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西安市全域治水工作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0-05-11 15:06:18 来源:陕新发布

西安市全域治水工作

新闻发布会

(2020年5月08日)

2020年5月8日,西安市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组织召开“西安市全域治水工作新闻发布会”。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新锋

pic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强调,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发展清洁生产,推进绿色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扎实开展全域治水工作,3月1日,我市印发《全域治水碧水兴城西安市河湖水系保护治理三年行动方案》,按照“治、用、保、引、管”的总体思路,统筹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通过全域治理,将形成形成“堤固、岸绿、水清、洪畅、景美、管理长效”的水系治理新格局。目前,各项治理任务有序推进。今天,我们邀请市水务局、市城管局,长安区和高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全域治水工作有关情况。

下面,我先介绍一下今天的发布人:

西安市水务局局长吕强;

西安市城管局二级巡视员常慧萍;

长安区副区长汤晓军;

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齐海兵。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中省市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记者参加。对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天的发布会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举行。

首先,请吕强局长介绍我市全域治水工作的总体情况。

pic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西安水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19年12月30日,西安市启动了“全域治水 碧水兴城西安市河湖水系保护治理”工作,现将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以介绍:

一、全域治水工作开展情况

(一)主要内容

全域治水三年行动方案,共分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任务目标、保护治理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六个部分。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治、用、保、引、管”的总体思路,统筹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让水与城市和谐共生,使每条河流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基本原则。坚持尊重自然,柔性治水;全域治理,综合施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市级统筹,区县负责;创新机制,协同管理;融合发展,人民满意的原则。

3、任务目标。围绕“二区·二环·三湖库·八水·五河·多点元”的总体布局,通过三年治理,全面建成“堤固洪畅,安全可靠”的水安全体系,“水清岸绿、生态健康”的水环境体系,“功能多元、良性循环”的水生态体系,“人水和谐、品质独特”的水景观体系,“彰显底蕴、古今交融”的水文化体系,“科学完善、智慧高效”的水管理体系。实现“堤固、岸绿、水清、洪畅、景美、管理长效”,河河相连、河湖相通、碧水长流、鱼翔浅底的总体目标。

4、保护治理任务。重点任务有“控源截污治水、集约节约用水、一河一策保水、河湖连通引水、河湖长制管水” 5大方面301项。

按照2019动员启动、2020全力冲刺、2021全面决胜的步骤分步实施。通过三年治理,主要河流新建加固堤防547km,建设护堤林2.40万亩,形成生态节点63处,新增生态水面1.56万亩;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20座,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33座,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再生水管网建设长度达到246km,年利用再生水3.2亿m3,利用率达到40%;推进三个重点湖库和引调水工程建设,到2025年,新增生态水面2.65万亩,形成库容2.15亿m3,每年外调客水7.35亿m3。

5、重点工程。可概括为“85316”工程,即:实施渭河、泾河、灞河、浐河、潏河、滈河、沣河、涝河“长安八水”,黑河、新河、皂河、清河、石川河五条重点河流全流域治理;推进斗门水库(昆明池)、渼陂湖、白鹿塬水库(鲸鱼沟水库)三座重点湖库治理和护城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通过以上工程建设,带动污水处理厂、水系连通、水源涵养、应急水源、再生水管网、智慧水务六大分项工程建设。

另外,三年行动方案还从强化领导、落实责任、资金保障、严格考核、加强管理、加大宣传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二)进展情况

全域治水启动以来,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重点项目全面启动。今年规划完成的107个治水项目,已开工78个,开工率达到73%,29个未开工项目,正在加快办理前期手续,计划在6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部分区县还自加压力,将明、后年的33个项目提前开工。

二是,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截止目前,全域治水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47亿元,占年度计划总投资26.62%。沣河文教园段,潏河樊川湖段、新河新渭沙湿地等6个治水项目已经全面完工。

三是,生态治理成效初显。皂河通过四库联调引水进城,建成长安中央公园,形成了南北3公里的生态“绿轴”;潏河通过系统施策、综合治理,打造形成东西横贯长安城区,集自然河道、山地风景和水景景观于一体的2640亩城市“绿肺”;依托“关中八惠”之一沣惠渠而建的项目一期21.58公里绿道“五一”前已全线贯通并对外开放,这些项目的建成,不仅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而且拓展了区域发展空间,提升了城市品质,成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西安”的点睛之笔。

(三)下步工作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加快项目建设。紧抓治水施工黄金期,加快 “85316”工程项目策划和前期设计审批工作进度,以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确保107个治水项目全部如期开工、按时完成。

二是,强化质量监督。以隐蔽工程、关键部位、外观质量等为重点,严把工程质量控制关。“只留精品,不留遗憾”,切实将每项治水工程都打造成经得起历史和人民考验的精品工程、民心工程。

三是,严格督导考核。建立“月通报、季观摩、年考核”制度,以项目开工率、竣工验收率和工程进度、建设质量、治理成效等为重点,加强对治水成效的督导考核,以考核倒逼治水任务全面落实。

四是,加大治水宣传。广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讲好“长安八水”历史故事,打造生态文化宣传产品。让每一个西安人成为爱水者、护水者、节水者,为西安河湖水系生态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渭河保护治理有关情况

渭河是黄河的古河道,也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孕育了灿烂的先秦文化和汉唐盛世,是中华文明的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更是西安的“母亲河”。推进渭河生态治理、弘扬渭河水文化,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西安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渭河综合保护治理。2008年10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2011年2月,在全省渭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带动下,启动了区县段建设。先后完成了184公里堤防、堤顶道路和绿化,支流入渭口22座桥梁,以及堤防防护林建设。2016年,启动了渭河生态区建设,建成了西安湖、灞渭生态滩区、渭河城市运动公园、周至周武、周杨滩区、鄠邑涝渭湿地、高陵鹿苑滩区等滩区治理项目,完成治理面积约7.98万亩。2018年,我市发布了设立渭河生态区的通告,明确了渭河生态区范围及管控要求,为生态区建设管理提供了基本遵循。

在新的时期,全域治水渭河(西安段)三年保护治理方案将按照“一条水脉、五段绿带、五类分区、多个节点”的总体布局,规划重点保护治理项目25个,其中,实施污水治理6项,堤防治理4项、护堤林建设1项、水生态修复14项,实现水生态治理、水文化建设同自然原生态之间的有机融合,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结合沿渭各区县发展定位,依法规范各类保护治理行为,形成既协调统一又切合实际的管理体系,为渭河生态区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媒体朋友们,西安以水为脉,治水的历史始终都与城市的发展相伴相生。开展全域治水  碧水兴城 西安市河湖水系保护治理,是新时期西安市委、市政府顺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做出的战略抉择。我们将在大家的关心和支持下,攻坚克难、埋头苦干,奋力推动全域治水各项任务落实,着力打造水生态治理的西安样板。

我就简要通报这些。谢谢大家!

谢谢吕局长,下面请常慧萍巡视员介绍城管局有关情况。

pic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按照《全域治水碧水兴城西安市河湖水系保护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总体要求,我局积极开展雨污水管网源头治理工作,通过城市排水管网普查、雨污水混接点整治、创建零直排小区等行动加强城市排水管网源头治理,逐步消除排水管网雨污混流现象。现将有关工作情况介绍如下:

一、排水管网的基本情况

市城管局管理的主城区雨污水管网共2338公里,其中污水管道910公里,雨水管道921公里,合流管道100公里,过街管407公里。

二、相关工作进展情况

(一)积极开展城市雨污水管网普查工作

按照2019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雨污水管网及排水用户全面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组织了城市排水管网普查工作,重点是排查雨污水管网混接错接及不完善情况。

2019年底,主城区排水管网普查、资料整理、普查报告编制等工作已完成。共普查排水管道2338公里、雨污水检查井6.6万个、雨水收水井7.02万个;完成管网区界点水质调查213处,水量测量53处。共普查出雨污水混接点1890处、道路雨污水管道缺失177处、管道病害277处。通过排水管网普查,基本摸清了管网运行状况,为雨污水管网混接点整治提供了基础数据。

(二)积极推进雨污水管网混接点改造

雨污水管网混接点改造是“截污纳管、雨污分流”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根据雨污水管网普查结果,从去年以来我局按照“市区联动、统筹推进”的原则积极推进雨污水管网混接点改造工作。对主城区1890处雨污混接点按区域进行了划分,以2020年底混接点改造全部完成为目标,明确市区两级排水管网管理单位责任,制定任务清单,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全面推进雨污水混接点改造工作。截至4月底, 已完成507处混接点改造,其他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三)启动“零直排小区(单位)”创建活动

为进一步做好城市污水源头治理,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局制定了《西安市“零直排小区(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并于4月下旬启动“零直排小区(单位)”创建活动。

按照创建活动要求,各区县、开发区将对辖区内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公共建筑、城中村等排水用户内部雨污水管网系统开展摸底调查,重点查明排水户内部雨污水管网系统是否完善、雨污水管网有无混接、错接等问题,做到排查无遗漏、无盲点,摸清底数并建立工作台账。

2020年起,城六区每年创建“零直排”小区(单位)不少于30个,各开发区每年不少于15个,其他区县每年不少于10个,直至全部完成。

三、下一步安排

1.持续推进1890处雨污水管道混接点改造工作。按照年度目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2020年底全部完成。

2.组织实施老旧排水管网的改造工作。根据排水管网普查结果,计划2020年再完成20条老旧排水管网改造。

3. 做好排水管网日常巡视检查工作,加强对排水户私接乱搭等违法排水行为的执法力度,规范排水行为。

4.落实排水许可制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已取得排水许可证的排水户严格实施证后监管。对未取得排水许可证的排水户加强执法检查,并及时发现、制止、惩戒危及市政排水设施的行为。

开展全域治水、碧水兴城西安市河湖水系保护治理三年行动,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和具体实践。我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以污水源头治理为抓手,大力推进城市排水管网截污纳管、雨污分流工作,为西安市水环境改善贡献城管力量。

谢谢常巡视员,下面请汤晓军副区长介绍长安区有关情况。

pic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非常感谢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长安区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长安区水资源十分丰富,有“三个三分之一”的特点:全市13条重要河流,我们有沣、滈、潏、浐、皂5条,占三分之一强。秦岭北麓陕西段有72峪,我们有24峪;全市有93座水库,我们有31座,均占三分之一。全域治水,我们大有可为。

(全域治水工作计划)

按照我市《全域治水碧水兴城三年行动方案》,长安区共承担2大方面、40项任务,占全市总任务的13.3%;总投资43.2亿元,占全市总投资的7.9%。

2019至2021年,共承担24项任务,总投资30.3亿元。按类型分:公益类项目15个,投资13.8亿元;综合类项目5个,投资9.8亿元;经营类项目4个,投资6.8亿元。按年度分: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实施3个、7个、14个项目,投资分别为2.7亿元、7.9亿元、19.7亿元。

去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24项全域治水项目,新建加固堤防147.8公里、护堤林1297亩,努力实现“堤固、岸绿、水清、洪畅、景美、管理长效”,河湖相通、碧水长流、鱼翔浅底的总体目标,让碧水成为“千年古都、美好长安”最靓的底色。

(主要任务)

具体来说,有8项重点工程:

一是城区11公里潏河生态修复工程。严格落实河长制,以河长制推动河长治。按照我市《全域治水碧水兴城三年行动方案》,潏河及其支流共涉及21个河道治理项目,总投资25.44亿元;近期项目11个,计划投资20.3亿元;远期项目10个,计划投资5.14亿元。我们对涉及潏河及其支流近期实施的项目集中打包,按照EPC模式统一建设管理。坚持河园共治理念,在潏河11公里城区段,规划建设7处生态修复工程,打造7处节点公园。目前,古乐公园、樊川公园、长安公园已建成开放,杜牧公园、韦曲公园、居安公园、香积公园计划2021年底建成开放。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一道靓丽的绿色绸带、休闲廊道。

二是皂河综合治理一期生态恢复工程。完成8.9公里河道清淤及治理、城区11公里截污纳管工程、沿线6个口袋公园和其他景观工程,形成一条水清岸绿的清水河、民心河。

三是皂河综合治理二期水系连通工程(长安中央公园)。长3公里,宽100米,占地400亩,力争今年9月底建成融水生态景观、历史文化展现、群众健身等于一体的城市生态公园。

四是滈河生态修复文化旅游开发工程。全长约10公里,今年5月1日开工建设,计划2021年底完成。

五是秦岭环山路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全长38.8公里,计划2020年底完成。

六是18个花园乡村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因地制宜,进行乡村水系串联,助力花园乡村建设,计划2020年底完成。

七是城乡污水处理水质净化工程。确保2020年底,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行政村比例达到65%,有效管控的行政村比例达到35%。

八是浐河生态修复工程。全长22.86公里,计划2021年底完成。

此外,我们把全域治水与公园城市、花园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在城市,建设41个公园,建成14个,在建17个,其他10个加快开工建设;在农村,建设50个郊野公园,实现人水和谐、水兴长安。

最后,欢迎大家常来长安,亲山乐水,尽享养眼、养脑、养肺、养心的清新之旅。

谢谢!

谢谢汤区长,下面请齐海兵主任介绍高新区有关情况。

pic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

非常高兴和大家在这里见面。首先,我代表西安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对大家长期以来对高新区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按照发布会安排,下面我就高新区全域治水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以介绍:

一、高标准规划,全流域提升

2018年起,高新区先后托管了雁塔区、长安区、鄠邑区和周至县的12个街镇。托管后,我们坚持治水为民、治水惠民,高标准对全域水系进行了规划。我们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以“理水、连水、活水、清水、赏水、玩水”为治水理念,对辖区“八河、七渠、一灵沼”进行全面梳理,编制完成《西安高新区沣河、潏河入沣口、仪祉湖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高新区水系(疏通)综合治理规划》,大力推进全域水系生态治理。

二、统筹水生态,全景观打造

高新区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投入约70亿元,实施生态修复、水利建设、环境提升、景观绿道建设、滨河道路桥梁建设等5大类27项工程。

其中,沣河高新段综合治理工程共投资38.6亿元。目前一期治理工程8个项目已启动建设,包括25.66公里沣河堤防、36公里绿道和围绕沣潏交汇口等6个重要节点,总面积173.1公顷的滩区修复工程。2020年底沣河堤防全线贯通,2021年4月前滩区生态绿化修复工程及绿道全部建成。二期治理工程将分为干支流整治、滩区治理及排水系统建设、跨河交通建设4大类15个项目,计划今年下半年启动。

此外,总投资12亿元的沣惠绿道项目依托沣惠渠而建,全长28公里,结合两侧各20米绿带范围进行水系改造、道路提升。项目连接洨河生态公园、仪祉湖及云水公园,整合软件新城和国际社区等区段,打造了西安第一条滨水夜光绿道。项目一期21.58公里绿道“五一”前已全线贯通并对外开放,该项目是我市首条复合型生态智慧休闲绿道走廊。

三、城乡一体化,全方位治水

高新区大力实施黑臭水体整治、全域入河排水口整治和污水处理提标改造等重点工作,在打好打赢全域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城市污水治理方面,2020年高新区投资14.88亿元,新建草堂污水厂二期等3座污水处理厂,新增处理能力12万吨/日。同时投资2.32亿元,对西安市第七污水处理厂等3座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和加盖除臭工程。

在农村污水治理方面建成污水管网183公里,污水处理站17座,日处理污水量1.86万吨,受益农户2.45万户。

截至2019年底,高新区通过“一点一策”治理,全面消灭辖区黑臭水体,4个市考水质监测断面、19个区级水质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了IV类以上标准,“灭五减四增三”治水目标基本实现。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陕考察,对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下一步,高新区将自觉践行“两山”理论,按照“治、用、保、引、管”的总体思路,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快构建“堤固、岸绿、水清、洪畅、景美、管理长效”的水系治理新格局。在总结沣河治理、沣惠绿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高新区将围绕全域水系治理,加快建设集“水廊道、运动绿道、多彩景观道、文化公园廊道”等核心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水系智慧休闲廊道群,达到“活水、清水、赏水、玩水”的目标,同时按照“林道、花道、夜道、田道、水道、文道”六大特色,充分挖掘高新区河湖文化资源及内涵,通过实施全域治水项目,打造生态高新、美丽高新,争当“生态西安”的先行示范区。

谢谢齐主任。

介绍情况就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记者提问(水务局):目标任务的完成离不开相应的保障措施。今年西安全域治水目标完成107个河湖水系保护治理项目,请水务局XXX谈一下,为保障这些治理任务如期完成,有哪些措施?

问题回答:为确保全域治水各项工作任务如期完成,西安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县、开发区和市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河湖水系保护治理三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全域治水工作指挥部,全力推进工程建设;相关区县、开发区也相应成立组织机构,全力推进辖区全域治水工作。

二是明确责任主体,合理分解任务。对河湖水系保护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将各项任务按类别、年度等分解到各区县、开发区,明确年度目标及重点任务,增强抓落实的刚性约束,推动各项任务按期保质完成。

三是开拓融资渠道,保障资金投入。制定了项目资金筹措方案,加大市级财政投入,积极争取中省专项资金,用足用活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多措并举,积极构建稳定的全域治水投入保障机制。

四是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奖惩机制。建立了月通报、季点评和年度考核制度。将全域治水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对考核结果予以通报并向社会公布,奖优罚劣。

五是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质量安全监管,落实和加强基层质量监管机构设置和监管人员配置,强化项目法人和参建各方的质量责任,全过程加强施工质量和安全管控,确保质量安全。

六是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公众参与。广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形式多样的水生态文化活动,制作水生态文化宣传产品,让每一位西安市民都成为爱水者、护水者、节水者,为全域治水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请继续提问:

记者提问(长安区):皂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将于5月底前完工,近期,河堤治理、景观绿化和休闲设施已经初具规模,请XXX从截污纳管、源头治理、景观提升等治理思路谈一下皂河长安段治理前后的对比变化?

问题回复:

感谢您的提问。皂河长安段总长8.9公里,在治理之前,污水直排河道,河底淤泥堆积,河道环境脏乱差,特别是皂河下游水体黑臭,周边群众反映强烈。

2018年底,我们启动了皂河综合治理工程,按照“截污纳管、源头治理、景观提升”的治理思路,一是在皂河城区段,实施城区段皂河截污工程,优化城市排水管网,解决了雨污混流以及直排河道的问题;二是在皂河上游段(源头),实施水源联通工程、皂河水源补给工程以及城区补水管线建设工程,对皂河进行生态补水,实现源头治理;三是在皂河全段,实施改造提升工程,使皂河在老城区成为一条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清水河、民心河。具体来说:

在截污纳管方面:我们在2018年9月,投资2.9亿元,实施截污工程,2019年8月底全面完工,铺设截污管道6285米,新修箱涵382米,切实解决了皂河城区段雨污合流、排水不畅等问题。

在源头治理方面:我们实施了水源联通工程、水源补给工程和城区管线建设工程,把秦岭北麓大峪、许家沟、东沟、小峪等4座水库进行联通,统一调度水资源,把秦岭的水引入皂河,实现了清水进城。

在景观提升方面:一是破硬复绿,建设生态驳岸、景石跌水、景观园路、休闲广场等,治理河道2.5公里,恢复皂河长安上游段自然、生态的风貌。二是全段清淤、新建1公里暗涵分流、拓宽河道断面,提升皂河排水能力;改造1.1公里明渠、拆墙透绿、建设6个口袋公园,打造舒适的滨河步行街区。三是拆除盖板,河道改造、整合百米绿带湖区,形成40亩湖面,建设中心湖区、景观绿化、儿童主题活动区等配套设施,满足市民亲水需求,让皂河真正融入市民生活,把皂河下游段打造成水生态景观示范区。

请继续提问:

记者提问(高新区):沣河有“诗经之河、礼乐之源”的美称,请问,在治理过程中,沣河都挖掘了哪些文化内涵,下一步治理思路和愿景是什么?

问题回复:沣河是周汉文化的发源地,丰镐二京古都始建于沣河流域,文化遗存丰富,历史底蕴深厚,不仅有以周文化为主的寺庙、古建、墓葬、遗址等物质载体,还有《诗经》、《周礼·考工记》等文学记录及大禹治水、网开一面等故事传说。

沣河综合治理考虑将水系统整治与水文化彰显相结合,构建全线贯通的沣河绿道,形成“生态文化”和“运动畅游”有机融合,其中文化漫步道循沣河沿线文化资源景点,串联灵感寺遗址、五楼遗址等历史遗存,形成宜行宜游的生态文化慢道体系。同时,在沣河沿线的景观塑造中融入沣河文化的历史印记,体现周汉文化和大禹文化等特征,将沣河打造成为独具西安风味、历史韵味、时代品味的关中灵动水文化风景绿道。

高新区沣河综合治理下一步主要是生态修复系统化、堤防建设隐形化、绿道建设贯通化、景观提升海绵化,最终呈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治理效果,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让周边群众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和各位发布人的回答!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