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11月12日铜川市政府新闻办举行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发布会(十二)

时间:2020-11-12 16:15:27 来源:陕新发布

pic

11月12日上午10:00,铜川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喜军、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战时、市水务局副局长王开昌,介绍铜川市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市政府新闻办王乐平主持。

pic
铜川市政府新闻办王乐平

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二场,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铜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喜军、铜川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战时、铜川市水务局副局长王开昌,请他们向大家介绍铜川市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有请赵主任做介绍。

pic
铜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喜军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市发展改革委向长期以来关注支持我市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脱贫攻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发展改革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省市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摆在全委工作的突出重要位置,围绕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盐铜扶贫协作与经济合作、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方面重点工作,多措并举、尽锐出战、真抓实干,努力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落地落实,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补短板、强基础,切实筑牢脱贫攻坚根基

全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协调组成立以来,市发展改革委认真履行牵头职责,健全工作机制,同交通、水务、电力等相关成员单位齐心协力,建立了协同配合、信息共享、齐抓共管、重点突破的协作关系。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围绕全市减贫任务,通过系统谋划重点任务、协同争取项目资金、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定期调度项目进展等多种举措推进项目建设,着力补齐贫困村通路、通水、通电等短板弱项,提升了脱贫攻坚支撑力,为全市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一是农村出行交通更加畅通。落实项目资金3亿元,为全市剩余12个建制村新建通村公路73.7公里;实施“油返砂”路面整治264.4公里,深度贫困村30户以上通组路硬化80.3公里,圆满完成了全市174个贫困村、359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的兜底性任务。通过通公交、通班车、电话预约等方式,全市所有建制村全部实现通客车,彻底打通了群众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

二是农村饮水安全更有保障。全市共投资4.95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65个,解决、改善近40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条件,全市单一式饮用窖水和区域性高水价问题得到全面消除,所有工程水质消毒净化实现全覆盖。全市359个行政村的农村居民均达到国家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98.8%以上。

三是农村用电条件更大提升。累计投入农网改造升级资金1.84亿元,农村电力建设和供电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全市供电服务区域内所有行政村、自然村用电实现“有需即接”,电力入户率和农村动力电通村率两项指标均达到100%。建成扶贫电站240个,惠及全市10313户贫困户。全省最大的光伏技术领跑基地项目如期实现并网发电全容量接入,为助力贫困群众稳步增收,巩固脱贫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长效管护机制更加完善。坚持建管并重工作思路,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脱贫攻坚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护的实施意见》、《铜川市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落实管护资金,夯实管护责任,健全完善农村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目前,全市359个行政村的农村道路(村道)日常养护资金按照不低于每年每公里3000元的标准,农村供水按照平均每村每年5万元的标准足额落实了专项管护资金。我市创新建立的“管护责任全落实,维修养护全覆盖”公益性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铜川模式”受到了水利部的肯定认可。

二、聚合力、重实效,携手开创盐铜扶贫协作新局面

四年来,我们携手盐城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重要部署,聚焦目标标准,突出“六大任务”,找准结合点、着力点,高位推动、协同发力,引导各类帮扶资源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聚焦贫困区域,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盐铜扶贫协作工作呈现出了多点开花、抓实见效的喜人局面。

一是组织领导有力,扶贫协作不断深化。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每年带队开展考察交流并召开联席会议,两地党政企业、部门镇村等共实现交流互访200多批2000余人次。

二是强化人才交流,合作领域持续拓展。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509名开展挂职交流学习,通过双向交流,有效地促进了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

三是抓好资金使用,聚焦项目带动扶贫。累计落实苏陕扶贫协作财政帮扶资金9225万元,实施扶贫协作项目252个,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并带动贫困人口2.7万人。关庄奶山羊养殖、庙湾香菇种植、宜君县毛绒创意玩具加工等项目示范效应突出。

四是坚持优势互补,经济合作成果丰硕。以产业合作为突破口,引入合作项目19个,累计完成投资27.87亿元,带动4066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6月28日,全省苏陕对口协作单体固投最大的工业制造项目达美年产600万只汽车轮毂项目投产,有效助力“陕西制造、铜川配套”。

五是推进就业扶贫,劳务协作取得实效。通过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就业培训,搭建劳务协作平台等方式,提升劳务协作成效。先后举办培训班47期,培训贫困劳动力2451人,通过培训实现就业1026人;指导58名贫困村致富带头人成功创业,带动2203名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业;举办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19期,实现贫困劳动力到江苏省就业400人、就地就近就业648人。

六是引导社会帮扶,结对共建助力脱贫。累计实现镇镇结对22个、村村结对15个、企村结对21个、社会组织结对3个、学校结对21个、医院结对5个。江苏省军区、各相关部门单位、社会团体、热心企业、爱心人士先后向我市捐赠各类帮扶资金2100万元。江苏省军区和盐城市军分区帮扶首开全省部队扶贫先河。通过各种渠道,实现消费扶贫3077万元,惠及贫困人口4836人。

三、抓扶持、促融入,持续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移交我委以来,我们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逐步能致富”的目标,积极会同市县相关部门,统筹配置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资源要素,精准落实产业、就业等后续帮扶措施,全力提升4590户13944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全面达标。通过新建、改造提升等方式,持续提升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巩固服务水平,全市60个移民搬迁安置点水、电、路、讯以及学校、卫生室(院)、体育健身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施全部到位,达标率100%。幼儿园、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充足,共提供学位995个,安置学生995人,适龄学生实现全部入学。

二是狠抓就业产业帮扶,确保搬迁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全市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家庭有劳动力3561户7070人,已就业6963人,其中转移就业4675人;创业88人;涉农就业2200人,实现了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家庭至少1人就业目标。通过村集体经济带动分红,主体带贫收益,参与合作社经营等方式,对全市3002户9892名有劳动能力且有产业需求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提供产业帮扶,实现了中长期产业、集体经济全覆盖。

三是强化基层党建,社区管理服务规范有序。全市60个安置点中,16个安置点采取挂靠的形式成立了19个村民小组,选举产生了小组长。44个点采取融合形式纳入当地村委会、社区,配备网格员,进行网格化管理。新组建基层党组织5个、就近挂靠组建党组织31个、组建党小组12个、在原村建立、由本村党组织管理的6个、选派党建指导员6个,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四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防止搬迁群众返贫致贫。制定印发了《铜川市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实施意见》等“1+7”政策体系,各区县均制定了实施方案、责任清单,统筹推进后续扶持各项工作。在全省率先上线运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防返贫监测大数据平台,通过动态监测,及时调整帮扶政策、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不返贫。

当前正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关键期,我们将认真贯彻中省决策部署,紧盯目标、一鼓作气,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扎实开展“对标补短”工作,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确保高质量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任务。

王乐平:

感谢赵主任详实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报一下所在新闻单位名称。

西安发布

我是记者裴明。从前面的介绍了解到,目前铜川市已实现全部建制村通硬化路。针对农村公路长期存在的管护问题,请问,交通部门有哪些举措?

pic
铜川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战时

 

截止2019年底,铜川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4383公里,其中农村公路3541公里,占比达到80%以上。路是建成了,硬件也建好了,但是怎么样养好、管好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实现通畅并不是终点,而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求的奋斗新起点。我们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一是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加强省市政府的统筹、指导和监督,强化县级政府的主体责任,推动农村公路工作纳入区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发展经费纳入区县财政预算,发挥乡村两级作用,鼓励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建立权责清晰、齐抓共管的养管体制机制。

二是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今年,我们把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作为建立防返贫机制、巩固交通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指导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出台了“路长制”方案,落实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路长,制定路段养护责任人台账,明确了各路段养护管理责任。我们将继续完善“路长制”政策制度体系,加强监督考核,使农村公路管养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四好农村公路”工作是就是把农村公路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耀州区已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我市也命名了4个市级示范乡镇。2020年底前,我们要继续推动印台区创建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要在全市命名至少4个市级示范乡镇,同时鼓励区县开展示范村、示范路建设,就是要通过示范引领的作用,提升农村公路管养水平,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交通脱贫攻坚提质扩面。

四是开展公路路域环境整治。2020年,我们制定了《铜川市2020年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建立整治任务和问题清单,组织召开了3次全市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动员会,扎实推进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路田分家”“路宅分家”,坚决清理各类“三堆六乱”,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畅安舒美出行环境。

西部法制报

我是记者黄志。请交通局的王局长给介绍一下,铜川交通运输部门是如何实现建制村全部通客车的?下一步又将如何保障通村客运“留得住、服务好”?

铜川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战时:

好的。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是交通脱贫攻坚的兜底性任务之一。这项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方面,农村客运串乡进村,需要覆盖面广;另一方面,农村客运量小、相当分散。我局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强化措施,扎实推进,2018年底我市建制村100%通了客车。一是强化组织,压实责任。在全省率先以市政府文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客运工作的通知》,落实区县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责任。印发实施方案,制定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等,实行挂图作战图。二是分类施策,扎实推进。摸清建制村通客车详细情况,建立台账,采取开辟新线、调整班线、延伸公交、实行区域经营与预约响应等方式推动建制村通客车,最大可能满足农村群众出行需求。三是落实补助,健全机制。做好中省燃油补贴和交强险补贴申报、发放工作,累计发放1800余万元。指导区县政府出台落实《农村客运补贴工作方案》,明确补助范围、补助条件、资金申报与发放等,将补助与营运情况相挂钩。四是公开信息,接受监督。发放《建制村通客车服务卡》到各家各户,在村委会等人员聚集地设置通客车公示牌,公开相关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下一步,我们将补齐短板、提升质量,健全落实长效机制,推动农村客运向“留得住、服务好”转变。一是进一步扩大服务网络。在巩固100%建制村通客车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安全通行条件,提高农村客运覆盖广度和深度。二是进一步优化运营方式。“因村施策”,对客流量较大、相对稳定的,实行班车运营;对距城区较近的,实行公交车服务;对季节性、临时性需求的,运营临时线路;对位置偏远、客流小的,实行预约响应式客车,积极提供与需求相适应的农村客运服务。三是构建长效发展机制。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服务好”,需要有政策支持。我局将继续做好中、省农村客运补助落实工作,认真落实市政府农村客运工作要求,严格建制村通客车运营情况考核,推动区县政府落实主体责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

西西新闻

我是记者赵阳。请问铜川市在解决区域性高水价问题,保障居民吃到平价水方面具体是怎么做的?

pic
铜川市水务局副局长王开昌

 

铜川市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属资源型和工程型并存的严重缺水地区。为解决印台区陈炉、王益区黄堡东塬、耀州区孙塬等地处矿区和边远缺水地区农村群众的吃水问题,只能通过城市供水管网延伸或跨乡镇、村组远距离调水,诸多中间环节导致供水价格偏高,如:印台区王石凹街道傲背村水价达到12元/方、王益区王家塬村水价达到9元/方。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响亮提出全面解决农村高水价问题,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落实好中省优惠政策。严格落实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运管单位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及农灌电价优惠等7项建设运营优惠政策。二是合理核定供水价格。国家投资部分的固定资产折旧、设施大修费用和人员工作补助由市县财政给予补贴,不进入基本水价。三是出台水价补贴政策。市政府下发专题纪要和实施意见,区县政府出台配套实施细则,对农村居民人均日用水量40升以内超出4元/立方米的部分由财政足额补齐,确保了农村居民水价不超过所在地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水价。上述政策的落地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受益群众的满意度。

中国网:

我是记者周佳敏。今年,省市各级将消费扶贫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一项重点工作,请问铜川市在盐铜消费扶贫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铜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喜军:

感谢你的提问!今年以来,铜川市把盐铜消费扶贫作为应对疫情灾情、助力贫困群众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部署推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互利共赢”的原则,构建起了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截至目前,江苏省已采购帮销我市特色农副产品金额2234.55万元,达到去年销售额3倍以上,惠及贫困人口1923人。

一是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市政府今年第4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对口消费扶贫工作,对标国扶办东西部扶贫协作19+5评价指标和中省最新要求,专门成立了消费扶贫工作小组,印发了《盐铜扶贫协作消费扶贫工作小组任务清单》和《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确保盐铜扶贫协作消费扶贫工作按照时间节点有序高效推进。市盐铜办印发了《盐铜扶贫协作与经济合作帮销工作方案》,指导帮助全市扶贫产品与江苏市场有效对接,促进贫困地区生产好产品、打造硬品牌、对接大市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二是持续搭建展销平台。市盐铜办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盐铜消费扶贫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消费扶贫专柜、专馆、专区建设任务,全市在盐城开设消费扶贫专馆、专柜4个,营业面积640m2,指导富利电商、铜川海升、耀州有明种养殖合作社、陕西诚达等多家企业入驻淘宝、京东、中国扶贫网、扶贫832平台,开设网店180余个。宜君县开通交汇点电子商城宜君专区,联合阿里巴巴创建“淘宝村”、打造“网红妹”、落地“菜鸟网”,打造西北电商的“宜君品牌”。截至目前,耀州区、印台区、宜君县三个区县分别完成销售额995万元、672万元和567.55万元,较上年大幅增长。

三是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邀请盐城国企、商超、供销企业等60余人参加铜川市第三届扶贫产品交易会,签订消费扶贫产品购销协议1700万元。10月16日至18日铜川市在江苏省盐城市举办以“盐铜携手 金秋助农”为主题的2020铜川市扶贫产品(盐城)展销推介会,盐铜两地企业签约合同项目9个,协议项目15个,共涉及金额1.02亿元,现场销售额达到96.18万元。同时组织企业参加盐城市举办的海峡两岸(江苏)名优农产品展销会、2020中韩投资贸易博览会等,持续提升全市扶贫产品知名度,多渠道推进盐铜扶贫协作消费扶贫。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省大力推进消费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继续强化工作措施,大力培育盐铜扶贫市场主体,持续打造盐铜协作产品品牌,推进在盐城市商场超市等设立铜川扶贫产品销售专营店,持续加强与盐城市知名电商企业对接,运营盐铜扶贫协作产品网络展销平台,引导党政企事业单位参与盐铜消费扶贫,持续拓宽销售渠道、丰富合作平台,争取消费扶贫交易额取得新突破、惠及更多贫困人口。

陕西农村报:

我是记者王根平。请问市水务局王局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一步铜川市在推动农村饮水安全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打算?

铜川市水务局副局长王开昌: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的实施,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加大农村供水硬件设施升级改造。“十四五”期间,按照“联水源、并工程、扩规模、提标准”的城乡供水融合发展思路,规划投资5.8亿元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和规模化供水工程升级改造,实现更大范围的多水源连通和多工程联合调度。到2025年末,城乡供水一体化和规模化工程覆盖人口由现在的18.94万人、占比约42%提高到27万人、占比约60%。

二是持续提升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积极借鉴行业内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探索完善专业化团队与村级管护在责任共担和利益共享方面的有机融合,实现全市农村供水县级专业化团队管理运营的全覆盖。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村级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持续优化村级管护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促进从源头到龙头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持续放大专业化团队运维管理“铜川模式”效应,打响“铜川模式”品牌,确保供水正常、群众满意和政府放心。

三是加大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搭建农村供水智慧水务管理平台,试点推进建立市、县、乡、村多级互联互通的农村供水运维管理信息系统,在镇区和新型社区试点推进无人值守的信息化水厂建设,实现工程运行远程监控、水质在线监测、网络舆情监控等“一网式”管理,持续提升农村供水精细化管理工作水平和综合服务保障能力。

凤凰网:

我是记者邵方。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牵头部门,请介绍一下市发展改革委后续扶持工作的重点和目标?

铜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喜军:

感谢你的提问。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五个一批”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全市4590户13944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已搬迁入住,工作重心从解决好“如何搬”、“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从以搬迁为主向后续扶持和社区管理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转变,工作进入到以做好后续扶持管理为重点的新阶段。因此,我们将转变工作重心,把后续扶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解决好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难点问题,确保搬迁群众尽快完成心理调适、社会适应、生计转型和生活融入。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推进产业培育、就业帮扶、公共服务、社区工厂建设、社区管理、社会融入、拆旧复垦复绿、权益保障等工作,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压茬推进,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瞄准目标,到2020年底,搬迁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享有与迁入地群众同等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到2025年底,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搬迁群众在稳定脱贫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收入,能够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实现“能发展、可致富”。

王乐平:

感谢3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关心的其他问题,欢迎会后与相关部门联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