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打赢脱贫攻坚战 共圆全面小康梦”系列发布会(第六场) 介绍“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相关情况

时间:2020-09-15 14:46:00 来源:陕新发布

pic

9月15日10时,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共延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薛占海先生,中共延安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严汉平先生,延安市政府党组成员、市扶贫开发局局长朱东平先生出席,介绍“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单红主持。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单红: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陕西省“打赢脱贫攻坚战 共圆全面小康梦”系列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第六场,我们高兴地邀请到了延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薛占海先生,延安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严汉平先生, 延安市政府党组成员、市扶贫开发局局长朱东平先生,请他们围绕“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们关心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延安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地位。延安的发展一直备受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方的密切关注。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延安市委、市政府坚持用延安精神向贫困宣战,团结带领老区群众不断攻坚克难,探索彻底摆脱贫困的方法路径,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到2018年底,延安市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彻底告别绝对贫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面,就请薛占海先生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中共延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薛占海: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中共延安市委、延安市人民政府,感谢大家对延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消除绝对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坚持推进。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向绝对贫困发起全面总攻。五年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按照“村村过硬、户户过硬、全面过硬”要求,举全市之力、下绣花功夫,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18年,我市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彻底告别绝对贫困,延长、延川、宜川3个国定贫困县“摘帽”退出,69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19.52万人告别“穷日子”,央视《新闻联播》予以头条重磅报道。荣获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目前,我市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20.52万人下降到8544人,贫困发生率从13.2%降至0.56%。

我们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一、尽锐出战、硬仗硬打,合力攻坚的精准帮扶体系全面形成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主动扛起脱贫责任,健全“四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县乡、包村联户”制度,整合优化驻村帮扶力量,选派精干力量下沉基层,建立起推进脱贫攻坚强大组织体系。召开誓师动员大会,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军令状”,将脱贫攻坚责任夯实夯死,保重点任务落地落实。37名市级领导包抓13个县区44个贫困村,198个市直部门和中省驻延单位包联195个贫困村,累计下派1499个驻村工作队、190名县级后备干部到一线锻炼、1807名优秀党员担任第一书记、2.69万名干部开展联户帮扶,实现贫困村驻村工作队、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全覆盖和市级领导走访县区乡镇、县区领导走访贫困村组、乡镇党委政府走访贫困户“三个全覆盖”。全力配合做好中央部委定点帮扶工作,深入推进苏陕扶贫协作,充分发挥国企合力团、高校“双百工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3+X”帮扶以及万企帮万村作用,推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脱贫攻坚聚焦,形成上下联动、社会协同、齐抓共管大扶贫工作格局。

二、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村村过硬户户过硬全面过硬的目标基本实现

市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8.2亿元,全面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危房改造、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八个一批”工程。一是以促进稳定增收为目的,大力发展特色致富产业。牢牢扭住产业培育这个治本之策,坚持长期效益和短期效应相结合,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落实产业扶贫补助资金,鼓励发展苹果、棚栽、养殖等特色产业,5.7万户15.6万人受惠产业扶贫政策,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实现产业全覆盖。特别是苹果作为我市第一大农业产业,有1.68万户5.15万贫困人口直接从事,加之我们强力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让贫困户融入全产业链条,直接带动10217户贫困户户均增收4746元。二是以稳定群众就业为根本,确保脱贫成效长久稳固。坚持把稳定贫困人口就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全面整合就业创业培训资源,开展贫困劳动力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完善高校毕业生、乡贤能人返乡创业优惠政策,累计创业就业贫困劳动力7.02万人,其中转移就业1.3万人,就近就地就业3.9万人,公益性岗位就业1.6万人,自主创业1703人,扶贫基地及社区工厂就业2425人。全市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三是以改善居住条件为重点,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坚持把易地扶贫、危房改造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加快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1.5万户、4.9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移民搬迁任务,一次性启动实施危房改造3.1万户、实现“清零”目标。大力实施基础设施“三提升”行动,全市所有贫困村通沥青水泥路,安全饮水问题全面解决,实现电力入户和动力电通村全覆盖。四是以提升人居环境为关键,促进生态脱贫实现双赢。坚持把脱贫攻坚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富民相结合,全市一半以上行政村建成生态村,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累计退耕还林1077.5万亩, 80%以上的农民直接受益,户均获得专项补助3.94万元,聘用贫困户生态护林员7064人次,户均增收4108元,群众生产生活方式明显转变。五是以提高健康水平为目标,加强社会保障能力建设。坚持把健康扶贫作为健康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实行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贫困村全部配建标准化卫生室,住院费用报销率超过80%,慢性病患者签约率达到97.8%,累计救助贫困人口8.08万人次、补助资金4.24亿元,资助贫困学生12.05万人次、发放资助金8943.74万元,1.14万户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全部兜底保障。

三、志智双扶、典型带动,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

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全面推广“扶志六法”,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建立“爱心超市”,坚决整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盲目攀比、厚葬薄养、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涌现出一批“四好教育”“学思堂”“板凳会”等好做法、好模式。坚持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开设《帮扶榜样》《脱贫之星》专栏,加大脱贫攻坚宣传力度,表彰奖励了一批好媳妇、好婆婆、五星级文明户、脱贫之星、致富带头人等先进典型。通过志智双扶、典型带动,群众主动脱贫的愿望斗志和信心决心明显增强,彻底消除“等靠要”思想,实现了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根本转变。启动建设全国扶贫经验交流示范基地,建成延安扶贫展示中心,全方位讲好延安脱贫故事。

四、乘胜追击、巩固战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坚持把巩固基础、提升质量放在首位,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不摘”的要求,落实扶持政策、工作力度、资金投入、帮扶力量和督查考核“五不减”措施,注重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深入开展“三排查三清零”百日行动,及时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认真做好国家和省上普查验收工作,全面查遗补漏、补短固底。建立贫困人口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稳定增收、“三保障”巩固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等10项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作用,对确定的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实行“人盯人”“一对一”精准帮扶,筑起了防止返贫“防火墙”,加上了稳定脱贫“保险阀”。树立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鲜明导向,将县区、部门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分值全部调整提高,确保脱贫攻坚成色不褪,奠定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基础。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沧桑巨变。脱贫攻坚助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变化,生产总值接连攀升、突破1600亿大关,经济增速年均增长5.3%,走出了连续多年全省排名垫底的困境,人均GDP和人均财力稳居全省前列,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用好用活习近平总书记为延安开出的金玉良方,将之转化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牢记嘱托、不辱使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奋力谱写新时代延安追赶超越新篇章,让老区人民与全国、全省人民一道同步够格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谢谢大家!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单红:

谢谢薛市长。

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介绍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

国际在线记者:

您好,我是国际在线记者。8月19日,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在全省范围启动“对标补短”工作,请问,延安在此项工作中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延安市政府党组成员、市扶贫开发局局长朱东平:

全省脱贫攻坚“对标补短”视频会后,我市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举措,举全市之力推动“对标补短”各项工作扎实深入开展。一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立即组织召开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对全市脱贫攻坚“对标补短”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二是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结合实际,迅速制定印发了《延安市决胜脱贫攻坚“对标补短”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阶段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时间节点,组织各县(市、区)和市级部门单位全面掀起了“对标补短”工作热潮。三是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迅速成立工作专班,设立综合调度组、政策标准组、数据比对组、帮扶成效组、督查督导组5个专项工作组,紧盯关键环节、重要指标和风险点,分工协作,加强调度,跟踪督办,确保工作落地落实落细。四是充分发挥省市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信息比对作用,形成数据比对反馈与实地核实工作机制。目前全市共比对数据94.1万条,发现疑似问题23571条,正在逐项核实补正。通过扎扎实实开展“对标补短”,确保延安脱贫攻坚工作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单红:

请继续提问。

新华社记者:

您好,我是新华社记者。经过五年实践,延安已经实现整体脱贫目标,请薛市长为我们介绍一下,延安的脱贫实践可以带给我们哪些经验和启示?

中共延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薛占海:

感谢大家对延安脱贫攻坚的关心。延安告别绝对贫困、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推进中国减贫事业的一个成功缩影,也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延安的脱贫实践,有以下几点启示。

我们深刻体会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指南和遵循。延安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关键,就是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积极践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力推动中央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在延安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我们深刻体会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延安在脱贫攻坚中,坚持把群众的期望与诉求挺在最前面,各级党委政府广开言路、征求意见,及时调整政策施行,各级领导干部关切群众企盼,下乡蹲点调研,实地解决问题,以浓浓的民本情怀,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我们深刻体会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运用系统思维统筹推进。运用系统、辩证的思想方法,才能使各种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延安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注重把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相结合、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相结合,不搞单打独斗,统筹谋划实施,注重整体效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深刻体会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用延安精神强力推进。延安精神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始终坚持用延安精神向贫困宣战,不断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激励广大干部保持延安时期的优良作风和战争年月的攻坚状态,签责任书、立军令状,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转变观念、激发动力,实现内因外因有机结合,合力保障脱贫攻坚取得最大实效,坚决不让一人在小康路上掉队。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单红:

请继续提问。

中国网记者:

您好,我是中国网记者。大家都知道,产业扶贫是确保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请问延安在产业扶贫方面都有哪些具体措施?

中共延安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严汉平:

脱贫攻坚以来,延安市始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根本之策,充分发挥延安特色农产品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优势,通过扶持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与新型经营主体联结等途径,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将贫困群众牢牢嵌入产业链,实现了产业发展和群众脱贫的双赢,2017年全国产业扶贫现场会在延安召开,观摩学习我市产业扶贫经验做法。

一是持续用力培育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确保户户有增收门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一任接着一任干,培育形成了苹果、棚栽、养殖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全市现有苹果面积393万亩,棚栽面积41.2万亩,猪牛羊存栏176.2万头(只),蜜蜂21.5万箱,红枣、核桃、花椒干果经济林128万亩,3.8万户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农业产业全覆盖。特别是苹果产业已成为全市种植面积最大、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多的支柱产业,2019年,全市苹果总产量350万吨,产值140.3亿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的55%来自于苹果产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苹果收入34162元,人均达10726元。

二是深入推进以苹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后整理,让贫困群众在全产业链上增收。2017年以来,我市探索推行用工业化理念发展苹果产业,着力在分级分拣、冷藏冷链、品牌营销、个性包装、精深加工等环节上下功夫,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群众在全产业链上增收。目前,已建成苹果4.0智能选果线90条、冷气库储能132万吨,在全国20个省72个城市建成延安苹果品牌直销店339个,“延安苹果”注册仅三年位列2020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第三名,“洛川苹果”以687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全国水果类第一。特别是面向贫困户开展免费分级、分拣、贮藏和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参与后整理的贫困户户均增收4746元。

三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培育带贫益贫新业态。以红色教育培训、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为抓手,先后建成省级以上森林公园8个、自然保护区7个,打造10个绿色养生基地、12条生态旅游线路,2019年来延游客7308万人,旅游综合收入495亿元。延川县建成乾坤湾4A级景区、文安驿文化产业园等旅游景区,推动田园变游园、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旅游产品,带动2000多名贫困群众参与旅游服务业。安塞区围绕腰鼓、民歌、农民画、曲艺、剪纸等民间文化“五张名片”,统筹推进“文化+旅游+农业+精准脱贫”融合发展,直接带动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1.5万元。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单红:

请继续提问。

各界导报记者:

您好,我是各界导报记者。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无锡、延安两市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延安市政府党组成员、市扶贫开发局局长朱东平:

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启动以来,无锡、延安两市持续深化结对帮扶机制,加强对接、对话,合作、协作,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一是互动交流得到进一步深化。三年多来,两地党政代表团赴结对市、县区考察调研并召开对口帮扶联席会议26次。人社、教育、农业、卫健、民政等11个部门签订了深化协作协议,互访交流达2350人次。去年10月份,两地就深化协作达成新共识,签署了《新时代加强扶贫协作深化交流合作备忘录》。上个月,无锡市党政代表团再次来延考察,期间两地就共建延川工业园区、支持延长物流园项目、建设延安苹果直销店等方面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

二是人才交流得到进一步加强。两地认真落实互派干部、人才挂职交流和培训培养任务。三年多来,互派53名优秀干部挂职锻炼(无锡14人,延安39人),互派767名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学习(无锡180人,延安587人)。新吴、宜兴、江阴等地分别互设结对县干部培训基地,两地干部交流合作长效机制已经全面形成。两市积极合作开展各类创业和就业培训18期,累计培训贫困群众2825名。三年多实现贫困人口转移就业183人,就地就近就业398人。

三是帮扶资金项目得到进一步落实。三年多来,无锡市援助我市财政扶贫资金1.91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46个,受益贫困人口达3万多人次。其中,2020年援助我市财政扶贫资金4576万元,帮扶项目55个。先后有133批882名企业家来延考察洽谈合作。延川县年产20万吨EPS项目、斯派尔150万平米集成建筑项目、中国供销集团延长果业物流中心项目、极客大数据产教融合项目等10个项目已完成投资近10亿元。

四是结对协作帮扶得到进一步深化。三年多来,延川、延长、宜川三个贫困县与结对市区完成乡镇结对26家,村村结对50家,企村结对28家,实现县、镇、村三级结对帮扶全覆盖。结对镇村以项目带动、智力支持、资金投入等多元化举措,助力贫困地区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今年新冠疫情以来,两市通过协调无锡水果销售龙头企业扩大延安苹果采购量、开展延安苹果进无锡机关单位食堂等活动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农产品“卖难”问题。据统计,1-8月份,无锡市共采购延安农特产品1044万元。特别是疫情严重期间,无锡市紧急援赠我市价值85万元的防疫物资,充分体现了两地干群心连心、手牵手共克时艰的深厚情谊。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单红:

最后一个问题。

经济日报记者:

您好,我是经济日报记者。实现整体脱贫后,延安脱贫攻坚重心已全面转入成果巩固提升阶段。请问,延安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中共延安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严汉平:

正如您所讲的,整体脱贫后如何实现稳固提升阶段成为重点问题。我们重点健全完善了十个方面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抓实抓好全国脱贫攻坚经验交流示范基地建设,全面“对标补短”,不断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

一是健全完善监测预警动态帮扶机制。通过常态化实时监测预警和运用市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分析预警,及时研判返贫致贫风险,今年以来,对边缘户489户1304人、脱贫监测户400户1161人,逐户逐人落实帮扶措施,防止致贫返贫。

二是健全完善稳定增收带贫益贫机制。持续发展长效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684个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光伏扶贫等经营主体带动4.7万户贫困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78.18%。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今年以来13个县市区举办地方特色小吃职业技能培训班40期,累计培训4000多人。

三是健全完善“三保障”巩固提升机制。精准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安全住房、兜底保障等政策,全面落实易地扶贫搬迁“1+7”后续帮扶政策体系,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剩余在册贫困户4981户8544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全面达标。

四是健全完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管护运营长效机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好更要用好,对9149.8公里通村公路、3429处饮水工程全部落实了县镇村三级管护责任,通过政府财政补助、社会资本投入、企业个人捐助、村级集体经济收益等渠道拓宽经费来源,2019年以来,市财政落实安全饮水养护资金320万元、道路维护资金7194万元,确保了基础设施长期发挥效益。

五是健全完善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实施村集体经济重点村扶持行动、示范村培育行动、空壳村清零行动,全市1784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2019年有经营性收入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达1502个。

六是健全完善乡村治理长效机制。村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达97.87%,创建“十个没有”平安乡镇(街道)114个、平安村组(社区)1624个,乡镇、村组综治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建成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756个,建立“能人”调解库、“法官”说法库、干部包联库143个,配备调解人员3460名、“说法”人员836名、包联干部2856名,有效提升了乡村社会治理水平。

七是健全完善扶贫资金投入及风险防范机制。强化财政投入保障,保持市县扶贫投入不低于上年度,2019年、2020年市县落实配套资金分别达10.25亿元、10.26亿元,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资金保障。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和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实行全过程绩效管理,提升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八是健全完善驻村联户帮扶常态化机制。选优配强帮扶力量,将市级包扶单位由60个增加到198个,在每个县(市、区)组建1个市级单位扶贫工作团,加强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日常管理考核,落实生活、交通和通讯补贴等政策待遇,打造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九是健全完善消费扶贫机制。规范扶贫产品认定,建成延安消费扶贫展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消费扶贫,帮助贫困群众建立稳定增收渠道。目前已有203个扶贫产品被纳入《全国扶贫产品名单》,销售金额达到3.34亿元。

十是健全完善扶贫资产运营管理长效机制。出台《延安市扶贫资产管理办法》,建立县镇村三级扶贫资产台账,明确了公益性资产管护责任人,经营性资产经营人和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扶贫资产持续发挥效益。截至目前,完成登记资产6995个,资产总值73.81亿元。

我们通过以上十个长效机制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谢谢!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单红:

感谢薛市长、严书记和朱局长的发布,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们的参与。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明天的发布会继续举行。记者朋友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