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12月22日铜川市政府新闻办举行 “精准施策攻坚克难 全力打羸污染防治 攻坚战”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0-12-23 09:45:00 来源:陕新发布

pic

12月22日上午10时,铜川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精准施策攻坚克难 全力打羸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邀请铜川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建政和和排污许可管理科科长王翠亚、生态保护与固废管理科科长冯芬、大气环境科科长赵鹏飞、水环境与监测科副科长张钊,介绍全市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市政府新闻办王乐平主持。

pic
市政府新闻办王乐平

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加速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会的第六场,我们邀请到铜川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建政和排污许可管理科科长王翠亚、生态保护与固废管理科科长冯芬、大气环境科科长赵鹏飞、水环境与监测科副科长张钊,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我市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有请张局长做介绍。

pic
铜川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建政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冬至时节,一阳初生。正值全市人民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之际,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十三五”期间我市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成果和2020年主要工作进展情况。首先感谢大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有关情况简要通报如下:

“十三五”以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生态环境厅的有力支持下,我们精准施策,攻坚克难,基本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让全市人民充分享受到生态环境改善的喜人成果。

环境空气质量逐年改善。“十三五”期间,坚持以“减煤、抑尘、控车、治源、禁燃、增绿”为抓手,全力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累计实施“煤改气”“煤改电”清洁能源替代12.8万户,拆除燃煤锅炉750台1029蒸吨,减煤21.9万吨;建筑工地和道路抑尘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城市主干道和国省干线公路机扫率达95%以上,城市建成区扬尘污染物排放下降15%;完成“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263家;淘汰黄标车及高排放老旧机动车7259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焚烧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实施国土增绿植树造林42.82万亩,与2015年相比,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指标实现“一增五降”(优良天数增加,PM10、PM2.5、SO2、NO2、CO浓度下降)。截至2020年12月20日,综合指数从5.91下降到4.47,改善24.4%;优良天数从267天增加到278天,增加11天;PM10年均浓度从104微克/立方米下降为71微克/立方米,改善31.7%;PM2.5年均浓度从58微克/立方米下降为42微克/立方米,改善27.6%;SO2年均浓度从25微克/立方米下降为12微克/立方米,改善52.0%;NO2年均浓度从36微克/立方米下降为31微克/立方米,改善13.9%;CO年均浓度从2.5毫克/立方米下降为1.3毫克/立方米,改善48.0%。

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十三五”期间,桃曲坡和柳湾两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宜君县西河水库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划定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54个;全市8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3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5个市控断面水质不断提升;17家医疗机构和38家涉水工业企业污水全处理,日处理污水约14万吨;完成漆水河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基本实现长治久清目标,并且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今年4月,国家生态环境部将我市列为全国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试点城市,围绕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谋划“十四五”期间全市水环境质量提升相关项目75个,总投资约144.08亿元。

土壤污染防治系统推进。“十三五”期间,我们以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目标,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全市农用地详查和企业用地调查圆满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全部划定为优先保护类,9家企业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有效保护了146.85万亩耕地;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共涉及28个镇240个村,受益人口26.29万人;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和有效管控村庄达100%。

青山保卫战全面推进。按照全省统一部署,从2019年起开展青山保卫战、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勘界定标工作,构建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大数据管理平台,开展自然保护区专项整治、“绿盾”自然保护地专项行动,核查销号98个点位,开展建设项目专项整治,累计恢复治理历史遗留矿山7885亩、生产矿山3385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8平方公里.。

污染减排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我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通过上工程、调结构、强管理等措施,落实了121个水环境减排项目、109个大气环境减排项目,连续四年超额完成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经预测,2020年化学需氧、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污染物分别较2015年削减10.98%(9%)、12.12%(9.3%)、16.75%(15%)、21.07%(20%);

提前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目标,排污许可证核发及全行业清理整顿工作稳居全省前列;编制2015—2018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每年度获取基础数据12万余个。

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决胜年,也是打好碧水、青山、净土保卫战的收关年,我们继续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全力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截至2020年12月20日,省考指标中,收获优良天数278天,同比增加18天,PM2.5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7%,居关中市区前列;岔口国考断面水质有望达到地表水Ⅴ类年度目标;化学需氧、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有望完成;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环境安全事件。

蓝天保卫战方面:“六措”并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减煤。加快冬季清洁取暖实施步伐,完成散煤替代2.49万户,超额完成散煤治理任务;严控煤炭消费,2020年省上下达工业非电煤炭消费控制任务311万吨,截至11月底消费304.73万吨。抑尘。开展建筑工地扬尘整治专项行动,监督150家建筑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抑尘措施,规范整治物料堆场102个;严控道路扬尘污染,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2%,县城达到64%;积极推进货物运输“公转铁”工作,完成铁路货运量806万吨。控车。加大210国道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发挥4个入城车辆冲洗台作用,开展车容不洁抛撒整治专项行动;淘汰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5000辆;累计编码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1019台,监督性监测420辆,治理不达标、冒黑烟非道路移动机械200余辆。治源。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治理五大提升工程,全市110家涉气工业企业建设了高标准洗车台、颗粒物在线监控设施、车辆号码识别系统及车辆视频监控系统;巩固“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果,摸排整治“散乱污”企业5家,实现动态清零。禁燃。印发《关于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秋冬季秸秆禁烧管控工作的通知》,发挥视频监控和网格化监管作用,焚烧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增绿。全年累计绿化造林11.61万亩;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面积657.75亩;打造公路绿色长廊,累计绿化1280亩。深化“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召开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会商研判会3次,印发重污染天气应对通知和专家管控意见6份;实行重污染天气企业绩效分级,247家工业企业科学修订了应急减排清单,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碧水保卫战方面:开展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规范化建设,编制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划定方案,对规模相对较大的“万人千吨”(高尔塬水库)水源地实行常态化监测;投资2895万元开展水源地保护规范化防护网建设67公里,标识牌4000余个,安装摄像头30个,聘用65名环保监督员巡河处理影响水质的各类问题。加快实施重点领域水治理工程建设,投资12.65亿元实施漆水河水环境治理项目,包括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管网改造以及雨污分流等,切实提升全市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薄弱建设水平。开展“决胜碧水保卫战”专项行动,全市重点涉水企业全部实现规范化整治,共约谈涉水企业32次,查办相关案件18起。签订《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将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各区县及市级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施上下游污染补偿机制。

净土保卫战方面深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组织核实农用地的点位、行业等信息186个,核实土壤污染重点行业相关信息22家,全市布设土壤环境监测点位47个,实现全覆盖。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完成22家重点企业风险筛查、采样调查;排查涉镉等重金属企业1428家;对90余家工业企业及5家危废经营单位的固体废物实施规范化管理考核,转移处置固危废2738吨,查处涉危废案件9起。抓农业污染源头防控,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全市农膜回收率达80%;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建立玉米、苹果绿色防控示范区和小麦统防统治及农药减量示范点等53个;全市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2.2%。抓生活污染源头防控,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50处,全市359个行政村中328个村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落实土壤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相关要求,建立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强化土地开发利用土壤环境质量管控要求,把好环境影响评价准入关。

青山保卫战方面生态红线评估确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583.4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5.01%;香山、太安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及功能区划调整方案获省政府批准;“三线一单”编制完成48项200余份资料;生态恢复治理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952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5km2;强化全市5类13处自然保护地环境监督管理,查处涉林案件110起,打击处理122人;整治河湖“四乱”(乱占、乱堆、乱采、乱建)问题94个,清理河道(岸)垃圾约1210方;现场核查“绿盾”自然保护地专项行动问题点位98个。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希望,新的收获,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将吹响“十四五”和明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斗号角,持续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为铜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生态环境保护力量!

王乐平:

感谢张局长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报一下所在新闻单位名称。

西部网:

我是记者井小欢,今年一季度,铜川石川河岔口断面水质不达标,导致铜川市水环境质量在全国排名靠后,请问你们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改善水质,成效如何?

pic
铜川市生态环境局水环境与监测科副科长张钊

面对今年年初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进行全面整改。为彻底改善岔口断面水质,在中、省的支持和帮助下,铜川举全市之力,采取一系列举措提升水环境质量。从4月份开始,岔口断面水质不断改善,已经连续8个月达到或优于Ⅴ类国考标准,并且实现了全年消除劣Ⅴ类断面的目标,“十三五”水环境质量及“水十条”考核即将迎来圆满收官。

主要采取了六项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市上下将岔口断面水质达标作为重中之重,扭住不放,市委书记对水污染防治工作多次作出批示并现场调研,要求综合施策、全市动员,坚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市政府4次召开全市水污染防治专题会议研究推进,5次赴生态环境部汇报工作情况。11月起,在全市开展了“奋战六十天,决胜碧水保卫战”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措施,攻坚克难,确保岔口断面水质达标。二是实施工程治污。投资12.65亿元实施了“漆水河水环境治理项目”,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污水管网改造和雨污分流等内容。目前,南、北市区2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已进入试运行阶段,漆水河54.9公里污水管网改造已完成29公里。新耀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已开工建设,计划明年3月底建成投运。这些项目陆续投运将进一步提升我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今后岔口断面水质达标奠定基础。三是开展流域治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严格执行《铜川市河道管理条例》,强化河道管理法律保障;建立河道分段包抓机制,由4名县级干部分段负责开展河道巡查整治,扎实推进河湖划界以及“清四乱”工作,集中整治排污口64个,有效遏制河道范围内乱倒垃圾、违规建设项目、污水直排等问题,维护河道正常秩序;5月份,组织沿线各区实施漆水河32公里清淤疏浚,清理淤泥16万立方米,修复水生态环境功能;8月份,市政府印发《石川河上游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全面开展沿河两岸违建整治和畜禽养殖企业取缔、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水源生态修复等措施,提升石川河全流域水环境质量。 四是保障生态基流。制定《铜川市石川河生态基流补偿机制管理暂行办法》,积极协调省桃曲坡水库向下游河道补充生态基流。今年以来,累计补水2000万立方米,拨付奖励资金450万元,有效改善了河道水生态环境。五是强化监管监测。实行环境执法人员驻点监管机制,紧盯污水处理厂和重点治污项目施工现场,实时监督运行工艺和工程进度;全面排查雨污混流情况,推进污水支管网建设;加密水质监测频次,及时掌握水质变化,定期通报区县水质排名;严格实施河流上下游水污染补偿机制,扣缴相关区县水污染补偿金95万元,利用经济手段倒逼区县政府落实属地责任。六是强化舆论宣传。定期编制水污染防治工作信息,通过《铜川日报》等主流媒体及时公布重要工作动态及水质情况,举办六五“保护漆水河 全民在行动”专题活动,主管副市长带头巡河,通过授牌一批生态环境教育设施和示范基地,引导公众关心、参与、支持水污染防治工作,营造全民节水、爱水、惜水、护水,共同参与水污染防治的浓厚氛围。

虽然岔口断面水质已实现好转,但我市仍面临基础设施不健全,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总体水环境质量还不高。下一步,我们将对照差距,按照“综合治水、系统治水、长效治水”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提升我市水环境质量上下功夫,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水生态环境产品。

人民日报人民数字:

我是记者张盼盼,秋冬季是雾霾天气的易发、频发期,请问在这个重点时段,铜川是如何抓好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的?

pic
铜川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赵鹏飞

为有效治理雾霾污染,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我市高度重视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市委、市政府8次会议部署推进工作,市政府印发了《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各区县、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目前国家下达的32项具体攻坚任务已全部完成。秋冬季,我市主要采取六项措施保障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一是加强散煤污染治理。实施冬季清洁取暖试点项目,倒排工期,重点突破,完成散煤替代24960户。同时,严控煤炭消费,加强耗煤企业监督检查,开展煤质抽检专项行动10次,全市发起“减少污染清洁过冬”的倡议。二是加强施工扬尘整治。开展建筑工地扬尘整治专项行动,下发督办单70份,电视媒体暗访曝光2次。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监督150家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抑尘措施,规范整治物料堆场102个。三是加强道路车辆整治。实施210国道环境综合整治,落实入城车辆冲洗和联合执法检查,严查货车超载和车容不洁等问题。加大国道和城市道路保洁抑尘力度和频次,淘汰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5000辆,遥感检测机动车40万辆。四是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巩固“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果,确保动态清零。监督水泥等企业落实错峰生产要求,推进露天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实行企业绩效分级和差异化管控,有效提升247家工业企业治污能力。五是科学应对污染天气。深化“一市一策”专家精准治霾,每日发布空气质量预警和排名,召开空气质量会商研判会3次。加强应急联动,实行24小时空气质量应急值守,及时精准采取管控措施,有效应对3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六是形成督查高压态势。开展蓝天保卫战决战决胜攻坚行动,深化秋冬季包抓包联专项督查,六个督查专班沉兵一线,昼夜督查暗访,发现整治问题161个。同时,从严执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累计查办案件178件,罚款1219万元,形成执法监管的高压态势,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凤凰网:

我是记者邵方,随着现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大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愈发受到大家的关注,因为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那么请问,铜川在企业用地土壤污染源头控制方面是怎么做的?

pic
铜川市生态环境局生态保护与固废管理科科长冯芬

我们主要从项目准入、污染状况调查、环境监管等五个方面开展企业用地土壤污染源头控制的。一是严格项目准入。对涉重金属等可能对土壤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严把环评审批关,严格项目准入,杜绝新建涉铅、汞、镉、铬等重点重金属污染物重大污染项目。二是开展污染状况调查。筛选确定重点调查对象,开展现场采样和分析测试,完成全市1428家工业企业涉镉等重金属排查和22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筛选的6家重点监管企业均建立了隐患排查制度、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完成自行监测并公开结果。三是加强环境监管。指导和规范企业,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的要求,履行好企业主体责任,预防和控制好污染物的排放,比如企业的生产设施老旧以后,如不维修、不检查,就导致了跑冒滴漏,会导致土壤污染现象发生,那么做好防渗等一些看似比较简单、但行之有效的措施,也就是一些措施在预防阶段做得好,会为后面省很多功夫。如果预防做得不好,土壤污染加重,按照土壤污染防治法还要拿钱去治理,投入更高了,实际上关键还是督促企业把源头预防做好。四是扎实开展“清废”行动和固危废专项整治行动。生态环境联合住建、水务、农业农村、林业、卫生健康等部门开展“清废”专项整治行动,市住建局排查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50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行政村数达到328个,市水务局排查整治到位河湖“四乱”(乱占、乱堆、乱采、乱建)问题94个,清理河道(岸)垃圾约1210方,市农业农村局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非正规堆放点整治,市生态环境局督促指导区县全年完成102家企业固废清理整治任务,对全市102家产废单位和6家危废经营单位的危险废物产生、暂存、运输、处置实施全过程监管,综合利用及处置固废136.75万吨,综合利用处置率96%,全年累计转移危险废物3244.7吨,其中跨省转入162.11吨,跨市转移986吨。目前6家处置单位中有2家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处理能力达18万吨/年,市生态环境、公安、检察院联合开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使危险废物得到有效管控,近年来没有发生环境违法事件。五是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对建设用地转变为住宅、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严格执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估要求,确保安全利用,截止目前,我市完成2个建设用地因用途变更开展了地块土壤污染调查评估。

各界导报:

我是记者孟星辰,今年9月份,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到,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想请问,目前铜川碳排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实现这一发展目标?

pic
铜川市生态环境局排污许可管理科科长王翠亚

感谢你对气候变化及碳达峰的关注!

去年,这项职能从发改委转交过来之后,我市及时编制了2015-2018四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摸清了四年度的碳排放家底,掌握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力促电力、水泥8家重点企业完成碳排放报告及监测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征集了20个低碳项目建成了铜川市低碳项目库;开展了低碳日宣传活动;实施了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推广、植树造林、低碳建筑等一系列减碳工程。

后期,我市将结合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存在问题,以调结构、转方式为切入点,从管理角度及排放层面上综合施策。从管理角度讲。首先,要编制好“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以规划引领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低碳先行;同时,继续编制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摸清“十四五”碳排放家底。其次,要制定好碳排放达峰路线图及行动方案,明确达到峰值的时间、目标、路径、举措等,以达峰倒逼产业、能源、交通结构等优化升级。三是要加快制定好考核评价、监测统计、科普宣传等工作制度体系,将碳达峰控制目标任务分解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及相关排放单位,引导全社会参与,培育低碳新风尚。从排放层面看。首先要引导重点行业企业参与碳交易市场建设,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提高新能源使用比例。其次要加快研究减碳技术,推行清洁生产,增加森林碳汇,推进节能减排与减碳工程协同共建。三要深挖低碳试点示范项目,探索电力、建材行业的碳捕集利用技术,以科技示范引领低碳发展。

王乐平:

感谢几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各位记者朋友还有什么关注的问题,会后可以和市生态环境局联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