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2020年延安市经济运行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1-02-04 17:12:55 来源:陕新发布

2021年2月4日09:00,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延安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市普查中心主任张炳赟,延安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赵香云,介绍2020年延安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主持。

pic
发布会现场
pic
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 李少婷

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少婷: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延安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市普查中心主任张炳赟先生,延安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赵香云女士,请他们为大家通报2020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张炳赟局长通报情况。

pic
延安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市普查中心主任 张炳赟

延安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市普查中心主任张炳赟:

女士们、先生们:

2020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县(市、区)、市级部门共同努力下,克服疫情和能源市场的波动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2020年延安主要经济指标加速回升,运行态势好于预期。

初步核算,202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01.48亿元、下降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0.41亿元、同比(下同)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885.72亿元、下降3.1%;第三产业增加值525.35亿元、增长1.4%。具体表现为:

一是农业稳中加快,粮食实现五连丰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6.08亿元、增长4.2%。全年粮食产量71.81万吨、增长1.8%;园林水果产量381万吨、增长6.0%,其中苹果370.39万吨、增长5.9%;蔬菜产量120.94万吨、增长4.2%;瓜果产量16.05万吨、增长3.4%;全年猪存栏41.8万头、增长19.4%;羊存栏62.49万只、增长13.3%;牛存栏6.36万头、增长4.0%。

二是工业降幅收窄,非能行业增势良好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61.54亿元、下降16.8%。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下降17.6%;轻工业增长9.0%。按经济类型分,内资企业下降17.0%,其中国有企业增长0.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66.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5.0%。分行业看,能源工业下降6.6%,非能工业增长8.8%,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7.6%,卷烟增长10.0%,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1.6%。

分产品产量看,呈“四增两降一持平”态势:原煤产量5253.10万吨、增长0.8%,发电81.13亿千瓦时、增长14.0%,生产液化天然气135.55万吨、增长20.0%,生产天然气64.7亿立方、增长14.3%,卷烟产量与上年持平、生产30.6万箱,生产原油1489.64万吨、下降1.6%,加工原油912.21万吨、下降4.1%。

三是服务业扭负为正,规上服务业逐季向好

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分别快于GDP和第二产业2.2、4.5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度提升1.6个百分点。

从累计看,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呈降幅逐季收窄态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9.96亿元、下降4.3%,降幅较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收窄5.3和1.0个百分点。从当月看,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较快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6.32亿元、增长13.5%。

从行业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5.3 %、娱乐业增长29.9%、物业管理增长23.8%、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增长16.9%、居民服务业增长15.7%。

四是投资稳中增强,三次产业全面转正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市项目和农户)增长3.8%。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1.6%;制造业投资下降24.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4%,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41.78万平方米、增长2.6%;商品房销售额94.65亿元、增长3.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21.5%,第二产业增长6.8%,第三产业增长1.4%。民间投资增长23.0%,其中建筑安装工程增长34.7%,设备工器具购置增长76.4%;技改投资增长1.5倍;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0.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45.9%。

五是消费市场回暖,降幅持续收窄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60亿元、下降6.5%,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63.47亿元、下降9.2%。

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347.87亿元、下降5.4%,餐饮收入36.73亿元、下降15.1%。

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05.67亿元、下降6.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8.93亿元、下降4.6%。

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商品零售额155.79亿元、下降8.7%。其中,粮油、食品类下降11.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5.9%,汽车类下降1.6%,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0.5%,日用品增长6.7%。

六是就业形势稳定,“六稳”“六保”成效明显

从就业形势看,全年新增就业人口1.79万人,明显高于1.6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完成全年目标的111.9%。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4%,低于4.3%的预期目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从两个收入看,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54元,增长6.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77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45元、增长8.2%,增速分别较前三季度提高0.7、0.3、1.6个百分点。

从市场活力看,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65万户,其中私营企业7827户,个体工商户3.77万户,总量达到20.77万户,同比增长13.5%。全市在库“五上”企业累计达到1454户,其中工业253户、建筑业222户、房地产业134户、批发零售业423户、住宿餐饮业170户、规上服务业252户。全年新入库“五上”企业253户。

七是财政收支同步增长,金融存贷稳健运行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63.84亿元、增长5.1%,地方财政支出456.73亿元、增长2.1%,投入金融资金增长148.9%,住房保障资金增长32.5%,粮油物资储备资金增长92.3%,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资金增长92.3%,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1824.88亿元、增长9.0%,贷款1410.93亿元、增长6.9%。其中短期贷款427.55亿元、增长1.5%,中长期贷款887.07亿元、增长11.8%,中长期贷款较年初增加70.77亿元。

八是市场物价涨幅平稳,食品类拉动较大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分月看,呈逐月回落态势;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8.3%,衣着下降1.2%,居住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务持平,交通和通信下降1.9%,教育文化和娱乐下降0.8%,医疗保健上涨6.2%,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3.5%。

总的来看,2020年全市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稳就业保民生成效显著,“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同时看到,经济发展内外因素复杂多变,持续复苏向好的基础有待进一步巩固。下阶段,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施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贡献统计力量。

谢谢大家!

李少婷:

谢谢张局长。下面请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数据显示,全年经济稳中有进,回升有力,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我们是否实现预期目标?谢谢。

pic
延安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赵香云

延安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赵香云:

谢谢,您的这个问题可以说对全市的经济做出了精准的判断。首先回答您问的第二个问题,我们判定经济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不能单纯的以某项指标或者某一个领域的完成情况来代替,要全面客观的从经济社会发展多维度来反映这个情况。2020年,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好于预期的成绩,主要指标实现由负转正,新领域实现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济的基本盘未变。反映在三个方面:第一,经济持续恢复。全年GDP降幅收窄至个位数以下,一季度下降3.2%,上半年下降5.1%,前三季度下降3.4%,全年下降0.8%,下半年以来,收窄幅度明显加快,人均经济实力保持前3。第二,企业全面复工复产,生产能力增强。重点工业增速加快,卷烟、电力生产、LNG、化工行业增加值增速在两位数以上增长。第三,经济运行质量提升。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1%,位居全省第一,税收收入97.14亿元,比一季度增加72.18亿元,降幅较前三季度大幅收窄8.5个百分点。全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上年增加1689元、969元。第四,经济活跃度提升。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较快,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用电量增速连续6个月正增长,铁路和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速较快,经济增长的要素指标优势比较明显。

二是“六稳”“六保”扎实推进。市场主体稳定。市政府制定落实了《关于成立市稳就业工作专班的通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4%以内,全年新增市场主体4.65万户,累计达到20.77万户,增长13.5%,新入库“五上”企业253户。市场物价稳定。CPI稳定控制在3%以内,全年累计上涨2.8%,涨幅由年初上涨5.0%回落至2.8%。市场供应稳定。肉类、禽蛋类生产持续恢复,全年分别增长6.1%和7.1%。畜肉类价格指数持续稳定恢复,下半年平均跌幅4.6个百分点。招商引资进展有序。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29个,总投资1982亿元,到位资金646.52亿元。投放在交通运输、仓储业和水利环境设施等行业的贷款余额达到329.3亿元,新增贷款91.51亿元,金融对经济支撑增强。民生保障有力。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370.7亿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标准得到保障,同比分别增加360元/年、840元/年。

三是产业转型积极推进。累计引进新经济企业1076户,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19.45亿元,实现利税0.93亿元。以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和软件技术开发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实现增加值120.71亿元,增长7.0%,其中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增长75.3%,较同期提高41.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2.8%,较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9%,比前三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提高幅度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总的来看,经济企稳回升信号更加明显,这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人民戮力同心的结果,按照中省总体部署要求,延安有能力、有信心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做出更大贡献。

群众新闻网记者:

从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全市规上工业负重前行,年底仍未实现扭负为正,请问您怎么评价目前我市的工业运行情况?谢谢。

赵香云:

谢谢您的提问,2020年是延安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化和国际油价触底,工业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也应该看到,市委、市政府在统筹应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效益之显前所未有,规上工业承压前行、逐月向好的势头非常明显。

一是稳增长措施有力。为缓冲压力促进经济稳步增长,市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16条暂行措施》,加大工业生产调度,扎实推进在建项目,释放企业产能,规上工业稳步复苏。

二是六个行业保持快速增长。从工业行业门类看,12月全市有6个行业增速加快,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2.9%,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0.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8.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0.8%,天然气开采增长48.0%,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长11.6%。

三是非能工业贡献较大。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年内连续11个月保持正增长,全年增长8.8%,超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8个百分点,超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速15.4个百分点。卷烟生产结构优化,贡献加大,占非能工业比重达到33.6%,增长10.0%。

值得关注的是,规上工业稳增长压力仍然比较突出,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任重道远。下阶段仍然要以稳增长为主线,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疫情及能源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持续发力推动工业及经济稳定发展,谢谢。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零售业整体受创,消费相对低迷,这里想请您就全市消费情况进行介绍并作出评价,谢谢。

张炳赟:

谢谢您的提问,您关心的主要问题是消费稳增长问题。就12月份消费的主要指标来看,表现为“持续恢复、稳中向好”。

第一个方面,月度持续恢复增长。9月份以来,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连续4个月当月保持正增长,12月增长8.0%,比11月提高4.4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向好。

第二个方面,四大行业全面收窄。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销售额(营业额)由开局高位下降到逐月回升,尤其是零售业降幅收窄到个位数以下,对消费市场的回暖作用十分明显。

第三个方面,促消费措施效果显著。市区精准服务“五上”企业,汽车展销、限上消费月、夜市经济等提升消费活动有效刺激了限上限下消费,汽车类销售降幅逐月收窄,全市50户限额以上汽车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42.56亿元,比前三季度增加13.39亿元,降幅收窄到1.6%,是推动限上零售额降幅收窄的关键因素。

第四个方面,城乡消费同步收窄。城乡消费品零售额降幅较前三季度分别收窄5.6和5.3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差距进一步缩小。

第五个方面,市场主体发展良好。截至12月末,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企业个数达到423户和170户,同比增加42户和13户,今年新申报入统批零住餐单位168户,为全市消费增长注入新动力。随着经济全面恢复,就业扩大,居民收入逐步增加,为全市消费稳定增长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预计2021年经济回升的基础进一步增强,利好因素逐步改善和提升,消费也将持续向好。

陕西农村报记者:

我们关注到,全年农业增加值增长4.2%,在疫情的冲击下并未受到显著影响,请您介绍一下我市农业的整体运行情况?

赵香云:

谢谢您的提问,影响是有的,但相比于其它产业来讲,农业生产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影响的程度相对较轻。加之今年农业生产保障措施到位,基本未受气候和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第二季度以来保持稳中有进,是三次产业中最早转正的一个产业,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从生产情况看:

一是农作物面积和产量“双增”。据国家统计局延安调查队抽样调查显示,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19.73万亩、增长1.5%,产量达到71.81万吨,连续5年稳定在70万吨左右,增长1.8%,粮食稳产是保障农业经济稳增的基础。

二是苹果产业后整理扎实推进。累计建成智能选果线103条,冷库能力达到147.3万吨,苹果品质和效益实现双赢。全市种植苹果面积330.95万亩、增长2.3%,产量370.39万吨、增长5.9%,另外,今年苹果平均销售价格较上年每公斤有很大提升。限额以上苹果销售企业达到66户,同比增加6户;实现销售额19.42亿元,其中通过公共网络销售额1.21亿元。

三是设施农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共发展设施果蔬面积18.39万亩、增长9.3%,增速要好于传统种植业增速,较上年增加1.6万亩,其中当年新建和改造设施基地3.11万亩。设施蔬菜产量61.18万吨,占全市蔬菜产量50.6%、增长2.3%,设施瓜果10.1万吨、增长3.2%,现代农业较快增长为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畜牧业回升加快。全市规模化养殖效益初显成效,畜牧业下滑势头得到遏制,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大牲畜存出栏全面扭负为正,生猪存栏增长19.4%、出栏增长3.4%,羊子存栏增长13.3%、出栏增长9.7%;牛存栏增长4.0%、出栏增长4.6%;肉类总产量增长6.1%,畜牧业增加值增长0.3%,比前三季度提高5.7个百分点,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四个方面积极因素保证了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回升,对经济的拉动由前三季度0.14%上升到0.43%。

华商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固定资产投资今年10月份首次转正,之后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全年达到了3.8%,请问您怎么评价这个数据的扭负为正?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赵香云: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能取得这个成绩,与党委、政府的决策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当然,这也在我们预料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因素:

一是重大项目推进有力。今年以来,扎实稳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在建项目有力有序开复工,新建项目开工和入统力度也不断加大,投资形势逐月好转,全年新入统5000万元以上项目208个,同比增加35个, 延黄高速、黄陵电厂、富县电厂、东绕城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固定资产投资10月份首次扭负为正,增长1.1%,全年增长3.8%,较前三季度提高6.6个百分点。在房地产投资强有力推动下,民间投资增长23%,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0个百分点。

二是投资三次产业共同发力,全部转正。第一产业增长21.5%;第二产业增长6.8%;第三产业增长1.4%,比前三季度提高9.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等重点行业拉动较强。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1.6%,占固定资产投资44.5%,拉动增长8.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长14.9%;制造业下降24.6%,收窄9.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4%,收窄13.4个百分点。

三是工业技改投资成倍增长。工业技改投资力度加大,同比增长1.5倍。采矿业投资增长2.3倍,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9倍,高技术制造业增长45.9%,主要是医药制造业增长较快,增长了10.5倍。

需要关注的是,“十三五”部分重大项目接近尾声,“十四五”还要继续加大项目储备,扩大有效投资,更好的发挥投资在经济发展中“三驾马车”的作用,谢谢。

李少婷:

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在会后与相关部门联系。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