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六场):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奋力续写陕西交通新答卷

时间:2025-07-17 15:22:39 来源:陕新发布

pic

7月17日10时,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吴鹏翔,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建设管理处处长杨继华,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处处长范斌卫,陕西省交通运输厅运输处处长辛娟出席,以“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奋力续写陕西交通新答卷”为题目,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周颖主持。

pic

  周颖: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继续举行“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交通运输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吴鹏翔先生,请他以“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奋力续写陕西交通新答卷”为题目,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交通运输厅建设管理处处长杨继华先生、公路管理处处长范斌卫先生、运输处处长辛娟女士。

  下面,首先请吴鹏翔先生作介绍。

pic

吴鹏翔:女士们、先生们,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省交通运输厅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陕西交通运输事业的社会各界朋友,特别是媒体界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四五”以来,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抢抓政策机遇,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支撑。

下面,由我简要介绍“十四五”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一、聚焦“远近结合”,全面打好扩大有效投资硬仗

围绕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对扩大有效投资的支撑保障作用,编制印发《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打好扩大有效投资硬仗”专班工作方案》,成立以厅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通过定期调度、清单推进、闭环管理等方式,紧盯高铁、高速、民航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进度,今年1—6月全省完成综合交通投资352亿元,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将确保完成700亿元年度综合交通投资目标。加速构建高铁大通道,省政府建立全省高铁建设协调机制,推进西延、西十、西康、康渝、延榆等高速铁路“五线并进”,建设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西延高铁年内通车运营,冲刺西康、西十高铁2026年和延榆、康渝高铁2028年建成投运。截至目前,五条高铁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062亿元。优化高速公路网络,“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建成通车西安外环高速(南段)等13个高速公路项目,通车里程达到6752公里,进一步畅通了与周边省份的“一日交通圈”;另有9个高速公路项目正加快建设,年内将建成西安至兴平改扩建、岚皋至陕渝界、麟游至法门寺等3个项目。提速民航水运建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5航站楼落成投运,开通国内航线数量稳居全国前列。推进府谷、定边机场2026年建成,宝鸡机场主体工程年内开工建设;建成白河水电枢纽过船设施,推动旬阳、蜀河水电站通航建筑物提等升级,汉江安康白河至丹江口段断航30年后实现复航,一批沿江、沿河、沿库区的港口、码头完成新建改建。做大做强项目储备,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国家战略,抢抓国家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项目建设机遇,着眼构建《陕西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的“‘米’字型+五横两纵”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高质量开展全省“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沟通汇报,推动我省尽可能多的项目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

二、推动“内外联通”,提高国家综合交通枢纽能级

全力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聚焦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以机场枢纽空港和中欧班列陆港为依托,指导西安市联合银川市于2023年成功入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争取到中央资金支持。纳入西安国家综合货运补链强链的“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货运专线等28个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其中“一带一路”海铁联运中心等11个项目已完工,特别是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仅用时77天建成,成为中国—中亚峰会落地最快实体项目,承担经哈萨克斯坦发往欧洲30%运力,跨里海班列实现“天天班”。随着这些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为进一步完善西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基础设施、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融合发展、有力保障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等夯实了基础,也为空港、陆港双港联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中欧班列(西安)18条国际干线覆盖亚欧大陆全境,“+西欧”线路已拓展至26条,实现了欧亚主要货源地的全覆盖,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国际货运通道之一。中欧班列(西安)今年以来累计开行超3000列,较2024年提前40天完成3000列大关,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率先实现中亚“五国七城”航线全覆盖,“一带一路”航线覆盖27国54城,打开了全球供应链“西安窗口”;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助推带动作用愈发强劲,2024年陕西省对中亚五国进出口增长48.1%,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20.2%,高出全国13.8个百分点,为服务国家向西开放战略,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提升客运枢纽融合发展水平,集民航、公路、轨道交通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综合客运枢纽建成投运;完成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与西安地铁4号线实现无缝换乘;西安东站开工建设,同步接入地铁5号线,将成为集普速铁路、高铁、地铁为一体的大型枢纽场站。

三、围绕“城乡协同”,推动交通发展成果城乡共享

有效服务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以城镇过境路段为重点,持续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提档升级,“十四五”期建成规模超过600公里,约1500公里项目正有序推进;深入推动省政府《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深化示范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地见效,累计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市域突出单位2个、示范县18个,省级示范市5个、示范县78个,完善提升农村公路超过5万公里,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乡镇通三级公路比例分别达到87%、84.3%,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县乡村三级“路长制”覆盖率和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双百目标。打造轨道上的西安都市圈,西安地铁三期工程加快实施,1号线三期、8号(环)线等正式开通,成为全国第7座建成运营地铁环线城市,西安地铁运营总里程达到422公里。深化客货邮融合发展,累计创建24个全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邮政EMS、顺丰、京东、德邦4家品牌企业建制村按址投递率保持100%,城乡三级配送网络持续完善,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通道进一步畅通。打好差异化收费“惠民”牌,全面实施西安绕城高速通行费包缴扩围降费政策,推进西咸一体化战略进程,西安、咸阳市民共享“一天一块钱,绕城跑一年”同等待遇;严格执行通行费减免优惠和差异化政策,“十四五”期累计减免优惠通行费超过200亿元。交通运输新业态蓬勃发展,大力推动定制客运、旅游客运和商务包车等运输服务,“绿巨人”动车组开行实现10个地级市全覆盖,主要网约车平台实现老年人“一键叫车”服务。

四、坚持“软硬兼修”,提升交通运输服务管理“软实力”

强化综合交通规划统筹,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方案》《陕西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系统谋划构建覆盖全省、对接周边、直达全国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推动交通强国建设战略提档加速,引领陕西交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参照交通运输部规划体系,统筹推进我省公路、铁路、水路、民航、邮政行业发展,高质量编制我省“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深化综合交通运输改革,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支持组建陕西交控集团、陕西轨道交通集团,全力打造全省交通运输发展主力军。推动收费公路政策创新、开办运输企业“高效办成一件事”、培育低空经济等一系列便民惠民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着力构建公路桥梁、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强化铁路建设监督职能,健全综合交通管理体制。交通强国试点纵深推进,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陕南交通旅游山水画卷”“道班·宿”荣获“2022年度全国交旅融合创新项目”,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现代化国际一流航空枢纽建设”入选中国民航局“四型机场”示范项目等,“秦岭隧道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等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交农深度融合发展入选新一批交通强国试点项目,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更多陕西智慧、陕西力量。安全生产与应急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全省交通运输系统以“三抓三防”为统领,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节假日、重要时段安全生产、服务保障和交通运输部“三十条”硬措施工作要求,坚持高位推动,标准引领,推动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在行业走实走深;深化部门联动预警机制,强化形势分析研判,形成“监测——预警——响应”闭环,压紧压实各级部门严格落实“三管三应三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确保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加快基础设施安全提升,有序推进G5京昆高速西安至陕川界段、G70福银高速西安至陕鄂界段安全韧性提升工程,力争年内完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切实增强高速公路繁忙通道安全运营保障能力。智慧创新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相关工作部署,积极推动西安至永寿智慧高速示范项目建设;“陕易通”智慧出行平台已聚合30余项便民服务;推广应用北斗系统,全省“两客一危”营运车辆实时监测、安全高效运行;建筑垃圾公路综合应用关键技术与标准等科技项目获省政府科学技术奖励,秦岭天台山超长隧道群安全绿色科技示范工程通过部验收授牌,西咸新区无人驾驶入选全国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确定低空物流5个应用场景、9条试点线路,加快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交通绿色低碳转型提质增效,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和多式联运示范工程,2024年完成铁路货运量5亿吨,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比达到57.7%,大宗货物“公转铁”取得新成效;加快推动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补贴资金3.44亿元,激励支持各市(区)有序推进新能源公交车、老旧营运车船报废更新;实施绿色出行“续航工程”,具备条件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充电桩实现全覆盖。

下一步,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将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使命定位,持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系统做好“远近结合”“内外联通”“城乡协同”“软硬兼修”四篇大文章,埋头苦干、担当奉献,扎实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精心编制“十五五”规划,努力开创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全国前列的交通强省建设新局面,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周颖:谢谢吴厅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陕西农村报:“四好农村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推进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十四五”期间“四好农村路”建设主要从哪些方面发力,取得了哪些成绩?

pic

范斌卫:首先,非常感谢这位记者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关注。“十四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加大建设力度,优化体制机制,创新养护管理,提升运输效能,“四好农村路”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奋力“建好”农村公路,通村畅乡的网络基本形成。“十四五”期间,全省累计投入552亿元,完善提升农村公路5万公里,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6.3万公里。截至2024年底,新增55个乡镇通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1.13万3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乡镇通三级公路、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分别达到84.3%、87%,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村(组)为网点的农村交通网络基本建成。

二是着力“管好”农村公路,运转高效的治理体系加快建设。出台《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深化示范创建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构筑起“政府主导、部门协调、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全面推行实施“路长制”,县、乡、村三级路长达到2.2万人,农村公路治理体系基本建立完善,实现“有路必管、有路必养”。强化示范创建,目前全省创建全国示范县18个,省级示范市5个、省级示范县78个,市、县创建比例达到50%、75%。

三是持续“护好”农村公路,养护水平逐步提升。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养护资金筹措体系,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优良中等路率提升近9个百分点,达到84.04%。累计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7万公里,改造危桥400座,一二三类桥梁占比达98.44%,“陕西山区道路安全示范项目”荣获“全球农村道路与出行奖”“迈克尔亲王国际道路安全奖”2项国际大奖。富平县金粟山至张桥镇公路获得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陈仓区九龙山旅游路、佛坪县两大路荣获全国“最具人气路”称号。留坝县乡村廊道入选全国“行在乡村、游在路上”最美自驾精品线路。省级“最美农村路”发展到20条。

四是精心“运营好”农村公路,农村地区运输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省通村客运班线稳定在2315条,通村客车8297辆,100%的乡镇和建制村实现通客车、通邮,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5A级。出台《加快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协调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推动农村物流从“运得出”向“运得畅”转变,大力发展“农村公路+”模式,带动路衍经济发展,柞水木耳、洛川苹果、陕北杂粮等乡村特产因路而兴。

发展“四好农村路”,修的是路,改变的是农村面貌,联系的是党心民心,巩固的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按照交通运输部部署,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陕西日报:陕西是如何落实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的?

pic

辛娟:首先,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交通运输“两新”政策和工作的关注。自2024年中省部署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以来,陕西省交通运输系统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和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等重点任务,突出需求导向、强化政策集成,扎实推动各项任务落地实施。

一是摸清底数、落实资金。深入开展老旧营运货车、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等设备保有量、企业更新意愿摸底调查,对照补贴标准测算、争取中央补贴资金,提前切块分解下达至各市(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试行补贴资金预拨付制度,打消企业顾虑,积极营造“早实施更新早拿补贴”的良好氛围。2024年,全省累计更新新能源公交车675辆,更换公交车动力电池404辆,报废并更新老旧营运货车226辆,新购新能源城市冷链配送货车275辆,一共争取补贴资金9732万元。

二是紧盯需求、用好政策。在保障城市公交稳定运营的基础上,2025年,将更换新能源公交车补贴标准提高至10万元每辆,加力支持老旧新能源公交车更新,同时,每辆额外增加1万元补贴,鼓励支持老旧城市公交车优先更新为小型化、低地板及低入口车辆,在提升交通运输能源动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的同时,统筹兼顾了人民群众适老化出行需求。

三是凝聚合力、提升效率。充分发挥省级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机制,联合公安、财政、环保、商务等部门在车辆排放标准认定、营运管理、车辆拆解、注销登记等环节协同发力,列出淘汰计划、细化分解任务、动态跟进督促,按照差别化补贴的方式,加力扩围推进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货车淘汰更新。

下一步,我厅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的部署安排,加密工作调度频次、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落实落细中省对交通运输设备更新各项支持政策,力争尽快形成更多的有效工作量,全力做好交通运输行业设备更新各项工作。请各位媒体朋友继续关注我们交通运输“两新”政策,帮我们多宣传多动员。

中国报道:公路建设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请问,在加强交通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我们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pic

杨继华: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您的问题点中了我们交通建设的核心关切。质量和安全是公路工程的生命线。近年来,我们深刻认识到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将质量安全贯穿于交通项目设计、施工、验收的全过程、各环节,着力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全链条治理体系,打造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监管闭环。具体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前端管控,严把“设计关”:坚持全生命周期高质量建设发展理念,扎实开展“陕西省公路勘察设计质量安全提升专项行动”。注重关键控制性工程选址、重大地质灾害路段的路线方案研究,充分考虑生态环保、水文、地灾、地震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合理确定技术标准、路线走廊方案和工程规模。提升勘察设计数智化水平,积极推进智慧公路建设。严格勘察外业验收和设计成果审查把关,杜绝勘察、设计“两张皮”。加强行业间对接,固化路线平纵面、重要桥梁桥位及桥型、重要隧道位置、大型互通立交等方案,提升方案稳定性。结合节约用地、特殊构造物等方面要求,做好涉水结构防冲刷设计、边坡防护针对性设计、综合排水精细化设计,提升工程抗灾冗余度。

(二)过程严控,狠抓“监管关”:一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链条监管。我们制定印发《陕西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链条质量监管能力提升暨质量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聚焦七大领域,部署开展21项具体工作,提升交通工程质量监管效能。二是狠抓隐蔽工程质量管理。制定印发《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隐蔽工程影像资料采集留存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隐蔽工程检查验收管理体系,严格中间交验制度执行,增强工程质量检查和追溯手段;三是推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以“大巴山隧道”为载体,推动隧道工程与智慧感知技术深度交叉融合,开展隧道承载状态智能监测技术等研究,建立隧道工程质量安全耐久性技术体系,安康至岚皋、西安外环高速(南段)被交通运输部纳入全国第一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

(三)后端严管,压实“验收关”:全省交通建设项目年初印发交竣工验收计划,夯实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单位主体责任。项目交工验收时主体、附属工程同步建成,达到“零尾工”要求,及时完成房建竣工验收和消防验收备案,对通车试运营质量安全影响的专项验收协同相关行业提前介入,依法合规建成通车。项目建设过程,标段出现严重问题的,该项目竣工验收不得评优。

通过构建覆盖“设计—施工—验收”的全链条治理体系,并持续深入开展一系列靶向精准的专项行动,我们有效提升了公路建设质量安全监管的系统性、精准性,全省公路工程质量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为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续写陕西交通新答卷提供了坚实的质量安全保障。下一步,我们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不断提升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努力打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平安工程、品质工程!

周颖:谢谢吴鹏翔副厅长和三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