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延安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决战脱贫攻坚 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
时间:2020-09-25 14:30:55 来源:陕新发布
9月24日10:30时,延安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富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彦侠,富县县政府副县长许新选,富县扶贫局局长周述勤,围绕“凝心聚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主题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主持。
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这场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八场,我们邀请来了富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彦侠女士,富县县政府副县长许新选先生,富县扶贫局局长周述勤先生,请他们围绕“凝心聚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主题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们关心的问题。
富县素有“塞上小江南”和“陕北小关中”之美称。五年来,富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强化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统筹推进“八个一批”脱贫工程,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下面,就请李彦侠女士介绍情况。
富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彦侠: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界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同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中共富县县委、富县人民政府对大家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富县经济社会发展表示衷心感谢!对大家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富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以简要介绍。
富县位于延安市南部,总面积4182平方公里,辖6镇1乡1个街道办,总人口15.7万人。2015年确定贫困村5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63户15157人。
5年来,富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统筹推进“八个一批”脱贫工程,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8年54个贫困村全部达标退出,实现了全县区域性整体脱贫;截至2019年底已稳定脱贫4263户14148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0.34%降至0.8%;剩余贫困户600户1009人现已达到脱贫条件,脱贫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脱贫质量持续提升,今年可实现决胜脱贫攻坚目标。
一、抓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
坚持把产业脱贫作为根本举措,按照“企业带动、规模经营、绿色发展、品牌增效”的思路,突出苹果、水稻、烤烟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不动摇,注重在畜牧养殖、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上求实效,结合产业“后整理”,积极构建产业发展大格局,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特色鲜明”的产业脱贫增收体系,实现了产业提质增效,贫困户增收脱贫。在产业扶持上,坚持因村因户确定增收产业,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全面落实未脱贫户4000元、脱贫户2000元的产业补助政策,并通过筛选确定了4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了产业帮扶关系。累计发放产业补助资金4002.93万元,全县有产业发展条件的3996户贫困户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在产业“后整理”上,按照“发展一个产业,引进一批企业,打造一个品牌,进行一次后整理,延伸一次产业链”的“五个一”工作思路,先后建成了万吨果汁厂、畜禽产品加工厂、驴奶加工厂、蜂蜜加工厂、贡米加工厂和粮食酒厂,使每一个产业都有了下游加工企业,架起了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桥梁,既延长了产业链,又解决了老百姓农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增加了附加值。
二、抓创业就业,拓宽增收渠道
坚持把就业脱贫作为重要措施,针对不同条件的扶贫对象,通过采取开发公益岗位、技能培训、搭建就业平台、开展创业扶持等方式,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围绕建立健全创业就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加强跟踪服务等就业扶贫机制,探索形成了“1+5”就业扶贫模式,即:紧扣产业就业融合发展一条工作主线,全面落实就业援助、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基地吸纳、公岗兜底五项措施。累计为1392户贫困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6972.39万元,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89场次2135人次,实现转移就业2735人,累计聘用公益专岗88人、特设公益专岗1697人、生态护林员127人,协调延能化等企业安置贫困大学生74人。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3367元上升到2019年的9262元,年均增长29.1%。
三、抓基础设施,缩小“两个差距”
坚持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同等关注,努力实现服务均等化。统筹做好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住房保障工作,全面落实移民搬迁、危房改造政策。累计投入资金3.24亿元,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1626户,完成易地搬迁1081户,全县贫困户告别了危房,住进了安全住房。结合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按照维修6000元,重盖12000元的标准,改造提升非贫困户住房1993户,使非贫困户的住房质量得到全面提升,缩小了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差距。在做好搬迁建房的同时,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围绕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三提升”要求,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以来,每年实施30个村基础设施提升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8亿元,硬化巷道140万余平方米,基本实现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均等化,缩小了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差距,使所有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四、抓脱贫成效,创新工作机制
坚持把载体创新作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的有效手段,每半年开展一次综合研判,并创新开展述职评议工作,通过“八办三组”牵头单位向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述职、包扶部门和第一书记向研判组述职,倒逼行业部门和包扶单位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全面摸清缺项短板、找准根源及对策,强化整改,推动工作落实。此项工作举措被陕西电视台《新闻联播》《今日点击》等栏目相继报道。同时,围绕进一步提高脱贫退出质量,规范退出程序,展示帮扶成效,对标脱贫退出任务和标准,推行了“贫困户帮扶脱贫成效清单、贫困村脱贫退出成效清单、贫困村驻村包扶成效清单、贫困村脱贫退出认定清单”四张清单管理制度,通过公示公开的形式,接受群众的监督检验,做到了贫困村和贫困户脱得明白、退得清楚,赢得了群众对扶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有效提升了满意率,得到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认可,并在全市推广。
五、抓搬迁后续,确保安居乐业
坚持把移民搬迁后续帮扶作为巩固搬迁成效的重要措施,按照安置社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小型保基本、中型保功能、大型全覆盖”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推行“三个一批”工作措施,为搬迁对象搭建发展平台,引导搬迁户从事农业、务工、经商等,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通过基地吸纳安置一批,在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就业扶贫基地9个、社区工厂14个,并积极对接安置小区周边企业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620名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通过产业发展扶持一批,提升苹果等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涉农企业和合作社,带动搬迁户发展苹果、水稻、烤烟、中蜂等产业;通过技能培训创业一批,根据搬迁户就业意愿及市场用工需求,开展“3+1”技能培训(即: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就业创业培训、以工代训+县校联合培训)。“三个一批”措施的落实,使1081户贫困搬迁群众都有了稳定致富产业。
六、抓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
坚持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作为根本目标,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组织、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充分发挥了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以“两抓一教育三提升”活动为重要载体,开展了“知荣辱、感党恩、要自强、同关爱”感恩奋进主题教育、“我的脱贫故事”巡回演讲等活动,通过举办学习班、进行大讨论、开展观摩会等学习教育形式,切实增强贫困群众感谢党恩之情、奋力脱贫之志,汇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正能量。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管理,以乡风文明行动为有效牵引,大力开展扶志扶智行动及村级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倡树了文明新风。全面推行“爱心超市”做法,杜绝简单给钱给物扶贫,将奖励优惠对象范围扩大至全体村民,通过正面引导和奖励激励,全力营造了脱贫光荣和赶超奋进的浓厚氛围。
七、抓作风建设,夯实工作责任
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要保障。不断强化县级领导包镇联村、部门单位包村、干部驻村联户帮扶工作机制,开展常态化督查检查,确保政策措施落实落细、工作取得实效。把脱贫攻坚督查考核结果运用与落实“三项机制”结合起来,将脱贫责任落实、帮扶工作成效作为单位评优奖先、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累计提拔重用一线扶贫干部78人,奖励脱贫工作先进单位77个、先进个人344名,形成了领导带头干、干部主动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脱贫攻坚总攻号令,牢固树立“交细账、交实账、交总账”的思想,把“对标补短”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持续巩固提升工作成效,凝心聚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最后,再次感谢新闻媒体界的各位朋友对富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真诚邀请大家来富县检查指导、观光交流。
谢谢大家!
李少婷:
谢谢李县长。
现在请大家就关心的问题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单位名称。
农业科技报记者:
富县是农业大县,也是苹果产业强县,请问富县在产业脱贫工作中,采取了哪些举措,如何确保实现稳定脱贫?谢谢。
富县县政府副县长许新选:
我县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根本,发挥优势,精准施策,大力发展增收产业,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做强做大产业基地。在塬区乡镇按照“多乡一业”的思路做强苹果产业;在川道乡镇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做优水稻、中蜂、烤烟、草畜等特色产业,全县发展苹果37.2万亩、烤烟1.26万亩、水稻1.5万亩、中蜂5万箱、毛驴4150头、畜禽36.8万头(只),3996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建立了脱贫产业,实现了产业增收全覆盖。二是做全做细产后整理。全面开展农产品后整理,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围绕苹果产业,建成12条智能选果线、1条果汁生产线、26万吨冷气库;围绕水稻产业,建成3个现代化大米加工厂;围绕养殖产业,建成了畜禽产品综合加工厂、蜂蜜加工厂和驴奶加工厂。这些冷气库及加工厂的建成,对所有大宗农产品进行了深加工,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价值点。三是做优做亮农业品牌。成功创建全国首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县、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生态原产地农产品保护示范区,富县“延安苹果”荣获“第三届中国食品农产品产销与电商大会中国食品产业金品牌”,培育“延安苹果”授权企业33家,注册形成了“直罗贡米”、“鄜州蜂蜜”、“鄜康”驴产品等农副产品品牌50多个,大大提升了富县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四是做大做宽销售市场。2019年至今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举办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50场次,累计建成苹果专卖店、直销窗口85个,培育苹果出口企业4家、农产品电商企业35家、网店微店2000多家,建成农产品网络销售直播间5个。与遂溪县结为“南果北上 北果南下”友好县区,共同拓展苹果销售市场,使富县苹果走进了大湾区。县内果业企业与世纪联华超市、盒马鲜生超市、珠海市场集团等40余家知名连锁超市和果品营销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的苹果订单约占苹果总产量的四分之一。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实施了苹果“保险+期货”价格指数保险试点项目,投保面积分别为2万亩及2.4万亩,带动1780户及3344户果农增收。9月27日,将邀请30余家国内知名果品企业来县开展苹果产销对接活动,促进苹果销售。五是做实做活利益机制。探索形成了以绿平果业公司为典型的“果园变资本、苹果变股金、果农变股东”的“苹果后整理+三变”、以蒙驴集团为典型的“荒山入股+三变”等多种“三变”模式,以及“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帮扶机制,全县44家企业(合作社)结对帮扶3996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了贫困户发展与企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增强了脱贫动力。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不仅为每一户贫困户发展了1至2项长效增收产业,而且为贫困户农产品的加工、储藏、销售增值搭建了稳定渠道,贫困户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000元以上。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今年以来,中省市把“消费扶贫”作为决胜攻坚的重点工作,请问,富县是怎么做的?谢谢。
富县扶贫局局长周述勤:
“消费扶贫”是确保贫困群众产业持续稳定增收的主要措施,富县今年十分重视“消费扶贫”工作,及时成立了工作专班,制定了工作方案,全力推进这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明确了助力消费扶贫的工作措施。要求县内机关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包扶单位、包扶干部优先购买扶贫产品;明确单位可以利用工会会费购买扶贫产品,发放干部职工福利。目前,机关单位和个人购买销售扶贫产品111.3万元。二是加强“三专”建设。按照“政府搭平台,企业来运营,社会齐参与”的思路,全县消费扶贫工作呈现多点发力,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全县带贫益贫企业设立外销直销窗口48个,设立扶贫专柜16个,其中省外6个,省内县外7个,县内3个。建成消费扶贫专馆11个(其中:县城3个,乡镇8个),和京东、淘宝、拼多多、社会扶贫网、陕西消费扶贫馆、陕西扶贫空间、大学生村官联盟等平台合作建成消费扶贫专馆11个,多层想、多渠道推介展销富县特色优势农特产品。目前,已销售扶贫产品价值854.55万元。此外,在超市、批发市场、物流企业设立扶贫产品专区和销售点11个,将扶贫产品和县内个人消费相结合,已销售扶贫产品13.6万元。三是开展消费扶贫月系列活动,营造全社会助力消费扶贫的氛围。制定了《富县消费扶贫月活动实施方案》,9月13日已举办了农产品直播销售大赛;9月23日举办了“庆丰收、迎小康” 富县庆祝2020年中国丰收节活动,集中展销全县农产品,引导企业现场签定销售购买协议,通过网上直播增强效果。国庆节后,还将在省外举办苹果销售推介系列活动。我相信,我们通过多措并举,拉长了产业链,打通供应链,让全县农产品走出去,把外部消费引进来,群众能稳定增收,使消费扶贫这一新的扶贫模式落地生根。也希望大家后期能关注、报道我们的消费扶贫工作。
大秦网记者:
在刚才的发布会上,你们提出了消除“两个差距”,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均衡发展的工作思路。我想问一下,你们具体是怎么做的,取得了怎么样的效果呢?谢谢。
许新选: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县围绕消除非贫困村与贫困村在基础设施上的差距,消除非贫困户与贫困户在安全住房上的差距,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提升基础设施水平。通过整合涉农资金、争取项目资金和财政加大投入等渠道筹措投入资金4.6亿元,新修贫困村道路75.2公里、非贫困村道路29.6公里,完成了40个贫困村和40个非贫困村的巷道硬化,实施了54个贫困村的129处饮水安全工程、67个非贫困村的161处饮水安全工程以及155个电力保障提升项目,54个贫困村和83个非贫困村全部建立了标准化卫生室。二是加强安全住房建设。在全面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完成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1081户的基础上,追加危房改造补助政策,实行危房改造贫困户新建房屋每户补助4.5万元、维修加固每户补助2万元,非贫困户新建房屋每户补助1.2万元、维修加固每户补助0.6万元,加快了危房改造,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1626户、非贫困户危房改造1993户。三是建立长效运行机制。针对过去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不到位的问题,建立了富县基础设施管护运营长效机制,出台了《富县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细则(试行)》《富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等制度,夯实了县、镇、村三级的管护责任,确保了基础设施规范管理、长期运行。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了农村基础设施均衡发展,全县所有贫困村、非贫困村的水、电、路、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全面达标,所有贫困户、非贫困户均住上了安全住房,赢得了广大群众对扶贫工作的一致满意。
陕西日报记者:
延安市委提出的“村村过硬、户户过硬,全面过硬”的目标,请问富县是如何做的?谢谢。
周述勤:
富县把这一要求贯穿于近两年脱贫攻坚工作的始终。一是实施综合研判和动态监测,严把巩固质量提升关。每年围绕脱贫任务、措施落实和“两不愁、三保障”达标要求,开展两轮次综合研判,对发现的问题和缺项,建立台账,逐项清单交办,限期整改。定期对行业脱贫政策兑现落实进行动态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督办。同时,针对已脱贫户和已退出村巩固提升方面的弱项缺项问题建立了动态监测持续提升工作机制,发现问题,动态纳入,及时交办落实,确保缺项问题得到解决,保障了巩固提升的质量。二是强化基层党委督导研判职能,严把程序质量关。每年的综合研判及动态调整工作在民主评议和镇村核查的基础上,各乡镇党委将党委会下沉到村,重点围绕村户巩固提升的质量和村户存在的问题开展督导研判,确保了巩固提升的质量和后续帮扶措施的落实。三是推行贫困退出“四单管理”制度。围绕进一步提高脱贫退出质量,规范退出程序,展示帮扶成效,对标脱贫退出任务和标准,围绕帮扶措施、帮扶成效、退出认定资料的规范整理和公开公示,在全县贫困村脱贫退出达标上推行“四张清单”(贫困户帮扶脱贫成效清单、贫困村脱贫退出成效清单、贫困村驻村包扶成效清单、贫困村脱贫退出认定清单)管理制度,将帮扶措施和成效逐条逐项对标贫困退出“57”标准及“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既是对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的回头望,又是对帮扶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再梳理、再提升。通过公示公开的形式,接受群众的监督检验,做到了贫困村和贫困户脱得明白、退得清楚,赢得了群众对扶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有效提升了满意率,也实现了“村村过硬、户户过硬,全面过硬”目标。此项工作创新,得到省市领导普遍认可,已在全市广泛推广。
华商报记者: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对标补短”工作,请问,富县在“对标补短”工作上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工作效果如何?谢谢。
李彦侠:
“对标补短”工作是决胜决战全面收官的重要抓手,富县充分抓住这个机遇,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一是开展了集中自查。借鉴国家普查的东风,抽调参与过国家普查的干部,由“八办两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逐乡镇进行了为期10天的集中自查,查村户巩固提升的缺项和问题,查脱贫措施的落实和脱贫成效,查基础信息和帮扶措施账实相符和账帐相符,通过集中自查,全面梳理和发现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集中自查和发现的问题以问题清单和督办单的形式逐乡镇、逐部门交办,限期整改落实,推动了“补短”工作集中开展。二是坚持集中自查和常态化“对标补短”相结合,建立了定期通报和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每周自下而上上报发现问题,每周自上而下交办问题,建立了“对标补短”情况台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对标补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落实跟进措施,确保“对标补短”工作持续有序开展。我相信,通过持续“对标补短”,富县能高质量完成决胜收官的任务。
李少婷:
感谢李县长、许县长和周局长的发布,也谢谢媒体记者的参与。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