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商洛市“牢记嘱托接续新奋斗 攻克堡垒创造新生活”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 第五场(山阳县)

时间:2020-10-21 15:00:00 来源:陕新发布

pic

10月21日上午10:00,商洛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牢记嘱托接续新奋斗 攻克堡垒创造新生活”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山阳县委书记张国瑜,山阳县委常委、副县长李伟,山阳县扶贫局局长李文,请他们围绕“牢记嘱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接续奋斗建设美丽幸福新山阳”主题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pic

商洛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刘明权: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牢记嘱托接续新奋斗 攻克堡垒创造新生活”脱贫攻坚系列发布会。今天是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山阳专场。

今天上午,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山阳县委书记张国瑜先生,山阳县委常委、副县长李伟先生,山阳县扶贫局局长李文先生,请他们围绕“牢记嘱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接续奋斗建设美丽幸福新山阳”主题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张书记作介绍。

山阳县委书记  张国瑜

媒体界各位朋友:

大家好!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山阳县脱贫攻坚工作。首先,我代表山阳县委、县政府,向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办和媒体界各位朋友表示衷心感谢!我今天发布的主题是:牢记嘱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接续奋斗建设美丽幸福新山阳。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头等大事,也是全县人民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山阳作为全国深度贫困地区县区代表之一,我参加会议并汇报南水北调水源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今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第一站就来商洛调研秦岭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工作。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深情关怀,为我们指明方向、提供遵循、注入动力,鼓舞全县上下勠力同心、众志成城,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脱贫攻坚战。

山阳地处秦岭南麓、陕西东南部,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属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陕西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29个,其中深度贫困村30个;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7万户10.67万人。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强化精准施策,持续对标补短,实现生态保护与群众脱贫“双赢”。目前,整县实现脱贫摘帽、12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0.43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46.42%降至1.02%。

一、扛牢责任尽锐出战,推动责任工作政策三落实一是夯实脱贫责任。主动扛牢“三级书记”抓脱贫责任,压实压紧分管行业和包抓镇办县级领导、“八个一批”行业扶贫部门、镇办和村社、“四支队伍”、帮扶单位、帮扶干部等责任,凝聚强大攻坚合力。二是强推工作落实。建立“八办六组”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县级领导包抓镇办、镇办领导包抓村组、党员干部包户结对,推动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各项硬任务达标清零。三是精准落实政策。聚焦“八个一批”“六个精准”,制定扶贫政策落实“六个指导意见”,精准兑现教育、医疗和兜底保障等各项民生政策,让贫困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党的温暖。

      二、做强做实产业就业,确保群众收入达标两不愁一是大抓脱贫产业。面对脱贫攻坚和水源涵养地保护的双重责任,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认真践行“两山”理念,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突出绿色循环、全产业链发展精深谋划产业,实施强药、扩菌、稳果、优畜“四大工程”,狠抓药、菌、果、畜、茶叶、中蜂、光伏、电商、旅游、劳务“十大脱贫产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带动和金融、科技、营销帮扶创新的“三带三创”产业带贫模式,建成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家、现代农业园区26个,实现每个产业至少有1至2家龙头企业带动,9.98万名贫困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我县发展绿色特色产业的有效做法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被《光明日报》宣传报道。大力开展消费扶贫行动,采取龙头企业带销、商场超市直销、电子商务营销、帮扶单位助销、网络直播代销等模式,推动山阳农产品进驻北京、南京、西安等商超,21个扶贫产品供应商、49项农特产品入选国务院扶贫办扶贫产品认定目录,天麻、九眼莲、核桃等被认定为国家地标产品。二是大抓集体经济。制定出台《激励村(社区)干部发展集体经济“五条措施”》,创新推行集体经济“2+X”发展机制,即县上统一为贫困村安排光伏电站和金鸡扶贫2项共性增收项目,各村(社)再因地制宜发展1项以上的特色增收项目,全县13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三是大抓稳岗就业。打造山阳建筑和返乡创业就业扶贫“两大品牌”,发挥建筑业基础优势,有组织地开展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年县外转移就业2.8万余人;扎实开展“百企联百村带万户”精准扶贫行动,吸引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建成了一大批社区工厂、扶贫车间和产业基地,带动就业创业2.06万人。我县“打造两大品牌,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主渠道”入选人社部人社扶贫典型案例。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不误农时狠抓春耕秋种农业生产,全力推动涉贫企业项目复工复产,“点对点”输送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4.99万贫困劳动力实现4.88万人就业创业,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对群众收入的影响。

        、对照标准精准落实,实现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一是加强控辍保学断贫根。全面落实“七长”责任,狠抓控辍保学,对因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重度多重残疾儿童,实施送关爱服务,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辍学。二是加大医疗救助减负担。严格执行“一站式”即时结算、“先诊疗后付费”等健康扶贫政策,新改建县医院、中医院投入使用,所有镇均建有中心卫生院,239个村卫生室全部达标,贫困群众全部参合参保,大病专项救治率99%,慢性病患者签约服务率100%,政策范围内平均报销比例80%以上。三是扭住住房安全不放松。全县12472户易地扶贫搬迁户、5994户危改贫困户全部入住新房。统筹推进移民搬迁后续扶持,出台上学就医、党组织建设等管理办法,大办社区工厂和扶贫车间,实现所有搬迁安置点管理和服务、社区工厂或扶贫车间建设“两个全覆盖”。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先后两次对我县移民搬迁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四是突出基础设施强支撑。统筹实施129个贫困村国开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110个非贫困村基础设施补短项目,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406处、解决41.9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完成“油返砂”整治310.8公里、建成深度贫困村通组路109.4公里,电力入户全部达标,网络通讯、广播电视覆盖大幅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2019年我县被省政府命名为“生态建设强县”。

四、聚焦贫中贫坚中坚,力克深度贫困三重点一是聚焦区域攻坚重点。落实深度贫困村“六个一”帮扶机制,将扶贫力量、资金、项目向深度贫困村倾斜,特别是把天麻产业作为深度贫困村、高寒边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的特色产业,建成天麻菌种厂,发展天麻2000余亩。二是聚焦特殊群体攻坚重点。改造镇办闲置办公用房,建成特殊人群兜底保障院5所,集中供养特殊困难群众328名。开展农村“五保”和兜底脱贫特困对象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对583户散居“五保”对象房屋进行改造提升,对242户散居“五保”对象实行集中供养,使他们住房安全、生活无忧。2019年被授予“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三是聚焦工作攻坚重点。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救助因病因残贫困群众8.17万人次,并为1556名矽肺病患者增加500元/人·月的生活补助,有效防止和减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发生。

五、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实施扶贫扶志扶智三结合一是是加强文明引导。创新实施“三讲三评三创”新民风建设入选全省《扶贫扶志在基层》案例,中国美术家彩绘“一带一路”画展、书画捐赠文化扶贫活动被列入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创新项目。是加强典型引导。李长庆同志的扶贫先进事迹全省学习,电影《秦岭花开》即将公映。是加强政策引导。制定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系列脱贫政策,所有村建成并规范营运“爱心超市”。是加强信心引导。扎实开展“扶贫脱贫互讲互评”活动,这一有效做法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当代陕西》和陕西先锋进行了专题报道;创新实施的居室环境改造,极大地提升群众的居室条件,也改变了群众的精神面貌。

六、深化社会帮扶体系,注重内力外力两力并举一是深化宁商协作。扎实开展劳务协作,全面加强人才交流,持续深化镇村结对,争取苏陕扶贫协作资金4.3亿元,实施协作项目91个。二是推进“3+X”帮扶。加强与省水务集团、西北政法大学、西安交大一附院等对接合作,建设磨沟水库、漫川关镇供水工程,签署一批援建和农特产品销售协议。三是加强定点区域帮扶。争取中国钢研集团帮扶资金800余万元,发展产业项目23个;争取西安市莲湖区和浐灞生态区帮扶资金各130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9个。

七、强化基层党建引领,激发党组织和党员两个作用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攻坚年”等活动,动态开展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排查整顿,村级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均实现“一肩挑”,“丰阳堡垒·天竺先锋”党建品牌持续创亮。移民小区治理“四建四进”做法被人民网报道。二是发挥两个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深化“党旗引领脱贫路”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推行“三建三带”模式,从严加强“四支队伍”建设管理,坚持实行周例会制度,真正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三是持续转变作风。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增进对群众对党对总书记的感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持续开展“转作风、夯责任、抓落实、促发展”作风建设专项整治,有效倒逼责任落实、作风转变、效能提升。

八、健全防返贫长效机制,做到减贫和巩固两手抓一是狠抓问题整改。一体推进、动态整改中央专项巡视、成效考核、民主监督、国家普查等反馈问题,不断提升脱贫质量。二是狠抓长效管护。制定道路、水利等9类设施管理细则,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2019年,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三是狠抓机制健全。建立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扶贫资产管理、基础设施管护等机制,突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推行“四查四帮四强”防返贫工作法,实现监测和排查、线上和线下、整改和帮扶相结合,这一做法被《陕西省脱贫攻坚》推广。

各位媒体朋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我们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一鼓作气,不停顿、不大意、不放松,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县人民同步够格迈入小康社会,向党中央和全县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谢谢大家!

商洛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刘明权:

谢谢张书记。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介绍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

华商报记者:

山阳县易地扶贫搬迁户在全市最多,在抓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是如何做的?

山阳县扶贫局局长李文: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山阳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量大点多,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问题,也改变了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使他们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十三五”以来,我县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2472户,如何让搬迁群众融入新环境,谋求新发展,成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县在易地扶贫后续扶持过程中致力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与产业就业“全覆盖”,让他们尽快融入新社区、开启新生活。一是突出顶层设计,高位快速推进。制定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1+7”政策措施,从社区治理、权益保障、公共服务等4个方面制定26项具体管理制度,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建立易地扶贫搬迁扶贫联络员、扶贫信息员帮扶工作机制,从迁出地镇政府科级干部中选聘111人担任扶贫联络员、从搬迁贫困群众中选聘295人担任扶贫信息员,动态监测搬迁户生产生活情况,协助做好扶贫信息采集和联户帮扶,确保帮扶工作可持续、不断档。二是做优服务管理,促进生活融入。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搬迁社区后续扶持作用,深入推进“三建三带”,推荐选拔搬迁群众中相应的优秀人员进入所在社区党组织和自治组织参与管理,在移民安置点上新成立城关丰东、高坝富桥等5个社区,挂靠迁入地村社成立融合型社区65个,单独建立党支部17个,建立联合党支部5个、党小组20个,划归管理4个,下派党建指导员13名,增配村(社)干部112名,增加工作经费329万元,为跨镇村搬迁对象注册办理“居住簿”,衔接办理基本医疗、子女入学、养老保险等日常事务,保障搬迁群众合法权益。三是乐业保障安居,实现产业就业全覆盖。坚持四化同步,配套发展绿色特色产业。发展金鸡扶贫、乡村旅游等配套产业项目5个,建成现代特色农业园区22个、产业基地5个;承接产业转移,大办社区工厂或扶贫车间。建成服装加工、电子信息等社区工厂或扶贫车间67个,实现所有搬迁安置点社区工厂或扶贫车间建设全覆盖;利用“2+x”集体经济收益,开发公益岗位4440个,1163名易地搬迁劳动力落实公益岗位就业;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组织化程度。精准对接搬迁群众就业需求,采取订单型、代训型等就业培训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技能培训132期、免费技能培训9438人。有劳动能力的易地扶贫搬迁对象24493人实现就业创业23892人,真正把零散务工转化为有组织的就业,实现易地搬迁户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

商洛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刘明权:

请继续提问:

陕西科技报记者: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您当面聆听了总书记的教诲,并汇报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请问,近年来山阳县是如何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

山阳县委书记张国瑜: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我以《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精准脱贫》为题,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语重心长、饱含感情、满怀期待,至今我的心情依然非常激动,仍然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作为一名县委书记,我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立足山阳贫困人口多、易地扶贫搬迁任务重,且肩负着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保护重任的县情实际,坚持把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8条要求,集中兵力、尽锐出战,强力推动总书记讲话精神在山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是牢记嘱托,带头扛牢“三级书记”抓脱贫责任。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的叮嘱,坚持以脱贫攻坚唯大、唯重、唯先,带头扛起“一线总指挥”政治责任,压实靠紧各级攻坚责任。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建强基层组织、选优配强镇村班子、派硬严管“四支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合力攻坚。

二是带着感情,用心用情用力攻克深度贫困。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增进对群众对党对总书记的感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在具体帮扶过程中,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始终满怀对群众的关爱关切之情、对党的感激感恩之情、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敬仰爱戴之情,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用心用情用力帮扶,真正帮在最需要处、扶在最薄弱点。注重凝聚各方合力,深入开展“百企联百村带万户”精准扶贫行动;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持续开展“扶贫脱贫互讲互评”等活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发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三是突出绿色,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实施强药、扩菌、稳果、优畜“四大工程”,狠抓药、菌、果、畜、茶叶、中蜂、光伏、电商、旅游、劳务“十大脱贫产业”,建成了一大批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实现每个产业至少有1至2家龙头企业带动,9.98万名贫困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促进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同步,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双赢”。

四是精准帮扶,实现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有保障。山阳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区县,自然灾害频发,多数农村生态环境脆弱、生活条件艰苦。为此,我们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问题的根本之策,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一大批群众搬出了深山、住上了新房、开启了新生活;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持续巩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省级教育强县创建成果,新改建一批镇村薄弱学校,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扶贫政策,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辍学;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新改建的县医院、中医院正式投用,所有镇办均建立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部达标,贫困群众全部参合参保,大病都能得到有效救治,防止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发生;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所有户饮水安全,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81%;统筹推进贫困村和非贫困村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是真抓实干,锤炼过硬作风确保打赢。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要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近年来,我们在攻坚过程工作中,坚持干字当头,提出并践行“全面、严实、精准”和“抓重点、创亮点、出精品”两种工作方法,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以严实的作风、精准的措施,做到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整县摘帽后,我们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突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扎展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序衔接乡村振兴。

商洛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刘明权:

请继续提问:

商洛日报记者:

山阳县在脱贫摘帽后是如何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的?

山阳县扶贫局局长李文: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2019年脱贫摘帽后,县委县政府始终保持高度政治清醒和行动自觉,坚决遏制摘帽后“歇歇脚、松口气”的思想苗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进一步抓好脱贫成果巩固。一是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包抓贫困村(非贫困村)帮扶责任的通知》,调整轮换驻村帮扶工作队人员,动态开展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均实现“一肩挑”。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专题干部轮训班,定期在驻村工作队网络管理平台开展“四支队伍”脱贫攻坚政策直播培训活动,推进学通政策,提升帮扶能力,促进工作落实。二是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行动和“对标补短”工作,深入开展漏点弱项排查,建立问题发现交办整改回访闭环制度,加大问题整改,促进脱贫质量提升。三是开展暗访督战工作,全县组建18个驻镇督战工作组,既督村户政策落实,又督行业扶贫部门责任落实;既督当年脱贫任务完成,又督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易地扶贫后续扶持等长效机制落实落细,持续提升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

商洛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刘明权:

请继续提问

农业科技报记者:

近几年,山阳县招企兴业富民助脱贫方面做得比较好,在全省全市很有影响,请问你们抓产业扶贫方面是如何做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山阳县委常委、副县长李伟: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众所周知,产业脱贫是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脱贫攻坚以来,我县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突出绿色循环、全产业链、三产融合发展精深谋划产业,狠抓药、菌、果、畜、茶、中蜂、光伏、电商、旅游、劳务“十大脱贫产业”,密切带贫益贫利益联结,建成了金鸡扶贫、和丰阳光、农光互补等一批规模大、链条长、带贫实、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和园区,培育了核桃、茶叶、硒耳等一系列“源味山阳”区域品牌。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了我县发展绿色特色产业的有效做法,被《光明日报》宣传报道。全市产业扶贫现场会在山阳召开。

一是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增收效应十分显著。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整流域布局、全链条开发,推动扶贫产业实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将涉农资金的60%用于产业发展,基本形成“药果菌畜”四大全产业链产业,截止目前全县发展中药材54万亩、林果133万亩、食用菌8000万袋、天麻2000亩、茶叶15.61万亩、畜禽400万头(只)、中蜂6.48万箱,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同步。

二是经营主体稳步壮大,带贫作用显著增强。持续扶持壮大诚惠、恒瑞等本地龙头企业,引进了北京德青源、江苏中利腾辉、杨凌和丰阳光等有实力的领军企业,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家、现代农业园区26个、发展农民合作社1143个、专业大户182个、家庭农场156个,实现了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至2家企业结对帮扶,每个产业至少有1至2家龙头企业带动发展,9.98万名贫困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

三是联结模式不断创新,共赢机制更加健全。创新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带动和金融、科技、销售“三带三创”模式,促使市场主体与贫困人口结实了以产业发展为纽带、以互惠共赢为核心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抱团取暖,共赢发展。产业扶贫受益户达到2.67万户,户均产业增收4800元以上。

四是集体经济全面激活,改革红利显著释放。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行以光伏电站和金鸡扶贫收益分红为主的“2+X”村集体经济模式,创新“三变”改革“十大路径”,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消除,13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为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可持续的发展动能。

五是“源味山阳”品牌创响,消费扶贫成效明显。采取龙头企业带销、电子商务营销、帮扶单位助销等模式,推动山阳农产品进驻北京、南京、西安等商超,成功打造网红山阳品牌,21个扶贫产品供应商、49项农特产品入选国务院扶贫办扶贫产品认定目录,天麻、九眼莲、核桃等被认定为国家地标产品,今年9月底前已销售消费扶贫产品1.2亿元。

商洛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刘明权:

由于时间关系,请再提问最后一个问题。

西部法制报记者:

山阳县作为一个深度贫困县,脱贫人口多、任务重,2020年2月27日省政府宣布脱贫摘帽,请问你们在建立防返贫机制方面是如何做的?

山阳县委常委、副县长李伟: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目前,全县已实现现行标准下10.43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但巩固脱贫成果、防返贫致贫压力依然较大。为此,我们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了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扶贫资产管理、基础设施管护等十项防返贫机制,如何在具体工作中持续落实好,做到谁来发现问题?怎么发现问题?怎样解决问题?我们积极探索,试点先行,创新推行“四查四帮四强”防返贫工作法,实现监测和排查、线上和线下、整改和帮扶相结合,全力巩固脱贫成果。这一做法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

一是“四查”发现风险建台账。由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负责,通过扶贫系统数据比对筛查、定期进村入户排查、民情舆情调查、各级反馈问题整改核查等途径,重点看是否有致贫返贫风险点,关注其收入来源的稳定性、连续性,以及生产生活所需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建立县、镇、村三级问题清单和台账,及时掌握致贫返贫风险点。

二是“四帮”分类施策解风险。针对发现的返贫致贫风险问题,由村“四支队伍”分析研判,按风险大小、性质和轻重缓急划分为“重点帮扶户、弱项风险户、政策漏点户、特殊关照户”四类对象,综合运用公益性扶贫岗位、兜底保障等综合性保障措施,县民政、住建等部门联合设立专项救助(保障)基金,简化审批环节,快速反应,持续跟踪落实帮扶,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致贫。

三是“四强”夯基固本促提升。采取选优培强班子强堡垒、壮大集体经济强支撑、管好两类设施强基础、树立文明乡风强内力。通过组织开展“扶贫脱贫互讲互评”、大力实施农村带头人优化提升行动、因村制宜实施“强药、扩菌、稳果、优畜”工程、分行业落实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管护责任与资金,确保实现贫困群众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商洛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刘明权:

感谢张书记、李县长、李局长的发布,也感谢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