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4月13日铜川市政府新闻办举行 “铜川航天科技产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1-04-14 13:06:39 来源:陕新发布

4月13日上午10时,铜川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铜川航天科技产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铜川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杨铜林,介绍铜川航天科技产业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市政府新闻办王乐平主持。

pic
发布会现场
pic
市政府新闻办 王乐平

市政府新闻办王乐平

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党建领航·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我们邀请到铜川市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杨铜林,请他向大家介绍铜川航天科技产业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有请杨主任做介绍。

pic
铜川市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杨铜林

铜川市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杨铜林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对铜川航天科技事业发展的关心和对航天科技工作的大力支持,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为大家介绍铜川航天科技产业发展有关情况。

一、发展航天科技产业的背景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出台,提出探索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市场化、商业化发展新机制,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开发。2016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提出完善航天多元化投入体系,大力发展商业航天。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航天科研生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信息产品服务、卫星运营等航天活动;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强太空领域统筹,以遥感卫星为突破口,制定国家卫星遥感数据政策,促进军民卫星资源和卫星数据共享,探索研究开放共享的航天发射场和航天测控系统建设。

随着航天领域的逐渐开放,为我市发展航天科技产业提供了可能。市委、市政府抢抓国家战略机遇,抓住全球商业航天事业和产业发展风口,积极策划争取,高点规划布局,定位打造中国商业航天科技研发、文化科教、会展交流、成果转化、产业发展“五大基地”,举全市之力发展航天科技产业。

二、航天科技产业发展情况

铜川发展航天科技产业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我们强规划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已初步形成了火箭总装总测、卫星研产、卫星测运控、卫星组网、卫星数据应用为一体的航天科技产业链。截至目前,已落地航天振邦、星邑空间等商业航天产业链龙头企业31户,引进高端人才263人,取得或引进知识产权372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58亿元。

(一)抓规划引领,明晰发展思路

编制完成了《铜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航天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铜川商业航天产业编制规划》《铜川市“十四五”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规划》,坚持创新引领,初步形成了航天科技产业发展园区、商业航天测控网、航天科技产业孵化园、火箭总装总测试验基地、液体火箭试车基地、国家级航天产品检验检测基地、航天科工210所装备检测基地、卫星数据应用产业园等共同发展的航天科技产业新格局,助推铜川产业转型发展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积极申报空天地一体化、国家航天军工类备份发展基地、国家级卫星测运控备份基地、国家级卫星数据应用示范基地项目、大型无人机试飞检测基地项目等项目纳入国家级或省级项目规划。

(二)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环境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建设完成了航科技产业孵化园一期2.8万㎡厂房,6家企业入驻投产达效,二期1.2万㎡卫星工厂正在建设,计划5月份建设完成,企业入驻开展研发生产;二是航天科技产业发展园区核心区航天大道(长青北路)建成通车,5.3万㎡的商业航天系统工程中心、指挥展示中心等三栋单体主体完工;三是中国(铜川)商业航天测控网铜川中心站项目占地216亩,一期项目已建设完成,布局有指挥控制大厅、航天科普展厅、学术报告厅、天线阵地等。三期项目今年年内建设完成,总面积16500㎡。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企业及企业家来铜发展航天事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抓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发展

一是卫星制造项目。智星空间卫星总装集成测试工厂项目,已完成12颗卫星招标;铜川拓宇星途科技有限公司高分辨率小卫星研产项目,该公司是Open Cosmos在中国落地的唯一一家公司;“丝路卫星星座”项目,由12颗SAR卫星和24颗高光谱卫星共计36颗卫星组成,一期计划发星12颗,年内完成2颗;微纳星空卫星星座系统及整星的研发制造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二是火箭制造项目。灵动航天火箭总装总测基地项目2020年6月份开工建设,一期占地540亩,计划年内建成5栋厂房交付使用;深蓝航天液体火箭动力系统试验基地,一期20吨试车台建成,已完成点火试验30余次,二期百吨级试车基地规划方案完成布局;航天科工六院装备检测基地选址及勘界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用地规划调整;航天一院航天装备检验检测基地、航天六院大推力火箭发动机试车基地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三是卫星测运控项目。完成了商业航天测控网一期国内大三角的布局,已具备测控200颗星的能力,目前已测控卫星58颗。四是数据应用项目。规划面积750亩的“通导遥”卫星数据应用产业园已完成总体概念规划设计;陕西天鸿祥云卫星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卫星数据应用平台项目,公司参与实施的“气象小卫星星座计划”获得国家气象中心批复;高分卫星数据应用铜川分中心、清华大学互联网研究院卫星数据应用服务平台、省地调院数据应用中心等一批卫星数据应用产业成功落地,“天融工程”工程示范选址区域完成。五是航天装备配套项目。航天振邦精密仪器加工生产线厂房开始建设,翔龙昌盛航空发动机叶片铸造用陶瓷壳模砂及陶瓷型芯小批量投产。六是航空类项目。陕西星宇航泰科技有限公司小型航空发动机及飞行器整机项目,公司已与南昌理工学院完成航空发动机研产中心建设;中航工业无人机产业基地项目空域问题已解决,可研报告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

航天探索永无止境,逐梦征程任重道远。下一步,我办将紧紧围绕铜川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及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解放思想、转换思维、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强化责任担当,高质量推进我市航天科技产业发展,为我国商业航天事业加速起飞提供“铜川动力”、展现“铜川作为”、作出“铜川贡献”。

(一)商业卫星与火箭制造

加快推进已经落地的智星空间、灵动航天、深蓝航天等卫星、火箭生产制造企业投产达效,提升铜川航天科技产业的品牌价值。充分利用铜川火箭发动机试验资源,建成国内最大的火箭发动机试车基地,将陕西航天的火箭制造能力从分系统级和系统配套级向系统级发展;借助智能制造、软件定义等新兴技术,打造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的低成本微小卫星制造产业集群,联合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优势企业,实现“丝路卫星星座”等与其他星座的有效整合。

(二)卫星测运控

构建以铜川为中心的全球商业航天测控网,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形成航天科技测控系统遥相呼应的任务模式,逐步实现资源统筹发展。将陕西星邑空间公司打造为全球商业航天测运控头部企业,支持其发挥技术优势,通过上市等方式扩大规模,有效整合国内商业卫星测运控企业,拓展与现有星座运营企业在测运控方面的合作。积极实施商业航天测运控标准化体系建设,探索推动我国商用航天测运控标准化产业发展路径。

(三)卫星数据应用

一是打造辐射西部及“一带一路”国家的卫星应用产业高地,建成国家级卫星应用示范城市。以陕西高分数据中心铜川分中心为牵引,建立对地观测数据共享交换分布式中心节点,对政府部门提供数据产品服务、数据加工增值服务,形成地理空间信息应用整体解决方案。依托“天融工程”试点等重点项目,加快卫星通信、卫星互联网应用等领域发展;二是收集、整合国内外可拓展的卫星数据,构建天地一体化“通导遥”航天大数据库,以卫星数据为核心资源,以清华大学互联网研究院、东方至远、航天科工三院以及地调院、天鸿祥云等重点卫星应用企业为节点,培育产业链,引进、扶持卫星数据应用“小巨人”企业;三是整理全市各部门卫星数据需求,建立卫星应用场景开放清单,形成应用方案和成熟产品,延伸下游企业,引进卫星互联网应用数据末端接收器生产企业,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交通等领域,实现创建卫星应用示范城市的目标。

(四)“航天+”融合领域

发挥航天科技产业的融合拉动作用,拓展应用领域,培育经济增长点,通过“航天+特种铝材”、“航天+航空”“航天+5G”、”航天+人工智能”、“航天+物联网”、“航天+农业”、“航天+医药”等航天科技产业与其他技术、产业的融合发展,创新商业模式,做好商业航天企业提质增收工作。促进加工配套企业与驻铜航天领域企业合作,引进航天产品加工配套企业,鼓励煜力机械等本地配套企业提升产品能力、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主动承接以热能工程、流体机械、机电一体化、特种材料、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航天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项目,大力培养和发展节能环保、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等航天技术民用产品。

各位记者朋友,铜川航天科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辛苦付出,也离不开各位新闻人的宣传推介。在此,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和部门参加今天的发布会,期望大家对铜川航天科技产业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谢谢大家!

王乐平:感谢杨主任详细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报一下所在新闻单位名称

陕西日报:

我是陕西日报记者赵扬博。从刚才的介绍中了解到,铜川举全市之力发展航天科技产业,请问,铜川为什么要选择发展航天科技产业?有哪些优势?

铜川市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杨铜林:铜川1958年设立省辖市,是以煤炭、水泥等传统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典型老工业城市,经济发展乏力,为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作出发展航天科技产业的战略决策。随着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商业航天政策门槛逐渐被打破,航天领域的逐渐开放,为发展航天科技产业提供了机遇。

铜川发展航天科技产业的优势在于,铜川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融合潜力,地处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与西安相距60公里,远近适宜,是航空航天安全的战略备份之地,既可快速承接西安航空航天资源的溢出效应,又可依托西安科技、人才、产业等梯度转移优势。除此之外,还有举全市之力发展航天科技产业的信心、决心。我市制定了发展航天科技产业的金融、税收、人才等方面的政策,为发展航天科技产业提出了支持和保障。

各界导报:

我是各界导报记者蒋维博。我们获悉,铜川市正在对七个重点产业实施“链长制”进行延链强链补链,航天科技也是其中内容,也正如您刚才所说,铜川商业航天产业链已初具规模,那么,下一步,咱们商业航天产业在延链强链补链方面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铜川市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杨铜林:随着航天领域的逐渐开放,商业航天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期,我市积极策划争取,高点规划布局,已初步形成了火箭总装总测、卫星研产、卫星测运控、卫星组网、卫星数据应用为一体的航天科技产业链。

我市最初发展的航天科技产业是卫星测运控,我们成立了星邑空间,随着卫星测运控产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延链补链开始发展火箭研发制造产业,先后引进灵动航天、深蓝航天两家火箭研发企业,灵动航天快响火箭整装基地正在建设,深蓝航天火箭发动机试车基地建成。与此同时,我们又引进了卫星研发制造产业,国内首条高分辨率亚米级卫星智能化生产线、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生产线已落地铜川。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制造企业智星空间完成总部从北京迁至我市,厂房正在建造,从事高分辨率小卫星的研发设计的铜川拓宇星途科技有限公司与中星乾景数据(陕西)技术有限公司已具备生产能力。为了强卫星制造产业链,我们正在对接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争取项目落地。为了使我市航天科技产业链更加完善,我们又开始发展卫星数据应用产业,高分卫星数据应用铜川分中心、清华大学互联网研究院卫星数据应用服务平台、省地调院数据应用中心等一批卫星数据应用产业成功落地,“天融工程”工程示范选址区域完成。

下一步,我们将延链强链补链,发展航天科技全产业链。一是加快推进已经落地的智星空间、灵动航天、深蓝航天等卫星、火箭生产制造企业投产达效,完善商业卫星与火箭制造产业,充分利用铜川火箭发动机试验资源,建成国内最大的火箭发动机试车基地,打造低成本微小卫星制造产业集群。二是构建以铜川为中心的全球商业航天测控网,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形成航天科技测控系统遥相呼应的任务模式,探索推动我国商用航天测运控标准化产业发展路径。三是延链补链发展卫星数据应用产业,打造卫星应用产业新高地,加快卫星通信、卫星互联网应用等领域发展,培育产业链,引进、扶持卫星数据应用企业。四是发展“航天+”融合产业,发挥航天科技产业的融合拉动作用,拓展应用领域,培育经济增长点。

华商报:

我是华商报记者王嘉翌。想请问杨主任,去年在海南文昌发射的“智星一号A星”卫星是铜川制造的吗?目前,铜川的卫星制造企业有哪些?他们的生产运营情况如何?

铜川市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杨铜林:去年12月22日在海南文昌发射的是由智星空间研发制造的“智星一号A星”,主要用于“丝路卫星星座”的试验验证。智星空间2020年12月份,已经迁址到铜川,就是现在的铜川智星航天科技有限公司。铜川智星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卫星制造与销售、合成孔径雷达制造与销售、遥感数据及其应用服务。

目前,我市已落地的卫星研发制造企业有2家:铜川智星航天科技有限公司、铜川拓宇星途科技有限公司与中星乾景数据(陕西)技术有限公司。正在对接的卫星制造企业有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企业。

铜川拓宇星途科技有限公司与中星乾景数据(陕西)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分辨率小卫星的研发设计。目前两家公司研发生产都在铜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航天科技产业孵化园,其中智星空间卫星总装集成测试工厂项目1.2万平米厂房正在建造,预计5月入驻;铜川拓宇星途科技有限公司与中星乾景数据(陕西)技术有限公司高分辨率小卫星研产项目占地面积1285平方米,已具备生产能力。

中国城市网:

我是中国城市网记者张卓琦。您在发布辞里提到,两年内打造“丝路卫星星座”一期项目,请问,“丝路卫星星座”项目投用后有哪些作用?

铜川市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杨铜林:“丝路卫星星座”要为国家国防经济建设、“一带一路”国家提供高分辨率、全天时、全天候的商业雷达卫星数据服务。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国内商业雷达卫星数据的国产替代,目前国内雷达卫星数量不足20颗。我国大部分地区地势地形复杂多变,光学遥感卫星使用受限,而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主动式的对地观测系统,可全天时、全天候对地实施观测,并具有一定的地表穿透能力。雷达卫星在灾害监测、环境监测、海洋监测、资源勘查、测绘等方面的应用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可发挥其他遥感手段难以发挥的作用。

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将带来营业收入15亿元,利润约6.4亿元。“丝路卫星星座”一期12颗雷达卫星分系统和单机的批产以及与火箭方的合作,可带动一批高效集约的航天高端制造和遥感信息大数据应用的企业落地铜川。项目建成后,雷达遥感卫星产品可服务于铜川市的智慧城市、应急减灾、科研教育等产业。

群众新闻网:

我是群众新闻网记者卢洁。西安已有技术条件非常成熟的卫星测控中心。铜川北临西安不到上百公里,请问,发展卫星测运控有哪些优势?

铜川市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杨铜林: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主要承接国家任务,而我市坚持错位发展原则,卫星测运控主要面向市场化、商业化的服务,既可承接更多、更广的业务,也可作为国家卫星测运控的备份基地。

我市发展卫星测运控主要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地理环境优势,我市地处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电磁环境干净,气象、水文条件良好,是发展卫星测运控的绝佳城市;二是人才优势。技术团队来自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平均拥有二十年以上的航天测控领域工作经历,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技术能力达到国内商业测控领域顶尖水平;三是装备优势,测控网(一期)是目前业内设备性能最优、天线口径最大、测控覆盖率最高的商业测控网,已形成以铜川为中心,新疆喀什、云南丽江、东北佳木斯为支撑的大三角测控格局,实现中国境内测运控服务100%覆盖,后续二期国外站的布局,将实现测运控服务全球覆盖;四是技术优势,拥有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百万行代码规模的测控云平台系统,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家公司部署使用,标志着专业测控平台正式进入商用阶段。

目前,我市拥有卫星测运控企业——陕西星邑空间技术有限公司。陕西星邑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5月,是铜川市政府投资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业务涵盖卫星测运控服务、卫星系统方案设计论证服务、软件服务和航天专业软件定制开发服务、航天科普、卫星数据处理应用等领域,是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公司自主开发的新一代商业测运控业务软件平台,累积代码量超过100万行。目前系统已通过“铜川一号”“开拓一号”“天启”等多颗型号卫星的实战验证,为天仪研究院、深圳海特、国电高科和其他卫星公司58余颗卫星完成超过5000余圈次的测控服务,具备对200颗卫星同时提供在轨测控服务的能力。2019年6月,与清华大学联合组队参加国际轨道大赛获得第二名,是中国第一次有商业公司获得此奖项。2019年8月,星邑空间获得陕西省创新创业大赛电子信息初创组第二名。

 

网易:

我是网易记者任丰。请问杨主任,铜川在大力发展航天科技产业方面有哪些优惠政策?

铜川市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杨铜林:财税金融方面:设立30亿元的铜川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基金,对符合投资条件的航空航天产业和项目给予支持,出台了财税金融支持中国(铜川)商业航天城发展的意见》等意见措施;对入驻商业航天城的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对年化担保费率不高于1.5%的融资担保机构给予担保费用补贴,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商业航天城建设的标准化厂房,市财政在执行《铜川市市级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的意见》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再给予一定数额的奖补,为入驻企业提供高标准的经营场所。对入驻商业航天城企业租赁标准化厂房的,根据企业规模,免收3-5年租金。

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对国家级领军人才或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在商业航天城创办企业的,根据科技含量和企业发展潜力,经评审后,给予企业不高于300万元的资金支持。支持高科技企业和专业院校在商业航天城建设军民融合重点研究院(所),经评审后,给予所设研究机构运营费不高于100万元的资金支持;持民营企业运用各类科研成果进行市内转化生产,根据实际投入,市产业发展基金可按不超过10%的比例参股。

人才创新创业方面: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来铜设立专业技术研究所及“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建成的研究单位,给予10万元资金补助;保障人才科研成果收益权。由成果转化人实施转化的,将不低于90%的转化收益奖励给科研成果完成人和为科研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科研成果2年内未转化的,采取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实施转化,将不低于80%的转化净收益奖励给科研成果完成人和为科研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人员;对由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带项目、带成果到铜川创办企业,经认定,按照经营规模给予一次性50-100万元支持。对由省级重点人才带项目、带成果到铜川创办企业,经认定,按照经营规模给予一次性50万元支持。

王乐平: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感谢杨主任的介绍,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