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铜川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场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0-03-14 20:11:03 来源:陕新发布
3月12日上午10时,铜川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场新闻发布会,铜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联防联控指挥部副指挥长郝光耀、铜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段林荣、铜川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晓刚、铜川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于明辉、铜川市扶贫开发局局长焦毅介绍铜川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郭海军主持。
中共铜川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郭海军
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今天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了铜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联防联控指挥部副指挥长郝光耀向大家介绍铜川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同时,邀请来铜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段林荣、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晓刚、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于明辉、市扶贫开发局局长焦毅,回答记者朋友的提问。
首先,请铜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联防联控指挥部副指挥长郝光耀介绍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
铜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联防联控指挥部副指挥长郝光耀
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铜川市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防输入防扩散、坚决切断疫情传播链, 早发现早隔离、全力以赴救治感染者”的原则,坚决打好“控、防、救、治”组合拳,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并取得阶段性胜利。
一、分区分级,疫情防控平稳向好
疫情发生以后,铜川市委、市政府抓早动快,第一时间安排部署,迅速建立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第一时间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应急响应,组建联防联控指挥部,建立1+8疫情防控责任链,先后召开8次指挥部会议,印发《关于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100余份指导性文件,以战时状态和战斗姿态抓重点、抓关键、抓落实。围绕全省应急响应调整至三级、全市低风险区疫情防控实际,修订完善印发《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出动280人次督导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规范管理工作,组织80余人配合公安、交通、民政等部门做好防输入健康服务点工作,为复工复产企业3150人进行核酸检测,安排19个健康防护指导组服务363个项目企业复工复产。加快健康码推广使用,注册人员50.7万人。截至3月12日,我市确诊8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连续36天无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连续22天实现“三清零”,无医护人员感染。核查大数据信息10055条,对1665名中高风险地区来铜人员纳入重点管理。
二、不误农时,春耕备耕有序开展
结合农时特点和群众需求,我们重点采取四项措施:一是保障农资需求。出台了《铜川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春耕生产及涉农企业项目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开辟春耕生产、农资化肥、农副产品销售等运输车辆绿色通道,全市储备种子0.17万吨、化肥20万吨,基本满足需求。规上农业企业(合作社)复产率达90%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复产率91%,农资经营门店90%以上已恢复营业。二是抓好春耕备耕。成立5个农业生产服务队,指导群众抓好小麦、油菜田间管理,组织农民分散下田,及时完成麦田灌溉、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春耕措施,全市423万亩麦田苗情整体较好。三是扩大畜牧生产。全面落实生猪生产恢复政策,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畜禽产品有效供给,市场保障健康平稳,全市生猪存栏8.3万头,月出栏数量稳步回升。四是确保脱贫不停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发挥好“四支队伍”作用,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突出问题,全面提升“两业”“两房”“两非”工作质量,巩固提升脱贫质量,集中精力培育长效产业,持之以恒促进稳定就业,坚持不懈抓好扶志扶智,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确保贫困群众收入稳定增长。
三、精准施策,经济社会全面恢复
随着全国全省疫情形势出现向好趋势,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精准指导,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防疫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措施意见,成立复工复产专项工作组,建立比较完备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全面恢复,经济发展低位回升、逐步向好。一是项目建设推进加快。出台了《疫情防控期间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若干措施》,实行“一项目一方案”,建立问题、责任、时限和进度“四本台账”,强化用地、用能和资金等政策配套,深化逐级包抓和驻工地专员制度,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生产要素,积极推动重点项目开复工。截至3月11日,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96%,筹备举办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5场次,开工高端装备制造、航天科技、数字经济和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92个,总投资461.5亿元。通过网络平台推介、“云上”视频签约等形式,签约重大项目20个,招商引资49.34亿元。二是工业经济持续向好。聚焦工业企业复产达效,继续发挥市级领导包抓、派驻专员包联和五个工作组等机制作用,深入开展“双百双千”活动,组织干部职工下沉基层、深入一线,加强上下游对接,力促产供销配套,切实提高复工复产的整体效益和协同水平。截至3月11日,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复产率96.9%。三是消费市场逐步活跃。有序组织商场超市、酒店、批发市场、社区门店复工开业,截至3月11日,限上商贸企业恢复营业,复工率98%。“六小门店”复工开业率83.65%。照金、药王山、玉华宫、陈炉等景区和文化场馆全面开放,文化旅游产业逐步回暖。扎实推进传统消费数字化赋能升级,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有效弥补线下消费和服务消费不足。预计一季度,全市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增速有望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统筹调度,服务保障扎实有力
疫情发生以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当作为,靠前指挥,统筹调度,有力有序保障疫情期间民生需求。一是聚焦应急物资全力保供给。按照“分散采购、集中管理、统一调配”的原则,积极采购各类口罩、防护服等,全力支持口罩、酒精、防护服等防控用品生产,全市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达到8家,可日产口罩2万只,累计生产医用酒精22吨、消毒液108吨,有效缓解了防护物资供应紧张的局面。二是聚焦生活必需品全力保供应。2月4日成立市“菜篮子”产品增产保供工作小组,全力保障“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基本充足。设立了57个市级平价蔬菜供应点,全面保障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正常供应、价格稳定,群众需求基本满足。三是聚焦援企稳岗全力稳就业。出台了《积极应对疫情进一步促进返乡人员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切实稳就业促创业、稳岗位促发展,着力解决全市6万多名返乡人员就业创业问题。多渠道征集752家企业18984个岗位,达成就业意向7309人。在全省率先为7家企业拨付援企稳岗资金1489万元,为105家企业10323人线上技能培训预拨补贴619万元。开辟点对点返岗复工“绿色通道”,全市2.6万返乡农民工已有2万人返岗复工。四是聚焦财税金融全力帮企业。出台了《有效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行网上审批、容缺审批、限时办结,先后安排财政专项资金7327万元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拨付2.72亿元用于落实援企稳岗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引导支持银行金融机构对接融资需求企业55户、项目46家,授信近20亿元,已投放贷款2.22亿元,涉及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91户;提供转贷资金3567万元,有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和春耕备耕。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巩固“三清零”成果,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切实抓好企业疫情防控工作,严防聚集性疫情发生,认真做好国外境外来铜返铜人员管控服务工作,加强铜川进京人员管理,确保疫情“零输入、零输出”。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序推动企业达产达效,加大就业保障和金融支持,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抓实脱贫攻坚和农业生产,以更实的作风、更强的担当、更大的作为,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郭海军:
感谢郝市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记者朋友们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陕西广播电视台:
我是记者郭刚华,从刚才郝市长的介绍中了解到,目前,铜川已经连续22天实现“三清零”,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请问市卫健委的段主任,下一步的疫情防控将会怎么做,有什么具体的做法?
铜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段林荣
截止今天上午,铜川市连续36天无确诊病例、无疑似病例,连续22天保持三清零,武汉及湖北来铜返铜人员全部解除居家隔离,可以说目前,我市同全国全省一样,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但当前因为境外疫情快速蔓延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还在加大,疫情还存在反弹可能,因此我们不能轻言胜利。我们一定不松劲、继续绷紧弦,保持清醒头脑,一鼓作气,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强化我们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形成的链长责任制,做好各方面准备,坚决打赢疫情外防输入阻击战,坚决巩固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形势。下一步,我们主要采取四条措施:一是防输入。把防范境外输入作为当前防控工作首要任务,成立工作专班,夯实属地责任,对国外境外来铜返铜人员及时做好集中医学观察和跟踪服务,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同时利用大数据手段,强化27个流动健康服务点职能,推广使用健康二维码,落实社区、小区、村组防控责任,持续做好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车辆、高危人群排查管控服务工作,把外防输入各项措施落实落细。二是防扩散。强化全市6个新冠肺炎定点发热门诊前哨作用,把好“发热门诊关”,毫不放松做好发热门诊管理,全市所有发热患者一律到6个定点发热门诊就诊,其他医疗机构一律不得接诊发热患者,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及时稳妥有序处置,最大程度降低传播风险。同时,严格预检分诊,严格发热门诊流程,严格隔离病区管理,严格个人防护措施,严格医护人员培训,严格医疗废物管理,切实杜绝院内感染。三是保就医。全市各医疗机构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恢复正常诊疗秩序,切实做好各类急症患者、重症患者急救工作,切实做好尿毒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正常诊疗工作,切实做好孕产妇住院分娩和婴幼儿预防接种工作,确保就医有场所、用药有保证、预防有保障。四是强服务。全面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15个技术方案,全力做好复工复产复学指导服务工作,确保复工复产复学顺利平稳。继续引导全体市民充分认识疫情扩散风险,继续保持高度警惕性,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严防疫情传播蔓延。
华商报:
我是记者赵雄韬。想请问市发改委王主任,你们是如何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疫情防控的?
铜川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晓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2月10日,在全市疫情平稳向好的趋势下,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了复工复产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立了项目复工、工业企业复产和能源生产企业复产3个办公室,细化完善重点项目驻工地专员制,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条件下,推动项目、企业有序分批复工复产,有效降低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和影响。一是强化项目复工指导。印发了《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指导意见》《疫情防控期间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若干措施》,在保障返岗务工人员通畅出行、开展点对点定制化运输、加强原材料供应保障、强化上门对接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筹备举办了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5场次,按下重大项目建设“加速键”,及时稳定项目建设预期,为全市各区县项目有序复工增强了动力和信心。二是强化项目复工调度。严格落实“一项目一方案”开复工机制,建立了问题、责任、时限和进度“四本台账”,实行一日一调度,全面掌握项目开复工进展动态,跟踪监测分析。截至3月11日,19个省级重点项目,开复工13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达到96.3%,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三是强化项目协调服务。成立了物资协调、健康防护、用工保障、交通保畅、金融帮扶等五个工作组,指导企业开展疫情防护,帮助解决复工复产实际困难。31名市级领导精准服务40个项目和60个企业,每周至少两次一对一对接协调、督查指导,高质高效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建立了重大项目驻工地专员制度,主动靠前服务,做到问题不出现场,做好生产要素对接,落实“绿色通道”政策,推动项目道路通、物流通、资金通、人员通、政策通。四是强化项目审批办理。网上公开审批服务电话,实行“不见面”远程审批服务,对急需开工建设的项目容缺受理、容缺办理,全力以赴促投资生产、保疫情防控。向中省申报应急保障项目30余个,对于保障疫情防控物资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加快形成现实生产力,海思诺生物有限公司、行方堂铜川有限公司等涉及口罩、防护服新上扩产转产项目,全部快速即报即审、当天办理,并列入国家重点物资保障企业名单,获得低息贷款支持。五是强化项目精准谋划。针对疫情防控过程中发现的短板和弱项,聚焦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等四个重点领域,谋划提出一批补短板强弱项重点项目,在专班推进、要素保障、立项审批、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推动项目尽快落地。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狠抓项目复工建设,优化投资运行保障机制,强化谋划项目落地实施,力争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把失去的工作量补回来。
陕西农村报:
我是记者高兴。请市农业局于局长给介绍一下,你们是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促进全市春季农业生产的?
铜川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于明辉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中、省市关于“三农”工作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手抓农村疫情防控,一手抓春季农业生产。一方面,农村疫情联防联控责任实、措施到位,截至目前,全市农村新冠肺炎疫情保持“零发生”。一方面,春季农业生产部署早、行动快。2月2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视频会议专题安排部署全市农业农村暨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市政府迅速出台了《铜川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春耕生产及涉农企业项目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铜川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菜篮子”产品增产保供应对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稳产保供、春耕备耕、复工复产、产销对接的含金量高、扶持力度大的政策措施,迅速掀起了春季农业生产高潮。
1.抓早抓好春耕备耕,赢得全年粮食丰收主动权。农时不等人,针对春耕备耕我们重点抓了四方面工作。一是落实春播任务。强化物资储备。印发了《关于做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的通知》,落实春播面积69万亩,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储备充足。二是加强服务指导。组织农技专家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技术指导,全市32.8万亩小麦长势好于上年,有望夏粮丰收。三是加强气象预警。针对寒潮天气等春季自然灾害多发,指导区县做好灾害应对工作。四是搞好农机调配检修等服务工作。目前,全市已检修拖拉机等农机具1300台(套),下达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431万元。
2.抓好产销衔接,确保农产品供应和生产资料运输畅通。为确保春耕前生产资料到店进村,印发了《关于确保“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正常流通秩序的紧急通知》,为农业生产流通企业发放通行证417个。为保证市民“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积极组织产销对接活动,通过摸底调查,编制了“铜川市农产品供应商目录”和“铜川市农产品采购商目录”,建立了77个便民平价蔬菜供应点。开拓了网上直销、媒体推介等销售渠道,有效解决疫情期间农产品滞销问题。
3.抓好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复工复产。采取“领导包区县、干部包项目企业、一对一包抓机制,指导企业编制复工方案,协调解决项目复开工中存在的融资、用工等问题,全方位推动项目企业复工复产。截至3月11日,全市15个农业重点项目,14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市、县级龙头企业复工复产率达到93%以上。
三秦都市报:
我是记者袁靓。这次疫情对脱贫攻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请问市扶贫局焦局长,你们将如何克服疫情影响,确保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这一目标顺利实现呢?
铜川市扶贫开发局局长焦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脱贫攻坚战线迅速应对、主动参与防控工作,扶贫工作队就地转化为疫情防控队,市县包村部门转为防疫协助部门,扶贫干部转化为防疫战士,同步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努力把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降到最低,全市农村和贫困人口无一人感染。
截至目前,我市3个贫困县(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174个贫困村已全部退出,14215户44799人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1.2%下降到0.6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229元,全市整体脱贫目标已经实现。
目前,我市还有1737户2594人贫困人口尚未脱贫,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还不够宽。今年,我市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持续开展攻坚行动、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长效机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确保未脱贫人口全脱贫,已脱贫人口无返贫,非贫困人口不致贫,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目标。
一是要持续抓好“两业”,确保群众稳定增收。着力构建更加健全完善的产业格局,实现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一个增收产业,增加群众生产性收入;建设扶贫工厂、开发公益岗位、开展劳务输出,实现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举办第三届扶贫产品交易会,实现农产品变商品,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
二是要着力抓好“两房”,不断完善后续服务。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不断完善搬迁群众社区管理、教育医疗、日间照料保障等后续帮扶工作,让搬迁群众更好融入城市、融入社区。抓好农村危房改造提升,确保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
三是要聚力提升“两基”,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立和完善贫困地区道路运行管护工作机制,加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改造和农村电网维护,实现4G信号和宽带网络全覆盖,着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村级卫生室设施,更好发挥服务群众作用。
四是要扎实开展“两扶”,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坚持扶志与扶智同向发力,持续开展“菜单式”技能培训,鼓励支持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脱贫攻坚,全方位展示精准脱贫的先进经验和人物事迹,积极营造“崇尚劳动、脱贫光荣”的社会氛围。、
郭海军:
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今天的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如果大家还有关心的其他问题,欢迎会后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借此机会,向在座的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感谢大家在疫情发生以来,义无反顾,冲在一线,及时发布权威消息,大量采写暖心报道,在特殊时期增强了信心,温暖了人心,凝聚了同心。希望大家继续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加油鼓劲。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