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延安市“壮丽70年 圣地展新颜” 系列发布会(第八场)
时间:2019-09-26 12:46:00 来源:陕新发布
9月25日上午9时30分,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壮丽70年 圣地展新颜”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共宜川县委书记左怀理、宜川县扶贫局局长范志诚、宜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马耀祥出席,介绍“‘五张名片’树形象 ‘七个发展’谱新篇”,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由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主持。
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出席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壮丽70年 圣地展新颜”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是系列发布会的第八场—宜川县专场。
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中共宜川县委书记左怀理先生、宜川县扶贫局局长范志诚先生、宜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马耀祥先生,请他们围绕“‘五张名片’树形象 ‘七个发展’谱新篇”这一主题作介绍,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左书记介绍情况。
中共宜川县委书记左怀理:
各位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宜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就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宜川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向大家作以简要介绍。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立足自身优势,抢抓政策机遇,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宜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6.26亿元,是1952年的1070倍,其中,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9642元,是1952年的430倍;财政总收入达到2.9亿元,是1952年的5913倍;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6.4亿元,是1965年的1333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8亿元,是1949年的1840倍。一个生态、开放、幸福的新宜川正崛起于三秦大地之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聚焦“追赶超越、决胜小康”中心任务,大力实施“绿色生态立县、文化旅游兴县、能源工业奠基、果畜产业富民、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旅游、教育、果业、生态、文化”五张名片,全力推进现代农业率先发展、文旅产业突破发展、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党的建设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提升。生产总值连续突破20亿元、30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翻了一番多,并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185元、10383元。宜川先后4次被评为全市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等次,并在2014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
一、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大力实施农业提质增效“六大工程”(科技化支撑、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营销、科学化防灾、配套化服务),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建立。
——苹果品质大幅提升,累计发展果业面积40万亩,其中,苹果30万亩,新建各级标准化示范园10万亩,苹果优果率达到96%,连续6年通过香港佳力高试验中心313项指标检测,先后荣获陕西省优质水果奖、杨凌农高会后稷金像奖、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优质苹果金奖等38个奖项,苹果产量、产值、果农人均果业收入分别达到47.5万吨、21亿元和2.47万元,分别是2012年的1.1倍、1.6倍和1.23倍。
——产业链条加速完善,苹果产业后整理工作深入开展,累计建成智能选果线8条、果品冷库14.5万吨、直销窗口和专卖店113个,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产业实体1017个,宜川苹果成功占领全国各大中城市,并打入香港、加拿大、俄罗斯等国际市场,品牌知名度和高端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宜川被评为全国现代苹果产业30强县和全国苹果品质最佳的县份之一。
——川道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集义10万只科学养羊示范园区、万吨有机肥生产线、壶口酥梨保护、花椒园提升改造等项目相继建成,新引进种植羊肚子菌、雪桃等优质高效产业3.4万亩,发展蜜蜂养殖9100箱、设施大棚1075亩,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4.5万头、牛3620头、羊11万只、家禽15万羽,区域均衡发展迈出新步伐。
二、工业经济取得新突破。坚持能源工业和非能源工业同步发展,统筹推进天然气和新能源开发,工业短板正在加速转变为经济增长新优势。
——天然气实现规模化开发利用,累计开钻天然气探井242口,天然气产能达到6705万立方米,建成CNG、LNG加气站5座,城区和5个乡镇气源本地化工程建成投用,城区日供气能力达到25万立方米。
——新能源工业成为发展新亮点,建成光伏电站3个,启动实施了40万吨LNG天然气液化处理、20万方液化天然气、50兆瓦风力发电场等一批工业支撑类项目,新能源工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我县成功入选“中国新能源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
——园区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园区道路、通讯网络、供水供电等基础工程全面完工,累计收储建设用地136.5亩,黄河壶口果业公司等企业成功入驻,园区经济小步快跑,迅速成长。
——工业经济扩规增量步伐加快,全面落实领导包抓企业、工业经济运行调度等机制,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和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3亿元,是2012年的5.4倍。
三、文旅产业实现新提升。按照“做好规划、做实项目、做长链条、做优环境、做新模式、做精品牌”的思路,大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和壶口瀑布5A级景区创建,持续做靓景区、做实基础、做活营销、做优服务,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核心景区质量提升工程加速实施,黄河壶口文化景区被确定为全省重点培育的“十大文化旅游景区”项目之一,壶口瀑布景区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景区,凤翅山牡丹园、文峰塔、博物馆建成开放,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秋林旧址成功跨入国家3A级景区行列,宜川成为全市3A和4A级景区最多的县份之一。
——旅游配套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沿黄观光路、凤蟒公路、旅游大数据中心等建成投用,无线网络和监控系统实现开放景区全覆盖,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全面建立,累计新建改造旅游公厕86座,增设停车位3578个,发展旅行社、宾馆酒店、特色农家乐、观光采摘园等270余个。
——旅游品牌知名度明显提升,“中国延安首届红色文化旅游季·黄河壶口文化旅游月”“‘薪火相传•再创辉煌’长征精神红色旅游火炬传递”等活动顺利举办,《爱在宜川》、《苹果美娘》微电影在央视等媒体热播,来宜游客数量连年攀升,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达到891.5万人次,其中,检票游客200.2万人次,门票收入1.14亿元,旅游综合收入24.36亿元,宜川先后被评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省级旅游示范县、全市旅游工作先进县。
四、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积极发挥项目支撑带动作用,围绕“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做美乡村”,累计实施基础类、发展类等重大项目324个,完成投资131.7亿元,不断夯实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基础,“山水田园型”优秀旅游城市形象全面树立。
——县城全面实现提质扩容,宜川中学迁建、德馨园保障房小区、城区集中供热、体育场改造、农贸综合市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管网铺设等一批城市扩容提质工程建成投用,石沟坪新区成为宜川城市形象新名片,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展至5.6平方公里,市政设施覆盖率达到98%,绿化覆盖率达到40.2%,城镇化率达到57.6%,城区气化率达到9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宜川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
——城乡基础保障水平大幅提升,沿黄公路、青兰高速建成通车,309国道宜川过境线、242国道宜川过境线、蒙华铁路、延黄高速加快实施,100%的行政村实现通沥青(水泥)路目标,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634.9公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村级卫生室、电力入户实现全覆盖,农村危房全面“清零”。
——特色集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亮点纷呈,云岩市级重点镇建设、壶口镇整体搬迁、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全面完成,秋林文化古镇开发、乡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成清洁村112个、生态村7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29个;重点区域绿化、村庄绿化力度逐年加大,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6.7%、林木绿化率达到66.37%,宜川先后被评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建设示范县、陕西省绿化模范县、全市重点区域绿化先进县,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县城,并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五、改革开放迸发新活力。围绕破解制约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经济发展活力有效激发。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党政机构改革、镇村综合改革、“放管服”改革、公务用车改革、财税管理改革、不动产登记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基本完成,预算公开、国库集中支付实现乡镇部门全覆盖,项目免签、并联审批、容缺审批等制度全面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投用,集中办理事项占县级审批事项达到76%,政府投资类项目、企业投资类项目全流程审批事项分别压缩52%和59.2%,审批时间分别压缩70%和76.7%,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到74.9%,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76%,企业开办实现“零收费”,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深化,累计引进招商项目140个,合同引资额154.5亿元,到位资金139亿元,中电工程新能源、新疆特变电工、陕西新源天然气、陕果集团、陕旅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纷纷来宜投资,与无锡新吴区、佛山高明区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累计培育外贸出口企业5家,外贸出口额达到590万元,经济外向度明显提升。
——创新创业力度持续加大,建成投用了“双创”孵化基地、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立了民营企业表彰制度,制定出台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24条措施,为创业者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环境。累计发展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户7793个,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8%;累计发展网店微店920个、电商企业1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6亿元,宜川被确定为首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六、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聚焦解决好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切实保障民生需求,全力维护社会稳定,12万宜川人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宜川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累计有6852户18414名贫困群众摘掉贫困帽子,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4.03%下降至0.58%,2016年,2017年,2018年,宜川相继获得“陕西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区”“陕西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陕西省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的县区”等殊荣,2019年5月7日省政府宣布我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祖祖辈辈宜川人民摘掉贫困帽子的愿望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实现。
——民生民利得到显著改善,坚持每年办理10件惠民实事,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实现应保尽保,“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6万人次,2.62万户城乡困难群众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宜川被评为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十佳县、陕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先进县,全县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比例达到83.9%,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
——社会事业实现长足进步,宜川中学高考成绩连续14年位居全市各县区前列,被延安市政府确定为全市唯一一所市县共建区域性重点中学,其首创的学生自主发展模式,成为全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一张样板,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上百项荣誉,宜川被评为省级“双高双普”合格县,并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县医院成功加入延安医疗集团,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市级优质医疗资源的愿望成为现实;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实现常态化免费开放,建成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87个,十一届国家文化艺术节宜川展演活动顺利举办,蒲剧舞台剧《河魂》成功排演,并荣获陕西省第七届艺术节优秀剧目等六项大奖,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趋丰富。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新时代“十个没有”创建,积极化解信访矛盾,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七、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积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从严治党强大力量,以管党治党的新成效,为宜川追赶超越、决胜小康强基固本。
——意识形态健康向上,加强理论武装,强化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建设,持续加强党员干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中省市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开展理论宣讲进基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巩固壮大了团结奋进的主流思想舆论。
——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扎实开展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党内主题教育,大力推行“支部+”“党建处方”“青春党建”“多彩党建”等模式,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生机活力。规范“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强化党内监督,积极建立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干干净净的人际关系。不断深化“三项机制”,坚持好干部标准,牢固树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用人导向,有力激发了全县上下追赶超越的精气神。
——民主法治有序推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保障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不断完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切实保障公民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和驻宜部队建设,双拥共建成效显著。注重发挥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和老干部作用,进一步巩固发展了团结和谐、共谋发展的政治局面。
——政治生态持续优化,认真落实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始终把管党治党“螺丝”拧得紧而又紧。保持对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发挥巡视利剑威力,紧盯基层吃拿卡要、侵占挪用等突出问题,重点整治“村霸”、宗教势力,坚决铲除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全力提升群众对正风反腐的认同感、获得感。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宜川经济社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只是我们伟大祖国经历沧桑巨变的一个缩影,也是亿万华夏儿女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精神的生动写照,无不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一句话—“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着力打造“五张名片”,全力推进“七个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宜川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追赶超越的壮丽篇章,让12万宜川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来越幸福。
李少婷:
感谢左书记的情况介绍。
下面,开始提问,在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延安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是延安广播电视台记者。宜川是果业大县,苹果已经成为带动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请问,你们在做强苹果产业方面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那些成效?谢谢。
宜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马耀祥:
我们宜川以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的“底气”,生产的30万亩延安牌苹果,连续6年通过香港佳力高试验中心313项指标检测,先后荣获陕西省优质水果奖、杨凌农高会后稷金像奖、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优质苹果金奖等38个奖项;以“全国现代苹果产业30强县”的优质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城市,并成功打入美国、加拿大等国际市场,创出了“名气”;惠农、香港互生等一大批知名商业网络平台选择落户宜川,赢得了“人气”;以产业脱贫的喜人成绩,为千家万户带来了满满的“福气”。 2018年,全县苹果产量达到47.5万吨,产值达到21亿元,果农人均苹果收入达到2.47万元,苹果优果率达到96%,人均果业收入3万元以上的村子57个,占全县苹果专业村的38.2%,户均果业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11858户,20万元以上的农户1489户,分别占果农总户数的62.4%和7.8%,果业已经成为农村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化支撑”工程。建设了苹果专家大院,聘请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顶尖院校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大力开展苹果新品种引进、实验、推广,积极与科研院校、龙头企业合作建设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促进了果业高端化发展。
二是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工程。全面普及了“四大关键技术”、“五位一体”生态循环模式和“斤果二斤肥”等新型管理技术,大力推进老园改造、“三品一标”认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用机械配备,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升了果业规范化发展水平。
三是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工程。大力开展苹果产业后整理工作,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产业实体,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网络;全面促进果业与生态、旅游等产业联动经营,通过果业“接二连三”,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四是大力实施“品牌化营销”工程。确立了“两个转变”、“两个结合”、“两个互动”的工作思路(“两个转变”即:“从田间地头叫卖”向“占领高端市场”转变,从‘论斤卖’向‘论个卖’转变”;“两个结合”即:“走出去推介”与“请进来考察”相结合;“两个互动”即:“线上”与“线下”销售互动),建立了“专卖店+合作社+生产基地”等现代营销模式和“县级领导卖苹果”制度,同时,积极举办和参加苹果推介活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加快直销窗口和专卖店、果品冷藏库、交易市场建设,积极培育引进外贸出口企业和果品销售企业,大力发展网店微店和电商企业,“延安苹果·宜川产地”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
五是大力实施“配套化服务”工程。大力推进果畜复合型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先后谋划实施了集义10万只科学养羊示范园区、英旺双庙沟千头规模肉牛繁育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规模养羊场182个、大型养猪场9个,全县牲畜饲养量达到15.9万头,畜牧产业年提供有机肥50万吨;先后建成万吨有机肥厂2个,年生产生物菌肥、苹果专用肥等5万吨,果业生产有机肥不足问题有效解决。
国际在线记者:
我是国际在线记者。旅游是一项“朝阳”产业,而宜川作为陕西“两黄两圣”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板块,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请问,你们在深挖资源优势,做大旅游产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谢谢。
左怀理: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旅游作为经济增长的“主抓手”和产业调整的“着力点”,按照“全域布局、全景打造、全业融合、全民参与”的思路,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和壶口瀑布5A级景区创建,旅游业已经成为宜川一项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宜川先后被评为省级旅游强县、省级旅游示范县,并被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单位,宜川旅游迎来了快速突破期和最佳发展期。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全域规划,板块开发,着力打造精品景区。完成了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将全县科学划分为“四大旅游板块”,推出了黄河壶口文化游、山水风情生态游、红色文化游、农耕文化游“四大品牌”,启动实施了黄河壶口文化景区、秋林抗战文化古镇、英旺川“花海工程”、凤翅山牡丹园等一批辐射带动类项目建设,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二是完善设施,做实基础,大力提升接待水平。壶口景区南北接待中心、蟒头山人行步道修复、沿黄观光路、凤蟒公路、旅游大数据中心等工程建成投用,无线网络和监控系统实现开放景区全覆盖,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全面建立,累计增设停车位3578个,建成旅游公厕86所,实施公路种花600公里,发展旅行社、宾馆酒店、特色农家乐、观光采摘园等270余个,旅游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三是广泛宣传,精细营销,全力打造旅游品牌。与中央电视台、陕西日报、新华网等建立了合作关系,举办了“‘薪火相传•再创辉煌’长征精神红色旅游火炬传递”等系列活动,拍摄了《爱在宜川》、《苹果美娘》等微电影,有力提升了旅游知名度,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达到891.5万人次,其中,检票游客200.2万人次,门票收入1.14亿元,旅游综合收入24.36亿元。
四是重拳出击,综合整治,竭力优化旅游环境。重新修订了《旅游饭店管理办法》、《农家乐旅游管理办法》等行业规定,常态化开展“旅游推荐接待单位”、“星级农家乐”、“优秀导游”等评选活动,大力实施旅游行业人员业务培训和素质提升工程,扎实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整治,严肃查处欺客宰客、黑车黑导、强买强卖、倒客贩票等不法行为,“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皆为旅游环境”的观念深入人心。
陕西农村报记者:
我是陕西农村报记者。脱贫攻坚关乎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宜川地处黄河沿岸,实现脱贫摘帽的压力可想而知,请问,你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实现如期脱贫的呢?谢谢。
宜川县扶贫局局长范志诚:
宜川县贫困人口数量多、基数大,这个特点决定了实现脱贫摘帽,我们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2015年以来,我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瞄准“精准”二字,下足“绣花”功夫,全力决战决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目前,4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6852户18414名贫困群众顺利摘帽,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4.03%下降至0.58%,2016年,2017年,2018年,宜川相继获得“陕西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区”“陕西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陕西省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的县区”等殊荣,2019年5月,省政府宣布我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突出顶层设计。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政治担当,作为补齐发展短板、推动追赶超越、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抓手和最大机遇,作为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的实际检验和具体行动,将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和丹州、英旺、交里川道稍林区作为全县脱贫攻坚主战场,将全县贫困人口划分为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等“十二种类型”,确定了“长期发展”与“短期增收”相结合、“设施改善”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扶技”与“扶志”相结合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和基本要求,重点提出了产业培育、易地搬迁、教育保障、医疗救助、生态补偿、财政兜底、金融助推、党建引领等攻坚措施,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有的放矢,务求实效。
二是突出责任落实。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所有常委参与抓、四大班子齐上阵、乡镇部门强攻坚”的工作模式和“党政干部到难村、政法干部到乱村、经济干部到穷村、技术干部到产业村”的包抓机制,落实38名县级领导、64名党政部门“一把手”包抓47个贫困村和65个非贫困村,抽调1400名干部包扶3157户贫困户,选派112名优秀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层层签订脱贫攻坚军令状和责任书,形成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把手负责到底、一鼓作气干到底”的工作格局,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实效。
三是突出产业先行。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和长远之策,扶持贫困户发展苹果等产业3万亩,建成5条4.0智能选果线等苹果产业后整理项目,培育发展王湾等脱贫产业基地22个,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500元。抢抓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以及新能源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发展机遇,打造了壶口昝家山等一批旅游示范村,辐射带动贫困群众1200余人,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英旺丁盘等3个光伏扶贫电站建成投用,带动贫困户1330户,户均年收益3000元,连续收益20年;电子商务服务网点覆盖所有贫困村,发展电商贫困户124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四是突出基础设施。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要求,采取村集体或合作社统建和群众自建相结合的办法,全面完成656户易地搬迁和2127户“四类重点对象”、3446户“非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让贫困群众有了温暖敞亮的新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建成改造提升安全饮水工程298处,实施电网提升改造工程83个行政村267个自然村,建成通村水泥路30条293.52公里,修复“油返砂”公路105.3公里,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五是突出群众主体。坚持宣传培训强素质、教育引导提信心、爱心激励增动力,大力推进扶志“六法”,深入开展“五不孝”评查等活动,通过创业典型带动一批、耐心疏导动员一批、“红黑榜”触动一批,培养树立了蘑菇种植大户张新建、羊肚子菌种植专家崔德印等一批脱贫致富典型;探索推出了“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振精气神”的“爱心超市”运行模式,变“送钱送物”为“劳动致富”,进一步提振了群众发展信心。
六是突出长效机制。1.建立稳定增收帮扶机制。以乡镇为板块探索推行了丹州街道办王湾村“企业+旅游+贫困户”(依托皖秦实业有限公司生态旅游脱贫示范基地,通过企业联建经营、产品统管统销、合作比例分成、贷款入股分成、就近劳务增收的办法,实现户企联合、互利共赢)、英旺乡双庙沟“企业+基地+农户”(依托延安博涛工贸有限公司千头规模肉牛繁育基地,通过入股分红、就地劳务输出、延伸产业链条等途径,带动贫困户入股、就业实现增收)、交里乡岔口村“能人+贫困户”(扶持创业青年崔德印探索种植羊肚子菌,成立益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吸收50户贫困户入股参与,推行羊肚子菌订单种植、一体化销售模式,带动群众增收)等稳定增收帮扶机制,扩点带面,促进群众持续增收。2.建立减贫防返贫机制。2017、2018、2019年连续三年,县财政筹资182万元,免费为全县所有贫困户购买了农业生产、重大疾病等“五大保险”,累计为贫困户提供风险保障金16.7亿元,实现理赔300余万元,有效防止了因病因灾返贫现象发生。3.建立兜底保障动态管理机制。按照“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动态管理”的要求,对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鳏寡孤独老六类贫困人口,及时落实低保五保、残疾人补助等政策,采取财政兜底、集中供养、入股分成等方式,使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无虑、享受关爱。4.建立“抓党建,促脱贫”机制。深入开展“千村示范、万村达标”创建活动,加强软散党组织集中整顿,全面推行党员中心户、党员带富等做法,放大党组织和党员在产业链上的富民效应,切实把贫困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先后培树农村带富党员349名,带动贫困群众764户,涌现出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先进个人张延刚等一批优秀农村支部书记。
七是突出正风肃纪。坚持县级领导带头常态化督查,8个专项督查组紧扣脱贫退出指标进展、问题整改、扶贫政策落实、干部作风建设等工作进行全程督查、重点督办、限期整改,确保精准脱贫户户过硬、村村过硬、乡乡过硬。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强化冯新柱案“以案促改”专题教育,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挪用侵占扶贫资金等问题,确保扶贫领域风清气正。累计查处扶贫领域违规违纪问题324起309人。
华商报记者:
我是华商报记者。据了解,富县建设了党政机关无纸化办公系统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请问,贵县建设这些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目前的进展如何?谢谢。
左怀理:
近年来,在省市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狠抓教育改革,全力优化教育环境,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宜川中学高考成绩连续14年位居全市各县区前列,被延安市政府确定为全市唯一一所市县共建区域性重点中学,宜川被评为省级“双高双普”合格县,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走出了一条以落后经济承载知名教育品牌的崭新发展路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坚持“一个理念”,助推教育率先发展。牢固树立“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办学理念,县上在财力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每年将全县财政总支出的20%以上用于教育事业,并坚持教师聘用倾斜政策,做到了“需要什么样的人、招什么样的人,需要多少、招多少”,同时,坚持用最好的土地来建学校,使校园成为全县最为美丽的风景线,特别是我们投资3.5亿元实施的宜川中学迁建工程,成为宜川有史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
二是坚持“一个核心”,引领教育创新发展。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大力支持学校创新发展,宜川中学首创的“两个自主”发展模式,成为全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典范、一张样板,被评为“全国高效课堂新九大教学范式”,初级中学、城关小学等探索建立了“激情课堂”、“愉快•合作”课堂、“131”幸福课堂等教学新模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三是坚持“一个机制”,确保教育持续发展。不断完善激励奖励政策,建立了县级领导定期看望慰问教师、优秀教师表彰奖励等制度,2012年以来,县财政累计列支1122.4万元,对全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优秀教师、优秀校长进行表彰奖励,并全力解决教师职称、待遇、住房等方面问题,真正让他们物质上得实惠、社会上有地位、发展上有奔头,有效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李少婷: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