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西安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0-06-15 16:49:16 来源:陕新发布
2020年6月12日,西安市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组织召开“西安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 刘新锋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去年以来,我市聚焦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目标,强化重大工业项目支撑,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工业集中发展区承载能力。各有关单位紧盯目标任务,突出问题导向,积极采取务实管用的办法举措,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今天,我们邀请到市工信局、市发改委,高新区、经开区的主要负责同志到会,介绍我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强市工作的有关情况。
下面,我先介绍一下今天的发布人:
市工信局局长李初管;
市发改委副主任赵寅科;
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齐海兵;
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钱虎威。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了中省市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记者参加。对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天的发布会继续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举行。
首先,请李初管局长介绍我市发展实体经济,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工作推进情况和下一步打算。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各位媒体对我市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工作推进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一、进展顺利
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制定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五强”目标、“6+5+6”产业体系、6条实施路径和22条支持政策,为先进制造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上半年,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制定了落实《实施意见》的具体措施。一是确定了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15项目标任务并按照“量化可考”原则分解落实到各区县、开发区及市级相关部门。二是出台了《支持政策实施细则》《市长特别奖评选表彰办法》《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5G系统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三是制定了八大产业集群培育方案和年度工作方案。
(二)开展了先进制造业系列专题活动。一是确定了年度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46项专题活动,分解到月、按计划推进。二是持续开展一月走一产业活动。已先后走进了电子信息制造、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
(三)确定了产业集群建设新模式。坚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为手段,通过土地保障、政策支持、环境优化等措施,打造各产业集群的合作的新模式。5月21日,举办了市政府与陕汽共建商用汽车产业集群合作签约和8户企业落户集群签约,一期12个项目建设筹备工作正式启动。
(四)多措并举促进复工复产。一是采取驻企包抓方式,有力保障26户应急物资企业全力生产,确保应急使用。二是采取一企一人助企方式,协调民生企业加快生产,银桥、爱菊等47户企业连续生产或提前复工,保障民生供应。三是采取打通产业链、融通资金链、疏通物流链、畅通用工链等措施,协调解决企业用工、物流、配套等问题,确保了3月底先进制造业企业全部实现复工复产。
二、成效显著
(一)经济回升有了加速度。4月,规上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速达到33.3%,带动全市工业快速回升。4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6%,1-4月累计达3.4%,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均名列第一。1-5月份预计增速在4%左右。
(二)产业招商有了新成果。投资局、高新区、经开区通过“网络签约”和“跨屏”落户,线上招商成果丰硕,累计签约项目56个,总投资573.2亿元。1-4月,工业投资增长49.3%,这也是五年来投资增长最高的。
(三)中小企业融资有了新突破。一是加大了银企对接,4月份举办了银企对接会,为374户企业、111.64亿元融资需求进行对接,现场签约36.08亿元,后续又签约70亿元,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当前的融资需求,为全市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有益支撑。二是运用社会资本,如风险投资、产业基金来解决剩余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取的贷款需求。三是加大清欠工作,特别是产业链上大企业的清欠工作,确保中小企业融资需要。
(四)重点发展呈现新亮点。“西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已在高新区启动建设,西北地区首家中国(西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已在经开区揭牌,华为公司在西安举办了陕西长安鲲鹏产业创新大会,汽车、计算产业联盟相继创立,全市工业园区现场推进会、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推进会陆续召开。
三、下步措施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考察调研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对照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三个完善、三个丰富、三个提升”为重点,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体系建设。
(一)完善三个机制。一是完善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机制。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梳理“6+5+6”先进制造业体系重点产业链,通过部署创新链,延“短点”、补“断点”。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薄弱点、脱节点、梗阻点,通过政策支持、机制转换,加快两链高效有机融合。二是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机制。建立覆盖企业技术创新、专业化配套、土地保障、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推进机制。加快产业高技术化、高端化、高效化、高循环化,促进制造业在供给、配置、投入产出、经济循环等方面高质量发展。三是完善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机制。建立传统产业采用“新技术”、支柱产业开发“新产品”、新兴产业扩大“新业态”、生产性服务业拓展“新模式”的强力推进机制。
(二)丰富三个载体。一是丰富创新驱动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与高校、科研院所按产业链共建技术创新联盟,围绕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带动产业全面升级。二是丰富工业互联网平台。以龙头企业、大型企业为主体,分别建立行业、企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数字化改造升级,实现管理、研发、生产、供应、销售、用户等互联互通。三是丰富创新招商引资平台。开展大项目招商,加强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对接,采取一项目一工作专班招商。开展产业集群招商,瞄准专、精、特、新的零部件配套企业,围绕产业链短板精准招商。
(三)提升三个标准。一是提升目标标准。在年初确定的15项考核任务基础上,自加压力,提高1项目标、新增7项任务。二是提升产业布局。结合各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比较优势,明确每个产业主承载区,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实行园区错位发展、互补发展、产城一体发展。三是提升产业集群推进速度。按照“龙头带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模式,加快推进以西电为龙头的高端装备,以中兴、美光为龙头的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建设。
谢谢李局长。下面请赵寅科副主任介绍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及产业建设推进的具体举措;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关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形势,我们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以十项重点工作为引领,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服务业增加值完成5874.62亿元,增长6.8%,占GDP比重达63.0%,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去年12月,我市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提出做优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软件和信息服务、会议会展等六大生产性服务业。结合《实施意见》的精神,我们按照全市十项重点工作安排部署,加大政策扶持引导,持续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核心竞争优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快速融合。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市场主体大量涌现,规模不断扩大,比重持续上升,结构明显优化,加速向专业化迈进,向价值链高端攀伸。主要有六个方面特点:
一是现代金融业支撑作用明显。截止4月底,全市共拥有各类金融机构183家。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4133.58亿元,同比增长11.1%,贷款余额23664.09亿元,同比增长13.0%。
二是现代物流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92.93亿元。全市新增A级以上物流企业23家,达到114家,其中4A级以上新增4家。截止5月底,中欧班列长安号共开行1219列,是去年同期的2.3倍,运送货物总重达96.1万吨。航空货邮吞吐量达11.62万吨。
三是研发投入比例逐年升高。去年,全市R&D(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5.1%,较2018年提高0.28个百分点,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达29297件。
四是检验检测认证能力稳步提升。去年,全市共有认证机构36家,各类认证证书24万余张,较2018年增长约6万张,获得资质认定(CMA)的检验检测机构564家,较2018年增长11家。
五是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规模逐步扩大。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8.67亿元,同比增长2.1%。
六是会议会展业综合效益明显增强。去年,全市举办规模以上展会283场,创造社会综合经济效益320亿元。荣获“中国十大会展名城”“中国最佳会展目的地城市”。今年,积极发展“线上会展+线下会展”双向融合模式,创新了展会服务模式。
二、下一步工作主要举措
一是加快政策兑现。加快落实市政府《有效应对疫情促进经济平稳发展若干措施(暂行)》,加大“三个经济”、先进制造业强市等专项资金向生产性服务业倾斜,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恢复发展。
二是推动产业升级。根据各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的需求,按照“集中布局、集聚要素、集合功能、融合升级”的原则,加快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提质增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
三是强化行业引导。加大融资对接,加快建设丝路金融中心,持续推动企业上市。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参加评级升级。支持研发设计服务企业应用“新基建”技术提高设计服务能力。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规划布局,推动检验检测规模化发展。引导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持续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探索线上展会新模式,启动线下会展活动。年内全市生产性服务业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
四是促进两业融合。今年,我们以高新区为试点区域,以陕鼓、陕汽为试点企业,申报了国家两业融合试点。下一步,我们加强跟进,加快推动试点工作开展。同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等“跨界”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集群由“生产+制造”向“服务+制造”转变,促进产业链融合拓展。
五是加强运行监测。建立生产性服务业数据库及重点企业库,及时掌握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探索“直通车”服务渠道。建立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统计体系和考核机制,加强运行监测分析,推动生产服务业加快发展。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谢谢赵主任。下面请齐海兵主任介绍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有关情况;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为进一步落实《西安市建设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西安高新区确定了“4+5+6+1”的产业体系,下面我重点介绍西安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业发展情况。
西安高新区坚持“创新引领、链式延伸、集群发展、特色突出”的基本思路,构建“芯(集成电路)-软(高端软件)-端(智能终端)-网(智能网络)”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已形成以三星、美光、华为、中兴、中软国际等为核心的全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2019年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2020亿元;今年1至4月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630亿元;预计到2020年年底实现产值2300亿元;到2022年底,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电子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国内领先;到2025年,力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4500亿元,全面建成全球知名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高地。围绕“芯-软-端-网”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补链强链、空间集聚发展、发展生态优化、示范应用引领等方面,西安高新区重点推动实施五大专项行动。
一是,集群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加快基础研发能力提升,组织关键“卡脖子”技术基础研发攻关,支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创新。推进创新平台能级提升,推动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启动新一轮新型研发平台精准建设计划,提升现有创新平台效能。加强创新型企业梯级培育,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培,实施关键细分领域骨干企业培育计划。
二是,集群“补链强链”打造专项行动。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深化电子信息产业精准招商,实施招大引强工程,创新招商模式。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推动实施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集中资源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完善项目帮办(代办)服务制度。打造龙头企业配套集群,围绕龙头企业打造“一企一链”集群模式,加快建设供需大数据平台,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集聚、开放和共享。
三是,集群承载空间优化专项行动。构建“一区一城两谷两基地”电子信息产业空间发展格局。“一区”即中央创新区,立足应用场景搭建和金融要素支撑,重新定义科技新城的发展模式。“一城”即软件新城,立足高端软件研发设计,打造中国软件名城。“两谷”即电子谷和智慧谷,电子谷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聚合综合保税区、长安通讯产业园和未来科技城优势资源,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样板;智慧谷立足电子信息研发和制造,依托西安科学城,打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研发高地;“两基地”即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和集贤产业园制造基地,草堂科技产业基地聚焦导航、通信等前沿技术,打造领先全球的通信设备研发基地;集贤产业园制造基地立足智能终端领域,以比亚迪一亿部手机终端项目为核心,打造西部地区知名的智能终端产业化基地。
四是,集群发展生态重塑专项行动。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整合资源统筹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创新运营管理机制、提升综合体服务能级;建设完善产业孵化培育载体,推进现有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升级发展,完善孵化载体考核评价体系,持续扩大孵化培育空间;推进构建产业服务支撑体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大力实施电子信息人才专项战略。
五是,集群示范应用引领专项行动。深化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以信息技术加快智能制造布局,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谋划构建政府大数据决策支撑平台,重点推动建设高新区大数据决策支撑平台,建立有效运营管理机制。搭建场景推动信息技术渗透应用,加快5G技术融合应用,打通信息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对接通道,创新场景建设和支持模式。
为了保障目标的实现和各项行动的顺利开展,三年内西安高新区将统筹安排50亿元引导基金出资设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同时每年安排不低于3亿元普惠政策资金重点支持电子信息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增大研发投入、企业上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龙头企业招引项目和配套、搭建应用场景等方面,此外,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将优先向电子信息产业倾斜。
下一步,西安高新区将以建设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全力推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为西安市建设制造业强市贡献高新力量。
谢谢齐主任。下面请钱虎威主任介绍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有关情况。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经开区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西安经开区是全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先进制造业的排头兵,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承担着引领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先进制造业强市加快建设的重要使命。自成立以来,经开区始终坚持产业立区、工业强区,是全省首个工业产值超千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目前已经形成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消费品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在2019年国家商务部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中,西安经开区位居第11位,跃居西部第一。
下面,我重点向大家介绍经开区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一、产业概况
2010年,经开区被工信部授予首批汽车产业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经过10年的发展,截至2019年,经开区汽车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903.4亿元,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形成了以陕重汽为龙头的整车总装,康明斯、德仕等包含重卡总成、车桥、发动机、车架等零部件生产及专用车改装等配套企业的产业集群。其中,陕汽集团生产中、重型汽车16.5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16.7%,成为我国第三大重型汽车生产基地。同时,总投资202亿元的西安吉利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将于2021年建成投产,将逐步形成30万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
二、发展目标
围绕打造西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到2021年,经开区汽车产业将聚集规模以上配套企业50家以上,工业总产值将跨越1000亿元大关,成为经开区首个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目前,经开区汽车产业集群已经步入加速布局、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计划用五年时间,将汽车产业产值打造至2000亿元的规模。
未来,经开区汽车产业发展主要围绕商用车与乘用车,依托陕汽、吉利等整车龙头企业及康明斯、汉德车桥、德仕等骨干零部件企业,加快推进吉利汽车产业基地、陕汽集团研发中心和商用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进传统汽车迭代升级、新能源汽车平台化开发、专用车工业设计与技术集成,以及新一代特种全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及车桥车架、转向器、刹车器、汽车电子等关键零部件的本地化配套;推动龙头企业向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转型,积极研发和应用氢能源动力、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新技术与新产品,拓展汽车金融、供应链金融、再制造、车联网与大数据等后市场;建设以陕汽集团为支撑的商用车和特种车产业基地、以吉利为支撑的乘用车产业基地,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创新链和供应链为支撑、服务链为保障、上下游配套完备的“研发+制造+服务”产业生态,聚力发展节能型商用车和新能源乘用车产业集群。
三、具体措施
一是实施“精准招商”行动,完善汽车产业链,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围绕汽车产业,瞄准产业链关键项目及上下游延伸配套项目,实施“补链、强链、延链”的“精准招商”行动,提升本地配套率。紧盯世界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力争再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骨干企业。
二是实施“深度融合”行动,构建产业价值链和服务链,促进汽车产业与新兴产业及服务业融合发展。实施“智能融合”、“服务融合”行动计划,支持汽车产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提升集成化发展能力,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通过不断完善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构建以汽车产业与新兴产业、服务业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发展生态。
三是实施“创新提升”行动,构建产业创新链,增强汽车产业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提升”行动,聚焦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服务、科技人才、现代产业体系、科技企业梯队建设、科技服务体系、政策体系优化“八大工程”,培育创新驱动新动能。开展“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支持企业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突破一批卡脖子、自主可控、填补空白和补短板产品,构建以创新链为支撑的科技创新高地和创新资源“洼地”。
四是实施“领头羊”行动,构建汽车产业供应链和生态链,推动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通过“一企一策”,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发挥“头羊”的引领示范作用。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计划,遴选一批具有较强支撑作用的骨干企业,通过跟踪帮扶,支持企业做专做精,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我的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谢谢钱主任。介绍情况就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请提问:
问题一:
各位领导好,我是新华网记者,请问李局长,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目标,咱们工信部门在下一步工作中还有哪些具体举措?
按照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实施意见》“产业强、企业强、创新强、品牌强、融合强”的五强要求,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采取以下四方面的措施,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实现目标。
(一)围绕“四链”打基础。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要求,对先进制造业“6+5+6”体系25条产业链一一进行梳理,每个产业链确定一名“链长”,实行“链长”负责制,制定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完善服务链、保障资金链,切实做强先进制造业产业生态。
(二)围绕“四新”寻机遇。一是围绕“新技术”,重点是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建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源头上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二是围绕“新产品”,重点是加快实施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推动西安制造向智能制造发展、向西安创造转变。三是围绕“新业态”,以共创新生态为核心,聚焦发力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四是围绕“新模式”,在积极推进两化融合、军民融合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新融合、新模式,把制造型企业转成制造型与服务型结合的企业。
(三)围绕“四投”求突破。一是5G,我们已经制定了《5G系统建设与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下一步将加快实施,推进基站建设。二是建立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物联网。三是建设西安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验区,目前在高新区已经成立,正在全力推进。四是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建设,积极搭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平台。
(四)围绕“四抓”保运行。一是抓政策落实。国家、省上、市上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各区县、开发区和企业正在积极申报,部分已经报到国家、省上、市上,我们将全力以赴做好跟踪落实,争取这些政策能够早日落实,让企业尽早获得资金支持。同时,借助此次新闻发布会,我顺便把先进制造业的相关政策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政策《申报指南》上周已经发布,申报时间到7月15日截止,也希望广大新闻媒体能够广为宣传,让更多企业能够享受到。先进制造业政策有22条,有三个特点:1.含金量大。财政要拿出专项资金10个亿,同时要投放引导基金,形成产业基金外溢,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2.覆盖面宽。对企业做大、做强、上市给予支持,同时在每个台阶的每个环节,如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包括生产环节的贷款贴息、首台(套)、研发费用价值抵扣,包括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给予奖励和补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3.操作性强。22条政策,大部分都是定量描述,企业达到条件后,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可以测算出应当拿到多少补助、得到哪方面的支持,做到了公开、公正、透明。二是抓两个转变。主要是涉外企业,支持企业由单一国外市场向国外、国内两个市场转变;支持企业由单一国外配套向国外、国内两个区域配套转变。三是抓企业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方式,通过银行融资、风险投资、股权投入、资产重组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四是抓市场开拓。这是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一方面是本地市场开拓,最近我们已经组织了多场对接会,促进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龙头企业进行对接,特别是龙头企业建立产业集群加大配套,推动中小企业已配套的扩大规模,没有配套的进行转产配套,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同时,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市场在外地的,通过积极组织企业到外地进行产品的展示、展销、对接,包括项目招标,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请继续提问:
问题二:
各位领导好,我是陕西日报记者,听了高新区关于电子信息产业的介绍,我注意到其中有提到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请齐主任介绍一下示范区建设最新情况?
答:硬科技这一概念是由西安高新区企业家米磊博士所提出的,西安高新区也是硬科技的发源地、聚集地。硬科技一直以来是西安高新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西安高新区2019年GDP突破2000亿元,在全市占比超过20%,西安高新区也是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和主引擎,这一切都与硬科技是分不开的。
今年5月8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复函,同意西安高新区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级硬科技创新示范区;6月15日,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动员大会将隆重召开,这标志着首个国家级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将全面启动。下一步,高新区将聚焦区内的科教资源,突破硬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围绕六大方面进行规划建设:一是突破系列硬科技核心技术,支撑未来产业发展,深入推动高、精、尖重要领域发展;二是围绕人才引进卡脖子阻碍,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归秦、入秦;三是完善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进一步促进硬科技成果就地高质量转化;四是解决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与地方经济“两张皮”问题,加快融合发展进程;五是加大金融投资等配套支持及服务体系完善,建立硬科技专项融资工具,全力支持硬科技成果创新。六是持续建设新型技术市场,总结前期新型技术市场建设经验,从技术匹配、成果估值、技术交易等方面完善技术市场。最终,把西安高新区建设成为一流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
请继续提问:
问题三:
各位领导好,我是西安晚报记者,习总书记来陕考察期间,专门赴陕汽集团进行了调研,并做了重要指示。请问钱主任,咱们经开区如何围绕陕汽集团,进一步做大做强商用汽车产业集群?
答:陕汽集团和陕汽品牌是经开区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具有参与“一带一路”全球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为进一步支持陕汽集团做大做强,推动商用汽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服务支持工作:
一是支持陕汽集团完善产业链条。支持陕汽集团建设管理总部、陕汽集团全球研发中心总部等项目;加快推动康明斯发动机、新泉仪表板、陕汽集团特种车研发试制及产业化、陕汽集团智德新能源整车控制系统研发生产等项目落地建设,持续提升陕汽集团的本地化配套率。
二是支持陕汽集团配套企业协同创新。引导市内零部件配套企业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持续提升协同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增加配套品种,强化成本管控和协同配套能力。整合各种创新资源与生产要素,支持陕汽集团建设国家级新能源商用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构建商用汽车服务链和生态链。
三是开展精准招商和强链补链延链。围绕陕汽集团供应链企业,充分利用省、市出台的各项产业扶持政策,借助供应商大会等开展“平台招商”。围绕转向机、离合器、空滤器、新能源电池及动力总成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开展“点对点招商”。围绕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精铸精锻部件、电镀部件、大型钣金件、模具设计与制造、特种车上装设计与制造等供应商,开展“门对门”招商。
四是规划建设零部件产业聚集区。规划建设商用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集办公、研发、生产、测试、员工公寓等于一体的多层标准化厂房,重点引进研发设计、汽车电子、智能网联、工业互联网、汽车后市场等零部件配套企业。
总之,我们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提升商用汽车产业集群的价值链,建立健全商用汽车的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和生态链。到2022年,努力实现商用汽车产值突破千亿元,商用汽车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和各位发布人的回答!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