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延安市“以延安精神向贫困宣战”系列发布会(第五场)

时间:2019-10-23 09:39:16 来源:陕新发布

pic

10月16日上午9时,延安市扶贫开发局、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举办“以延安精神向贫困宣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共志丹县委书记李建强,中共志丹县委常委、副县长刘建忠,志丹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吴志新出席,介绍“勇挑新时代使命 决胜高质量脱贫”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由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主持。

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出席由市扶贫开发局与市政府新闻办共同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本场是“以延安精神向贫困宣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志丹县专场。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中共志丹县委书记李建强先生、中共志丹县委常委、副县长刘建忠先生,志丹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吴志新先生,请他们围绕“勇挑新时代使命 决胜高质量脱贫”这一主题作介绍,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李书记介绍情况。

pic

中共志丹县委书记李建强: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在圣地延安,向大家报告志丹县脱贫攻坚工作。首先,我谨代表中共志丹县委、志丹县人民政府和16万红都儿女,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志丹建设发展的新闻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志丹县是党中央和毛主席战斗过的地方,是继江西瑞金之后又一个中国革命红都,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的故里。全县辖7镇1街道办109个村,总土地面积3781平方公里,总人口16.19万人。2015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牢记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嘱托,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紧迫、最重要、最严肃的政治任务,举县一致,高频聚焦,尽锐出战,全面夯实了脱贫基础、提升了脱贫质量。截止目前,全县贫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1368户3229人减少到现在的95户160人,56个贫困村全部达标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了0.2%。2018年,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综合评价较好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达到A级,并同延安一道实现了整体脱贫。

紧盯发展全局,坚持以最鲜明的站位重视脱贫攻坚。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坚持每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中省市政策精神,坚决把全县党员干部思想统一到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上来,把工作落实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二是夯实工作责任。坚决落实县镇村“三级书记”和“党政同责”抓扶贫的要求,每年与部门和镇办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夯实“八办两组”责任单位的县级分管领导抓扶贫责任,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一名县级领导挂帅抓落实。三是推动工作落实。紧跟各级脱贫攻坚工作节拍,及时召开各类会议研究部署。落实县级领导和帮扶部门主要领导蹲点调研制度,在一线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坚持常态化开展“三级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遍访贫困对象行动,2019年通过遍访解决具体问题392件。四是狠抓问题整改。通过建立问题整改联席会议机制、问题整改交办督办机制、问题整改销号机制,确保问题整改落地落实。今年认领各级各类反馈问题117个,已整改到位109个,正在整改8个。

紧盯产业覆盖,坚持以最有效的手段筑牢脱贫攻坚。一是抓产业规划。按照“梯田苹果川道菜、特色产业全覆盖”的产业发展格局,对扶贫产业进行科学系统规划,建立“一项产业、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支队伍”的工作机制,精心打造起16条苹果产业带、3个棚栽业示范区、46个规模化养殖场,发展优质山地苹果30万亩,全县56个贫困村、1063户建档立卡实现了长短期产业全覆盖。二是抓技能提升。通过“人人技能工程”“两后生”“传帮带”等途径,大力开展“一户一法、一人一技”培训,先后选派117名产业发展指导员和119名科技特派员,上门入户指导贫困群众发展产业。三把抓政策扶持。先后出台了《建档立卡户产业扶持办法》《光伏产业扶持办法》《关于认真做好“双扶双帮”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对建档立卡户发展苹果产业、养殖业、棚栽业的给予物资补助和资金支持,有效调动了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抓项目培育。根据建档立卡户的劳动能力、土地资源、资金数量等情况,进行分类排队确定产业、培育产业、发展产业,确保除兜底户外的所有建档立卡户产业全覆盖。截止目前,发展苹果产业701户、特色种植业463户、养殖业418户,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发展585户,实施光伏扶贫342户,发展第三产业505户。

紧盯政策保障,坚持以最精准的举措撬动脱贫攻坚。一是多层次抓培训。组织编撰了《志丹县脱贫攻坚重点政策一览》和《脱贫攻坚重点政策文件汇编》,印发全县各级部门,由组织部牵头,扶贫局、农业农村局、“八办两组”等单位配合,开展党政领导干部、扶贫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及帮扶干部培训;由镇办牵头,组织开展“四支队伍”培训,累计培训8000余人次。二是多渠道抓投入。2019年,县财政列支扶贫资金8000万元、争取中省市资金3934万元用于脱贫攻坚;向3家金融机构注入信贷担保基金1000万元,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2056.1万元,获贷率位列全市第一;县信用联社、农行开展“双基联动”“评级授信”行动,授信1483户1.4亿元,投放惠农贷款1.34亿元;为全县1255户建档立卡户购买“助农保”,用于农业生产、意外伤残、重大疾病和家庭财产等方面保险。三是多方式抓保障。围绕镇村公路养护、农村保洁、河道管理、护林防火等实际需求,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户272人,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319人;严格落实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全县贫困人口参保率100%;县镇两级15家公立医疗机构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模式,组建“1+1+1”签约医师服务组20个,精准签约服务对象129户146人;精准落实从学前到大学各项资助政策,累计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28人,落实679名教师结对帮扶712名贫困学生;围绕农村“危房清零”行动,累计改造建档立卡户住房109户;落实建档立卡户退耕还林和生态公益林管护政策,择优聘用生态护林员115名;落实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各项兜底保障政策,全县享受低保2342人,纳入农村特困范围270人,落实残疾补助政策1028人。四是多方位抓基础。2016年以来,投资1.86亿元新建改建通村道路22条178.86公里,全县109个建制村实现村村通柏油水泥路;投资7231万元新建改建各类供水工程110余处、新建水窖829座、打机井801眼、建蓄水池45座、安装消毒设备225套、配套家庭式净水机2671台;投资2324.89万元实施35个贫困村的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新建与改造0.4千伏线路305.72千米,安全用电入户率达100%;56个贫困村实现标准化卫生室、广播电视、4G网络全覆盖。

紧盯农村改革,坚持以最强劲的活力驱动脱贫攻坚。一是以推进返乡创业增活力。依托50万亩耕地和100万亩优质生态林资源禀赋,制定集体产权改革、“三变改革”、土地流转等政策,动员各界人士返乡创业,推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向农村、向脱贫一线集聚。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000多名返乡创业人员返乡下乡发展苹果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二是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活力。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产业建设意见》《志丹县关于激励扶持现代农业全面提升十条措施》,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8家、发展专业合作社354个、培育20亩以上家庭农场或产业大户突破3000个,营造了全社会支持、参与产业扶贫的良好氛围。三是以发展互助资金增活力。全县109个村实现了村级互助资金协会全覆盖,吸纳入会会员5675户(贫困户全部免费入会),互助资金规模达到4100万元,累计发放借款5054.6万元。坚持县财政每年注入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力争2020年每村互助资金规模达到50万元,着力解决发展产业资金短缺问题。五是以发展村集体经济增活力。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壮大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量的实施意见》,争取各类扶持资金3500万元,分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县109个村实现集体经济全覆盖。

紧盯内生动力,坚持以最务实的抓手牵引脱贫攻坚。一是持续开展文明实践行动。深入推进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建设,组织“千人乡贤、万人志愿”服务队,大力开展“百姓小喇叭”“文明大篷车”“红色故事会”“农民家庭会”“新时代乡贤会”“新时代夜校”等文明实践活动,全方位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自觉孝老爱亲、做到诚信守法、积极移风易俗、踊跃勤劳致富。二是持续开展人居改善行动。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绿化美化项目实施,认真开展“改四小、清四堆”专项整治,研究制定《村庄、农户、个人健康卫生规范》,精心组织县镇村三级医院、卫生院、卫生室工作力量,上门开展卫生健康服务,采取基础建设、专项整治、教育引导等办法,改善了基础条件、提升了居住环境、转变了思想观念、养成了良好习惯,全县贫困群众环境一新、面貌一新,幸福指数和精神风貌发生了全面改观。三是持续开展爱心激励行动。在全县109各村建起“爱心超市”,实行“积分制”配售,推行“红黑榜”管理;与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结对,开展了智力、人才、志愿服务等多方面帮扶;联系西京医院对口援助志丹县医院,开展了学术讲座、门诊诊疗、技术引进等帮扶活动;引导20家民营企业“一对一”帮扶贫困村发展产业,帮助贫困户发展中蜂养殖、苹果产业、光伏发电等增收项目;广泛开展“互联网+”社会扶贫,全县注册爱心人士突破万人,建档立卡对象注册率达100%。四是持续开展典型选树行动。在产业技术能手中培育了一批手把手给贫困户传授技术的模范人物,在经营主体中培育了一批帮投入、帮技术、帮销路的示范合作社,在“四支队伍”中培育了一批情同手足、精心帮扶贫困户的优秀骨干,在贫困户中培育了一批勤劳致富、自强自立的“脱贫之星”。去年以来,全县共培育示范合作社26家、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242人、“脱贫之星”31人、“五好文明家庭”30户。

紧盯效能提升,坚持以最严实的作风保障脱贫攻坚。一是强化人力保障。落实12名县级领导包抓12个镇办,30名县级领导包抓56个贫困村,将10名优秀干部充实到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整合“八办两组”工作人员在指挥部集中办公,对政策落实工作进行统一指导、统一调度、统一兑现,确定省市县141个单位结对帮扶全县109个村,选派339名作风硬、能力强、懂基层的干部驻村开展帮扶,整合“四支队伍”1353人,实现全县109个行政村“四支队伍”全覆盖,选派741名(市级89名,县级652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户。二是强化考核保障。制定了脱贫攻坚考核和责任追究办法,增加了脱贫攻坚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权重,定期开展综合考核、督查考核和交叉考核工作。细化数据监测、整改验收、综合测评等指标体系,充分运用“三项机制”,对连续排名靠后的镇办部门进行“一票否决”,对问题突出、整改不力的进行问责处理,形成了严督实考、硬性兑现的鲜明导向。三是强化督查保障。成立由包镇办县级领导亲自担任组长、12名重点工作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的12个督查组,常年驻镇抓督查,结合重点工作进行不定期督促检查,形成督查报告,逐项交办整改,持续传导责任和压力。组织“八办两组”每月对政策落实工作进行督查检查,及时纠正问题,推动落实兑现。四是强化纪律保障。制定了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先后表彰奖励先进集体48个、先进工作者242名,提拔重用78名。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先后诫勉谈话18人,给予党纪处分6人,真正形成了制度从严、考核从严、问责从严抓扶贫的工作机制。

总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们将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刘志丹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锐出战、持续攻坚,不断夯实脱贫基础、巩固脱贫成果,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pic

李少婷:

感谢李书记的情况介绍。

下面,开始提问,在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pic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是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志丹县在2018年底顺利实现了区域整体脱贫,请问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pic

中共志丹县委常委、副县长刘建忠:

2015年以来,志丹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以脱贫攻坚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紧盯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举县一致攻坚克难,实现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56个贫困村全部达标退出,全县1255户建档立卡户除95户兜底户外实现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2%。一是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大幅提升。我们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术帮扶、风险保障等措施因户施策帮扶发展产业,全县1255户建档立卡中有1063户发展了稳定增收产业,占全县建档立卡户比列达85%;我们通过开展“双扶双帮”、广泛动员返乡创业、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行动,帮扶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加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不足2500元提高到2018年底的9406.3元,经营性、工资性等稳定性收入在人均纯收入中的占比由原来的不足10%提高到68%。二是贫困村贫困户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2016年以来,累计投资1.86亿元新建改建通村道路22条178.86公里,全县109个建制村实现柏油水泥路全线贯通;投资7231万元新建改建各类供水工程,全县农户饮水安全全面保障;投资2324.89万元实施35个贫困村的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新建与改造0.4千伏线路305.72千米,安全用电入户率达100%;56个贫困村实现标准化卫生室、广播电视、4G网络全覆盖,全面改善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是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严格落实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全县贫困人口参保率100%。在县镇两级15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模式,慢病、大病、重病得到分类及时救治。精准落实从学前到大学各项资助政策,积极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全县贫困学生无一例辍学。通过移民搬迁和“危房清零”,全县农户实现了安全住房全覆盖。落实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各项兜底保障政策,“两不愁、三保障”得到巩固提升。四是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全面激发。我们把贫困群众扶志扶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扫黑除恶等相结合,通过开展教育引导行动、人居改善行动、移风易俗行动和典型选树行动,贫困群众精气神焕然一新,内生动力全面激发。

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我县“四轮驱动”助推贫困群众产业发展、“六措并举”抓党建促脱贫的经验做法的被省市推广,健康扶贫和就业扶贫等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去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位列全省综合评价较好县前列,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达到A级,与全市同步高质量整体脱贫,真正实现了“村村过硬、户户过硬”目标。

pic

陕西科技报记者:

我是陕西科技报记者,志丹县与延安一道实现了整体脱贫,今后主要工作就是巩固提升防返贫,请问今后你县将如何巩固提升脱贫质量?谢谢。

pic

志丹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吴志新:

今后,我们将通过抓“四个结合”,持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一是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全面落实“五位一体”乡村振兴战略,在产业转型发展、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稳定增收等方面不断优化提升,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同步推进。二是将脱贫攻坚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相结合。以“两培两提六到位”(即抓好干部和群众两层培训、抓好收入和质量两项提升及抓好信息补正、政策落实、帮扶措施、活力激发、问题整改、基础设施完善六个到位)为抓手,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通过扶志、扶智、扶技等方式,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摆脱旧思想旧观念束缚,不断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三是将脱贫攻坚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按照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总体规划,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农民持续增收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全面推进,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建好美丽乡村。四是将脱贫攻坚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坚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成脱贫攻坚的坚强堡垒和永不离村的驻村工作队,持续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墩苗工程”“金穗工程”引领作用,真正让农村变成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pic

大秦网记者:

我是大秦网记者,我们大家都知道产业扶贫是贫困人口脱贫的治本之策,也是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的有效手段,请问志丹县在产业扶贫上有什么好的经验做法?谢谢!

刘建忠:

我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脱贫的首要任务,坚持行政推动、改革牵动、互助资金撬动、村集体经济带动的“四轮驱动”产业发展策略,形成了“苹果+N”产业扶贫格局,促使我县走上了脱贫攻坚的快车道。一是定制“推动轮”,让政策成为产业扶贫的点金石。我县制定出台了《志丹县脱贫攻坚产业建设扶持方案》,把苹果产业作为长线产业,把种养业作为短期产业,为建档立卡户量身制定、精准配套农业产业,前所未有的扶持力度有效调动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的造血路径有效夯实了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基础。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户中发展产业的有1063户,其中发展苹果产业701户5341.76亩,挂果园达到2333.86亩,发展特色种植463户3575亩,发展养殖业418户4654头(箱、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585户。做到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产业全覆盖,形成了苹果产业主导、长短结合的“苹果+N”产业发展格局。二是安装“牵动轮”,让农村改革成为产业扶贫的新引擎。我县以“四变”践行,推动改革发展。外出取经求变,寻求农业农村改革的突破口;邀请企业参变,通过扶持新型经营主体、集体经济组织,帮助贫困人口就业、帮助贫困家庭增收;深入群众讲变,组织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向贫困户讲政策,打消群众担心失去土地的后顾之忧,拓展贫困户的视野;敢创敢为推变,采取“经营主体+三变+贫困户”方式,引进农业头企业外生动力,激发贫困户发展内生动力,目前全县2000多名社会各界人士返乡发展产业。三是锻造“撬动轮”,让互助资金成为产业扶贫的新动能。我县为109个村累计注入扶贫互助资金3664万元,互助资金规模达到4100万元,做到了109个行政村互助资金全覆盖,互助资金“短平快”的服务方式为贫困户发展产业,解决了广大农户发展产业缺资金的实际困难。四是启动“带动轮”,让集体经济成为产业扶贫的助推器。针对村集体经济空壳化问题,我县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壮大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量的实施意见》,争取各类扶持资金3500万元,分类推进各村发展壮大资源型、经营型村级集体经济。全县109个村建立了以苹果产业为主导的集体经济,实现集体经济全覆盖。我们的主要措施是:第一,我们大力发展村集体果园,全县104个村发展集体果园的村面积均达到50亩以上,总面积达到8948亩。金丁镇谢湾村村集体果园今年收入就达到30万元,成为全县村集体果园收入第一村。按照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双扶双帮”的要求,每个村集体果园必须至少安排2个贫困人口就地就业,确保贫困户年打工收入不低于5000元。同时,为每个村建设一个百吨冷库,进一步提高苹果产业后整理水平。第二,针对川道沿线村集体和农户发展果园难的问题,我们引进食用菌种植龙头企业,在顺宁镇建起了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区,目前菌棒养殖规模已达到50万棒,带动全县川道沿线部分村组和农户发展起了食用菌种植产业。第三,围绕苹果产业有机肥源不足的问题,我们引进了新希望和东方希望两大养猪龙头企业,通过“公司+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县104个有苹果产业村分别发展1个千头集体猪场,既能壮大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又能为贫困人口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

pic

西部网记者:

我是西部网记者,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注重党建引领作用,请问志丹县在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中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谢谢。

李建强:

打赢脱贫攻坚战,既是我们党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壮举,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次大考。要取得这场战役的全面胜利,用好用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制胜的法宝,依靠党的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取胜的关键,从实际出发按照规律办事是优胜的根本。作为志丹县,我们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打赢脱贫攻坚的主题主线和第一要务,提高政治站位、扎实担当作为、坚持苦干实干,推动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取得了鲜明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抓好“五个加强”和“五个推动”。一是加强理论武装,全面推动把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旗帜和方向引领。我们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工作中一切困难和问题的“方法论”和“活字典”,坚持谋划工作先学新思想、推动落实先对标新思想、解决困难先查找新思想,通过学习教育推动新思想实现时代化、大众化,通过文明实践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干部培训推动党员干部做到政策精神“一口清”,坚持在统筹中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把各方面资源向脱贫攻坚集中,在推进中立足基层实际、防止急功冒进,在落实中坚持精准施策、杜绝形式主义。去年以来,我县累计培训各级扶贫干部8000余人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600余场次。通过认真学习、深入把握、精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和中省市政策精神,有效地保证了我县脱贫攻坚工作沿着正确方向推进。二是加强统筹落实,全面推动形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资源优势和工作合力。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始终用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以实际行动和实际实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四个一”制度,县委常委会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汇报会,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镇办党委每半月召开一次会诊会,“四支队伍”每周召开一次现场会;持续推行“三会一评议”机制,坚持把镇办党委会开到村上、把驻村工作队联席会开到田间地头、把贫困家庭会开到户上,层层评议公示各类重大事项;深入开展“两培两提六到位”行动,抓好干部和群众两层培训、收入和质量两项提升和信息补正、政策落实、帮扶措施、活力激发、问题整改、基础设施六个到位,以强有力的举措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见效。三是加强组织建设,全面推动筑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组织保障和基础支撑。持续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层层压实三级书记第一责任,严格落实“三个先行、三次必看”要求,坚持涉及脱贫攻坚重要工作党委先行统筹、涉及脱贫攻坚重要政策党委先行研究、涉及脱贫攻坚重大问题党委先行介入,三级书记每次调研指导必看脱贫攻坚、每次考核研判必看脱贫攻坚、每次调整任用必看脱贫攻坚。持续加强县镇村三级工作力量配备,实施“墩苗工程”下派8名年轻干部担任副科级领导到镇办挂职,实施“金穗工程”选派100名有情怀、有资源、有经验、有能力的科级干部采取“人岗分离”的方式担任乡村振兴特派员,组织12名县级领导包抓12个镇办、30名县级领导包抓56个贫困村,落实141个单位结对帮扶全县109个村,选派109名第一书记派驻109个村、741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户。持续加强农村支部建设,大力选任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村干部,全县109个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平均年龄43岁,比换届前下降7.9岁;支委、村委班子成员中大学本科学历46名,其中支书、主任本科学历12名,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73人、达到67%,村级班子整体结构呈现出“两提一降”(即:文化程度、一肩挑覆盖率上升、平均年龄下降)的良好态势。四是加强改革创新,全面推动激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把返乡创业、农村改革作为抓党建促脱贫和促进带贫益贫的主抓手,县委、县政府出台《激励扶持现代农业全面提升的十条措施》,县财政每年列支7000万元支持返乡创业、农村改革和带贫益贫。全面发动返乡下乡创业,打破地域界限,打破行业界限,打破身份界限,不间断、不停步、不松劲,全方位动员社会各界人士返乡下乡创业,全县返乡创业人数突破2000人;全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通过企业带办、能人领办、单位帮办、农户联办,培育20亩以上家庭农场和产业大户突破3000户;全面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村级互助资金,大力开展“双扶双帮”(扶持新型经营主体、扶持集体经济组织,帮助贫困人口就业、帮助贫困家庭增收)行动,全县集体果园标准达到每村50亩、集体果园总面积突破8000亩,村级互助资金规模突破4100万元。通过农村改革和抓党建促脱贫,建起30万亩山地苹果主产区,吸纳带动全县56个贫困村、361户贫困户入股联营、50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务工、739户贫困户建起长短期结合产业项目。五是加强考核问效,全面推动树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靶向和工作导向。把脱贫攻坚作为锻炼干部、培养干部、检验干部的主战场,坚持从关怀保障做起,落实县级领导每半年与所包镇办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成员和镇办领导班子成员谈话一次、包扶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每月要到村蹲点走访一次、镇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半年与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成员谈心谈话一次,坚持每年安排扶贫干部参加一次专业培训、接受一次健康体检、购买一份人身保险。坚持从严格管理抓起,制定《脱贫攻坚考核追责办法》及《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干部管理考核的意见》等一揽子政策措施,严格执行坐班值班制度,对”四支队伍“民情日记”进行“一日一记、一月一审、一季一晒、一年一评”,对“四支队伍”履职情况进行“一述职、两测评、四联考”。坚持从工作导向树起,用足用活“三项机制”,去年以来先后表彰奖励48个先进集体、208名先进工作者和54名优秀第一书记;近三年先后提拔重用脱贫一线干部96名,先后71名工作不力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约谈,党政纪处分28人,查处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75起、依纪依法处理99人,推动树起了鲜明工作导向,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集聚起了强大的活力和动力。

pic

陕西农村报记者:

我是陕西农村报记者,今年以来,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成效考核、巡查反馈了不少问题,请问目前志丹县这三方面问题整改的完成情况如何?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谢谢。

吴志新:

今年以来,我县共梳理认领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成效考核、巡查反馈问题98个,共确定牵头部门20个,确定责任县级领导13名,目前已整改到位86个,正在整改的12个问题(未到整改期限9个,需要长期整改3个)。我们的主要做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立问题整改联席会议机制,全面落实问题整改。我们在省市反馈问题后,根据整改任务确定整改牵头部门并召开牵头部门联席会议,一方面及时将省市问题整改有关会议精神进行传达学习,另一方面将整改任务及时分解到各牵头部门,要求各牵头单位主动对接上级部门和分管县级领导,结合反馈问题查找我县具体表现,形成全县整改方案并有针对性地整改。二是建立问题整改交办督办机制,全面推动问题整改。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下发方案的同时,对于一些重点整改任务采取交办函的形式及时交办相关部门进行整改,限时报送整改结果,同时在整改过程中适时组织人员进行督查检查,对整改进展缓慢的部门以督办函的形式进行督办,今年累计目前累计发放交办函30余份、下发督办函12份,有效推动问题整改落地落实。三是建立问题整改销号机制,全面规范问题整改。我们实行问题整改销号管理,建立销号台账,指定专人负责。各牵头单位和镇办在整改完成后,按照统一模板要求,及时将整改台账及举证资料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销号。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对销号情况进行通报,确保整改到位一个,销号一个。

李少婷: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