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会(第十一场)

时间:2020-12-01 14:26:00 来源:陕新发布

介绍陕西省向深绿色进军、开启生态空间绿色革命新征程有关情况

12月1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林业局局长党双忍,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保华出席,介绍陕西省向深绿色进军、开启生态空间绿色革命新征程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pic

 李惠: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会第十一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林业局局长党双忍先生,省林业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保华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我省向深绿色进军、开启生态空间绿色革命新征程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党局长介绍总体情况。

 党双忍: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一起回顾“十三五”陕西林业建设成果,规划展望“十四五”发展蓝图,共同开启生态空间绿色革命新征程。首先,我谨代表陕西省林业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林业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十三五”时期  初步建成“绿色陕西”

“十三五”时期是陕西“由黄变绿”的重要历史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大力支持下,全省林业系统奋发而为、砥砺前行,追赶超越迈出新步伐,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国土增绿领跑全国。陕西是全国退耕还林还草的策源地和“第一省”,累计还林还草4106万亩,其中,“十三五”期间退耕还林还草285万亩。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9170万亩天然林休养生息,天保工程建设公益林365.7万亩。坚持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综合治理沙化土地525万亩,固定或半固定流动沙地860万亩,成为全国唯一“拴牢”流动沙地的省份。继宝鸡之后,西安、延安、安康、商洛、汉中、榆林又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省国家森林城市达到7个。“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营造林3694.5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到45%以上,增幅超过两个百分点,沙区植被覆盖率达到34.8%。延安以北实现由“黄”变“绿”的绿色革命,以陕北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成为全国增绿幅度最大区域。2000年至2018年,全省植被指数变化百分率平均17.9%,为全国增绿平均值的2倍。榆林绿、延安绿、关中绿、秦巴绿,构成全域绿色的陕西。

二是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在前列。陕西生物多样性丰富,陆生脊椎野生动物791种、种子植物4400余种。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大熊猫野外种群345只,增幅、密度均居全国首位。“十三五”期间大熊猫人工繁育种群数量突破30只,达到32只,成为第三大大熊猫繁育基地。朱鹮保护被誉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朱鹮种群数量由1981年发现的7只,增加到2015年的2000余只,发展壮大到目前的5000余只。“秦岭四宝”大熊猫、朱鹮、羚牛、金丝猴组团成为第十四届全运会吉祥物“吉祥四宝”。延安子午岭发现国内最大豹群。以“秦岭双娇”红豆杉、珙桐为代表的野生植物保护力度增强。已登记的72.7万棵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秦岭国家植物园正式开园,成为全球面积最大、最具自然特征的植物园。新增自然保护地23处、761.7万亩,全省各类自然保护地达271处、4012.7万亩,重要栖息地、重要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名胜古迹等基本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

三是秦岭生态保护模式持续升级。扎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修订实施《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省管理局挂牌成立,整合优化12个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公园、3个省属林业局、16个国有林场,秦岭生态核心部分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实现大熊猫栖息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为设立秦岭国家公园取得成功的试点经验。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经历“片区保护、全面修复、整体保护、高质量保护、顶格保护”五个阶段,探索形成的山脉生态保护“秦岭模式”,具有全球实践意义。

四是绿起来与富起来实现“双赢”。与生态空间治理紧密结合,向贫困地区倾斜投资150亿元,吸纳贫困劳动力参与生态空间治理、选聘生态护林员、退耕还林还草、落实公益林生态补偿、发展生态富民经济、举办实用技术培训、开发生态服务公益性岗位、开展驻村联户帮扶“八大措施”,惠及贫困人口73.11万户、238.61万人,年人均收入1200元。“林产四宝”核桃、花椒、冬枣、麝香,扩量提质增效。生态旅游、森林体验、休闲康养成为新时尚。生态空间绿起来与林区群众富起来的双赢之路越走越坚实,我省生态脱贫经验在全国生态脱贫会议交流推广。

五是生态安全构筑新防线。修订实施《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推进封山禁牧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制定实施《陕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建立林业有害生物道路检疫封锁机制,建成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查站409个,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6‰以内。建设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311个,健全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扎实开展打击整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森林督查、绿卫森林草原执法、清山查套、候鸟保护等行动,严厉打击乱砍乱伐、乱捕乱猎等违法犯罪行为。全面落实全国人大《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如期完成禁食野生动物处置。拒食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祖脉秦岭、保护黄河长江,森林草原防火人人有责,初步成为新时代新理念新时尚。

六是创新发展形成新格局。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林业部门机构稳定、职能优化、职责增强,系统推进生态空间治理其时已至、其势已成。以秦岭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优化加速推进。省直林业局向自然保护地体系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国有林场回归公益属性,实现“因养林而养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累计补偿公益林生态效益46.49亿元,已有81%的公益林纳入森林保险。创新投融资机制,全面启动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创新森林资源智慧监测和数字管理平台,生态空间监测向天空地一体化迈进。创新科技体制机制,组建陕西省林业科学院,创建生态卫士学院、大秦岭研究院,搭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等。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从50%提高到60%,科技贡献率从33.8%提高到43%。

资料显示,全省森林覆盖率已从1950年代初期的13%、1960年代初期的18%、1980年代初期的22%、2000年初期的33%,提升至目前的45%以上。如果再加上灌木林,乔灌综合覆盖率超过国土空间的一半。绿色由南向北覆盖铺展开来,植被数量增加、质量提升,生态生产和生态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固碳释氧、防风固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可以自豪的宣布,我们已经初步建成“绿色陕西”,奠定了建设高质量“绿色陕西”的基础。

聚焦生态空间治理山清水秀总目标,综合分析、科学研判生态空间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我们认为“十四五”生态空间治理挑战与机遇并存。从挑战方面看,一些地方满足于“绿起来”,有缓一缓、歇一歇的思想,看不到“不够绿”“不够美”,认识不到与山清水秀目标的差距。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科学认识陕西生态空间的特征和规律,科学认识陕西生态空间生态产出和生态服务与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优美生态环境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的实际。生态空间治理需要“再整装”“再出征”,迈出从浅绿色向深绿色进军的新征程。从机遇方面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进党章,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随着《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政策规定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新方向,推进生态空间治理进入战略机遇期。

“十四五”时期  向深绿色进军——开启生态空间绿色革命新征程

实施生态空间治理战略,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林业方案”。由林地、草地、湿地、荒地沙地、自然景观地组合而成的生态空间占到全省国土空间的70%。生态空间的生态产出和生态服务能力,对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生态空间的“颜值”,决定着全省版图的“颜值”。“十四五”时期是生态空间由“浅绿色”向“深绿色”迈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向深绿色进军,是时代担当也是神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是“十四五”生态空间治理的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陕西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陕西生态空间治理实际,聚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总目标,我们初步勾勒出生态空间治理战略“三步走”愿景,“十四五”总体思路、整体布局、重大行动和重点工程。

 “三步走”战略愿景:第一步,“十四五”期间,在全省版图总体实现“由黄变绿”基础上,扎实推动北绿南美、全省整体“向深绿色迈进”,绿水青山指数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持续增加、森林城市全覆盖,建成高质量“绿色陕西”;第二步,从2026年到2035年,推进“由绿而美”转变,初步建成“山清水秀的陕西”,实现三秦大地山青、天蓝、地绿、水净、景美;第三步,从2036年至2050年,持续推进“由绿而美”进程,建成高质量“山清水秀的陕西”,实现“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

“十四五”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行林长制,科学布局林地、草地、湿地、荒地沙地、自然景观地“五大阵地”,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生态服务、生态富民、生态安全“六条战线”,不断夯实智能、人文、资金、法治、组织“五项保障”,扎实开展生态空间治理重大行动,持续实施生态空间治理重点工程,加快生态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把建设美丽陕西转化为实际行动,建设生态绿军,当好生态卫士,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生态空间治理新篇章。

“十四五”整体布局:“十四五”期间,构建“一山、两河、四区、五带”生态空间治理新格局。“一山”指秦岭。“两河”指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四区”指毛乌素沙地生态修复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关中平原生态协同发展区、秦巴水源涵养区。“五带”指白于山区生态修复带、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示范带、关中北山绿色重建带、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带、汉江两岸生态经济走廊带。

“十四五”重大行动:制定实施“3+1”四个《十大行动》。陕西占据全国生态空间的“C位”,是唯一全境处在黄河与长江干流之间的省份。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秦岭之“芯”在陕西。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之“芯”在陕西,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在陕西。在保护祖脉秦岭、保护母亲河黄河长江上,我们肩负重大使命。坚持“以绿治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理念,我们已经制定《秦岭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陕西省生态空间治理十大创新行动》,正在编制《陕西省长江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3个“治理十大行动”与1个“创新十大行动”,耦合成生态空间治理陕西特色“3+1”综合方案。如果说“3”是排兵布阵行动的话,“1”即是创新驱动、活力之源。

 “十四五”重点工程:计划开展“十大重点工程”建设。(1)秦岭生态保护修复;(2)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3)黄河流域重点区域生态修复;(4)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5)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6)湿地草原保护恢复;(7)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8)乡村振兴和生态富民提升;(9)“生态云”建设;(10)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实施“十大重点工程”,要用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把各项治理措施落在生态空间上。

新时代林业人“奉绿水青山之命,举生态空间之治,圆山清水秀之梦”,是秦岭生态卫士、黄河生态卫士、长江生态卫士,是奋战在生态空间上的生态绿军。我们将只争朝夕,真抓实干,按照“政治强、业务精、形象好”的总要求,在“五大阵地”上主攻“生态+法”,在“六条战线”上按下“快进键”,在进军深绿色道路上跑出“加速度”,为美丽陕西贡献林业力量,为美丽中国贡献陕西力量。

谢谢大家!

李惠:

谢谢党局长的介绍。

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介绍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

请提问。

陕西日报记者:

您好,我是陕西日报记者。刚才情况介绍中提到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为设立秦岭国家公园积累了经验。请问设立秦岭国家公园目前进展到哪一步?未来设立后将达到什么目标?

党双忍:

你提的问题也是全省上下许多人关心的问题。设立秦岭国家公园写入了陕西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我们把重点工作放在设立创建大熊猫国家公园秦岭片区上。熟悉地理空间的同志们知道,大熊猫在四川、甘肃白水江和陕西秦岭这三个区域都有分布。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秦岭片区只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一部分,秦岭片区和甘肃、四川片区之间相隔200多公里,相对来讲秦岭片区是相对独立的生态空间,秦岭大熊猫也是大熊猫家族中特别的家族,我们称之为秦岭大熊猫。这些年以来,许多研究秦岭、大熊猫的专家建议国家在秦岭区域单独设立秦岭国家公园,保护大熊猫,同时也保护与大熊猫伴生的其他物种,比如金丝猴、羚牛、豹、林麝、红腹锦鸡等珍稀野生动植物。

今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第一站就深入秦岭腹地,对保护秦岭作出了重要指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设立秦岭国家公园进程。今年8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推进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已经决定秦岭国家公园采取先设立后创建的工作思路。设立国家公园要通过“两报告一方案”,两个报告编制工作已完成,一方案正在加紧审定。

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地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种保护地形式,它是整合自然保护地体系而成的规模更大、保护规格更高、生态系统更完整的自然保护地。比如说秦岭,过去秦岭自然保护地群中间有断档,有不连续的地方,设立秦岭国家公园就会把若干的自然保护地连通起来,实现连片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保护的质量会更高。大家知道,我省有《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条例》明确了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重要的作用。国家公园的保护体制具有更好连通性、完整性、系统性,秦岭生态核心区域全部进入国家公园保护体制之内。我曾经说过两句话,一是秦岭把最美的生态环境赐予了陕西,二是陕西把最美的秦岭纳入国家公园。

李惠:

请继续提问。

各界导报记者:

您好,我是各界导报记者。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我们注意到近几年在我省秦岭、子午岭等林区及其周边频频出现“豹子”等野生动物。请问,这些野生动物数量增多,会不会对当地群众生活带来影响?公众应该注意什么?

刘保华: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我省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秦岭生态系统的质量更高,黄土高原逐步绿树成荫,自然生态系统等到休养生息,野猪、野鸡、野兔等食草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多,食物链逐渐得到了恢复,加之保护区内采石、开矿等影响生态保护的项目退出,实施禁猎区和禁猎期,严厉打击整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等行动,使保护区内人为活动大幅度减少,这些都给豹等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由生活的生态空间。加之大众保护意识得提高和增强,对种群数量的恢复壮大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目前保护区、林区里食草动物数量明显增多,豹等食肉动物的食物充足,一般不会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但是也提醒当地群众要做好防范工作。一是尽量减少进入林区,尤其是老人和小孩,防止发生意外。二是晚间关好门窗,尽量不要在林区散养家畜。三是如果野外遇见豹,不要驱赶,应该缓慢后退。四是如果豹进入村庄,大家最好躲进屋内,关好门窗,然后打报警电话,等待专业的人员的救助。

  党双忍:

我再补充一点。陕西版图“由黄变绿”,现在宣布初步建成“绿色陕西”。可以看这两张图,一张是20年前陕西的卫星影像图,另一张是现在的,可以看到陕西“绿起来了”。“绿起来”意味着陕西森林、草原等绿色植被增加了,植被系统调节气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功能增强了,气侯变好了,没有那么干燥了,黄河泥沙和沙尘暴天气变少了,空气也变干净了,这些都是植被的贡献。同时,植被还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随着绿色植被的扩展,动物有了更多的食物来源,数量也就随之增加。那么如何和野生动物处理好关系?需要我们长期做准备。林业部门作为生态空间治理职能部门,我们也会在这方面不断采取措施,包括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有关方面知识普及、能力普及,通过这些工作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局面。

李惠:

最后再提一个问题。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您好,我是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刚才介绍中提到,陕西省有345只野生秦岭大熊猫,还有人工饲养的秦岭大熊猫。我想问的是,未来有没有什么规划或者措施,可以让公众近距离看到这些大熊猫?

  刘保华:

谢谢您的提问。“十三五”时期,我们提出了“一公园、两基地”的建设思路。“一公园”是指在秦岭地区规划建设配备大熊猫饲养馆舍、科学探秘馆、科研办公区等基础设施,主要开展大熊猫文化建设、公众教育、旅游观光等活动的科学公园。“两基地”一个是在秦岭地区规划建设开展伤病大熊猫救护和野化放归试验等工作的救护放归基地。另一个是依托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建立的秦岭大熊猫繁育基地,主要开展大熊猫繁育技术研究、人工饲养等工作。目前已经突破了大熊猫饲养繁育的关键技术,形成了完整的秦岭大熊猫饲养繁育技术体系,“十三五”期间,累计繁育大熊猫11胎14仔,人工种群数量达到32只,标志着秦岭大熊猫人工种群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目前“一公园,两基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努力把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打造成集饲养繁育、科学研究、野化放归、公众教育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公园。目前正在完善相关服务配套设施,力争尽早对外开放,这样大家就可以近距离观赏到秦岭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和羚牛的独特风采。

 李惠:

再次感谢党双忍局长、刘保华副局长的发布,也感谢与会的各位记者朋友。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