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安康市《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管理服务规范》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0-12-29 17:07:29 来源:陕新发布

pic
发布会现场

12月28日上午10点,安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市发改委举行《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管理服务规范》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发改委副主任邓军同志、市市场监管局总检验师郝江山同志、岚皋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陈磊同志、岚皋县发改局局长赵兵同志出席发布会。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pic
市重点项目储备统建中心主任  方磊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召开安康市《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管理服务规范》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了市发改委副主任邓军同志、市市场监管局总检验师郝江山同志、岚皋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陈磊同志、岚皋县发改局局长赵兵同志出席发布会。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教体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搬迁办、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局、市卫健委,岚皋县委宣传部、岚皋县市场监管局负责同志,以及省级驻安和市级主要新闻媒体,欢迎大家。

下面,请市发改委副主任邓军同志致发布辞。

pic
市发改委副主任   邓军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嘉宾,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见面。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安康市发改委,向一直以来关注支持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闻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安康市《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管理服务规范》编制情况向大家作以介绍。

一、制定背景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决战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事关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近年来,安康市坚持把移民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和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使易地扶贫搬迁成为贫困人口“挪穷窝、改穷业、拔穷根”的治本之策,“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移民搬迁26.73万户93.7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三分之一,其中,“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10.53万户33.52万人,占全省扶贫搬迁总人数39.7%。全市累计建成集中搬迁安置社区1364个,安置搬迁贫困户14.2万户45.75万人。随着近百万人尤其是近50万贫困人口通过搬迁进城入镇,安康市搬迁工作已全面进入了“后搬迁时代”,我们深刻认识到易地扶贫搬迁这场巨大的社会变迁,搬迁群众的融入、就业、管理、权益保障必须得到巩固和提升,为此市委、市政府在年初以1号文件印发了《安康市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指导意见》,切实把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顺应搬迁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确保“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逐步能致富”。

一年来,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紧紧围绕1号文件,着力实施“基层组织规范提升、产业就业支撑、社会治理创新、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补短板”四大专项行动,我市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11月25日,胡春华副总理在人民日报内参刊发的《安康市打造“新社区工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文中,对安康的工作进行了批示肯定。11月17日,市政府主要领导在云南昭通召开的全国发改系统易地搬迁工作现场会上进行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国家发改委第95期《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指引》介绍了我市“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激活‘六稳’‘六保’新动能 ”的具体做法,并将市委1号文件随文一并向全国推广借鉴。12月1日,全省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会在我市汉阴县召开,各县区大胆探索、积极实践,逐步形成了岚皋“睦邻之家”、汉阴“138”、旬阳“四小工程”、白河“六大融入提升行动”等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经验。省发改委今年政策指引共12期,其中有6期刊发我市六个县区后续扶持工作典型经验。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们各级各部门的艰辛努力和辛勤付出。基于安康目前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为继续提升工作质量,提高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水平,我们以岚皋“睦邻之家”模式为基础,吸收其他各县区的先进做法,结合中省市相关要求,制定了安康市《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管理服务规范》,作为地方标准进行推广实施,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后续扶持发展工作的指导。

二、编制过程

岚皋县围绕易地搬迁后续发展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探索率先推行“睦邻之家”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模式,得到了搬迁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在今年的全市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分管领导充分肯定了“睦邻之家”创新工作模式,要求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正式标准发布推广。2020年9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安市监函〔2020〕269号文件批准下达2020年安康市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管理服务规范》,随即,由我委牵头,岚皋县发改局会同县市场监管局起草了《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管理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并进行了多轮意见征求和反复修改完善。12月9日,市发改委会同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岚皋县农业农村局、汉阴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陕文投安文旅公司、安康学院等单位有关同志组成专家评审组,对《规范》进行评审。通过审查,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标准符合GBT1.1-200要求,能够有效指导我市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适用性、先进性。按照专家组会议审议和征集意见修改完善后,由安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DB6109号地方标准,并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发布。

三、主要内容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管理服务规范》涉及易地搬迁后续发展工作的方方面面,经实践证明和多方论证,该规范适用于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管理服务,可作为地方标准在全市进行推广。《规范》主要对易地搬迁后续发展工作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品牌建设、管理机制、产业支撑、就业服务、公共服务与评价等8个方面工作,进行了标准化规定。

一是总体目标:按照“新环境、新服务、新产业、新民风、新生活”的创建要求,通过建立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体系、产业就业、公共服务等要素保障,最大程度惠及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二是基本原则: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原则;坚持原籍管理地和林、安置地负责房和人的属地管理、就近就便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实际适用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逐步规范原则。

三是品牌建设:在100户以上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创建“睦邻之家”模式,重点以党建“红色”引领,产业就业“金色”增收,业委会、物业公司和片区长三方协同“橙色”治理,推行“4+X”“绿色”服务为品牌特征。

四是管理机制:在基层党建、社区治理、三方协同治理、乡风文明四方面完善和规范,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社区治理有效,群众的道德水平、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五是产业支撑: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园区、创办新社区工厂、开发旅游服务业,实现100户以上安置点农业园区、新社区工厂“两个全覆盖”。

六是就业服务:围绕“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策”,通过全员开展定向培训、项目制培训和“技能+”培训,确保有劳动力家庭1人以上稳定就业。

七是公共服务:按照“五通六有”标准,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通过建立便民服务、健康服务、日间照料、儿童活动四大服务中心,扎实开展便民、健康、养老、幼托等“四类”服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增设“x”特色化、个性化服务。

八是评价标准:社区管理服务工作评价设定一、二、三级指标61项,其中一级指标3项(管理机制、产业就业、公共服务);二级指标13项(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协同管理、乡风文明建设、培育产业园区、创办新社区工厂、就业安置、技能培训、基础设施配套、便民服务及配套、健康服务及设施、老年人照料服务及设施、儿童关爱服务及设施);三级指标45小项,其中设定一票否决项指标16项。评价组织形式主要采取上级管理部门的评价、社区自我评价、社区群众的满意度评价、第三方评价组织的评价相结合;评价方法主要并通过实地观察、提问、听取群众陈述、检查、验证等获得客观证据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评定根据评分表打分。

安康市《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管理服务规范》在岚皋实践中成效显著,既符合安康市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际,又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指导作用。这个地方标准的发布实施,对于我市进一步提高后续扶持发展工作整体水平,久久为功、行稳致远,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最后,希望各界新闻媒体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安康发展,多宣传推介安康,助力安康追赶超越,实现高质量发展。

谢谢大家!

市重点项目储备统建中心主任方磊

谢谢邓主任的致辞,下面请安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总检验师郝江山同志宣布《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管理服务规范》通告。

pic
市场监督管理局总检验师  郝江山

安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管理服务规范》安康市地方标准,2020年12月15日发布,2021年1月1日实施,现予以公布。

市重点项目储备统建中心主任方磊

谢谢郝总的宣布,现在请各位媒体记者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请举手示意,并通报一下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陕西日报记者 陈  嘉

问题1:你好!我是陕西日报记者陈嘉,针对促进搬迁群众有效增收,规范中制定了哪些保障措施,请您详细介绍下。

pic
岚皋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陈磊

答:谢谢您的提问!针对促进搬迁群众有效增收这个问题,《规范》中主要明确了4个方面保障措施:

一是要积极培育产业园区。引导搬迁群众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经营权等流转或入股新型经营主体,盘活原有资源,发展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等新型经营主体,让搬迁群众都能紧密的镶嵌在产业链上,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二是要大力推动创业就业。在100户以上搬迁安置小区至少创办1家新社区工厂,实现搬迁群众就近就地稳定就业。通过产业布局,将产业园区建在安置小区旁边,推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不断完善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模式,推动搬迁户与带贫主体建立稳定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有劳动能力和务工意愿的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务工。

三是要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在摸清搬迁户劳动力底数的基础上,对搬迁户进行分类培训指导,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对于有能力、有意愿到外地务工的搬迁户,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和提供务工信息引导;针对愿意就近就业和劳动能力较弱人员,主要围绕扶贫车间、搬迁配套工厂企业等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培训,有效对接用工市场;鼓励企业和扶贫车间等经营主体提供就业帮扶,直接开展职业培训、以工代训、定岗培训。

四是大力开发商业和公益性服务岗位。充分挖掘安置小区自身就业潜力,比如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把搬迁贫困户作为主要的吸纳对象。同时,鼓励引导各行各业面向搬迁群众提供公益岗位,量身打造护林、护路、绿化、保洁、保安、扶残助残、养老护理、水利工程管护等扶贫类、基层公共服务类公益岗位。

安康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李文奎

问题2:谢谢主持人!我是安康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李文奎。我们了解到,搬迁后,群众搬到新地方不仅有故土难离的情感不舍,还有生活习惯、邻里关系、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不习惯、融不进,存在“两张皮”现象。如何解决?

pic
岚皋县发改局局长  赵兵

答:谢谢您的提问!《规范》主要从3个“融入”来推进解决“两张皮”的问题。

一是社会管理融入。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动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的要求,在安置小区成立党支部,挂靠所在社区党总支进行管理,让搬迁党员有了家。对社区群众实行网格化管理,按照党总支(社区)为一级网格长、片区(或安置点)为二级网格长、楼栋(或院落)为三级网格长的架构,建立起全覆盖、零盲区的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同时,积极引导群众自治,通过居民议事会、业委会等组织,让“群众有话有处讲,社区有事有人管”,最终实现共建共治共融共享。

二是生产生活融入。紧紧围绕搬迁群众生产生活不便和产业就业需要,以提升生活质量、提高就业技能为目标,依托搬迁夜校不定期组织搬迁群众开展“问需式”、“订单式”培训,确保每个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能。建好配套设施。完善水电路讯的同时,跟进医院、学校、广场等民生项目,高质量高标准保障群众医食住行。坚持“迁出地管理地和林,迁入地负责房和人”的思路,确保搬迁群众就学、就医、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问题都能在社区解决。

三是情感文化融入。从农村到城镇,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给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冲击。如何注重人文关怀,补齐“精神短板”,我们从新民风建设入手,定期广泛开展“诚孝俭勤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活动,宣传党的政策、传递党的声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搬迁群众文化价值融入。通过活动教育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克服陋习,逐步适应新环境,努力融入到新的生活圈、朋友圈中来。

市重点项目储备统建中心主任方磊:

谢谢各位,因为时间关系,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问题需要关注和了解,可以会后和相关部门继续对接。希望各媒体能够准确、详实、及时的向社会发布本次会议信息。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