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汉中市全面深化改革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0-09-14 09:21:18 来源:陕新发布
9月8日10时,汉中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委改革办三级调研员任祥先生,市委编办副主任魏靖先生,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岗先生出席,介绍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汉中市政府新闻办廖丹主持。
汉中市政府新闻办廖丹: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汉中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探索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改革举措和经验模式。今天,我们邀请了市委改革办三级调研员任祥先生,市委编办副主任魏靖先生,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岗先生,向大家介绍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情况和经验亮点,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首先,请市委改革办三级调研员任祥先生就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情况向大家作介绍。
市委改革办三级调研员任祥:
2019年以来,汉中市谋奋进之局,破发展之羁,纾民生之困,全力推进深化改革,一批支撑性、引领性、惠民性的改革举措取得重大进展。
完成市县机构改革,基本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转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有序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镇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加快以组织人事和薪酬制度为核心的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步伐,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航空智慧新城、汉中高新区等园区迸发新活力。2019年,经开区在综合考核中全国位次较上年提升85位;汉中高新区在省级高新区发展评价中排名第一,受到省政府表彰奖励。
抓住机构改革职能归并划转窗口期,系统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市县两级全面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组建市县两级行政审批服务局,推行“一网一门一次”审批服务改革,行政审批时间压缩30%以上,汉台区“五减三加”审批服务、镇巴县深化集中行政审批许可权改革,入选“2019年全省十大优秀审批服务案例”。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18个市级部门在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建立并公示抽查事项清单240项,录入执法检查人员共计760人。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86.42%,市级“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484项。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去年新登记市场主体3.23万户、增长6.5%,其中新增企业7720户、增长23.94%。
稳步推进财税金融和要素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监督管理领域和水利领域预算绩效指标体系, 积极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建成房地产及建筑业税收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提高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税收征管水平。新建综合金融服务中心及金融超市,搭建中小企业贷款联保增信平台,探索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2019年,本地及外埠金融机构在汉新增存贷比达67.38%,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达98.52%,创历史新高。在办税服务厅建设“税银e站”2个,共有1444户纳税人通过“税银互动”系列产品贷款4.55亿元。推进重点领域价格机制改革,先后两次下调一般工商业目录电价和输配电价。加快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汉中海关揭牌开关,汉中综合保税区启动建设,农产品和中药材两个展示交易服务中心建成运行,“三个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2019年城固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65万人次、货运量突破2200吨,高铁发送旅客近千万人次,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7.7%。新设外资企业11户,利用外资增长77%。
深化农村改革,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截止今年上半年,2091个村已登记赋码,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放股权证43.9万本,基本完成改革任务。扎实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共完成权籍调查73.5万余宗,颁发证书70.1万余本、占应登记发证总量的91%,走在了全省前列。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和经营体系进一步完善。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逐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全力搭建“产、供、销”综合服务平台,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汉中特色农产品直销京沪深港等一线城市。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汉中健康扶贫经验在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上交流分享,留坝创新村组织管理形式助力扶贫工作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创新工作机制举措,持续打好青山、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整治秦岭巴山生态环境问题,全面落实河长制、山长制。2019年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303天,创近年最好成绩;全市优良水体达100%,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三;土壤环境总体良好。宁强、佛坪荣登2019年中国最美县城榜单,洋县荣获“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汉中荣获“2019年绿色发展优秀市”。
大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启动“学研在汉中”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初显成效,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推广义务教育“联盟学校”办学模式。扎实推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创建工作,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进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19年新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9所,新改建中小学、幼儿园309所;引进北师大、东辰外国语学校来汉办学;2020年高考全市本科上线率较去年提高2.5个百分点。
深化卫生健康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医养在汉中”建设,医疗支付方式改革走在全省全国前列,被确定为国家医保基金监管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市。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增加城乡居民医保单病种结算项目至143种。创建首批市级健康家庭5000个,被确定为国家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城市。深化药品采购和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调整县级及以下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进一步完善推进重大疫情卫生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救援物资保障体系。加快社保卡全覆盖步伐,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结算制度,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建设。健全就业体系。整合就业服务资源,建立全省首家就业创业培训“智慧超市”;深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改革,创新创业服务模式,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城乡劳动者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印发《兴业在汉中的指导意见》,健全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
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监管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双效统一”的考核评价机制。深化市属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推动汉中文化传媒集团和市旅游投资公司合并重组。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分布式图书馆达标建设和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效能提升。目前,全市11个县区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2227个。健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体系,落实减免优惠、兑现奖励、协调防疫物资等措施,今年上半年42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75亿元。
深化民主法治领域改革。健全人大代表工作制度,全面推行人大预算联网监督改革。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联系会议制度,建立健全统战和协商民主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推进社区管理服务“扁平化”“零距离”,提升村居“两委”规范化建设水平。统筹推进群团改革,全市成立镇(办)科协组织123个。深化双拥共建,基层“网格化+退役军人”服务管理模式受到退役军人事务部充分肯定。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改革。完善审判权运行机制;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探索创建“四个一”基层监管服务网格化综合治理新体系,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完善刑满释放人员对接机制,建立“汉中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公众号,将公共法律服务向移动终端延伸。
全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干部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机制,建立了市管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信息系统;探索建立市管干部政治表现考核评价办法,被省委组织部评为2019年度改革创新二等奖。创新人才发展机制,确定我市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的措施框架,创建全市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机制。健全完善市级机关公务员补充制度,在2020年市级机关遴选中,首次面向全国设置遴选岗位56个,进一步拓宽市级机关公务员选人视野。一体推进纪律检查、国家监察、纪检监察机构改革,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选聘20名首届特约监察员,推动监察机关依法接受监督。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双重领导体制改革,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严格落实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的新要求。
2019年以来,汉中改革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今后,我们将继续在改革的征途上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书写新篇章。
汉中市政府新闻办廖丹:
感谢任先生的介绍。下面,请市委编办副主任魏靖先生介绍镇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推进情况。
市委编办副主任魏靖: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策部署,2019年初,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洋县、西乡、镇巴、留坝4个县开展镇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优化镇级机构设置、创新人事管理、放权赋能、便民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下面,我就改革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有关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扁平化”设置镇级机构,体现简约优化协同特点
(一)科学规范设置,使机构更加符合基层实际。改革试点前我市镇级内(下)设机构是按照全省统一要求设置,通过近年来的运行看,一些机构设置与镇上发展和管理实际存在不相符的情况。改革试点把解决这一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坚持三项原则,对镇级机构进行优化重组。一是坚持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原则,统一设置镇级党政综合、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生态文明5个方面的内设机构。二是坚持推进审批服务执法力量下沉原则,统一设置综合执法、便民服务2个方面的事业单位,下放高频便民事项,并实现“一支队伍综合执法”。三是坚持因地制宜、自主设置原则,由试点县在机构限额内自主研究设置机构,设置了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特色机构,使镇级机构设置更具灵活性。
(二)县上人镇上用,使“条块”更加紧密结合。镇级对县级部门驻镇单位管理缺抓手,一直是镇级对驻镇单位管理方面的短板。这次改革试点,实行“县上人、镇上用”的驻镇单位人事管理新机制,将实行“条”管的镇级财政所、司法所、市场监管所日常管理权交给镇级负责,县级主管部门只负责派驻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人事调配,很好的实现了聚力增效。比如,改革试点将驻镇单位人员的工资、津补贴、考核性奖励等经费由过去的县级主管部门发放,调整为由所在的镇负责管理、考核和发放,这样就使镇上对驻镇单位人员管理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在统筹调配全镇工作力量方面有了保障和底气,解决了过去常说的“看得见的管不着”的问题。在建立对驻镇单位人事管理机制的同时,改革中还建立健全了驻镇单位属地管理协调联动机制,赋予镇级对派驻人员人事任免和调配的建议权、对综合性工作的指挥调度权、对工作考核的建议和否决权,确保了驻镇单位及人员扎根基层、融入基层、服务基层。
二、“两本账”管理镇级干部,体现实干实效激励特点
(一)打破身份限制,实行按岗管理。实行“编制身份不变,人员按岗管理”,打破镇级干部身份限制,除镇上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外,其余干部可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方式,竞聘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对竞聘后的干部管理,实行编制档案身份不变,实际工作岗位动态管理的“两本账”(编制台账、岗位台账)管理模式。这样有效解决了事业身份干部无法到行政岗位工作,以及事业干部晋升通道狭窄等问题。比如,西乡县在改革试点中,通过竞争上岗,有186名事业干部竞聘到行政岗位工作,有9名工人身份人员被确定为镇属副科级事业单位负责人。
(二)奖补“差异化”发放,实行按劳取酬。实行“工资走身份,奖补按业绩”,试点县将镇级干部年度目标考核奖、公务交通补贴、乡镇工作津贴全部纳入改革,改变原来以身份为主的奖补发放方式,采取以干部工作岗位、工作绩效、受奖惩情况等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奖补差异化发放。这项改革措施是这次改革试点的一项重要创新内容,它打破了过去镇上干部在公务交通补贴和年度目标考核奖发放时以身份发放带来的不平衡,不论是何种身份,严格按照岗位工作量、工作绩效等考核考评,以考核评价结果为依据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年度目标考核奖、乡镇工作津贴等津补贴,形成了按劳按绩取酬的鲜明导向。
(三)健全考评体系,实行按绩考核。围绕奖补差异化发放,建立“系数+积分”考评考核体系,以干部工作岗位、包村联片区位、工作任务量大小等确定考评“系数”,以实际工作业绩、包联工作成绩、受奖惩情况等增减考评“积分”,以“系数+积分”的结果确定考核格次,实行按季考评,按年考核,按考核结果差异化发放奖补,使镇级干部考核评价更加精准严密、贴近实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更加系统完善。
三、“一扇门”服务广大群众,体现规范高效便捷特点
改革试点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将政务服务触角向基层延伸,设立镇级便民服务中心、村级便民服务站,构建起以县级行政审批服务局为业务统领,镇级便民服务中心为服务主体,村级便民服务站为有效补充的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推进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实体大厅和网上大厅规范化建设,按标准完善便民大厅服务功能,提高镇村两级便民覆盖率,有效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效率。制定县级部门委托下放审批服务事项参考目录,确定委托下放给镇(街道)审批服务事项104项,将县级部门委托下放和镇级现有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向镇级便民服务中心集中,优化中心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提升服务标准,实行“一站式”“一条龙”便捷服务,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来回跑”“多头跑”的烦恼,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全市镇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试点县共同努力下已基本完成,初步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汉中改革创新经验,得到了中央编办、省委编办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全市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部署,围绕构建运行顺畅、便民高效、监管规范、富有活力的镇级治理体系,持续深化改革进程,优化改革创新措施,更加激发基层干事创业热情,让基层岗位能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
汉中市政府新闻办廖丹:
感谢魏先生的介绍。下面,请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岗先生介绍搭建融资平台破解经营主体融资难题相关情况。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岗:
2019年,汉中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投融资改革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建立“服务效能提升、融资渠道畅通、运行规范高效、保障机制健全”的新型投融资体制,通过政银企协同发力打造优良融资环境,激发撬动有关各方扩大有效投融资的活力与动力,着力解决市场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拓宽融资渠道,服务建设发展大局。积极争取债券资金,大力推动民生类公益类重点项目建设。2019年,全市争取新增债券资金66.29亿元,较上年增长122.5%,其中:新增一般债券资金37.84亿元,增长80.2%;新增专项债券资金28.45亿元,增长223.3%。稳步推进PPP项目,有力有效助推“稳增长”。截止2019年底,全市已累计入财政部PPP项目库项目29个,项目涵盖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能源、旅游、教育等14个行业领域,项目总投资214.35亿元。目前已签约落地项目26个,总投资201.64亿元,落地率达89.66%,居全省前列。
二、支持实体经济,搭建纾困资金和金融超市。按照《汉中市纾困专项资金组建方案》,市财政局会同市投控集团设立了总规模5亿元的汉中市纾困资金,首期到位资金1.5亿元,重点对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和信用良好的市内民营企业短期流动性困境给予财务救助。通过整合市域内外金融行业及相关中介机构优势资源,依托线上线下平台,搭建运行高效、功能完善的金融超市,为中小微企业、个体创业者、广大农户提供丰富的资金融通、资产管理、融资配套、上市辅导、政策性资金申报、人才培养、技术引进等专业服务,实现金融产品服务和企业成长服务的共赢。2019年12月6日,汉中市金融超市暨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正式运营,年底前就有2户企业通过平台完成融资落地1500万元,截止现在已有164户企业完成融资31.1亿元。
三、设立产业基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支持市投控集团设立了市产业发展母基金,一期规模10亿元,通过股权投资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各专业基金。目前,市投控集团已设立汉中市产业扶贫、汉投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汉中众合先进制造产业发展、绿色循环发展科技投资、汉投航空产业投资等5支专业基金,基金总规模48亿元,首期出资5.84亿元。其中:产业扶贫基金采用“投贷联动+担保”模式,截至2019年底已直接投资项目共13个,投资金额1.6亿元,带动银行贷款6.5亿元。
四、积极主动作为,推进融资平台转型。通过深入调研,拟定并以市政府文件印发了《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实施方案》,在完成市政府确定的市城投公司、发投公司、水投公司三个融资平台公司资产核实、评估和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加快市城投公司融资平台转型有关事项的通知》、《市城投公司公益性资产负债整合划转剥离实施方案》,目前市城投公司已完成了公益性资产剥离和划转,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投融资是影响经济发展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投融资改革是以强力之举补齐短板并变短板为优势的重要举措。全市财政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持续深化投融资改革,努力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理念更新,从“投资”到“投融资”的内涵转变,从“串联”到“并联”的路径拓展,为新“三市”建设提供强力保障。感谢新闻媒体朋友和社会各届对汉中财政工作的关心支持。谢谢大家。
汉中市政府新闻办廖丹:
感谢张先生的介绍。下面是答记者问时间,请大家就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时请通报自己所在的媒体。
西部法制报记者:
刚才听了发言人的介绍,去年以来,汉中全面深化改革可以说是亮点纷呈,这与全市上下狠抓改革推进分不开。众所周知,改革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请问,汉中是怎样抓改革落实落地的?
市委改革办三级调研员任祥: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感谢你对汉中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关心关注!
近年来,我们发挥改革办“参谋部”作用,着力抓好统筹谋划、协调指导、督查落实、宣传推广工作,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一是“项目化”推进。就是按照抓项目的流程,抓改革事项谋划、组织实施、督查评估。二是“清单化”落实。市委改革办对标年初改革工作要点,分解落实改革任务,按照“六明确”(改革事项、成果形式、完成时限、季度计划、牵头部门、配合部门)建立改革任务清单,实行月报、季督、半年考,完成一项销号一项。三是“机制化”保障。探索建立了领导领衔、督查考核、宣传推广、表彰激励等工作机制。市级领导除抓好分管领域改革外,每年领衔推动一项重点改革;我们连续5年开展“双十”改革评选活动,每年奖励150万元。
在这,我着重介绍一下今年的“清单化”落实的一项重要举措。从5月初开始,我们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实施的改革举措进行了全面梳理汇总,明细改革事项、责任主体、进展要求、完成情况等信息,建立了“四个清单”,即:汉中市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重点改革任务清单,贯彻落实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重点改革任务清单,承接十八大以来中央和省上试点任务清单,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重要改革文件清单。做到底子清、情况明,督促检查、强弱补漏方向准。
据梳理汇总统计,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委深改委(组)累计召开会议40次,听取改革工作汇报44次,研究审议重大改革方案158个,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改革会议精神42次,2014年至今,市级层面累计提出改革事项986项(自主创新256项),累计出台重要改革性文件764余份。2014年至2019年实施并完成796项,今年提出的156项改革任务正在有序推进。
目前,各县区也在正在梳理汇总,建立“四个清单”。
谢谢!
汉中市政府新闻办廖丹:
请继续提问。
汉中新闻网记者:
请问市委编办发言人,下一步镇级改革试点经验的总结推广方面有什么打算?在全市深化改革总体布局中又有什么具体的安排?
市委编办副主任魏靖:
感谢您对镇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关心关注!关于您的问题,我从三个方面作简要解答。
一、关于改革试点工作的总结完善。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必须既久久为功,又绵绵有力。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各试点单位运行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倾听基层声音,查找短板不足,及时对改革措施优化完善,确保改革创新贴近基层、符合实际、落地见效,更具生命力。同时,对我市改革探索实践的创新做法进行全面总结提炼,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系统完善的改革经验,为深化全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二、关于改革试点经验的宣传推广。这次改革试点的创新措施,既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和省委要求,又针对基层实际拿出切实可行办法。我们在向上汇报后,也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和肯定,同时基层干部的总体评价也较好。前一段,陕西党建网、华商网、三秦网和《当代陕西》等媒体刊物对我市改革试点经验进行了宣传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按照先试点、再完善、后推广的改革思路,当前,我们已将改革试点的创新做法融入到省级经济发达镇改革、创新基层治理改革、驻镇机构改革等改革中推进,进一步探索完善改革试点经验,收到了很好成效。
三、关于下一步改革的部署安排。近期,经市委深化改革委员会研究审定,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街道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方案》,3个文件将下一步深化全市镇级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经验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改革试点的创新做法将作为全市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和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措施推进落实,努力为全市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新的内涵和动能。
谢谢!
汉中市政府新闻办廖丹:
感谢任先生、魏先生、张先生的介绍、回答,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们对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关心。如果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会后可以与相关部门联系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