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西安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报告 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0-06-24 16:22:27 来源:陕新发布

pic

2020年6月23日,西安市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组织召开“西安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报告新闻发布会”。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前不久,市社科院组织编撰出版了西安经济、社会、文化产业、人才、媒介、国际化大都市和大遗址保护利用等7个发展报告,对西安各领域发展态势与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科学预测,为我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奋力谱写西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智库参考。今天,我们邀请到市社会科学院(联)党组书记、院长高东新,市社会科学院(联)党组成员、副院长张永强,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赵银侠、市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程丽辉、西安市通济研究院院长李栋,请他们介绍有关情况。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了中省市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记者参加。对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天的发布会继续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举行。

首先,请张永强院长介绍系列发展报告有关情况。

西安经济、社会、文化产业、人才、媒介、国际化大都市和大遗址保护利用等发展报告是西安市社科院(市社科联)组织编撰的原创性、实证性、专业性、连续性年度智库产品,是社科专家对每年度西安各领域发展态势与未来趋势的深入分析和科学预测。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生动描述了西安奋力追赶超越和落实“五个扎实”要求的生动实践,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角度全面展示了2019年,特别是快速推进十项重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报告特别对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予以了重点关注,对西安美好的未来进行了展望。西安经济、社会、文化产业等发展报告,已经成为市社科院(市社科联)科学咨政的重要手段和专业品牌,决策影响力不断提升,服务西安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决策参考、政策建议、对外交流、新闻来源和数据资料库等功能日益凸显,成为服务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奋力追赶超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智库产品。

本次发布7个研究报告,分别是:《西安经济发展报告(2020)》《西安社会发展报告(2020)》《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0)》《西安人才发展报告(2020)》《西安媒介发展研究报告(2020)》《西安大遗址保护利用研究报告(2020)》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报告(2020)》。

一、《西安经济发展报告(2020)》

《西安经济发展报告(2020)》将西安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全局性,以及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包括总报告、产业经济篇、枢纽经济篇、营商环境篇及金融创新篇五大部分。

总报告对2019年西安经济发展的状况及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西安市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不断下行的经济压力,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紧扣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快速推进“十项重点工作”,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追赶超越的势头逐步增强,全年经济运行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同时报告对2020年西安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了总体思路与对策建议,认为随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自贸区、国家中心城市等战略叠加效应的不断显现,西安整体宏观经济发展环境依然向好,各项宏观经济指标走势将低开高走,改革创新、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将会加速,西安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速度将不断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将不断加大。

产业经济篇、枢纽经济篇、营商环境及金融创新篇等专题研究中,立足于西安城市群产业协同、“三个经济”、乡村振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旅游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发展、营商环境改善概况进行了分析,为西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思路与对策。

二、《西安社会发展报告(2020)》

《西安社会发展报告(2020)》围绕全市“十项重点工作”,特别是实施“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工作任务的情况,对2019年西安市在重点民生问题解决、社会治理领域取得的突破性发展成就进行了归纳总结,深入分析梳理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与困难,充分预判2020年西安市社会发展趋势,并从政府决策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今后西安社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报告将西安社会发展中的民生保障、就业、扶贫、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弱势群体、社情民意、人才引进、交通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作为研究重点,深入展开研究。报告由总报告、社会调查、年度热点研究、专题研究四大部分组成。

总报告,对2019年西安社会发展基本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肯定成绩,揭示问题,并提出了2020年西安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对策建议。

社会调查,对市民关注的十大民生热点与公众安全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立足民意,给出建设性建议。

年度热点研究,分别对老旧小区综合治理、交通环境治理、人才聚集与潜能激发、精准扶贫等年度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专题研究报告,汇集了老龄人力资源再开发、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家庭医生健康服务、妇女“两癌”筛查、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农村留守妇女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党委政府和社会进一步重视老龄人才问题、城乡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及妇女相关群体的境遇与需求等,补齐发展短板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同时对丰富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贡献了地方智慧。

三、《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0)》

《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0)》包括总报告、专题调研、文旅融合研究、专家论坛、政策法规和文化产业大事记等内容。报告紧紧围绕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的扎实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要求,从选题、框架和内容撰写上总结了“十三五”时期西安文旅融合成绩,展望“十四五”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报告还从文化与旅游融合路径、乡村旅游发展和大遗址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

“总报告”分析了国家、陕西省对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的要求,回顾总结了“十三五”时期西安文旅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和发展成绩,对西安文旅产业融合度进行了分析测算,提出“十四五”时期西安文旅产业发展在增强文旅产业融合度、理顺体制机制等重点任务方面的努力方向,最后对于未来五年文旅融合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专题调研”以蓝田县全域旅游创建与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基础、思路和对策展开了有针对性的区县层面案例研究。

“文旅融合研究”邀请省内文旅产业知名专家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要求、西安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西安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发展等方面与角度进行了专门讨论和分析,从不同侧面为西安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专家论坛”主要收录了针对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汉长安城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构建等方面进行研究的专业论文。

“政策法规”主要收录了2019年国家、省、市出台的重要法规政策。

“大事记”详细记录了2019年西安文旅产业重大事件、活动和人物。

报告认为,西安文旅产业在“十四五”时期仍将持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西安文旅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发展速度加快、地域特色突显、文化带动作用增强的黄金时期,文旅产业在西安经济社会发展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西安人才发展报告(2020)》

《西安人才发展报告(2020)》以全市 “十项重点工作”中的“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为导向,由总报告、区县人才工作经验特色篇、专业人才结构篇、数字经济人才、实践探索、政策措施、大事记等七部分组成。

总报告,主要介绍了2019年西安人才工作特点、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2020年人才工作的展望。我市的人才工作在2019年呈现出五个主要特点:一是转变引才方向,人才引进工作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二是不断细化健全人才配套政策体系,突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三是持续做好“引才品牌”宣传,打造“硬科技”城市新名片;四是加速硬科技产业人才聚集;五是坚持国际化视野揽才,落实创新创业奖补政策。与此同时,随着全国“人才大战”的加剧,我市人才政策面临着较大竞争压力,引才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展,区县人才政策的操作性与针对性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的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展望2020年人才工作,我市应该更加科学准确地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论述,以市委《人才与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为指导和依据,以“三种思维”推进全市人才工作提质增效,为创新驱动发展增添新动力。具体路径是:完善顶层设计,用创新思维推动人才工作大发展;培养人才工作整体思维,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树立跨区域人才共享理念,实现跨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健全人才培育机制,不断提升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区县人才工作经验特色篇,主要介绍了碑林环大学城产业带、莲湖区、雁塔区、鄠邑区和高新区的人才工作亮点。

专业人才结构篇,按照市委市政府人才队伍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思路,加快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体系,推动科技和人才紧密结合、专业人才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培育传媒人才、电商人才、外事人才、养老服务人才和特色人才队伍,发挥人才在构建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创新之城中的作用。

数字经济人才篇,主要介绍数字经济人才的特点与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探索,介绍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农村人才引进与培育、工匠型人才培育等方面的调研成果。

政策措施,摘其要旨介绍了国家层面和西安市、部分区县和开发区关于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等。

大事记汇总篇,记录了2019年西安市人才工作的重要事件。

五、《西安媒介发展研究报告(2020)》

《西安媒介发展研究报告(2020)》从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新成就展开论述,以为西安推进十项重点工作营造良好氛围为目标,以西安媒介生态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将讲好西安故事、打造西安IP、宣传西安国际新形象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展示西安包括媒体融合发展、影视院线发展、实体书店与书香城市建设、“5G”时代对媒体的挑战等方面的情况,研究分析当前城市媒介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对媒介塑造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形象、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进行积极的思考,提出对策建议。

《西安媒介发展研究报告(2020)》由总报告、行业动态和专业聚焦三个板块构成。

总报告:主要介绍了媒介生态研究的相关情况,并通过城市媒介生态指数反映城市的媒介生态发展情况。报告对年度城市公共传播领域的重点事件进行复盘和分析,对城市如何治理媒介生态做出了积极的思考和有针对性的建议。

行业动态:从不同研究角度出发,包括专业协会、高校专家以及相关专业研究机构,围绕城市传播活动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涵盖城市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情况、影视院线发展情况以及应对“5G”时代的思考与对策进行专业的研究和分析。

专业聚焦:对城市实体书店发展、城市对外交往、城市品牌形象传播建构、社会认同教育等方面开展专门的研究。

六、《西安大遗址保护利用研究报告(2020)》

《西安大遗址保护利用研究报告》立足于西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大遗址保护利用作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重点工作”中关于“扎实加强文化建设、传承历史文脉,打造中华文明的根脉城市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突破口,紧紧抓住保护和利用两个关键,让西安的大遗址历史文物资源转变为推动西安发展的不竭动力。报告包括总报告、周秦汉唐四大遗址专题报告、遗址保护利用专题调研、热点问题研究、专家论坛、政策法规和大事记等内容。

“总报告”分析了国家、陕西省对大遗址保护利用的要求,回顾总结“十二五”、“十三五”时期西安大遗址保护利用的整体情况和发展成绩,对西安主要大遗址的保护情况进行评估,对利用中的成绩和困难进行分析测算,提出“十四五”时期西安大遗址保护利用在遗址公园运营、遗址区管理体制机制等重点任务方面的努力方向,最后对于未来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周秦汉唐四大遗址专题调研”从周秦汉唐四大遗址选取典型问题,以文物资源、环境基础、保护思路和利用策略等视角展开有针对性的案例研究。

“遗址保护利用专题调研”邀请国内文化遗产保护知名专家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要求、西安大遗址文物资源的传承与发展、西安遗址公园建设与大遗址保护规划等方面进行专项讨论和分析,从不同侧面为西安大遗址保护利用提出对策建议。

“专家论坛”主要收录了针对唐长安城大明宫、汉长安城大遗址、杜邑考古遗址公园等面向公众开放的大遗址区开展的专项研究成果。

“政策法规”主要收录一年内国家、省、市出台的重要法规政策。

“大事记”详细记录了一年内西安大遗址保护利用方面的重大事件、活动和人物。

七、《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报告(2020)》

2020年《回归制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报告(2020)》是由西安市社会科学院、通济区域规划研究院、西安高新城市客厅公司、经济观察报城市与政府事务研究院共同发布的原创性年度智库产品。今年的主题为“回归制造”,主要是为响应市委市政府十项重点工作要求,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全面分析西安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状况。共分总报告、主题报告、研究报告和特别报告四个部分。

总报告通过对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年度综述,总结了西安过去一年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取得的主要成就。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对外交往和生态环境等6个维度对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进行全方位评价,创新推出“OST城市分级系统”,形成IMDEI(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指数),精准定位西安在同类型城市的发展程度和状态,有利于西安未来靶向聚焦、精准发力,高质量推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主题报告围绕全市“十项重点工作”中,“发展实体经济,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重要部署,认真梳理“6+5+6+1”现代产业体系,做大电子信息、汽车等8大产业集群,打造高新技术、文化旅游、先进制造业3大产业带,提出“回归制造”的年度主题。报告以全球范围内典型的国际化大都市产业历史演进过程为主线,从世界主要经济体着手,剖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去工业化”大潮带来的若干不利影响,总结了全球制造业回归大趋势的共性特征。同时,全面回顾了近百年的西安工业发展史,梳理西安制造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总结西安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阐明西安制造业的“三重回归”路径。

研究报告和特别报告汲取和借鉴合肥工业经济崛起、弗劳恩霍夫模式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为西安制造业整体回归提供思路和对策。并结合中央创新区(CID)建设、西安荣膺世界城地组织联合主席城市、韧性城市建设、网红城市发展、西安瞪羚企业发展报告、西安城市品牌指数报告等多方面,深度诠释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推进和建设情况。

**************************************************

谢谢张院长。介绍情况就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请提问:

我是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请问高院长,咱们这次关于西安发展系列报告的亮点有哪些?请作以介绍,谢谢。(高院长)

一是坚持系统研究,突出全面性。系列报告涉及西安经济、社会、文化产业、人才、大遗址保护利用等多个方面,均是全市十项重点工作所涉及的内容。报告坚决贯彻了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全面遵循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西安的发展置于全国、全省发展背景之下进行研究,以期增强广大干部和市民对西安城市发展的信心。2020年一共推出城市发展报告7本,数量在副省级城市是比较多的,凸显了西安的人文优势,展示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安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兴旺的大好景象。

二是坚持面向未来,突出前瞻性。系列报告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市委市政府“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西安特色”的工作要求,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来审视西安一年来的发展概况及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全面反映了西安落实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的生动实践。系列报告重点针对全市十项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及取得的成效,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进行了解读,将过去、现在、未来有机衔接起来,既有大开大合的全面透视,又有解剖麻雀式的深入分析,对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进行了特别关注,对西安美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前瞻性思考和科学展望。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操作性。系列报告坚持问题导向,将基础理论与西安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将总结过去与展望未来有机结合起来。系列报告的编撰采取了“以我为主、内外结合、共同攻关”的创新模式,最大限度整合属地优质社科研究资源,为全市推进十项重点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一种具有开放性、协作性的政府智库、高校智库、社会智库高效合作的工作机制正在形成。这是西安市社会科学院、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作为城市智库,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具体探索与尝试,是建设有特色高质量地方新型智库的重要抓手。报告中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结论是第一次发布,将对相关部门的决策和工作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请继续提问:

我是西安晚报记者,我的问题是,后疫情时代,中国正遭遇最严峻的内外部环境挑战。《西安经济发展报告》作为关注西安经济发展的地方智库产品,能够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哪些有益参考,后期会聚焦或增加哪些新的关注点和热点?谢谢。(程丽辉  经济所所长)

《西安经济发展报告(2020)》聚焦西安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全局性,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汇集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于学术研究以及政府部门决策都具有参考价值。一年一度的经济发展总报告,由社科院课题组承担编写,通过分析过去一年西安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对于我们了解国内外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西安经济发展的趋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西安经济发展报告(2020)》的设置会体现当年的热点,例如,2019年是西安营商环境提升年,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依然是重点,我们就设置了营商环境篇连续跟进研究,通过大量实地调研,相关研究成果的观点转化为决策参考。再如,当前备受社会关注的“地摊经济”,作为特殊时期提出的一项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举措,给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治理提出了新思考,这也是我们最近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提出了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又提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后期我们会进一步聚焦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和高质量发展问题,进一步关注新型消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兴产业、城市精细化管理等热点问题,为西安提速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加快追赶超越贡献智慧和力量。

***************************************************

请继续提问:

我是凤凰网记者,2020年,西安市委提出了“推进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重点任务,社区治理是城市治理的基础。请问,提升城市社区治理能力与水平的举措主要有哪些?谢谢。(赵银侠  社会学所所长)

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四社联动“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实施意见》的总体部署,我市积极推进“四社联动”的社区治理方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四社联动,指的是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人才为支撑,以社会志愿者为依托的社区治理机制。“四社联动”理清了社区治理中各类主体的职能,理顺了相互间的关系,在激发社区内在活力,集聚各方力量,提高社区治理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用效能,鼓励社区多元主体参与、协商共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城市基层社区治理中值得广泛推广。社会组织、社工人才、志愿者是“四社联动”的关键主体,但他们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效果仍需要得到强化,西安应加大政策支持,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培养社工人才与社会志愿者队伍,扩大规模,提升能力,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合力。

另外,要着重培育社区居民的公民主体意识与社区参与意识,通过宣传、培训、形式多样的活动策划等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

请继续提问:

我是西部网记者,2020年以“回归制造”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报告(2020)》的主题,是基于怎样的现实考量?谢谢。(李栋  通济研究院院长)

2020年《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报告》以“回归制造”为主题,是基于对国内外形势和一系列影响西安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重大问题的梳理研判得出。

2019年10月,我市提出以“十项重点工作”为主题统领今后一个时期西安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补齐西安工业短板,做出了“发展实体经济,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重要部署。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视察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时也强调,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这是中央领导人关于制造业发展之于一国战略意义的最新表述。

本报告在全面总结近年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城市能级测评体系,梳理研判出影响西安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重大问题。这些问题表象在实体经济较弱,根子在制造业不强。为此,将《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报告(2020)》年度主题确定为“回归制造”,以期通过系列研究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库参考。

***************************************************

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和各位发布人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