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陕西“打赢脱贫攻坚战 共圆全面小康梦”系列发布会第一场

时间:2020-09-01 17:04:57 来源:陕新发布

pic

9月1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明远先生,西安市副市长贠笑冬先生, 西安市委副秘书长、市扶贫办主任张友社先生出席,介绍“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单红主持。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单红: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总目标和五项要求,为我省做好新时代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大动力。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及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将从本月开始,分三个专题举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

“打赢脱贫攻坚战 共圆全面小康梦”系列专题发布将陆续邀请各市(区)主要负责同志介绍全省各地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情况。今天是这个专题系列发布的首场新闻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地请来了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明远先生,西安市副市长贠笑冬先生, 西安市委副秘书长、市扶贫办主任张友社先生,请他们围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们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李市长介绍情况。

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明远: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发挥优势、真抓实干,累计实现6.84万户、24.24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9.22%降至0.23%,29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唯一的贫困县周至县顺利摘帽,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决定性基础。

概括起来,有“7个明显”:

一、贫困群众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7年的6568元增加到2019年的11271元,年均增幅31%。2018年脱贫退出户2019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2916元,较2017年增加6341元。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75%以上靠产业脱贫和外出务工,生产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占到88%以上,其中通过产业帮扶的建档立卡户累计达到6.3万户,2019年底产业帮扶家庭户均增加收入2500元;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1.83万人,通过各类公益专岗就业6262人。

全市2.65万户7.22万人贫困群众纳入低保保障。我市农村低保标准连续多年提标,从2017年的每人每年3600元提高到现在的每人每年6000元。截至目前,剩余在册贫困户5338户8606人中,96.4%为低保户和特困供养户,全市脱贫进度符合预期,绝对贫困问题基本消除。

二、贫困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全市共资助建档立卡家庭学生11.72万人次、资助资金1.11亿元。截至目前,全市1.99万名建档立卡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一人辍学,通过发展教育斩断贫困代际传递。

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实现全覆盖,大病救治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近3年全市因病致贫户由6380户降至1122户,因病致贫率由31%降至20.6%。

累计建成农村供水设施2364处,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水质水量双达标。

全市累计实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1858户6630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12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291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连续四年在全省考核排名第一。

三、贫困群众精神面貌明显变化。

全市建成美丽宜居村庄373个、人居环境示范村300个,包括贫困村在内,村村建有农村文化礼堂、图书室、道德讲堂、广播室、文化广场等,每年组织“千场戏剧惠民演出”、农村电影放映等活动,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文艺小分队深入贫困乡村演出,极大丰富了贫困地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全市创建了50个“美丽乡风”样板村,涉农区县、开发区80%以上的行政村已经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

通过向贫困村派驻产业发展指导员,实现专家对口帮扶到县、干部包抓帮扶到村、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结对帮扶到户,培养了一批致富带头人和工作骨干,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贫困群众对幸福生活有了盼头。

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观。

2015年以来,全市累计投资18亿元,实施行政村通畅工程157.2公里,整治“油返砂”通村公路1244.5公里,硬化通村路586.1公里,改造危桥11座,为1200多公里的农村公路设立了安全生命防护设施,全市43个乡镇、1746个建制村已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

累计投资15.76亿元,实施了1784个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提前完成“十三五”农网改造升级目标任务,实现电力入户全覆盖,行政村全部通动力电。贫困地区广电信号、移动网络实现全覆盖。

农村户厕改造率达到85%以上,农村公厕基本达到一村一厕。村级卫生室、幸福院、健身广场等设施不断完善,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五、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明显加速。

按照“两嵌入、一强化、两提高”(把贫困户嵌入集体经济,把贫困户脱贫产业嵌入产业链条,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贫困户生产资料参与度,提高贫困户增收能力)的思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推进“十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重点发展猕猴桃、奶山羊、葡萄、石榴等10个扶贫主导产业,积极推进食用菌、中草药、草莓、花椒、蓝莓等小众特色产业,每个贫困村都有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增收产品,形成了以大带小、大小互促的产业扶贫格局。

为142个贫困村落实50万元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全市行政村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其中带贫益贫的村集体经济组织808个,带动贫困户25830户91251人;发展新型经营主体286家,带动贫困户2.1万户。

积极发挥电商带贫作用,建立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其中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共有130个,仅今年上半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15.6亿元。

六、贫困地区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全市派出驻村工作队380个、驻村队员1223人,指定联户干部24020人,实现全市291个省定贫困村、89个市级重点帮扶村和贫困户“一对一”精准帮扶全覆盖。

充分发挥西安社会力量雄厚、资源人才密集的优势,推动各类优势资源向贫困地区聚集,3000多家民营企业、110家商会组织、284所学校和医院,集中发力实施“部门联村”和“一企帮一村”“一院帮一村”“一校帮一村”“多区帮一县”等行动,既帮扶提升硬件设施,又帮助开拓发展思路。

通过政策吸引、资金扶持、项目带动等方式,吸引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退伍复转军人、致富能手等回乡创业发展,发展一个产业、辐射一个片区、帮扶一批群众,培养了一支带不走、有经验、后劲足的本地脱贫致富“工作队”。

七、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

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积极推动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体系,创建并推广“联村党委+脱贫攻坚”模式,建立了联村党委48个,覆盖206个村,其中贫困村52个。

针对脱贫攻坚滞后村、信访舆情多发村、“两委”换届问题村,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715个,其中贫困村111个。

全市1413名农民党员领办新型经营主体289个,18246名党员与24589个贫困户、脱贫户结成对子,带领困难群众发展产业、促进增收,基层党建对脱贫致富的核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我们深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实保障。近年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及西安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实力、综合竞争力有了较大进步。去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9321.19亿元,增长7.0%,经济总量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目标。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为指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推动“十项重点工作”,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回弹,全市经济企稳态势持续巩固扩大,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575.09亿元,由一季度下降4.1%扭转为增长2.8%,分别高于全省、全国3.1和4.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比一季度提高8.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5.2和7.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8%,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2.7和15.9个百分点;以上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副省级城市第一。经济企稳回升、持续向好,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信心、一鼓作气,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紧密衔接,为奋力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发展新篇章作出西安贡献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单红:

谢谢李明远市长。

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介绍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

 国际在线记者:

您好,我是国际在线记者。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两不愁三保障”,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请问贠市长,西安市在落实“两不愁三保障”以及饮水安全等底线指标达标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谢谢。

 西安市副市长笑冬:

谢谢你的提问。到2020年,我市累计实现68482户242419人脱贫,剩余在册的5338户8606人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也全面达标,绝对贫困问题基本消除。

比如,在收入方面,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75%以上靠外出务工和涉农产业实现脱贫,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到88%以上。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7年的6568元增加到2019年的11271元,年均增幅31%;脱贫退出户2019年家庭人均纯收入平均达到12916元,较2017年增加了6341元,高出国家贫困标准(3218元)的4倍,是全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12元)的1.1倍,是全国平均水平(9808元)的1.3倍。

在健康扶贫方面: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牵头、基层实施、社会参与的健康扶贫大格局。目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实现全覆盖,大病救治率保持在95%以上。因病致贫率已从2017年的31%下降至20.6%。

在安全住房方面:全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858户6630人,建成新型易地扶贫搬迁社区19个,解决贫困地区“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问题。全市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1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7291户,一般农户829户),解决了19697名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

在教育扶贫方面:以“控辍保学”为核心,坚持“七长责任制”,实现一个都不少。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户中有29450户家庭有学生,共有学生38944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有1.99万名,无一辍学。建档立卡户中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共293人(其中随班就读136人、入特教学校62人、送教上门95人)全部接受义务教育。以贫困学生为重点,确保资助政策应享尽享。2017年至2020年,全市共资助建档立卡家庭学生11.72万人次、资助资金1.11亿元。2020年截至目前,已资助建档立卡户学生1.93万人次、落实资金2011.1万元。

在兜底保障方面:建立了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分类施保、渐退帮扶等制度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织牢织密了兜底保障网。连续多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现全市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年6000元(按月发放),低保覆盖率从今年初的1.76%提高到2.56%。今年上半年累计为农村困难群众发放各类保障金3.17亿元。

安全饮水方面:2017年以来,投资总额4.5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累计建成农村供水工程2364处,实现农村自来水村村通、户户通,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水质水量双达标,真正让贫困群众“有水吃、吃好水”。关于解决“有水吃”问题,我讲一个例子,临潼区仁宗街办是我市最缺水的地方,这里山高沟深,水资源极度匮乏,无可利用地下水,为了解决该地区8000余人饮水问题,近三年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充分利用沟道有限的地表水,通过新修拦水坝、净水厂、蓄水池,两级加压提水300多米,将清洁水引入群众家中,彻底解决了该地区吃水难问题。同时在解决“吃好水”问题方面,去年以来我市投入1.5亿元实施氟改水项目,解决了困扰渭北地区和汉长安城遗址区内78个村22万群众饮水水质问题。

谢谢。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单红:

请继续提问。

新华望周刊记者

您好,我是新华社瞭望周刊记者。请问李明远市长,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了不少困难,特别是对贫困人口产业就业增收带来不小的冲击。我想请问李明远市长,西安市在统筹“战疫”与战贫两不误,确保贫困群众稳产业稳就业保增收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明远:

谢谢你的提问。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本来任务就很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有效应对疫情,我们出台多项政策、采取多项举措、通过多种途径,帮助贫困群众渡过难关,努力把疫情对贫困群众生活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通过政府收储,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疫情期间,市上成立了保供专班,及时收储因疫情滞销的农产品,降低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损失。

比如:3月份,受疫情影响,全市活禽市场关闭,家禽活体运输、屠宰、销售基本停止。我们了解到,蓝田、周至县一些贫困村养殖的肉鸡已超过正常饲养时间,急需屠宰卖出。市里及时研究肉鸡应急收储政策,按照保护价收储肉鸡73570羽,并协调3家屠宰企业全力做好肉鸡应急代宰收储工作。

又如:4月起,市上组织西部欣桥市场、新北城市场2家企业,从临潼、蓝田、礼泉等地购进芹菜、香菇、莲花白等滞销蔬菜258吨。

二是畅通营销渠道,通过线上线下两个途径,开展消费扶贫。

线上,依托电商企业和农村电商三级物流体系,开辟农产品(如肉、蛋、果蔬等)销售市场。

目前,全市已建成县、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点700多个,其中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130个。疫情期间,全市线上消费活跃,电商平台末端日均配送单量达到54.68万单。周至县策划组织了“县长直播带货”等系列线上猕猴桃销售活动,累计销售猕猴桃69.7万单、3481.3吨,销售额约2089万元。

线下,我们开展了驻村干部、联户干部进机关、下社区活动,组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社区居民群众购买鸡蛋、香菇、蜂蜜等涉贫地区特色农产品。同时,搭建扶贫产品销售平台,不仅促进了我市扶贫产品销售,也带动了对口帮扶的陕南3市8县消费扶贫工作。

全市累计搭建各类消费扶贫专区、专馆、专柜85个,同步还开通淘宝网店、微店,并在大型写字楼、地铁口投放“扶贫爱心货柜”、“扶贫生鲜车”,累计销售农副产品10.64亿元。组织对口帮扶陕南消费扶贫展销推广活动20余场次,社会各界集中采购陕南扶贫产品600余万元,协议采购金额3.6亿元。

三是推动企业和重点项目复工复产,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年初,为帮助比亚迪等企业复工复产,我们在周至、蓝田等涉贫区县以及省内各地市“点对点”招工,一方面,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问题,另一方面,向广大群众提供了5000个就业岗位,优先推荐贫困劳动力就业,实现了“双赢”。

2月10日以来,我市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复工复产,通过实施重点项目,帮助本地劳动力实现就业,同时带动周边地市人员在我市就业。比如,“三中心”各类项目复工新增3686人,在岗农民工达到6565人。其中,新增人员中本地1905人,外地1781人。

四是加强劳务协作,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疫情期间,利用苏陕劳务协作等机制,主动与苏州等地进行劳务对接,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

先后承办苏陕劳务跨区域网络视频专场招聘会等6场,162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3863个。截至目前,周至籍在苏州地区就业117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11人。

五是开发公益性岗位,做好贫困群众就业兜底。优先安排因疫情影响暂时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今年以来,全市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1.83万人。通过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6262人,其中公益专岗1803人,特设公岗1712人,防疫专岗2747人。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户(58635户),基本实现了一户至少一人就业。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单红:

请继续提问。

 中国报道杂志记者:

您好,我是中国报道杂志记者。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经济繁荣、社会发展,而且要环境优美、生态宜居。请问贠市长,西安市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成效如何?

西安市副市长笑冬:

谢谢你的提问。党的十九大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先后下发《西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2018-2020)行动方案》、《西安市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了由书记和市长为组长的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市一级建立了“市人居办牵头抓总、市级成员单位负责专项推进”的工作机制,区县一级建立了领导包抓示范村工作机制,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都有政府领导和部门包抓。同时,加强督导考核,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观摩会,查找问题补短板,推动工作整体提高。截止目前,全市100%的村庄完成了规划编制和村庄分类;实现干净整洁的行政村达到70%。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覆盖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92%,分类覆盖率达41%。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43%,有效管控达到22%。户厕改造率累计达到85%以上;全市农村公厕基本达到一村一厕。建成美丽宜居村庄373个,人居环境示范村300个。

近年来,西安市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向贫困地区倾斜。2015年以来,全市累计投资18亿元,实施行政村通畅工程157.21公里,通村公路“油返砂”整治工程1244.5公里,自然村(组)通硬化路586.1公里,危桥改造工程11座452.2延米,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212.3公里,全市43个乡镇,1746个建制村,已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逐步形成广覆盖、深通达、提品质的农村公路网络。全市累计投资金额15.76亿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1784个,实现电力入户全覆盖,行政村全部通动力电。同时,建立健全了基础设施和巩固服务项目运营管护机制,确保农村的基础设施长期发挥社会效益。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全市贫困地区卫生室、公厕、幸福院、健身广场等设施不断完善,广电信号、移动网络实现全覆盖,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贫困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谢谢。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单红:

请继续提问。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您好,我是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关键在于就业。请问张主任,西安市在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成效如何?谢谢。

 西安市委副秘书长、市扶贫办主任张友社:

感谢你的提问。目前,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已从以搬迁入住为主,向后续扶持工作转变。按照省上出台的《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我市制定了《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施方案》,全力做好“下半篇文章”。具体讲,就是突出“三个重点”:

首先,突出就业产业增收有保障这个重点,让搬迁群众对后续发展“充满信心”。

总书记强调,“乐业才能安居”。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在就业扶贫方面:通过开展摸底调查,建立信息台账,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或不愿外出务工的劳动力,通过开发公益专岗托底,优先帮助就地就近就业。其中,社区配套产业共吸纳贫困劳动力160人就业。对就业能力强的,采取帮助外出务工或自主创业的措施。目前,1609户搬迁群众实现了3289人就业,确保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至少1人就业的目标。

在产业配套方面:全市19个安置点有22个配套产业,其中,产业园3个社区工厂6个其他配套产业13个。这些配套产业主要涉及种植业、农产品加工、旅游业等。

同时,搬迁群众原有承包地(耕地、林地)依法享有的承包权益不变,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其他惠农益贫政策权益不变,既保障了群众的基本收益不受影响,又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增收。

其次,突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这个重点,让搬迁群众生活上“过得顺心”。

我们在安置点规划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群众的就医、就业、就学等因素,19个安置点均靠近城镇或中心村,依托镇街配套有幼儿园、中小学、卫生院(室)等,全面满足了搬迁群众的就医就学需求。(其中新建卫生室2个)

目前,安置群众实现了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一站式结算服务全覆盖,入住群众可以在社区卫生院(室)就近就诊和报销。落实了农村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相关政策。适龄儿童不受户籍学籍限制,可以就近入园入学,确保了557名义务教育段学生没有一个失学辍学。

最后,突出社区科学治理常态化这个重点,让搬迁群众在社区里“住得开心”。

安置社区入住群众来自不同村组,为让群众尽快融入社区这个大家庭、适应新的居住生活环境。

一方面:我们健全了安置社区基层组织体系,19个社区均建立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群团组织和各类社会服务组织为纽带、经济组织为支撑的组织服务体系。

另一方面,为了做好群众服务工作,我们积极探索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物业管理服务、红白理事会等制度机制,因地制宜开展组织管理。一些社区配套建设了图书室、文化室、棋牌室、老年活动室、文化健身广场等设施,通过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增强社区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

谢谢!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单红:

由于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

群众新闻网记者:

您好,我是群众新闻网记者。最新数据统计,西安目前还有5338户8606人剩余人口的贫困退出任务,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监测户和边缘户,增加了防返贫、控新增任务。请问张主任,西安在巩固脱贫成果、防返贫、控新增方面,建立了哪些长效机制?有哪些特点?谢谢。

西安市委副秘书长、市扶贫办主任张友社:

感谢你的提问。按照“四不摘”要求,围绕建立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解决稳定脱贫问题,我市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巩固脱贫成果“1+N”长效机制的意见》,指导全市建立防返贫、控新增制度体系。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是关注范围广。不仅包括在册贫困户、已脱贫户和没纳入建档立卡的低保户,同时还包括:家庭收入骤减、开支骤增或两不愁三保障存在潜在风险的三类家庭,及时将其纳入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进行重点关注。

二是涉及内容全。我市建立的巩固脱贫成果“1+N”长效机制,“1”就是扶贫对象常态化监测预警机制,“N”就是各专项机制,共涉及7方面25项内容,主要涵盖“两不愁三保障”政策保障、产业就业、财政金融支持、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扶贫资产运维管护、抓党建促脱贫、扶智扶志等内容。

目前,全市市级层面已经出台了22个制度文件,各区县、开发区已建立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494个,共建立各类长效机制2467个,基本实现全覆盖、无盲区。

三是预警监测实。2019年,我们在全省率先建立“四级联动”预警监测机制,对所有的建档立卡户、边缘户按照村级每月定期摸排、镇街每月核查上报、区县统筹解决问题、市县两级联动监测预警,实行动态管理。

对监测预警发现的问题和监测对象的帮扶需求,精准采取措施跟进开展帮扶。这项机制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确保了我市在2019年无新增和返贫人口。

目前,我市有517户1779人脱贫监测户373户1148人边缘户。截至7月底,因疫情等突发事件影响,新纳入脱贫监测户24户94人,边缘户24户84人,我们都及时进行监测和帮扶。从目前监测情况看,我市剩余在册贫困人口今年能够如期脱贫。

四是路径措施新。在具体措施的制定上,我们也有不少新思路、新举措。例如:

民政部门织密保障网络,扩大保障范围,将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或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1.5倍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人员纳入低保。建立了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和物价上涨联动机制,疫情期间,连续3次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从3月份开始人均补贴标准从30元/月,提高到60元/月,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

农业部门在引导村集体发展壮大方面,将积极推广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创收型、物业租赁型等10种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模式。特别是针对产业扶贫资金功效低的问题,推动“拨转投”改革试点,将市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向市农发公司注入,并由该公司以资本金的形式向有资金需求的农业产业化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投放,发挥支农资金最大效益,壮大村集体经济,保障农民特别是贫困户长期收益。

水务部门针对不同类型的饮水工程,因地制宜推行承包、租赁、拍卖、托管、股份合作、农村用水协会等管理方式;在落实管理责任上,建立工程经营管理奖惩和退出制度。

五是着眼管长远。我们建立的各类长效机制都着眼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例如:

着眼于产业兴旺,引导贫困村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和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大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养,为农村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着眼于生态宜居,引导贫困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强化基础设施运维管理,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着眼于治理有效,引导贫困村强化抓党建促脱贫,建强基层组织堡垒,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着眼于乡风文明,强化扶智扶志,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升贫困群众精神面貌,助力美丽乡风建设。

谢谢!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单红:

感谢李明远市长的发布,也感谢李明远市长、贠笑冬副市长和张友社副秘书长的回答,还要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