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榆林市2020年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0-09-04 16:42:17 来源:陕新发布

pic

9月3日,榆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0年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邀请榆林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马宁、榆林市社会信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乐欢、榆林市金融局副局长朱晓媛、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新闻发言人常建江、榆林市税务局张亮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榆林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冯驿主持。

pic
榆林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 冯驿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榆林市2020年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我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的重要举措。为了强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加快修复社会信用体系,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榆林市2020年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第一场,由市营商办、市信用办、市金融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税务局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马宁、市社会信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乐欢、市金融局副局长朱晓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新闻发言人常建江、市税务局张亮以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和部分企业代表。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三项议程:

首先,请市营商办马宁主任介绍我市2020年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总体情况。

pic
榆林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马宁

各位媒体朋友、企业家代表,同志们:

上午好,按照市政府安排,2020年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正式启动,感谢媒体朋友和各位企业家的关心和关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第四大攻坚战”,下硬茬推进,强力突破。全市营商环境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思想共识不断凝聚,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营商环境综合排名跑出了“加速度”,由2017年度全省倒数第一跃升到2018年度的第一方阵,据悉2019年度我市排名稳定在全省第一方阵。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2020年我们继续砥砺再奋进,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今年以来我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总体进展情况

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指出“营商环境”是指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全面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打好“三年行动计划”收官战的总体目标,把优化营商环境与促进“六稳”工作、化解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相结合,推动“10+5”行动和各项利企便民政策举措落地见效,1-7月份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效显著。经济社会全面复苏,一季度复工复产跑出“榆林速度”,受到中办国办的高度肯定。上半年,榆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1.5亿元,同比增长5.2%,在全国经济总量超过1700亿元的60多个城市阵营中,榆林经济增速名列第一。1-7月份我市“三个持续”成效显著,市场主体持续增长,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8万户,同比增长4.38%。企业运行成本持续下降,累计减免税费136.61亿元,减免额较去年增长15.31亿元;降低企业用电成本3.0亿元(其中榆林供电局累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50亿元,国网榆林供电公司累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5005.56万元)。民间投资持续上升,完成民间投资305.7亿元,增速较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8.84亿元,增长12.3%,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3.9和11.1个百分点。

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对标一流,全力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坚持以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为导向,积极对标学习国内、省内先进地市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将京沪等地和省内先进地市“36+5”项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做法纳入年度重点任务,扎实推动各项改革经验在榆落地见效。建成并上线运行省内第一个“营商环境监测评价平台”,通过在线指标监测、投诉举报管理、工作任务调度等模块,倒逼相关部门改革提升。得益于复制推广各地营商环境创新举措有力助推,一批有榆林特色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亮点相继涌现:全国首创推出自助盖章机,实现自助办税服务全程“零接触”。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实现全市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一张网”,平台已入驻金融机构42家,上线融资产品57个,授信金额8854.4万元。创新个人土地出让价款补缴纳入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和在线办理范围,实现免费评估、即时办理。公积金全市范围内“通缴通取通还”业务已试点推行,预计年内实现全覆盖;公积金离退休提取、代扣协议签订等4项业务掌上可办。企业开办“一窗通办”模式全面推行,申请人一次即可完成营业执照、公章、涉税信息的交换和银行开户备案等业务办理。神木市企业开办实现全流程“一网通办”,各单位“数据孤岛”全面打通。靖边县建立了审批首席咨询官制度,助力实现依法审批、科学审批、高效审批。吴堡县创新“反向函告”模式,推动重点项目审批提速增效。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工作水平实现整体再提升。

(二)深化改革,全力推动政务服务水平再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稳步推进,市县两级“一网通办”比例均超过90%,完成3182条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4300万条数据接入,“陕政通”上线7类30个高频应用,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成效明显。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应进必进”,市级政务服务大厅入驻部门和单位75家,入驻目录清单事项达907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精细化管理,委托第三方完成市级528项、县级4696项政务服务事项颗粒化梳理。行政审批实现全流程“专家顾问”,市级行政审批专家库累计聘任专家846人,通过专家咨询、评审、资政,保障行政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再提高。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推出80个“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套餐服务,推出“信易批”“容缺受理”等新模式,为桃花分A级以上(超过1050分)和特殊人群提供优先服务。便民服务实现“一号听民声”,12345便民服务热线在全国338个城市政务热线服务质量等级排名中被评为A级,并荣获第四届全国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年会“服务之星奖”和“抗‘疫’争先奖”两项大奖。创新推出“窗口取件+邮政速递+自助取件”多样化服务模式,政务服务实现全天候“不打烊”。刀刃向内的“放管服”改革再现新成效。

(三)系统优化,全力推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质量再提升。聚焦企业开办登记、获得电力、纳税、跨境贸易、获得信贷等重点环节,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优服务。创新企业开办(注销)服务,企业开办“一窗受理”,全市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内可完成,企业注销2个工作日内完成。继续优化获得电力服务,用电网上报装率达到75.5%,小微企业报装容量提升至160kVA,平均接电时间(全过程)控制在15天以内,10千伏配套电网项目30天内完工。大力推进纳税便利化,打造了榆林市区“10分钟办税服务圈”,9大类267个涉税事项“最多跑一次”,全面提供发票配送上门服务。稳步提升跨境贸易服务,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可即时办结,实现报关单修撤现场审批“一步作业”,单一窗口申报率达100%,进出口单证推行“容缺办理”、当场办结,申报数据元减少28.8%。持续优化信贷服务,全市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7.86亿元,较年初上升17.14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18.75个百分点。为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再添新保障。

(四)强化监管,全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执法体制机制保障充分加强,组建完成市场监管、文化市场、交通运输等五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全面推行“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从行政执法源头、过程、结果等关键环节入手,在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领域开展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试点。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逐步推开,通过“信用榆林”平台累计归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数据35万条。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工作成效初现。着力打造阳光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潜在投标人获取招标文件一律免费,累计对违规的24家代理机构、6家招标人和4家投标人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市县两级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现全覆盖,完成有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文件清理。进一步增强了市场主体获得感,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正在加速形成。

(五)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多措并举推动各项利企便民政策落地见效,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扎实推进。按照一个企业(项目)、一个工作组、一套督导服务措施(一企一策、一项目一策)的“三个一”机制,派驻干部进驻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督导服务,市县两级累计下派2628名干部定向服务1239户企业、594个重点项目。市级层面,夯实“三个一”督导服务机制,50个督导服务项目完成投资207亿元,占全市的45.5%。着力破解重大项目瓶颈制约。建立问题台账,对265个市级重点项目梳理出的五大类566个问题,实行“双周调度、月度总结”机制,已协调解决323个问题;对接企业落实授信305户,到位资金90.7亿元;上半年累计统筹调剂土地规划指标3.03万亩,一次性解决了220个项目的阶段性土地规划指标需求。开展专项整治促进政策落地落实,紧盯短板弱项,强力推动营商环境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常态化、长效化,不断巩固和深化专项整治成果,将专项整治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10+5”行动有机结合,聚焦问题、精准发力、真抓实改。强力推动清欠工作,全市无分歧欠款18.56亿元,已偿还10.59亿元,清偿进度50.46%,圆满完成500万元以下无分歧欠款清零任务。加强营商环境法制保障。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选派99名律师组成政策宣讲团、专家咨询团、法律服务团,对民营企业进行“一对一”法律体检;成立百名律师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驻点式”的法律服务。出台《榆林市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成为全省第一个营商环境诉求举报处理的专项规范性文件,自8月份执行以来效果已经显现。企业群众对优化营商环境举措的感知度持续提升。

各位媒体朋友、企业家代表,我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此项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与周边地市、沿海发达城市比较,仍有不少短板和弱项,下一步我们将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意见》为抓手,持续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不放松,以坚定的信心、坚强的决心、坚毅的恒心,努力推动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从本月开始,市级牵头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园区管委会将陆续举办优化营商环境专题新闻发布会,衷心希望大家持续关心、关注。

谢谢大家!

榆林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冯驿:

下面,请市信用办刘乐欢主任介绍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关情况。

pic
榆林市社会信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刘乐欢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

2020年,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围绕“保持全省领先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的工作目标,从五大方面实施二十项工作措施,在各县市区、各部门全力配合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截至6月底,我市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排名38名,位居全省第一,上半年工作目标圆满完成。

一、上半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亮点

(一)政务诚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一是公职人员诚信档案基本建成。公职人员诚信档案建设工作已覆盖各县市区和市级部门共86个,约8.5万名干部职工纳入诚信档案。二是在陕西省发改委组织的全省政务诚信评价中,我市获得优秀等级称号。三是政府机构失信专项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政府机构拖欠账款案件数量大幅降低,政府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二)“信用榆林”APP应用成效明显。一是惠民便企服务应用获得社会认可。“信用榆林”APP自年初上线运行以来,获得社会广泛认可,注册量达到5万人。基于“信用榆林”APP推广的“信易+”惠民便企成效明显。“信易行”“信易停”“信易医”等8款应用得到社会一致好评,近期又陆续上线了“信易贷”“信易保”等应用,并打通了多种主流支付通道。同时,“信用榆林”APP已接入公交公司、医院预约、智慧泊车、工建审批、政务服务等系统,诚信市民可以通过“信用榆林”APP享受更多便民服务。二是创新APP发展理念获得业内好评。“信用榆林”APP创新提出“信易扫一扫,信用即变现”的核心理念,以建设“智慧信用生态圈”为发展目标,并着力将“信用榆林”APP打造为西北乃至全国首款真正实现交互式应用的信用APP,得到同行好评。获得厦门国信和新华信用联合评选的“2020年全国信用大数据应用场景征集活动(十大)优秀应用奖”。

(三)首届诚信知识竞赛活动圆满收官。由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人民银行榆林市中心支行指导,市信用办、榆林信合、传媒中心、信用协会共同主办的2020榆林市首届“陕西信合杯”诚信知识竞赛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大赛基于“信用榆林”APP平台,首次采取线上初赛与线下决赛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参与人员超过10万人次。经过层层激烈角逐,最终决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共36名。

(四)信用监管试点工作取得突破。我市积极贯彻国办35号文件精神,印发了《榆林市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施方案》,建立信用信息核查机制,广泛推广信用承诺制和使用信用报告。率先在农业、能源、交通、文旅、粮食、房地产等行业开展分级分类信用评价和监管试点示范,首批参评市场主体2510个,信用等级评为“优”的主体达到280个。

(五)加强信用修复助力复工复产。在今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市按照中省要求,制定信用修复制度,设立专人专岗受理信用修复事项。推行轻微失信赦免机制,大幅简化流程、压缩办结时间,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服务。截至6月底,完成72户企业的信用修复,主动辅导1家黑名单企业完成信用修复退出黑名单。组织召开了两期信用修复培训班,190家企业参加了信用修复培训。

(六)企业诚信建设示范工作取得成果。市委宣传部和市发改委共同组织开展榆林市首批诚信建设示范企业评选活动,活动旨在树立诚信企业典型,带动全市企业增强诚信意识,建立企业诚信文化,提高企业信用管理能力和水平。全市7个重点领域351户企业参与初步评选,120户企业开展诚信建设示范创建。企业诚信创建成功后将获得诚信建设示范企业荣誉称号,并列入我市信用“红名单”,享受联合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

(七)成功承办全省2020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会暨现场观摩会。8月3日,省发改委主办、我市承办的全省2020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会暨现场观摩会在榆召开。会议期间,来自各设市区、韩城市、杨凌示范区以及相关服务机构代表共同参观了榆林市社会信用建设成果展示厅,走上街头体验了“信用批”“信用游”“信用行”“信易停”等“信易+”应用场景,分享交流了工作经验,得到省发改委和参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八)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开始参与共建信用榆林。市保险行业协会、羊毛防寒服协会、市信用协会率先推进会员企业自律,协助行业部门开展企业信用建设。我市信用服务市场建设初见成效,已有 14 家信用服务机构为我市提供信用服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家)。全社会参与共建“信用榆林”的框架初步形成。

(九)《榆林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蓝皮书(2019版)》正式发布。由市信用办、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编制的《榆林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蓝皮书(2019版)》成册刊印。借此机会,正式向社会各界宣布,《榆林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蓝皮书(2019版)》正式发布。《蓝皮书》聚焦我市2019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集中展示了举全市之力推进信用建设工作的典型做法与建设成果,这是我市连续第二年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蓝皮书。

二、下半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

(一)做好常规工作。完善信用基础建设,推广使用联合奖惩应用系统;推进信用制度规范化建设;强化信用信息归集报送;加强工作调度和督查考核;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二)突出重点工作。深入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工作,启动建设行业信用监管系统,逐步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库,广泛推行信用承诺制度。加强信用村镇、信用社区、信用户等信用示范创建工作。推进“信易+”惠民便企服务,推广“信用榆林”APP应用服务。推进重点领域社会失信治理工作,督促相关行业加强风险防控。建立完善信用信息核查和应用机制,大力推广使用信用报告。广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和诚信典型选树工作。

最后,利用这次机会再次请各位媒体朋友关注“信用榆林”、宣传支持“信用榆林”,让我们一起为建设“信用榆林”,优化营商环境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

榆林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冯驿:

情况介绍就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围绕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报一下自己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谢谢。

陕西科技报记者:听了介绍,我市将个人土地出让价款补缴纳入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在全国具有先进性,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pic

常建江我市在2018年4月在全省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与交易备案、税款征收等事项一窗受理,2019年8月又率先创新性地将个人土地出让价款补缴纳入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实现土地出让价款评估、征缴与不动产登记深度融合、合并办理,这在全省尚属首例,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已在全市推出,共办理1000件,为群众节约评估费用4000多万元,我市这一做法的主要特点有:

一是流程深度融合。群众只需要到不动产登记窗口提交一次申请、递交一套资料,即可当场免费完成地价评估、签订出让合同、缴纳出让价款。将原来的个人土地出让价款评估缴纳窗口与不动产登记窗口整合,当事人在窗口直接刷卡缴费后,即可当场取得出让合同等,工作人员将相应材料信息补充录入不动产登记收件材料后,即转入后台登记审核程序。

二是信息高度集成。将评估地价数据、不动产权籍数据地价修正参数等全部集成到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实现即时调取、相互集成。后台工作人员直接将划拨用地的宗地权籍数据或商住小区个人房屋数据等一次性整理计算,写入不动产权籍数据库;窗口工作人员可根据当事人办理业务需要,在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中直接调取使用,并与其他相关数据信息进行集成运用。

三是效率全面提升。评估征缴系统直接嵌入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并纳入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事项主流程,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无纸化传递,不仅将原来承诺的个人土地出让价款缴纳事项15个工作日办结压缩到即时办理,还避免了群众反复提交资料、跑来跑去办理,同时还节省了原来由群众自行承担的土地评估费用。

传媒中心记者:请问信用办刘乐欢主任,榆林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35号文件,开展信用监管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pic

刘乐欢:新型信用监管是我市当前以及很长一段时期社会信用工作的主要立足点和出发点,对于贯彻这个实施方案,我们有充足的规划安排。除了列入年度信用工作要点和考核指标外,我们还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推进。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以专项行动攻坚克难,以试点示范重点推进,以督查考核落实任务”。信用监管实施方案共有6个方面的21项工作任务,核心内容包括开展信用承诺制改革、注重准入前诚信教育、推广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库、归集完善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评价和管理,以及围绕信用信息共享和公开、失信联合惩戒和失信治理、企业权益保护和信用修复、信用大数据开发应用、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共建等重点工作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为了更好的落实细化,我们分解成44项具体工作任务到各县市区和市级部门,实行台账调度管理,年底进行考核督查。同时,针对难点堵点将实施三大专项行动重点突破:其中一是由市发改委和市政研督查办共同组织开展“双公示为主的信用信息核查专项行动”。这项工作将于8月31日开始,专门进行数据的归集督办和标准化治理。二是开展信用承诺制改革专项行动。将于9月启动,重点对行业部门出台的信用承诺工作制度摸底调查,梳理、编制可开展信用承诺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三是重点行业分级分类监管专项行动。重点对各试点部门是否开展本行业分级分类评价工作进行摸底,督促各重点行业积极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工作。

阳光报记者:朱局长你好,请您介绍一下榆林市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当前运营状况?

pic

朱晓媛:2020年5月,榆林市政府研究决定由榆林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牵头负责建设榆林市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以下简称“融资平台”),7月份融资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旨在用市场化模式发展以征信大数据为核心的现代产融服务,整合政府部门政务数据,征集企业的基本信息、经营管理信息、财务信息、税务及票务信息、司法信息、行政监管信息、知识产权信息、其他信息等8大类、160余项、2800多个指标,提供超过150个企业风险监测点,准确绘制企业信用画像,为企业信贷融资提供“信用评价”和“信用报告”,解决中小企业在信贷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识别不精准的问题。企业通过发布融资需求直接发起信贷申请,也可以通过融资平台快速检索各类特色融资产品,实现“一键申请”,“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融资不见面、风险全程控”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新模式,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升企业信贷获得性,优化金融信贷营商环境。

截止目前,市县两级金融机构共举办11场(次)培训,已注册639家企业、42家金融机构,已发布融资服务产品57种(个),成功推荐47家企业完成信贷融资,达成交易额8854.4万元。

为保障融资平台更好的服务中小企业发展,激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融资服务,实现年推荐不低于1000家企业达成融资交易的目标,将融资平台服务情况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榆林经济发展评价激励暂行办法》,充分发挥政银企合作机制的作用,优化企业获得信贷服务,提升金融服务中小企业水平,努力将融资平台打造成有特色的地方金融信用体系,形成立足全省、辐射全国的具有融资智能化、服务场景化、产业生态化特色的融资信用服务产业。

三秦都市报记者:有纳税人反应,之前在自助机代开发票后,还要在窗口排队盖章,请问你们是如何解决自助办税“最后一步”这个问题的?

张亮:在去年基层调研中,我们发现自助办税区可以完成发票代开申请、缴税和打印等工作,但仍需纳税人到窗口加盖印章,盖章环节成为了自助办税的一个短板。榆林市税务局坚持问题导向,大胆设想、精准发力,第一时间与航信公司技术人员深入沟通和充分论证,开发出第一台自助盖章机,并在榆阳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在全市各办税服务厅配置自助盖章机328台,实现全市所有县区局全覆盖。自助盖章机的应用和推广,在全国范围内亦是首次实现代开发票自助加盖印章的功能,整个发票代开的申请、缴税、打印和盖章,与办税人员零接触,真正实现纳税服务“不打烊”。截止今年8月份,全市纳税人代开发票数量40余万份,其中自助代开20余万份,自助盖章环节为纳税人累计节约办税时间约4万余小时。

农业科技报记者:我市的“信用榆林APP”具体有哪些应用功能?

pic

刘乐欢:“信用榆林”APP是以“桃花分”为载体,服务于诚信市民的衣食住行场景的手机客户端,以增强市民对信用城市的感知。市民通过“信用榆林”APP实名注册后,可以查询自己的信用积分,查询信用信息、新闻资讯和政策法规,申报信息增加积分,最主要的就是“信易+”应用。“桃花分”达到一定程度的市民可以通过手机享受扫码即停车、扫码可观影、扫码能购物、扫码好观光等“信易+”惠民应用。让信用有价值、扫码即变现的应用场景成为现实,解决了“信易+”应用线上推广的难题,成为首款真正实现交互式应用的信用APP。同时,还创新信用APP商业化发展模式,打通第三方支付通道,推出多达28款生活服务应用,让诚信市民享受到更多便捷实惠服务,也吸引了更多商户企业主动加盟,初步形成了“智慧信用生态联盟”。

榆林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冯驿:

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

今天发布会的议程进行完毕。感谢各位领导出席发布会,为我们介绍相关工作情况。感谢各媒体长期以来对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的关注,根据工作安排,我们还将组织召开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相关主题的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继续跟进和报道。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