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2019年陕西蓝皮书》新闻发布会

时间:2019-01-25 16:31:57 来源:陕新发布

1月25日下午3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2019年陕西蓝皮书》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社科院新闻发言人、副院长白宽犁先生,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女士,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牛昉先生,陕西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王长寿先生,陕西省社科院金融投资研究所所长谷孟宾先生,陕西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于宁锴先生出席,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安广文主持。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安广文: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社科院新闻发言人、副院长白宽犁先生,请他向各位介绍《2019年陕西蓝皮书》,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女士,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牛昉先生,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王长寿先生,省社科院金融投资研究所所长谷孟宾先生,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于宁锴先生。

下面,首先请白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pic

陕西省社科院新闻发言人、副院长白宽犁: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2019年陕西蓝皮书》新闻发布会。

《陕西蓝皮书》是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原创性、实证性、专业性、连续性年度智库产品,主要是反映专家团队对每一年度陕西各领域发展态势与未来趋势的深入分析和科学预测。从1998年至今,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已累计推出了61部《陕西蓝皮书》,决策影响力不断提升,服务陕西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决策参考、政策先声、投资指南、新闻来源和数据资料库等功能日益凸显。

本次发布的《2019年陕西蓝皮书》包括5本,分别是:《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9)》、《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9)》、《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9)》、《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9)》和《陕西精准脱贫研究报告(2019)》,均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日前正式出版。

一、《陕西蓝皮书•经济发展报告(2019)》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9)》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总报告,主要对2018年陕西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进行了分析,并对2019年经济形势进行了预测。第二部分综合篇,对2018年农村经济形势、工业运行形势、对外贸易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对2019年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对陕西 “三个经济”发展路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表现及对策、市场和产业开放环境评测及促进民间投资增长进行了研究。第三部分区域篇,主要围绕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陕西建设高水平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对陕西出口贸易的影响、西安提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西安军民融合示范区发展、咸阳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第四部分产业篇,主要围绕改革开放四十年陕西产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汽车产业、物联网产业、绿色矿业发展机制、企业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降低信贷难度和成本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报告》认为:2018年,陕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活力增强、质效提升。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向好,粮食产量实现丰收。工业生产稳中趋缓,代表新兴产业的工业新产品保持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加快,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回升,民间投资占比提升。市场消费升级态势明显,新兴消费模式带动作用明显,网上零售额继续呈引领态势。对外贸易持续向好,外商投资企业快速增加。财政收入和支出较快增长,科学技术的财政支出增速最快。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但经济运行面临一些下行压力,还需进一步夯实经济稳增长的基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工业企业景气、信心指数双回落,消费品市场稳中趋缓,在质效提升的过程中,一些经济指标的增速出现下滑。在当前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下,陕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预计2019年陕西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稳定增速,仍会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报告》建议:2019年,陕西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以“三个经济”为抓手,继续着力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开创多元合作新格局;盘活军工资源优势,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发挥西北地区的核心引领作用。

二、《陕西蓝皮书•社会发展报告(2019)》

《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共包括“总报告”“年度热点”“专题报告”“区域报告”“民意调查与舆情研判”“大事记”六个部分。《报告》对2018年陕西社会建设诸多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梳理与总结,既突出了全省上下奋力追赶超越、推进社会建设各领域取得的成就,也分析了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难,为今后的发展探求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报告》指出,2018年,陕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解决社会和民生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稳定增长,收入不平衡状态持续改善;精准扶贫内涵发展,扶贫解困效果显著;完善顶层设计,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陕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社会安全形势良好。展望2019年,陕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进一步得到扎实推进,更大面积贫困地区和更多的贫困农村社区将全面脱贫,乡村振兴战略在陕西进一步落实,陕西社会将得到更加平衡充分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福祉将不断提升,陕西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进一步。“年度热点”围绕2018年全省开展的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科技扶贫及建立完善脱贫长效机制、乡村振兴以及全省推进政务公开等热点议题,突出了全省经济社会建设工作的主线。“专题报告”中涵盖了陕西就业、消费对社会民生发展的影响、中小学生暑期生活、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残疾人政策等多个领域;“区域报告”分别对西安行政效能革命的创新实践、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陕南精准扶贫促进基层党组织示范引领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等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民意调查与舆情研判”聚焦公众对“改革开放40周年”的评价、2018年社会热点焦点事件的公众态度等以及全省网络舆情和民生舆情的调查,获取陕西公众对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议题的看法和感知,从面向反映社会公众对当前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态度与回应;这些调查和研究报告,将为2019年陕西社会建设从政策措施、工作指向和推进策略等方面提供参考。“大事记”上承《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4)》,粗线条梳理了从2104~2018年陕西社会民生建设领域中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相关政策措施,勾勒出五年来全省推进社会建设、改善和保障民生的总体框架与发展脉络。

《报告》建议:进一步推进社会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积极就业促进政策,提高人民群众收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全体人民群众共享水平;进一步强化乡村治理基础,推进乡村振兴;积极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创新社会体制。

三、《陕西蓝皮书•文化发展报告(2019)》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全面总结了2018年陕西文化发展的整体状况及成就,讨论了陕西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建设、陕西文化产业空间优化、陕西文化制造业发展、陕西文化强省战略推进等问题;深入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资源、市民营实体书店、政府网络舆情治理、陕西红色文化等行业发展;调查研究了陕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偏好的群体差异等公共文化情况;认真梳理了榆林、渭南、西咸新区、铜川等地区文化建设。从各个领域和角度深入分析了2018年陕西文化发展的整体情况,深刻剖析了陕西文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机遇,并切实提出陕西文化发展的整体思路以及各领域具体对策。

《报告》认为:2018年陕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五个扎实”要求和“追赶超越”定位,以“五新”战略任务为统领,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陕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尽管取得丰硕成果,但是陕西在国内文化市场上话语权和竞争力仍不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还不够充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仍不足,不能充分体现陕西文化资源的优势。展望未来,陕西将进一步理顺国有文化企业监管和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机制,积极优化布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以“三个经济”为引领,持续抓好机制建设、体系建设、市场主体建设;着力打造丝路文化高地,全面提升陕西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切实担起新时代文化发展新使命。

《报告》指出,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力争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已成为各地的共识。遵循文化产业空间布局规律,依托陕西省已经形成的文化产业发展优势,把握各行业发展规律,依照“特色定位、错位发展、产业集聚”等思路,提出文化产业“一带两区”的空间布局战略。再结合行业特点及布局规律,秉承“强优势补短板”理念,从文化装备及消费品制造板块、新闻出版发行板块、文化与旅游融合板块等方面推进重点行业分布不断优化,是破解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难题,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空间社会经济效益目标以及公平等目标有机统一,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影响力的必然要求。

《报告》建议:陕西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除完成常规工作外,还需出台和实施《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基本完成陕西基层综合型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全覆盖任务;确保陕西各级政府将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依法纳入本级政府预算;加快实施陕西的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推动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工作全面铺开。

四、《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9)》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盘点记录了2018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各项具体进展,并结合最新的形势来分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报告》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总报告,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全线建设,全面跟踪和反映了年度“五通”建设的现状和进展,并分析预测了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为分报告,主要围绕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经济领域的建设展开,汇集了关于丝路经济带能源合作、产业合作、贸易合作、电子商务、开发性金融、设施互联、旅游合作、农业合作、文化交流、科技合作等专题报告。第三部分为国内合作篇,主要围绕西北五省区进行跟踪研究,具体包括国内西北段总体情况,以及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分省区建设情况。第四部分为国际合作篇,以“凸显西北”为特色,继续跟踪研究了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以及中欧国际货运班列运行情况。

《报告》认为: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五年来,“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理念不断转化为行为和现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极大推动了我国西部,特别是西北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了其区域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共建共享的国际共识进一步强化;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大通道正在形成;贸易投资合作关系继续深化;多层次的金融合作格局开始显现;民心相通建设不断扩展。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政治互信和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二是设施联通推动国际合作走向丰富化;三是高标准自由贸易网络加快形成;四是多边金融合作格局不断拓展;五是科教交流合作将得到进一步深化。

《报告》建议: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提升投资环境,加快建立命运共同体,为深化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合作保驾护航;积极探索自贸区升级贸易港的有效途径,深化发展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加速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服务贸易合作水平;继续优化通关服务,完善通关监管模式,减少进出口程序,打造高效服务体系,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加强政策沟通,搭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优惠政策,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业合作发展水平;整合文化交流品牌,完善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创新区域合作模式,促进文旅融合,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交流高质量发展;以新兴产业为科技合作突破口,制定科技合作的优惠政策,持续开展科技人才交流,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科技创新合作;加强产业规划整合各项资源,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旅游信息化建设,发展住宿业、创新发展旅游商品,拓展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来促进陕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五、《陕西精准脱贫研究报告(2019)》

《陕西精准脱贫研究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主要聚焦每一年度陕西各领域脱贫攻坚实践,集中展示我省精准扶贫脱贫年度工作重点、亮点和成效,对创新性做法和有益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的年度研究报告。《报告》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总报告,系统梳理陕西扶贫开发四十年历史脉络,全面分析陕西目前面临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压力大、脱贫成果难巩固等主要问题,提出下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对策和建议。第二部分综合篇,针对如何深入推进健康扶贫、产业扶贫及网络扶贫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紧扣三产融合,多举措并举,持之以恒推进脱贫攻坚。第三部分区域篇,选取具有典型性的地区、市、县、村等,总结这些地区推进扶贫脱贫,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第四部分专题篇,深入探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陕西迫切需要解决的诸如电商扶贫不精准、异地搬迁后社区治理不完善、旅游扶贫难持续、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带动不力等深层次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全力推进。全省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农村贫困人口由2011年末的775万人减少到2017年末的183.27万人,累计脱贫591.7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末的25.04%下降到2017年末的7.54%,下降了17.5个百分点。2018年全省又有104.5万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2%左右。(数据来自省扶贫办)

《报告》认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陕西全省上下高度重视,政治站位空前提高,政策举措有序推进,基础管理全面提升,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安全住房建设方面,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开工9.11万套,竣工率77.57%,农村危房改造开工32208户,竣工率100%。特色扶贫产业发展方面,推进“3+X”产业扶贫模式,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近1.4万户市场主体带动44.8万贫困户稳定增收。就业扶贫方面,全省共创建社区工厂535个,认定就业扶贫基地729家,2018年全省12.5万名贫困劳动力参加免费技能培训,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6.4万人。生态扶贫方面,2018年向56个贫困县(含4个已脱贫摘帽县)下达各类林业工程项目投资25.4亿元,发展林业产业带动贫困人口45.3万人,生态效益补偿惠及12.4万户,退耕还林补助带动贫困户13.9万户。教育扶贫方面,2018年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48.08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因贫零辍学。健康扶贫方面,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政策体系,2018年上半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新农合,组建签约医师团队10492个,签约服务贫困人口313.2万人,救治贫困患者57.4万人。兜底保障方面,积极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规定程序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围绕基本公共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目标,2018年23个计划摘帽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全部达到90%以上,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5.3万公里,乡镇通畅率达到100%。大扶贫格局的构建及完善方面,“3+X”帮扶体系成效明显,苏陕扶贫协作持续深化,社会扶贫深入开展,初步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各方力量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数据来自省扶贫办)

《报告》建议:我省的扶贫工作要紧扣目标任务,立足当前如期脱贫,着眼中期稳定脱贫,谋划长远和谐脱贫;对照扶贫标准,不拔高、不降低,严禁搭扶贫“顺风车”;推进治本措施,稳定增加脱贫户收入,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强化安全住房保障;把握脱贫攻坚的时间节奏、工作规律及发展趋势;提升干部攻坚能力,建强基层堡垒,改进工作作风,夯实脱贫攻坚的工作基础;夯实行业部门责任,凝集社会各方力量,做好苏陕扶贫协作,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2019年陕西蓝皮书》是以社会工作者实际调研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通过科学的视觉和方法分析,归纳后形成的有关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理性研判,客观总结和预测,并对科学破解发展难点和突出问题给予了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希望对服务我省追赶超越工作和落实五个扎实工作要求,以及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安广文:

介绍就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陕西的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陕西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于宁锴:

你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全力推进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贫困人口规模逐年减少,截至2018年底,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已减少至78.77万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二是精准方略全面落实,脱贫攻坚水平得到提升。

三是治本措施初见成效,全省近1.4万户市场主体带动44.8万贫困户稳定增收,电商、乡村旅游、光伏等特色产业持续壮大,5397个贫困村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占贫困村总数的91.5%。

四是保障政策有效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新农合,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五是聚焦深度贫困攻坚,2017年以来,向11个深度贫困县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5.83亿元,向每个深度贫困村投入涉农整合资金不低于500万元。

六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5.3万公里,乡镇通畅率达到100%,行政村通畅率达到99%,惠及沿线2000万群众,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

七是大扶贫格局更加完善,“3+X”帮扶体系成效明显,苏陕扶贫协作持续深化,社会扶贫深入开展。

八是保障措施更加有力,脱贫攻坚能力不断提升。

 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

2018年陕西公共文化服务取得哪些成果?2019年陕西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又有什么可行的对策建议?

 陕西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王长寿:

(1)总体来看,2018年度陕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取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陕西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保障法的《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已经进入立法审议阶段;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效;省市县各级政府持续加大公共文化产品的购买力度;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节庆性、专业性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亮点纷呈;成功创建了宝鸡等3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渭南市“一元剧场”等6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在文化扶贫工作中增加“扶贫扶志”和精神扶贫的力度;最后,以陕西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建设、文化铜川云数字平台建设为标志,陕西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达到新的阶段。

(2)2019年,是完成国家和陕西省“十三五”规划的关键攻坚年份,也是陕西省完成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系列规划和任务的关键时间节点。未来一年陕西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除完成常规工作外,建议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的宣传工作。该条例是陕西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顺利推进的法制保障,建议2019年审议通过后由立法部门和文化主管部门对其进行广泛的宣传,推动陕西省各级政府按照条例的规定和要求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管理及投入。

二是基本完成陕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全覆盖。鉴于“2020年全面完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是《陕西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硬性考核指标,因此在2019年度,除部分难点地区外,应该基本完成全省所有村(社区)文化中心的全覆盖。

三是在总结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由点及面、全面铺开地级以上城市的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为2020年底以前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奠定良好基础。

 陕西工人报记者:

2018年陕西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对2019年陕西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展望和对策?

 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牛昉:

一、2018年陕西社会发展基本状况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稳定增长,收入不平衡状态持续改善

从2018年上半年的情况看,陕西居民收入水平增速居全国前列,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住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陕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01元(全国14063元),同比名义增长9.2%,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陕西调查总队发布的数据显示,陕西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增长高于城镇居民收入,2018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2.94,较上年同期缩小0.02,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居民收入增速在全国31个省份中居第9位,陕西居民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9.6%,收入总体水平居全国第19位,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缩小。

2、是精准扶贫内涵发展,扶贫解困效果显著

2018年,是精准扶贫攻坚的关键一年,全省各级政府更加重视扶贫攻坚的制度和政策设计,建立长效机制,出台一系列的重要文件和举措。首先明确未来3年脱贫攻坚任务,科学合理制定出今后3年脱贫攻坚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第二、探索贫困地区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建立贫困地区长效发展机制。第三、为扶贫攻坚工作提供有效的人才和智力支持。第四、不断规范贫困的退出行为。

3、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陕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2018年,陕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集中开展农村垃圾、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2018年,《陕西省“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颁布实施,陕西省将以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为重点,着力扩大覆盖范围、补齐短板、缩小差距,不断提高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

4、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2018年,陕西持续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民生难题不断缓解。(1)教育难题得到有效缓解。(2)积极推动“健康陕西”行动,促进人民群众共享医疗健康。(3)社会保障待遇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4)拓展老年人养老服务空间,提升城乡养老服务质量。(5)大力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和扶贫就业,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向好。

5、是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社会安全形势良好

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组织依法健康有序发展。构建安全的生产环境。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加强社会治安。

二、陕西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全面脱贫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2、收入增长放缓与生活成本支出上涨影响民生改善的成效;3、公共服务政策发展不充分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4、社会资源匮乏制约乡村社会治理的绩效

三、2019年陕西社会发展展望与对策

展望2019年的陕西社会发展,一是实施积极就业促进政策,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群众收入;二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全体人民群众共享水平;三是强化乡村治理基础,推进乡村振兴;四是积极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创新社会体制。

华商报记者:

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9》的研究结果,2018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

陕西省社科院金融投资研究所所长谷孟宾: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起始五周年,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沿线国家共建共享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共识进一步强化。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形成了共建合作文件,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279项成果在2018年绝大多数已完成或转为常态化工作。

2、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大通道正在形成。中欧班列品牌效应开始显现,截至2018年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达到1.3万列,到达境外15个国家、49个城市。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2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与45个沿线国家实现直航,每周约5100个航班。

3、贸易投资合作关系继续深化。2018年以来,中国积极落实《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持续推进经贸合作机制化建设,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亚欧国家的国际贸易增长迅速,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众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依托各类国际和国内经贸平台和合作论坛,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进一步强化。境内外国际经贸合作区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载体。

  4、多层次的金融合作格局开始显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并参与其中。亚投行、中资银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贡献度越来越大。2018年丝路基金完成增资1000亿元人民币,亚投行的成员总数已增至93个。中国成立了规模为3000亿元的人民币海外基金,支持人民币在沿线国家,包括互换、结算中心、离岸中心、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等的建设。约30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

5、民心相通建设不断扩展。2018年以来中国通过广泛开展各类人文交流活动,坚持将文化、旅游作为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抓手,促进了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众多国家先后签署了双边文化和旅游合作文件,推动建立了中国—中东欧、中俄蒙等一系列双、多边文化旅游合作机制,拓展与沿线国家的文化、旅游合作空间。    此外,科教合作活动不断扩展,西北地区的陕西和新疆,依托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历史、区位和资源优势,成为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科教合作的主力军。

以上是2018年度丝路经济带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

 国际在线记者:

2019年陕西如何以“三个经济”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

十九大报告提出来,我们的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和流动经济,也是陕西来实现追赶超越战略和发挥陕西优势,增强要素补给能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一个重要抓手。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也是新时期我们陕西服务国家向西开放战略,发挥“一带一路”服务作用,也是陕西构筑发展新优势,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开放新高地,实现我省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全新思路。

2019年陕西将加快构建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以打造国际枢纽为目标,拓展枢纽优势为重点,以保枢纽,开门户和补流动为主要思路。在建设“三个经济”中突出重点和优势,织密公路网,扩大铁路网,优化航空网,构建综合交通网,提高陕西枢纽经济的集聚优势,激发外溢辐射效应。发力门户经济,发挥“一带一路”重点节点和对外开放前沿作用。高水平建设陕西贸易试验区,临空经济,持续释放外向经济的活力。在流动经济发展方面,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加大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畅通能源供给通道,加强信息的互联互通,持续发展三个经济的带动作用,为陕西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新的有利的支撑。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安广文: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