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延安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决战脱贫攻坚 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

时间:2020-09-23 15:01:53 来源:陕新发布

pic

9月22日9:00时,延安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吴起县委书记严晓慧、吴起县政府副县长梁丰、吴起县扶贫局局长王鑫、吴起县林业局局长崔江勇围绕“打赢打好脱贫攻坚硬仗 实现全面小康圆满收官”主题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主持。

pic

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本场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我们邀请来了:吴起县委书记严晓慧女士、吴起县政府副县长梁丰先生、吴起县扶贫局局长王鑫先生、吴起县林业局局长崔江勇先生,请他们围绕“打赢打好脱贫攻坚硬仗 实现全面小康圆满收官 ”主题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们关心的问题。

吴起是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是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近年来,吴起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延安精神、长征精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突出“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紧扣“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和“57”标准,举全县之力向贫困宣战,集全民之智向小康迈进,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下面,请严晓慧书记介绍情况。

pic

吴起县委书记严晓慧:

新闻媒体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吴起县委、县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吴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闻媒体界的各位朋友表示诚挚感谢!下面,我就吴起县2015年以来的脱贫攻坚工作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2015年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召开以来,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大力弘扬延安精神、长征精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突出“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紧扣“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和“57”标准,举全县之力向贫困宣战,集全民之智向小康迈进,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全县在册建档立卡人口4477户12284人,已稳定脱贫4248户11858人,未脱贫人口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5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1.3%下降至2019年底的0.37%。

我们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提高政治站位,夯实攻坚责任,动员全县力量尽锐出战、决战决胜,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一是全面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全县各级党组织书记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层层签订“军令状”、责任书,级级成立指挥部、作战室,一线督战、靠前指挥,切实把压力传导到最基层。二是全面配优一线扶贫力量。建立推行“县级领导包镇联村、部门包村、干部联户、工作队驻村”工作机制,29名县级领导包抓9个镇街52个贫困村,110个部门单位包扶全县91个村,1297名科级干部结对帮扶全部在册建档立卡户,精心选派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形成分级负责、尽锐出战的工作格局。三是全面发动各行各业参与。优化“八办三组”职能设置,配强工作力量,加强行业扶贫,确保产业、就业、教育、健康、社保兜底等各项政策全面落实,积极引导企业等社会各界力量助力脱贫攻坚,营造凝心聚力抓脱贫的浓厚氛围。四是全面加大督导督查力度。采取“县级领导带队督导、督查组常态督查、重点任务专项督查”的方式方法,推行“周督查、周汇报、周交办”的工作机制,县委常委会、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或专题会经常听取督查汇报、交办整改任务、跟踪落实推进,以高密度、高标准的督导督查督战保障脱贫攻坚工作落地、落细、落实。

我们牢牢扭住“八个一批”帮扶措施,紧盯“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精准发力施策,全面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村村过硬、户户过硬、全面过硬。一是落实产业扶贫治本之策。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长短结合,鼓励引导贫困群众大力发展山地苹果长效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棚栽蔬菜、畜禽养殖等特色种养产业,走多元增收的路子。2015年以来,全县累计发展山地苹果10万亩,日光温室和弓棚4800座,生猪存栏5.3万头,羊子存栏14万只,新希望30万头生猪养殖场即将投产,贫困群众实现产业全覆盖。二是落实就业创业增效之策。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深化稳岗就业措施,贫困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4887人、开发扶贫公益岗安置1295人,实施技能培训5652人(次),建成社区工厂8家、就业扶贫基地11家,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目标。三是落实两房建设安居之策。坚持“能搬则搬、能改则改”,对生活条件恶劣、住房存在隐患的贫困群众,统一实施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累计建成集中安置点9个,搬迁贫困群众1719户5380人,易地扶贫搬迁入住率和旧宅基地腾退率均达到100%;实施危房改造879户,实现了住房安全有保障。四是落实生态扶贫双赢之策。坚持把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创新推出生态护林员就业、林业项目倾斜、林业产业增收、造林绿化劳务、生态补偿帮助“五大”生态扶贫举措,累计聘用护林员960人次,组织2184户建档立卡户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1338.6万元;创办家庭林场5家,带动413户贫困人口年均劳务增收2000余元。五是落实健康扶贫减负之策。在全省率先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全民就医模式,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参保率100%,慢性病患者签约率100%,“三重保障”累计报销1.1万人(次)9452万元。六是落实教育扶贫增智之策。建立控辍保学制度,在落实好“五免一补”、“两免三补”政策的基础上,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1600元、1000元、400元的标准分别对高中、初中、小学、学前阶段贫困生进行救助,累计资助高中以下贫困学生1.8万人(次)965.9万元,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七是落实社会保障兜底之策。针对无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在册贫困户,全面落实低保、五保、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全县建档立卡户享受低保1738户4333人、五保203户298人、残疾人两项补贴3542人。八是落实基础设施补短之策。大力实施农村基础设施“三提升”工程,新建维修集中供水工程89处、分散供水水井(窖)3848孔(眼),安装净水设备1.5万台,实现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新建维修通村油路49条345.5公里,91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改造提升贫困村电网33个、通动力电43个,实现了户户通照明电、村村通动力电。

我们坚持以高质量脱贫为目标,创新工作模式,加大政策扶持,切实巩固提升脱贫质量,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不返贫。一是“三类管理”让攻坚靶子准起来。将有劳动能力、产业稳定的2549户脱贫户确定为“有劳放心户”;将弱劳动能力、产业不稳定的1005户脱贫户确定为“弱劳重点户”;将无劳动能力的923户确定为“无劳保障户”。针对三类贫困群体,分别采取“帮、带、保”的办法,精准配置资源、精准管理人员、精准开展帮扶,做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二是“三分红两补偿”让群众腰包鼓起来。探索推行企业带动分红、光伏扶贫分红、集体经济分红、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激励补偿的“三分红两补偿”模式,2600余户建档立卡户每年户均分红1000—7000元,1005户“弱劳重点户”每年每户落实生态补偿1989元。三是“三策助力”让农副产品销起来。通过开展消费扶贫、电商扶贫、扶志扶智等活动,促进群众积极参与发展,解决农副产品卖难问题,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坚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决心。省市20家包联单位签订615万元的农产品认购意向,建柜设区、网络平台销售扶贫产品570余万元。四是“五网兜底”让群众福祉多起来。针对923户无劳动能力兜底户,探索推行综合保障政策“基础网”、政企分红“红利网”、产业政策激励“信心网”、资源入股抱团发展“集体网”、社会奉献爱心“社会网”的“幸福五网兜底”工作法,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全面增加群众福祉。累计发放各类社保资金1.2亿余元、扶贫小额贷款2452.6万元。

我们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致力巩固成果,着眼乡村振兴,建立健全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建立监测预警动态帮扶机制。加强对全县脱贫监测户、边缘户的分级监测预警,落实对返贫和新增贫困人口的动态帮扶措施,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二是建立稳定增收带贫益贫机制。保持产业就业扶持政策内容不变、力度不减,鼓励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群众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拓宽收入渠道,确保稳定增收。三是建立扶贫资产运营管理机制。加强对各级各类扶贫资金形成的扶贫资产的监督管理,全面排查登记,明晰产权归属,确保扶贫资产安全运行、保值增值、长期稳定发挥效益。四是建立基础设施管护运营机制。实行“路长制”,夯实县、镇、村三级公路养护责任,足额保障公路养护经费;成立饮水工程维修服务队,县财政每年列支245万元用于饮水安全设施的检修养护。五是建立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机制。扎实推进产业支撑、就业服务、公共服务、社区治理、责任落实等方面的扶持工作,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六是建立“三保障”巩固提升机制。实行控辍保学“十项制度”,落实教育“七长”责任制,确保学生不辍学;实行危房动态监测机制,发现一户、解决一户;健全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机制,重点加强医保“三重保障”和慢性病签约救助。七是建立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机制。实施村级集体经济重点扶持、典型培育、集中清零“三大行动”,县财政配套资金605万元,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有力保障。八是建立乡村治理机制。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大力培育文明乡风,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共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58个、移风易俗示范村18个。九是建立扶贫资金投入及风险防控机制。加大财政扶贫投入,严格落实资金监管责任,对扶贫资金实行全过程绩效管理和审计监督。十是建立驻村联户帮扶常态化机制。制定建立选派第一书记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落实驻村队员生活补助、健康体检等关心关爱措施,确保基层帮扶队伍稳定。十一是建立消费扶贫机制。出台促进扶贫产品销售、发动社会力量助力的具体举措,鼓励干部群众、社会各界参与消费扶贫,通过线上线下多元渠道,打开县域优质扶贫产品畅销之路。

我们始终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加强作风建设,鼓励担当作为,不断增强扶贫队伍攻坚能力,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一是抓党建促脱贫。始终把党支部作为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全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大力推广“党建+”模式,创新推行镇、村“双十条”措施,切实提高镇街和村级组织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91个村集体专业合作社、63个互助资金协会实现了党建引领带动全覆盖。二是转作风增本领。坚持以硬作风打硬仗,先后部署开展“干部作风提升年”、“干部作风加强年”等活动,切实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推动干部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脱贫攻坚上,成为做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累计查处扶贫领域问题145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0人。三是重激励促担当。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干部,先后提拔扶贫干部55人。提高脱贫攻坚考核权重,制定出台了关心关爱干部的《实施意见》,设立干部关爱基金,对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购买了人身意外险,激励扶贫干部担当作为。

经过五年努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全面提高了贫困群众收入水平,明显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提高了基层治理能力,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也展现了吴起作为、形成了吴起特色。

一是“特惠政策”成为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思路和“长短结合、因户施策”的办法,在严格落实上级产业发展普惠政策的基础上,实行靶向发力、精准滴灌,每年适当调整农业产业扶持办法、脱贫攻坚产业扶持措施等特惠性政策,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山地苹果、设施农业、特色种养业,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五年多来累计发放各类农业产业补助资金1.5亿元,从源头解决群众发展产业“缺钱”的问题。

二是“生态扶贫”使得受益群众喜笑颜开。吴起是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我们牢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谆谆教诲,坚持把国家要“绿”与群众要“利”统一起来,在兴林中富民、富民中兴林,创新生态扶贫模式,实施“林业项目倾斜、劳务造林优先、生态补偿帮助、护林管护扶持、林业产业增收”五大帮扶举措,对全县4477户贫困户进行帮扶,仅生态扶贫一项,一些贫困户年收入就达到了6000元,涌现出了李树和家庭林场等带富典型。

三是“抱团取暖”开辟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我们坚持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深入实施村集体经济“三大行动”,有效整合区域优质资源和项目资金,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出公司化运营、抱团式发展、保底式分红等新路径、新模式,涌现出吴起街道“党建引领、镇村联合、村社合一”、铁边城镇集体光伏项目等典型经验,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物质基础。

四是“先诊疗后付费”解决群众看病燃眉之急。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在全省率先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就医模式,县镇医院全部设立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窗口,最大程度方便群众看病,贫困人口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高达80%以上。同时扩大受益面,由贫困人口参与向全民覆盖转变,群众采取“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就医累计30234人(次),全面解决了患者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

李少婷:

谢谢严书记。

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单位名称。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近年来,吴起县在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都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pic

吴起县政府副县长梁丰:

脱贫攻坚,基础先行。我们聚焦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累计整合各类项目资金5.3亿元,大力实施安全饮水、电力改造、通村道路、网络升级、美丽乡村“五大行动”,全面提升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一是实施“安全饮水”行动,让群众喝上“干净水”。采取集中式和分散式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安全饮水问题。2015年以来,先后新建集中净化水厂8处、供水工程32处,分散式水窖3253孔、集雨场1447处、水井595眼,安装净水设备1.5万套,发放消毒药品640箱,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实现了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二是实施“通村道路”行动,让群众走上“致富路”。“要致富、先修路”。2015以来,全力推进建制村道路建设,累计建成通村油路28条238公里,整治“油返砂”道路21条107.5公里,实现了全县91个建制村615个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的目标。三是实施“电力改造”行动,让群众用上“放心电”。全面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行动。2015年以来,电网改造提升贫困村33个,通贫困户家庭用电94户,贫困村通动力电43个。全县91个行政村村村通上动力电,户户用上照明电。四是实施“网络升级”行动,让群众通上“稳定网”。对全县所有村组移动通讯网络进行地毯式排查,对信号覆盖较弱的个别村组,逐个进行优化解决,目前移动通信和4G网络实现“全覆盖”。全面启动5G基站建设工作,已建成基站9个,预计年内再建基站32个,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努力让全县人民都用上稳定可靠的移动通讯网络。五是实施“美丽乡村”行动,让群众住上“漂亮家”。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大力实施“厕所革命”,累计建成美丽示范宜居村73个,新建、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14777座,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生活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同时,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管护运营机制,探索推行“路长制”,分别按每年每公里5000元、1万元、1.5万元的标准落实村道、镇道、县道养护经费,确保农村道路畅通。财政每年列支245万元用于饮水安全工程养护,成立维修服务队,定期检修维护,确保饮水安全。

陕西日报记者:

近年来,吴起县围绕教育扶贫做了哪些工作?都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pic

吴起县扶贫局局长王鑫:

吴起县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着力补齐办学短板,坚决做到“五个到位”,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辍学”。一是责任夯实到位。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双线”工作机制、“七长”责任制和跟踪监测制度,成立由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教育部门、各学校负责人为成员的控辍保学领导机构,按照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要求,实行“一对一、人盯人”监管助学帮扶,落实“双排查、双报告、双追踪、双劝返”联动机制,扎实做好辍学学生劝返、登记和书面报告工作,确保每位学生不因贫辍学。二是政策落实到位。在全面足额落实中省市资助政策的同时,建立县级贫困资助体系,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1600元、1000元、400元的标准分别对高中、初中、小学、学前阶段贫困生进行救助,做到应助尽助。累计资助高中以下贫困学生1.8万人次965.9万元、贫困大学生234人47万元。三是师资优化到位。制定教师培训培养计划,加大基层教师选聘力度,每年落实教师和校(园)长培训费540万元,采取“请进来讲”、“送出去学”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教师全员培训,累计选聘优秀教师475名,培训教师2050人(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四是设施配套到位。全面改善移民搬迁安置点教育保障工作,建成投用吴起镇初级中学、第三小学、第十幼儿园,新增学位5340个。争取上级资金1200余万元,县级配套943万元,对县一中、二中、周湾镇小学校舍进行维修改造,新建宜兴小学餐饮楼1座,完成11所学校旱厕改造升级任务。五是结对帮扶到位。全县1398名教师结对帮扶1791名贫困学生,做到了贫困学生教育帮扶全覆盖。成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全县46名重度残疾儿童进行评估鉴定,其中42名免予教育、4名“送教上门”。同时,我县高级中学、二中、二小、三小分别与江苏江浦中学、汉中龙岗学校、西安沣西实验学校、西安高新国际学校进行合作交流,名校帮扶辐射带动作用已初步显现。

三秦都市报记者:

吴起县是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请问吴起县是如何发挥生态优势,推进“生态扶贫”工作的?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pic

吴起县林业局局长崔江勇:

我县坚持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把生态要“面子”与群众要“里子”高度统一,创新推出“林业项目倾斜脱贫、劳务造林优先脱贫、生态补偿帮助脱贫、护林管护扶持脱贫、林业产业增收脱贫”五大生态扶贫举措,走出了一条生态美和百姓富的“双赢”路子。一是林业项目倾斜“脱贫”。在实施造林绿化项目时,优先向贫困村倾斜,累计吸纳1318户贫困群众参与劳务造林,户均每年增收2300元左右。按照“产权明确、谁造补谁”的原则,给有地块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确认10亩宜林荒山,用于发展生态林或经济林,累计帮助658户贫困群众户均增收2000元。组织2184户建档立卡户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补贴1338.6万元。二是劳务造林优先“脱贫”。坚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鼓励引导林业专业大户创办家庭林场,优先吸纳周边贫困群众参与家庭林场建设、获取劳务收入、实现脱贫增收。全县累计创办家庭林场5家,造林10.3万亩,带动413户贫困群众年均增收2000余元。三是生态补偿帮助“脱贫”。将国家退耕还林补助期满的4477户建档立卡户全部纳入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户均获得补偿830元。鼓励在产权不变的前提下,优先将集体公益林承包给贫困户管护,累计帮助5979户贫困户每户每年获得补偿1800至2000元。四是护林管护扶持“脱贫”。按照县管、镇聘、村用的原则,选聘960名贫困群众担任村级护林员,累计发放补助金250.6万元,让贫困群众在保护绿水青山中享受到“生态红利”。2018年以来,按照“五个一批”开放要求,将周湾和铁边城两个国有林场作为首批开放单位,吸纳20名贫困群众参与生产经营活动,每年人均增收6000元。五是林业产业增收“脱贫”。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通过政策扶持、土地流转等方式,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种植、养殖等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做到藏富于林、藏富于山。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山地苹果648户8000余亩、吴起楸子76户1500亩、油用牡丹58户3200余亩,发展林下养殖48户,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记者:

吴起县2018年实现了整体脱贫,请问吴起县对照中省市反馈的各类问题,是如何举一反三抓好整改的?谢谢。

王鑫:

狠抓各类反馈问题整改,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证。我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中省市部署要求,结合“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行动,扎实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省级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切实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巩固提升脱贫质量。一是夯实主体责任。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领导小组会、专题会进行安排部署、听取汇报、分析原因、细化措施、推进整改。县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承担整改任务的县级领导靠前指挥、现场督导,镇街和相关部门全部立下“军令状”,自觉认领、举一反三、立行立改,确保反馈问题彻底整改。二是创新整改举措。为将脱贫攻坚漏洞短板找实、找准、找全,做到一网打尽,我县采取“1+3+N”工作法,实行梯次全面排查,确保问题移交到位、责任夯实到位、整改成效到位、质量提升到位。“1”是每周定期召开一次协调调度会,汇总问题、现场交办、夯实责任、限期整改;“3”是三线排查,即:村级“四支队伍”地毯式排查,镇街组织小分队重点排查,行业部门定向专项排查;“N”就是成立各类督查检查组,紧盯问题、全程跟踪、精准整改,真正实现问题整改清零见底。三是开展“回头看”。通过“三再一交账”扎实开展“回头看”,“三再”就是动员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围绕“五查十八看”内容,逐项对标再过筛、再排查、再整改,彻底补齐脱贫攻坚短板漏项;“一交账”就是详实填好村户交账表,真正交好脱贫攻坚总账。目前,各级反馈及自查发现的66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四支队伍”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请问吴起县是如何管理“四支队伍”的?在激发他们工作热情上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严晓慧:

我们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狠抓“四个强化”,确保我县“四支队伍”作风过硬、本领高强、能打胜仗。一是强化日常管理,推动履职尽责。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部长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吴起县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压实镇街党委日常管理主体责任,督促“四支队伍”更好发挥作用,不定期对“四支队伍”在岗情况、工作日志、民情日记进行督促检查,确保驻村帮扶工作扎实开展。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工作本领。把教育培训作为提升“四支队伍”工作能力的主要抓手,紧扣脱贫攻坚政策、富民产业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内容,通过集中轮训、交流座谈、现场观摩和田园课堂等方式,全面对“四支队伍”开展培训。累计举办专题培训班29期,培训4448人(次)。三是强化督查考核,传导责任压力。健全完善考核细则,合理设置考核指标,由县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组对“四支队伍”的责任落实、工作措施、问题整改和工作成效等方面进行全面督导考核,对考核排名靠后、工作不力的及时召回重派,对考核优秀的予以表彰重用。2016年以来,调整第一书记255人,表彰奖励优秀第一书记、驻村队员77名、提拔重用55名。四是强化服务保障,提升帮扶信心。严格落实《关于村干部绩效补贴与脱贫攻坚成效挂钩的补充意见》要求,将村干部工资总数的40%与脱贫攻坚成效挂钩,倒逼村干部履职尽责。足额保障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每年各1万元的工作经费,并按照第一书记50元/天,队员40元/天的标准按时发放生活补助。制定出台了《关于关心关爱干部的实施意见》,对在职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任职满2年及以上的,从第三年起每人每年分别发放5000元和2000元津贴,同时为所有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进行健康体检、购买意外伤害险,进一步激发了“四支队伍”的工作热情和干事劲头。

李少婷:

感谢严书记和三位发布人,谢谢各媒体记者的参与。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