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延安市“壮丽70年 圣地展新颜” 系列发布会(第十一场)

时间:2019-09-30 00:23:33 来源:陕新发布

9月27日上午8时30分,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壮丽70年 圣地展新颜”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共黄陵县委副书记、县长高勇,黄陵县经发局局长刘彦琦,黄陵县文旅局局长李延平出席,介绍“与祖国同行 建幸福龙乡”,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由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主持。

pic

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出席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壮丽70年 圣地展新颜”系列新闻发布会,本场是系列发布会的第十一场—黄陵县专场。

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中共黄陵县委副书记、县长高勇先生,黄陵县经发局局长刘彦琦先生,黄陵县文旅局局长李延平先生,请他们围绕“与祖国同行 建幸福龙乡”这一主题作介绍,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高县长介绍情况。

pic

中共黄陵县委副书记、县长高勇: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向大家介绍黄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首先,我代表黄陵县委、县政府,对大家长期以来对黄陵发展的关心、关注、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黄陵是延安的“南大门”,辖5镇1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292平方公里,人口13万。黄陵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民族圣地、资源宝地、生态绿地。说到民族圣地,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陵寝位于黄陵县桥山之巅,桥山古柏是全国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古柏群,千年以上的古柏达3万多株,其中轩辕黄帝手植柏树龄达5000多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说到资源宝地,黄陵是全省煤炭能源化工基地,探明煤炭储量27亿吨,还有石油、水晶石、铀等矿藏资源;有沮河、葫芦河、淤泥河、慈乌河四条水系和北洛河等丰富的水资源;有秦直道、唐代紫峨寺、宋代石窟等历史文化资源。说到生态绿地,黄陵是“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森林覆盖率75.5%,境内桥山林区是全省五大林区之一;是世界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全国绿色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延安苹果”主产区,黄陵翡翠梨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历届县委、县政府和13万龙乡儿女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奋勇进取、团结拼搏,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效,黄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70年来,黄陵的发展始终搭乘着国家快速发展、省市追赶超越的列车,经济总量由1949年的263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152.41亿元,是1949年的5795倍;二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特别是工业总产值由4万元增长到196.89亿元,是1949年的49万倍。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由1957年的33万元、63万元增长到20.37亿元、27.04亿元,分别增长6172倍、4292倍,先后三次分别跻身“陕西十强县”“西部百强县”,荣获了全国卫生县城等8个“国字号”荣誉,全省旅游示范县等13个省级荣誉。二是对黄帝陵的保护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70年来,黄陵始终把保护好、发展好黄帝陵作为守陵儿女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数次实施了整修、保护工程。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后,我们紧紧围绕“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突出黄帝陵的至高性、唯一性,推动黄帝陵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让华夏儿女能够在黄帝陵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活动已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心目中具有广泛影响和感召力的盛典。三是民生改善取得了巨大成效。70年来,黄陵把增强民生福祉作为根本的发展目的,坚持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成果。社零总额由1949年的128万元增长到22.89亿元,增长1788倍;城乡居民收入由1975年的180元和50元,增长到31942元、11706元,分别增长177倍和234倍。城乡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比率由1983的64.36%增长到82.52%,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覆盖率分别为100%、99%,人民生活正在迈向全面小康。四是基础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70年来,黄陵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成为黄陵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县境内有铁路2条,高速2条,西延动车停靠黄陵,西延城际高铁在黄陵设站。县乡公路里程达到1074公里,通村路、文体广场以及巷道路硬化、油化率均达到100%,安全住房、安全饮水、电力通讯实现全覆盖,固定资产投资由1957年6万元增长到58.29亿元,增长9.7万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黄陵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紧扣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大力实施“生态文明立县、能源电力强县、文化旅游兴县、城乡一体发展”战略,聚焦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向优的发展态势,县域综合排名进入西部百强、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两篇文章,着力推进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工业产业转型提速。坚持绿色、低碳、安全、环保理念,推动工业由原煤开采向煤电和煤炭下游产业的战略性转变,黄陵煤电基地加快推进,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园区入驻规模以上企业40家,总产值170亿元;科技产业园区入驻企业12家,正在引进培养高延性混凝土、翻译机生产线、大宗固废利用、北京大数据塔尺公司等新项目、新企业,煤炭、焦炭、化产、水泥、发电、玻璃微珠等工业品产量稳步提高,201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96.89亿元,增长4.8%;规上工业增加值104.18亿元,增长10%。二是全域旅游加快推进。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以黄帝陵文化园区为龙头,以黄陵国家森林公园、万安禅院、薰衣草风情园、黄帝内经中医文化谷等景区为延伸,推出了寻根祭祀游、休闲健身游、农业体验游等特色线路,实现了由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同时,在持续举办好清明公祭、重阳民祭的基础上,连续三年举办了新年祈福、二月二米龙节、中秋圆梦以及梨花节、七夕灯火节、敬老万寿节等活动,让黄陵旅游月月有活动、节节都精彩。2018年接待游客813万人次,增长21.3%;旅游综合收入28.8亿元,增长22.6%。三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发展苹果25.5万亩,黄陵翡翠梨8000亩,设施农业、中蜂、食用菌、水产养殖、香草花卉、中药材等特色种养业稳步推进。深化“三品一标”认证,扎实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创建苹果省级园区2个、市级园区8个,“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专业村41个、专业镇5个、综合示范村3个,建成4.0智能选果线7条,冷气库贮藏能力12.9万吨,冷链运输能力110吨,在全国多个大中型城市建立“延安苹果”直销窗口28家,全国首家苹果“京东农场”落户黄陵。四是非公经济蓬勃发展。积极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普惠性税收减免等政策,建立定期会商、政银企对接等机制,为非公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非公经济组织达到11355户,9家企业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电子商务发展位列全国68、全省第2,进入全国“电商示范百佳县”,非公经济增加值44.89亿元,占GDP比重达29.5%。

二、坚持融合式发展,城乡面貌更加美丽宜居。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城乡发展格局。城市方面,紧紧围绕“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统筹推进县城区、黄帝陵景区、黄帝陵文化园区融合发展,邀请中规院等6家国内一流的规划团队组成“大师营”,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规划,建成了中华始祖堂、黄帝陵游客中心等。通过“东疏西扩、以改建城、以文塑城、以绿美城”的思路,累计投资30多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城市双修”等项目,新、老城区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呈现出“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景象,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荣誉,连续两年荣登“中国最美县域榜单”。镇区方面,注重发挥重点镇、市级文化旅游名镇的带动、示范作用,着力塑造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城镇布局,2012年以来,累计投资34.9亿元,实施重点镇项目144个、旅游名镇项目27个,镇区功能逐步完善、环境明显改善,店头镇被评为全国特色小镇、全省经济发达镇,全县城镇化率达63.8%。农村方面,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和垃圾集中处理,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创建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4个、生态乡村62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

三、坚持系统性推进,改革攻坚活力持续释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准落实“八个一批”政策,通村路、安全饮水、安全住房、电力通讯全覆盖,医疗、教育政策落实到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4年2044户5668人减至352户504人(含331户442人兜底户),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0.19%,13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退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污染防治和加强生态修复治理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扎实开展大气、水、土壤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强化巡河护河力度,实施了沮河流域综合治理、污水收集管网、雨污分流试点等一批防污治本项目,北洛河、沮河等主要河流水质稳定向好,重点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获得省级水生态文明示范县。持续加大桥山保护、土地保护力度,实施植绿造绿工程,累计投入1.7亿元,退耕还林12.04万亩,植树造林8.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 64.7%增加至75.5%;去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8天,PM2.5平均浓度下降20.45%。坚决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努力守住风险底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财政、医疗、文化、供销、价格、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户籍制度、商事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等改革重点领域和环节改革稳步推进,索洛湾“三变”改革模式在全市推广。坚持打通堵点、消除难点,深化“放管服”改革,县级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精减率为33%,182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355项办理事项“最多跑一次”,100个高频事项可线上网上办理和线下一窗办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天,营商环境得到明显优化和提升。

四、坚持发展中共享,民生福祉持续增强。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努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发展教育,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有序推进,创建了合作办学、名校+、校际联盟等模式,黄陵中学高新班连续3年本科上线率100%,中考成绩综合评比稳居全市前列,先后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省级教育强县、“双高双普”达标县。推进健康黄陵发展,西安交大二附院协管县医院的医改新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好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黄陵被评为全国卫生县城、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省级医改先进县。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对黄陵剪纸、面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共申报中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0多项,《黄帝陵祭典》、《黄陵面花》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省级文化先进县、省级传统文化示范县。连续举办中国桥山山地户外公开赛、秦直道自行车挑战赛等体育赛事,国家1号步道完成前期设计,十四届全运会山地自行车赛项目确定在黄陵举办。强化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持续开展平安黄陵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4.96%。

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黄陵70年的发展变化,是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省、市政策要求的生动实践,是全国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进入新时代,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追赶超越,奋力开创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李少婷:

感谢高县长的情况介绍。

下面,开始提问,在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pic

国际在线记者:

我是国际在线记者。近年来,黄陵县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向好,财政总收入持续攀升,请问:黄陵县在经济转型升级,增加财政收入方面都有哪些重要举措?谢谢。

pic

黄陵县经济发展局局长刘彦琦:

近年来,黄陵县坚持以新理念指导新实践,大力实施“生态文明立县,能源电力强县,文化旅游兴县,城乡一体发展”战略,着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产结构不断优化,县域综合排名进入西部百强、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这几年,着力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工业方面一是稳定煤炭产量。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标准化技术改造,加大对中省大矿的支持力度,确保全县煤炭产量持续稳定在3000万吨以上。二是全力推进煤能转化。紧抓《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机遇,加快黄陵煤电基地建设。目前,黄陵2×66万千瓦店头电厂项目年底有望开工,河北建投黄陵电厂、国电投延安能源车村电厂、大唐黄陵水担坪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三是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黄陵县将新能源作为一项新的产业,通过政府引导、示范带动和金融支持,已先后建成20WM集中式光伏电站、22.2MW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30MW水电站。400MW风电开发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多元发展的新能源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四是发展壮大非公经济。不断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提振企业投资信心,激发市场活力。2018年,全县非公经济组织达到11260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44.89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29.5%。

农业方面一是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实施苹果提质增效工程,推广矮化密植等先进技术,加强老果园改造和新果园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响富”、“黄陵翡翠梨”生产基地及旭日、锦寰等市级园区建设。二是推进果业产业后整理。通过硬件提升,实现上线选果、入库冷藏、分级销售,提升苹果附加值。三是大力发展川道特色种养业。因地制宜发展水稻、油葵、蔬菜等作物和苍术、山茱萸等中药材种植及中蜂、小龙虾、大闸蟹、生猪、肉牛、肉羊、家禽养殖,川道特色种养业的规模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旅游方面一是全力推进黄帝陵文化园区建设。组建“黄帝陵文化公园概念性规划设计大师工作营”,从顶层设计上为黄帝陵文化园区建设擘画未来;完成了西部门户区、东关片区、印台山区域及沮河沿岸居民和单位征迁工作;建成投用了黄帝陵游客中心、中华始祖堂。同时,加快推进与万达集团的合作,建设黄帝陵文化园区旅游服务片区和东湾景区。二是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建设黄帝陵文化园区为龙头, 建成投运了旅游数据中心、薰衣草庄园项目, 稳步推进潮塔小镇、黄陵国家森林公园、索洛湾民俗文化展馆等项目,成功举办了新年祈福、清明祭祖、重阳祭祖和山地户外公开赛等活动,提高了黄陵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之,近年来黄陵县通过做大做强工业,做精做细农业,做深做优旅游业,实现主导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经济总量不断扩张,财政收入持续攀升。

pic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是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新中国成立以来,黄陵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那些显著的成效?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黄陵全域旅游发展有哪些明显的转变?谢谢。

pic

黄陵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延平:

黄陵是陕西北线旅游线路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地。改革开放以前,黄帝陵主要以文物保护为主,黄陵的旅游以寻根祭祖,文化溯源为特色,旅游事业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后,隨着一年一度的清明公祭活动的恢复,黄帝陵在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民族情感,振奋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同时也迎来了黄陵旅游产业发展的春天,步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从1980年起,黄陵的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以年均增长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速度连年攀升。目前,全县有国家5A级景区黄帝陵,4A级景区黄陵国家森林公园,3A级旅游景区万安禅院石窟,小石崖革命旧址被公布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刘家川被命名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双龙镇被命名为延安市旅游名镇。全县旅游宾馆饭店发展到66家,其中星级酒店8家,农家乐120余家,星级农家乐40余家,旅行社11家。全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2万余人,间接从业人员2.6万余人,能为游客和大型接待团体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优质服务。2018年,全县旅游人数达到81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8.8亿元,旅游业已逐步成长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带动三产发展的龙头产业。

特别是近年来,黄陵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紧紧围绕“全域化布局、品牌化经营、智慧化服务、多元化融合”的思路,坚持“城区、景区、园区”一体建设、融合发展,构筑“一核两带四区域”旅游发展格局,着力丰富全域旅游内涵,将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精心打造。积极与陕文投、延旅集团、陕西紫来发有限公司等企业集团合作,累计投资90余亿元,启动实施了沮河沿线景观绿化、国家一号步道、潮塔小镇、旅游标识导览工程等旅游重点项目,中华始祖堂对外开放,黄帝陵游客中心建成投用,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特色精品景区。有机串联黄帝陵、森林公园、万安禅院、小石崖,峡谷寨,龙栖湖、万亩花卉以及轩辕酒文化园区、工业旅游区、红色旅游区、采摘观光区等景点,推出了风格各异的寻根祭祀游、休闲健身游、工业观光游、农业体验游等特色线路,丰富了黄陵旅游内涵,实现了黄陵旅游从“一日游”向“多日游”、“过境地”向“目的地”的转变。大力推行“旅游+”模式,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扶贫、交通等产业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最大程度发挥旅游业的综合效益。 黄陵县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全面促进城乡融合、景城融合,黄陵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强了,来黄游客的好评度和美誉度更高了。

pic

延安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是延安广播电视台记者。据悉,黄陵是全国绿色苹果示范基地之一,2018年苹果产量突破30万吨,请问:黄陵县在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工作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刘彦琦:

黄陵县采取分级分拣、冷藏冷链、个性包装、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等综合措施,以此来提升苹果附加值,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特别是自2018年以来,黄陵县苹果后整理成效初显,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1、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县财政每年列支苹果后整理资金1000万元,并放大融资担保资金至2.5亿元,支持涉果涉农企业发展和苹果后整理项目建设。建成4.0智能选果线7条、累计建成冷气库47座,储藏能力达到12.9万吨,购置冷链运输车11辆,运输能力达到110吨;积极与京东集团合作,打造了“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大数据”产业示范应用基地,建立了苹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同时,建立了“延安苹果”直销窗口28个,建成镇级苹果集散交易市场4个、村级交易服务中心9个。通过硬件设施建设,为苹果后整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2、加强地企及高校合作建设现代化、标准化、智慧化苹果产业示范园区。目前黄陵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25.5万亩,今年产量预计突破36万吨。为了更好地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苹果产业后整理的工作要求,黄陵县政府与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将依托黄陵县的苹果产业和区位优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研优势和京东集团的供应链、大数据等技术优势,通力合作,努力建设一批现代化、标准化、智慧化的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带动农民不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紧扣产销落实订单。一是坚持“请进来”。紧盯品牌企业,先后邀请重庆谊品生鲜、“一亩田”、陕西中储果业、北京粮食集团等10多家企业来黄考察、座谈、洽谈,落实分级销售订单。二是坚持“走出去”。围绕主销城市,多次组织镇办、企业、合作社赴杭州、深圳、福州、昆明等城市进行产销对接,与杭州聚益公司、杭州果品集团、深圳百果园集团签订了供货协议。三是坚持“落下去”。就是把苹果后整理各项惠民补贴政策落到实处。比如:出台了分级销售奖励补贴办法,实施奖补结合,对上线选果果农给予成本补贴;对一年内分级销售5000吨以上的企业(合作社)、线上销售苹果1000万元以上的电商企业,分别给予10-50万元、5-10万元奖励,有力激发了企业、合作社、群众上线分选、分级销售的积极性。

4、推进农业物联网助力苹果产业后整理,做好今年果品的线上线下营销工作。2019年9月20日,由黄陵县政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京东集团共同发起的黄陵苹果产业数字化战略发布会、全国首家苹果京东农场黄陵基地产品销售启动会和农业物联网助力苹果产业后整理研讨会同步在黄陵举行。京东集团代表与当地合作社现场签订了线上销售协议,同时,客商代表与当地果企现场签订了80000吨苹果线下销售协议。当天,京东集团农业发展部总经理乔志伟先生现场下单,并向京东的员工推荐京东苹果农场的果品,京东全国首个苹果农场的果品上架京东云仓、正式线上销售,也标志着黄陵苹果的产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均已全面铺开,黄陵在农业物联网助力苹果产业后整理发展过程中迈出更加坚实一步。在延安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进程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件事情。

西北信息报记者:

我是西北信息报记者。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黄帝陵的保护和整修方面做了哪些重要工作?下一步,在黄帝陵建设方面还有哪些新的规划?谢谢。

李延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黄帝陵的保护和建设高度重视。在这期间黄帝陵共经历了三次大的飞跃性发展。第一次是1955年10月,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拨款整修了陵园祭亭、“人文初祖”大殿、诚心亭等建筑,建成了较为完整的陵庙体系。第二次是改革开放以后,港澳台同胞寻根祭祖的愿望日益迫切,黄帝陵成为对外文化交流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1984年至1988年,陕西省分两期对黄帝陵进行了维修保护,通过这两次整修,黄帝陵庙初具规模。第三次是1992年至2004年,历时12年,实施了两期大规模的黄帝陵整修工程。一期工程完成投资8700多万元,主要完成了庙前区的环境改造。二期工程完成投资2.05亿元。主要完成了祭祀大殿,祭祀大院和庙院外围道路及绿化工程,黄帝陵“雄伟、庄严、肃穆、古朴”的气势更加凸显。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指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2017年5月《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纲要》提出依托黄帝陵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设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成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帝陵文化园区管委会启动了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编制工作,组建了“黄帝陵文化公园规划设计大师工作营”,邀请了吴良镛、张锦秋、孟兆祯、潘冀等20余名知名建筑、景观、规划大师把关定向、实地指导,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6家曾参与雄安新区规划设计的专家团队具体规划设计。目前,黄帝陵文化公园概念性规划已经编制完成,正在等待省政府审批修改完善之中。其中,中华始祖堂和黄帝陵游客中心(西部门户区)以建成使用。

下一步黄陵县将依据《整修黄帝陵规划大纲》《黄帝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黄帝陵文化园区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参考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概念性规划成果,加快修编《黄帝陵文化园区总体规划》(编制黄帝陵文化公园总体规划),同步开展重点片区详细规划编制和重点项目方案设计。启动轩辕大道提升改造和沮河堤岸改造项目,实施轩辕大道主轴线提升改造工程,主要包括道路、地下管廊(包括电力、通讯、燃气、热力、给排水等市政管线)、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开工建设沮河堤岸改造项目,治理河道2.3公里,建设景观生态堤防,修建亲水平台,营造水景、河堤、河岸、道路和城市建筑高度融合的和谐氛围。并与万达集团加强合作,从建设中华民族圣地,守护好中华文明精神标识,打造全球华人人文祭祖唯一目的地的高度出发,凸显黄帝文化精神内涵,配套旅游服务设施,合理布局文化旅项目,全力打造打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地。

新浪陕西记者:

我是新浪陕西记者。据了解,自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以来,黄陵县刀刃向内、多措并举,着力提升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请问:黄陵县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都有哪些做法和亮点?谢谢。

刘彦琦:

自2018年以来,黄陵县按照“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新要求,着力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利民利企的营商环境。主要做法和亮点是:

1.流程再造简便化。按照“能并则并、能减则减、分类处理”的原则,实施“流程再造,环节整合”改革,减少申报材料,缩短办事时限,精简办事环节。比如,不动产办理环节精简为2个,时限压缩为2个工作日;企业获得用水报装办理环节精简为3个,时限压缩为4个工作日;企业获得用气报装办理环节精简为3个,时限压缩为5个工作日。

2.审批服务高效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将23个业务部门的182项审批事项全部划转行政审批服务局统一审批,实现了“一枚公章管审批”,建成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外网已联通县、镇、社区41个点,并与市级平台形成无缝对接,提高了审批服务效能。

3.窗口设置一体化。企业获得水、电、气、暖报装方面,实行了“五个一”,即“一件材料申请,一窗告知受理、一人具体经办、一站审核把关、一次反馈送达”,积极发挥“店小二”作用;开通了便民绿色通道,及时受理企业注册登记;不动产登记率先在全市进驻税务大厅,实现了 “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目标。

4.企业开办便捷化。实施了“综合受理、并联办理、全程办结”的模式,使企业享受到办照、刻章、办税、开户“一站式”服务,率先在全市实现了企业开办“零成本”,真正做到“上午办照,下午开业”。

5.跟踪服务常态化。建立了企业回访和联系机制,加强跟踪服务,采取入户走访和召开“恳谈会”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开办和生产中的问题,真正实现了从“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转变。

李少婷: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