估、印章刻制等多方面的中介服务。进驻至今,中介服务办件量达到2472件,按时办结率100%。
五是整合各类民生服务热线,实现群众投诉咨询受理服务的集中集约化。整合各类投诉热线,建成了12345便民服务热线平台,9月1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正式面向全社会上线运行,24小时不间断集中受理群众投诉、咨询。现有话务坐席20个,话务员30名,热线承办单位98个。实现了“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各方联动、限时办理”,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热线启动运行以来,月均受理量达600件,其中政策咨询、办事求助、诉求进度查询等业务量占比达40%以上,共受理市民来电3.8万条,形成有效工单9355件,其中直办7931件、转办1466件,办结率100%。目前,热线中心已成为市民表达诉求、咨询问政,党委、政府关注民生、倾听民意的重要平台。
二、大力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管理,努力实现政务服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中心坚持以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创建工作为契机,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规范业务运行。中心联合市审改办对所有入驻窗口单位的服务事项清单、办事指南、事项受理、办理流程等进行了全面梳理,简化了办事程序,压缩了办事时限,全面推行事项清单、办事流程、结果告知、电子录入、绩效考核、服务礼仪等标准化,切实改变审批的随意性,最大限度缩小了审批的自由裁量权和模糊空间。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办理时限在法定办理时限内均压缩50%以上。
二是健全制度体系。结合工作实际,不断修订完善了中心工作岗位职责、窗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以及各项运行管理制度,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推进标准化试点工作。中心2016年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国家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为了确保试点创建按时通过国家标准委验收,中心积极开展标准化创建工作,制定出台了《榆林市创建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了市政务服务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召开了标准化试点工作推进大会,邀请有关专家多次就标准化基础知识、标准化工作内容、标准体系建设等相关内容进行专题培训。中心设立了标准化办公室,抽调了相关工作人员,确定了驻厅窗口标准化联络员,正在全力构建标准体系,以期通过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全面推动中心业务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力争2019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委的验收。
四是优化资源配置。中心坚持运用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人力、空间、设备、物品、信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让办事群众和工作人员有更舒心的环境、更贴心的服务,确保了服务的规范、透明、高效,为跻身全国一流的效能政务服务中心行列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大力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 工作,尽力实现政务服务的智能化、智慧化运行
智能化政务服务是各地不断兴起的一种更加先进快捷的政务服务方式。2018年,我们高度重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先后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推动政务服务方式的变革,实现中心审批服务的智能化、数据化、自助化。
一是加强政务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按照省政府对政务服务平台建设2018年10月底省、市通和12月底省、市、县通的两个时段目标,我们加班加点,调动人力、物力、财力,强力推动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已按照全省政务服务事项“三级(省市县)四同(事项名称、类型、依据、编码)”的要求,完成所有事项“颗粒化”梳理核对。目前,已实现入驻中心所有事项网上预约和咨询,物流对接、网上预审、全流程网办、手机APP等功能已上线运行,税务、工商、交警等部门的54个事项办理已实现“零跑路”,办事群众可通过手机APP全程在线办理。我们梳理并公布了“四办(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清单”,梳理 “最多跑一次”事项378项,后续将陆续实现82个事项的网上办理。政务服务平台和共享交换系统的建设,将打破部门“数据孤岛”,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生活便利和投资便利。
二是完善自助终端服务。中心大厅设立了抽号机、自助查询机、诚信榆林等100多台自助终端,中央大屏随时推送办件信息,每个窗口配备叫号器和评价终端,为群众办事提供了方便。
三是推行服务指南二维码告知。中心学习厦门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将中心办理的行政许可、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所需材料、办理流程、审批环节、法律依据、收费标准等内容梳理整合,每个事项生成一个二维码,在办事大厅醒目位置摆放二维码专栏,办事群众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取办事指南等内容,减少纸质材料的印发,既节约成本,又方便群众。
四是全方位实施电子监察。市纪委专门成立了政务监察投诉中心,整建制进驻政务中心。通过电子监察平台对各进驻部门和单位进行绩效考核和政风行风测评,重点对审批事项办理过程、系统使用情况、办结率、满意度、工作纪律、效能投诉等进行效能考核,将量化结果每季度公布一次,年度总评。考核结果纳入市直部门和单位年度考评体系。
五是启用钉钉考勤系统。通过智能化考勤系统,不断强化窗口工作人员考勤管理。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记者朋友们:
政务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市民大厦新的政务服务中心运行10个月来,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受到省上的好评。但是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比如: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不尽人意,周边环境还没有美化、绿化到位,智能化系统功能开发应用还存在很大差距,个别部门审批事项进驻还不够彻底,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等等。来中心办事的同志如果遇到不便,还望多多谅解。也希望新闻媒体的朋友们给予理解和支持。
2019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深化“放管服”和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推进全市“一张网”建设,按时完成省市县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工作,努力实现“一门办理、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我市的营商环境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借这个机会,衷心感谢中、省、市各级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榆林市政务服务事业的关心与支持!衷心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监督、支持榆林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共同促进榆林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放管服”改革落地见效。
谢谢大家!
张九平:
下面请市信用办副主任杨文元同志介绍2018年亮点工作。
市信用办副主任 杨文元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给予诚信榆林和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市按照中、省的决策部署,全市各级各部门同心协力,紧扣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统一思想,对标先进城市,打好社会信用专项治理攻坚战,大力弘扬诚信理念,推广先进典型,开展专项整治,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我市社会信用不良指数从年初的13.78%降至2.87%,我市城市综合信用指数目前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86位,与2018年初相比排名上升155位,较2017年同期上升173位。全市社会信用状况明显好转,信用意识不断增强,“信用”逐渐成为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生活中的高频词。
一、2018年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亮点
一是信用工作机制初步完善。2018年,我市进一步理顺机制完善体制,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社会信用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县市区同步成立了县级社会信用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确定了专人负责。17个市级部门也陆续成立了社会信用工作机构;全市社会信用工作联络员制度全面建立,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工作机制。
二是信用政策制度逐步建立。2018年,全市狠抓各项制度建设,累计出台各类政策规范156件,较2017年增加110%,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社会信用工作制度建设初见成效。其中,市级各部门出台各类行业信用制度54件,各县市区出台各类政策规范84件。这些政策法规的制定为今后我市开展社会信用信息归集、联合奖惩、信用应用等主要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三是信用平台建设取得成效。2018年,市社会信用体系服务平台建成运行,联合奖惩应用系统和信用状况监测系统稳定运行。“信用榆林”网站2018年改版上线,累计访问次数突破61万人次,累计发布新闻2461条,社会信用服务平台和网站建设获得全省综合评比第二名,并代表陕西省参加了全国信用平台和网站建设观摩会。
四是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工作取得突破。2018年,我市公共信用信息报送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市在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开通账号114个,上报公共信用信息达到2469469条。其中2018年上报市级信息381312条。2018年县市区、管委会各部门在市社会信用体系服务平台共开通账号429个,上报县级信息总量109936条。县级信用信息报送较2017年增加10万多条,其他各类信用信息入库量突破1131万条。
五是联合奖惩等信用应用建设工作稳步推进。2018年,市信用办陆续转发了42个国家层面签署的联合奖惩备忘录,为各级各部门实施联合奖惩提供制度保障;联合奖惩应用系统在市政务服务大厅65个部门155个窗口部署,目前已经累计使用联合奖惩应用插件系统5286人次;公共信用信息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累计查询个人信用信息382人次,查询企业信用信息315次。为下一步惩戒失信、奖励守信,优化营商环境奠定了基础。2018年全市召开了四次红黑榜发布会,共计发布红名单71例,公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3151名,其中涉及部分公职人员,极大的震慑了老赖行为。228人履行了还款义务退出黑名单,收回资金3081万元。
六是行业信用建设取得长足发展。2018年,全市有48052户纳税人参与信用等级评价。其中有287户企业被评为A级纳税企业,占参评户数的0.59%;2423户评为D级纳税人,占参评户数的5.04%。市工商企业注册突破73461户,新增12991户,284户企业获得“放心消费”企业称号。中小企业局评选出“榆林好产品”36家,奖补资金360万元。市食药局发布红名单13家。我市营商环境得到全面改善,社会投资信心普遍增强。
七是诚信宣传影响力不断扩大。2018年,我市共计举办各类诚信宣传活动30次。召开了我市第一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陆续举办了“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纪念活动,“建设信用榆林,改善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活动之“诚信走进商场”,“诚信走进社区”,“6.14信用记录关爱日暨诚信走进校园”,“诚信兴商”宣传月等一系列活动。同时大力开展信用线上宣传活动,在今年全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上,榆林市选送的《步履不停》获“新华信用杯”全国信用应用场景微视频大赛最佳主题奖。各县市区同步举办了11次各类诚信宣传活动。2018年共有10人入选“中国好人”,2人被评为“陕西好人”(诚实守信);“书记市长抓信用”被评为陕西省诚信建设典型案例;市文明办举办的第六届榆林道德模范和第七届榆林好人评选出“诚信个人”7名。这些宣传活动有效的营造了诚信氛围,普及了信用知识,提高了群众守信意识。
八是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突出。为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更大范围、更大力度地整治失信行为,榆林市2018年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牵头发布了《关于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集中治理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的实施方案》(榆文明委(2018)17号),对医药、农民工工资、税务、环保、金融、网络、扶贫、旅游、司法、能源等16个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通过治理,一些社会反响较大的失信行为得到遏制,营商环境得到改善。
2018年,全市加大对医药领域失信问题的治理力度,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健康权益。累计查处违法医疗机构99家,打击非法行医54家,立案查处生活美容场所 19 起。13家药品企业“红名单”和26家无证行医“黑名单”被录入榆林市社会信用体系服务平台。
2018年,全市加快推进企业工资支付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企业诚信管理制度,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监管,共受理农民工举报投诉案件369件,涉及人数4217人,追回农民工工资5100.13万元。着力构建税收信用体系,初步形成税收信用体系基本框架,2018年全市共受理偷逃骗税和开具“假发票”等涉税类案件142起,破案137起,挽回经济损失1.48亿元。查处环境违法失信案件29起。办理各类金融诈骗案95起。持续加大对互联网虚假信息传播和电信诈骗专项治理,全市破获新闻敲诈案件89起,涉案金额1949万余元,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506起,冻结2940万元。“诚信榆林”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180多万人次,营造了“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舆论氛围。
2018年,全市集中治理贫困群众反映强烈的扶贫脱贫领域失信问题。查处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等失信问题共52案58人。34名失信人员被录入市社会信用体系服务平台。加大对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持续公布典型失信案例,形成强大社会威慑力,累计以拒执罪向公安机关移送被执行人46案54人,实施司法拘留2326人次;向社会公布4批次919名失信被执行人信息。
2018年,我市加强旅游行业失信问题专项治理,2家旅游企业被列入旅游行业失信“黑名单”,并被录入榆林市社会信用体系服务平台进行联合惩戒。对14家被国家综合信用评价评为“差”级的能源企业主要负责人分别进行了警示性约谈,8家企业履行行政处罚决定进行整改,积极开展信用修复,增强了企业合规经营、守信践诺和诚信自律的意识。
二、解读《榆林市个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等六个规范性文件
(一)背景依据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推进城市经济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础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效完整的管理机制。为了加快建立我市联合奖惩、信息共享与公示、信用承诺与修复、专项治理、行业监管等社会信用核心和常效机制,推进信用工作全面发展,市信用办代市政府起草的《榆林市个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等六个规范性文件经2018年12月4日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目前已全部印发,并将在“信用榆林”网站公开发布。这六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印发,标志着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全面展开,失信治理和信用应用进入关键阶段。
(二)主要内容解读
一是《榆林市个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榆政发〔2019〕1号)。2019年1月8日,榆林市人民政府以市政府1号文件印发了《榆林市个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这在我市是第一次以政府1号文件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充分体现了市政府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新型市场监管机制的决心和力度。《榆林市个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主要依据中省有关文件精神,为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个人信用专题库和个人评分系统,实施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提供政策依据。明确了信息分类、信用评价、信用应用和信用修复等具体要求。其中信用评价明确以信用积分形式表现,遵循合法、客观、公正、准确原则,保护个人隐私。按照满分200分打分,从高到低分为信用极好、信用优秀、信用良好、轻微失信、信用较差和信用极差六档,分数越高表明信用越好。150分以上为信用极好,在50分以下为信用极差。本办法的制定为2019年我市启动打造个人信用评价产品“桃花分”奠定了法律基础。同时,本办法坚持“激励为主、惩戒为辅”的原则,明确了对守信者实行优先享受、绿色通道、重点支持、媒体宣传的激励政策,对失信者加大惩戒力度的信用联动奖惩机制,最终目标是提高失信成本,逐步形成使守信者“处处守信,事事方便”、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社会信用氛围。个人还可以对信用信息可提出异议申请,可提出信用修复申请,可以通过主动履约、慈善募捐、无偿献血、志愿活动、长期不产生失信记录等方式提升信用分。(关键词是信用评价“桃花分”,“激励为主、惩戒为辅”的原则)
二是《榆林市信用红黑名单及联合奖惩对象管理制度》(榆政函〔2018〕224号)。2018年12月20日,榆林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榆林市信用红黑名单及联合奖惩对象管理制度》,本办法主要是为了贯彻落实中省文件精神, 建立健全我市红、黑、灰名单管理与应用制度,规范各领域“红黑灰”名单的认定、发布、奖惩、修复和退出,有力有序、规范透明地推进联合奖惩。主要内容包括了“红黑灰”名单及联合奖惩对象的管理范围、对象认定、共享发布、部门应用、退出机制、主体权益、职责要求。其中管理范围明确了纳入守信“红名单”、失信“黑名单”、重点关注名单(灰名单)的各类行为和适用对象范围。特别是我市贯彻国家信用工作“先行先试”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建立“灰名单”制度,把“灰名单”纳入开展联合奖惩的重点工作范畴,对于改善当前我市涉金融等领域问题频发的不利局面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规定了“红黑灰”名单的标准制定和名单认定部门、认定程序;规范了名单的信息内容,信息共享和发布的工作措施;明确了“红黑灰”名单及其措施在各级各部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明确了“红黑灰”名单主体的异议申诉、信用修复和退出的权益以及具体办法。同时明确了各级各单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和要求。(关键词是“红黑灰”名单管理制度)
三是《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榆政办函〔2019〕1号)。2019年1月3日,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以榆政办函1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突出了2019年市政府强化政府公信力,加强推进政务诚信的工作方向。该文件主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中省有关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加强政务公开,强化公务员诚信意识,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词是建立政务失信记录机制、开展政务公开和诚信评价,强化政府守信践约,加强政府采购等政务重点领域管理)
四是《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榆政办函〔2019〕2号)。该文件主要贯彻落实中省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我市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有关要求,具体将任务落实到各级各部门,是《榆林市个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配套文件。主要内容包括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树立诚信典型、各行业从业人员诚信培训和相关信息归集报送工作,明确开展联合奖惩和信用申诉修复等工作的具体责任单位。(关键词是个人信用信息归集、联合奖惩和诚信宣传)
五是《关于对失信主体加强信用监管的实施意见》(榆政办函〔2019〕3号)。该文件主要是贯彻中省有关文件精神,开展我市涉金融等重点领域失信治理工作,专项治理的指导性文件。包括了失信主体认定、信用信息归集报送、共建共享的具体要求、联合惩戒的具体措施,以及当前开展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加强监管、加强组织领导、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加强督查督办和考核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等具体职责要求和任务分工。(关键词是失信主体认定、信用信息报送和联合惩戒)
六是《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市开展信用承诺工作的通知》(榆政办函〔2018〕493号)。该文件主要根据中省有关文件要求,为加快推进信用承诺工作,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逐步实现行政工作重心由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全面推行事前信用承诺、逐步实施事中分类监管、突出强化事后联合奖惩。明确了各级各单位建立信用承诺制度的时间和工作要求、规范信用承诺制度的具体内容、明确了信用承诺制度的具体应用范围和组织保障。(关键词是建立事前承诺、事中事后监管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
2019年,我市将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以信用信息为基础,以“桃花分”为突破口,以联合奖惩为重点,以信用创新应用为抓手的工作思路,统筹规划全面发力,确保全市社会信用状况稳居全国前列,最终实现全市人民“立信、守信、用信”的总体目标。最后,利用这次机会再次请各位媒体朋友关注信用、宣传信用、支持信用,让我们一起为建设信用榆林,优化营商环境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
张九平:
第八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