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 汉中市“奋力追赶超越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南郑专场新闻发布会

时间:2019-09-13 17:17:51 来源:陕新发布

2019年9月12日上午10时,汉中市“奋力追赶超越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南郑专场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南郑区委副书记、区长曹俊强围绕“新时代 新机遇 新南郑”作主题发布。南郑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剑歌,南郑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袁蕊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由汉中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孙国强主持。

pic

主持人:汉中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孙国强

主持词全文 :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办汉中市“奋力追赶超越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南郑区专场。

南郑,享有“诗画家园”的美誉,新中国成立以来,实现了从千年农耕经济迈向现代工业经济的巨大跨越,经济规模实现了历史性飞跃;特别是撤县设区后,作为汉中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千年古县生机勃勃,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为了使各位记者对南郑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今天我们非常高兴的请来了南郑区委副书记、区长曹俊强先生,南郑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剑歌先生,南郑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袁蕊女士,请他们围绕“新时代 新机遇 新南郑”这一主题作介绍,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有请曹俊强区长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

pic

发布人:南郑区委副书记、区长曹俊强

发布辞全文: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与大家相聚在这里,共同见证南郑砥砺奋进70年的春华秋实。借此机会,我代表南郑区委、区政府,向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南郑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新时代、新机遇、新南郑”。这个主题,既承载了58万南郑人民奋力拼搏的厚重历史,也彰显了南郑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南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自公元前451年秦左庶长筑城南郑,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刘邦、陆游、何挺颖等在此留下厚重的足迹,汉调桄桄、汉山樵歌等民间文化源远流长,被联合国地名组织认定为“千年古县”。南郑是一座山水相融的生态之城,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5%。汉江、濂水绕城而过,南湖、红寺湖碧波荡漾,黎坪、龙头山奇峰秀石,万亩油菜花海让人流连忘返。南郑是一座蓬勃发展的活力新城,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宝汉高速、西成客专穿城而过,是汉中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空间逐步拓展,追赶超越优势明显,2017年被评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同年9月28日,南郑正式撤县设区,千年古县华丽转身,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坚实步伐,南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艰苦创业,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从荒凉走向繁荣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开拓创新、砥砺前行,谱写了繁荣发展的华丽篇章。

70年来,我们坚持抢抓机遇,奋勇前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主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突出基础建设强功能、特色产业强支撑、改革开放强动力,主要经济指标始终走在全市前列。2018年全区生产总值达21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61倍;财政总收入32亿元,是1978年的228倍。建成红寺坝、强家湾等中小型水库58座,全区通车公路总里程2290公里,是1952年的60倍。南郑经济从一穷二白跃居西北首富县,再到连续保持陕南三市前列,经济规模实现从千万元到百亿元的历史性飞跃。

70年来,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做强骨干企业、壮大产业集群,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总量扩张,培育了汉中卷烟厂、锌业特材等57个产值过亿元的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一园三区”的工业发展平台,2018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51亿元,是1949年的2.1万倍。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形成了茶叶、生猪、烤烟、中药材、蔬菜五大主导产业,建成现代农业园区53个,201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3亿元,是1949年的72倍。全域旅游蓬勃发展,以“两山两湖一中心”为重点,强力打造精品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景点6个,实现了从观光游到休闲游再到度假游的跨越。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商贸服务日益繁荣,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亿元,是1949年的628倍。三次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实现了从农业主导到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历史性转型。

70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空间布局,突出建管并重,城区从最初只有4条主街道,建成区面积仅2.5平方公里,一跃成为建成区总面积25.5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近年来,我们坚持“汉南一体,三镇共振”发展思路,统筹推进汉山、大河坎和梁山三大板块建设,累计投入资金90亿元,新建南郑大道、汉山大道、梁山大道、龙岗大道等35条城市主干道。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持续拉大发展骨架,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黎坪、青树、圣水、新集等特色小镇蓬勃发展,2018年城镇化率达到46.5%。如今的南郑大地处处“旧貌换新颜”,实现了由农村集镇到活力新城的历史性蜕变。

70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始终把绿水青山作为南郑发展的底色,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以最严格制度筑牢生态屏障。近年来,累计营造生态林27万亩,实施汉江河、濂水河等河流治理122公里,新建农村污水处理站14座,垃圾填埋场10个。2018年全区空气优良天数311天,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生态县(区),生态建设实现了由偏重经济增长到坚持生态优先的历史性转变。

70年来,我们坚持为民宗旨、心系民生,群众生活蒸蒸日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抓投入、保民生,最大限度将发展成果惠及群众。2018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42元,是1957年的213倍。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高考成绩稳居全市前列。持续推进健康南郑战略,各类医疗机构669所、病床1940张,比1962年分别增加585所、1915张。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脱贫攻坚扎实推进,贫困人口由2015年的6.43万人减少到2.13万人。南郑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高,群众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

回顾新时代南郑的每一点变化、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全区人民的团结拼搏、艰苦奋斗。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举措,决战脱贫摘帽,决胜全面小康,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谢谢大家!

孙国强:感谢曹区长。

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的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介绍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

pic

三秦都市报记者 陈卫平:南郑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在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势下,请问你区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举措有哪些?

李剑歌:近年来,我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秦巴生物多样性功能区的定位,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坚定实施"生态南郑”战略,创新发展观念,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努力在加快发展中保护好生态,在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天蓝、水碧、地绿、土净的美丽南郑。一是持续保持环保高压态势。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夯实区级领导包抓、部门行业牵头和镇办网格监管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确保每个环节有人抓、有人管。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环境执法305次、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106份、立案44起。二是坚决打赢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四场保卫战。持续抓好扬尘治理、渣土运输、燃煤管控工作,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1天。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共明确18名区级河湖长、433名镇村河长、228名镇村湖长,实现了分级管理、全域覆盖的总体目标。深入实施“清四乱”行动,新水源地迁建、集镇污水处理设施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区地表水质稳定达标。扎实开展农用地土壤详查,完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有效防范土壤污染风险。三是扎实抓好重点问题整治。高站位、大力度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中省环保督察反馈的40个问题逐项完成整改,28个问题矿山实施生态复绿。扎实推进益丰国际项目违建清理整治工作,累计拆除违建别墅158套,拆除面积50523平方米,清运建筑垃圾5万方,地表建筑物全部清理结束。扎实开展“五乱”整治,累计查处各类问题26个,全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pic

农业科技报记者 康军:当前,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期,今年南郑区要实现整区摘帽的目标。我想了解一下,南郑将从哪些方面发力?曹俊强:今年南郑要完成1.58万人脱贫、60个贫困村退出,实现全区脱贫摘帽,可以说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针对户脱贫、村退出突出问题,持续补短强弱,确保如期实现整区摘帽。一是压实责任强力攻坚。严格实行“五个”责任捆绑机制,成立由区级领导牵头的镇办攻坚队,统筹四支队伍力量,坚持问题导向,迅速组织人员,开展问题再起底、再整改、全清零活动,立查立改、边查边改,切实做到责任落实到位、压力传导到位、问题解决到位。二是对照标准补齐短板。围绕脱贫退出标准,深入开展八项总攻行动,逐村逐户对标检查,围绕安全住房、安全饮水、产业发展和户容户貌等薄弱环节,一户一策建立台账,及时整改销号,做到村村过、户户清。三是聚焦深贫攻克堡垒。聚焦碑坝、福成、小南海深度贫困片区,严格落实行业政策、扶贫资金、帮扶力量“三个倾斜”要求,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进度,全面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四是拓展群众增收渠道。以提升贫困户收入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养殖、林下经济等产业,推进7个产业示范带建设,继续推行“四带”模式,健全利益联结共享机制。精准实施公益岗位、社区工厂、劳务输出等措施,鼓励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五是持续巩固脱贫质效。加大“志智双扶”工作力度,广泛开展“脱贫民星”等评选表彰活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人口。

pic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殷旭:前段时间,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公布,我注意到南郑区入选。当前汉中又正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我想请问一下南郑文旅资源开发情况。

袁蕊: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南郑山川秀美、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是全省首批旅游强县,现已探明的各类旅游资源有40余处,主要以山水风光为代表,兼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红色革命遗迹等多种类型。近年来,我区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工程,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升配套服务,旅游综合收入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35%以上。一是以全域思维谋划全局发展。坚持以全景南郑、全域风光为目标,精心编制“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出台《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初步形成了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养老养生四大产品体系。二是以精品景区提升供给水平。汉山景区投资10亿元,建成汉山广场、金石谷、音乐灯光秀等节点,已成为全市旅游新亮点。黎坪景区建成中华龙山、红尘峡等80余处景点,成功创建4A级景区和国家级地质公园。龙头山景区投资5.5亿元,建成滑雪场、狩猎场等景点,国庆节前将开园运营。南湖景区实施东门户区、滨水栈道、环湖道路等工程建设,老景区逐步焕发新活力。红寺湖景区创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云缦山庄成为知名网红酒店。三是以深度融合释放发展红利。围绕田园风光、古镇村落、油菜花海等资源,累计整合资金13.5亿元,建成3条乡村旅游精品环线和6个观花海基地,大力开发田园观光、民俗体验等旅游产品,南郑的油菜花海景观被农业部授予“中国美丽田园”;高标准建设田园综合体、特色产业园,建成省级休闲农业园区3个,发展星级农家乐120余户,已成为汉中乡村旅游新地标。

各位媒体朋友们,春伴繁花、夏映山水、秋染层林、冬裹银装,我们在南郑一年四季的诗情画意里,期待与您邂逅!

pic

汉中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刚才注意到,南郑近年三次产业结构由农业主导逐渐转变为一二三产协调发展,请问在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市场竞争加剧的多重压力下,南郑工业经济是如何逐步成为全区发展的“主角”?

曹俊强:近年来,我区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发展机制,工业经济持续增长。2018年全区84户规上企业完成产值251.41亿元,同比增长20.5%。一是扶优扶强骨干企业。坚持把骨干企业作为“主力军”,持续加大扶持培育力度,落实领导干部包联制度,紧盯项目实施、技改扩能、要素保障等环节,通过上门服务主动解决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让企业轻装上阵、专注发展。汉中卷烟厂、锌业特材、长空齿轮、华燕仪表等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快速成长,有力的支撑了全区工业经济发展。二是精心打造园区平台。理顺了园区管理机制,出台了《支持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先后投资8亿元推进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2亿元规划建设2个中小企业孵化园,建立“园区贷”与“助保贷”,帮助破解企业融资瓶颈。围绕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打造了草堰机电工业集中区、梁山工业园区和阳春绿色食品工业集中区。截至2018年底,园区入驻企业总数突破100家,规模以上企业2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90.1亿元。三是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制定出台《南郑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南郑区鼓励汉商回归创业优惠措施》等文件,及时兑现优惠政策。区财政每年预算不低于10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用于奖励新增规上企业、重点技改项目和突出贡献企业,极大的推动了工业经济发展。

pic

汉中新闻网记者陈敏:

近年来,南郑教育一直处于全市领先地位,刚才我听到介绍现已成功创建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双高双普达标县”。请介绍一下,你区是如何把教育事业打造成南郑的一张靓丽名片的?

李剑歌: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位置,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高原”与建“高峰”并重、打造“学在汉中”名片、建设西部教育强市的战略部署,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稳步推进教育改革,全力打造引领教育发展的“高原”和“高峰”,让南郑成为优学优教的首选之地。一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坚持“教育花钱、政府兜底”的教育投入理念,累计投入资金5.7亿元,新建、改建校舍40.6万平方米,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和环境整治项目211个。积极吸引一批有公信力、发展力、影响力的教育品牌学校落户南郑,汉中东辰外国语学校、恒大幼儿园等建成招生,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持续扩大,汉中教育“高原”逐步凸显。二是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始终坚持德育为首,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深入开展“校长素质提升工程”和“天汉名师塑造工程”,持续提升学校内部教科研水平和教师队伍素质。南郑中、高考各项指标连续多年名列全市前茅,高考一本、二本上线率稳居全市前列。扎实推进控辍保学,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健全,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其他学段无因贫辍学。三是注重破解各类难题。全力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教师校长交流轮岗、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倾斜农村薄弱学校”3项制度改革,大力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城区学校扩容改造”2大工程和乡村学校“保底线、保安全、促公平”夯基工程,城区新增学位600余个,乡村学校回流学生800余名,持续多年的“择校热”“大班额”明显降温,农村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

孙国强:由于时间关系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会后与南郑区联系作进一步采访。最后,再次感谢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南郑区领导和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