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汉中市2021年惠企惠民政策新闻通气会 (第三场)

时间:2021-05-24 17:50:44 来源:陕新发布

2021年5月17日上午,汉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1年惠企惠民政策新闻通气会。

上午10时,汉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1年惠企惠民政策新闻通气会,市财政局副局长张岗先生,市金融办副主任马科先生,市资信担保公司董事长陈小莉女士,介绍相关惠企惠民政策。新闻通气会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孙国强主持。

孙国强: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2021年惠企惠民政策系列新闻通气会第三场。

今年以来,为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金融业良性互动,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银行业机构支持汉中经济发展评价激励试行办法》;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加快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步伐,出台了《金融业改革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推进上市挂牌工作的“三年行动方案”》《招引金融机构驻汉激励办法》《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引导金融资源更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出台了《关于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

为了让大家对这些政策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市财政局副局长张岗先生,市金融办副主任马科先生,市资信担保公司董事长陈小莉女士,请他们发布解读相关情况。

首先,请市财政局副局长张岗先生向大家发布解读《关于银行业机构支持汉中经济发展评价激励试行办法》相关情况。

张岗: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届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惠企惠民政策新闻通气会,在此,我代表市财政局向大家长期以来对财政工作的关注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财政金融工作,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金融业发展创新的意见》《关于深化投融资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加快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政府资源盘活、推动产融结合、优化资源配置作出了全面部署,尤其对支持实体经济、化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等作出了安排、提出了要求。这次由我局牵头制定的《银行业机构支持汉中经济发展评价激励试行办法》,就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推进投融资改革及“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见效的具体措施。

下面,我就新出台的《银行业机构支持汉中经济发展评价激励试行办法》作以简要介绍:

一、出台背景

按照中央要求,金融业“要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重点就是要进一步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大力支持实体经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贯彻好落实好中央这一要求,不仅是促进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追赶超越的必需要素。但从汉中实际来看,近年来全市各银行业机构存贷比一直在低位徘徊并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银行业贷款占GDP的比重也比较低,加之辖区金融组织体系不够完善、已审批重点项目贷款投放进度偏慢、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等,这些情况表明金融业对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持显现“瓶颈”、作用不够充分。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制定出台相关评价激励措施,促进更多金融资金资源向中小微企业、“三农”、重点项目流动,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我局通过实地调研、座谈研讨、分析测试,牵头制定了《银行业机构支持汉中经济发展评价激励试行办法》,旨在进一步调动银行业机构支持我市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金融业良性互动,以有力有效之举补齐短板助推“三市”建设。

二、主要内容

(一)明确了支持对象。在汉中市的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等银行业机构。

(二)明确了具体举措。《激励办法》以量化考核指标为基础,以质量指标为重点,以贡献指标为突破,包括评价原则、评价指标、评价办法、评价职责和程序、评价结果运用和预警机制等,总的看新出台的措施,具有量质兼顾和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统筹三项指标、强化结果运用”。

统筹三项指标:对商业银行机构的评价包括了发展指标、专项指标和贡献指标。一是发展指标,主要考评“存贷比、当期新增贷款额、贷款增速”三项内容;二是专项指标,主要考评“普惠小微企业新增贷款、涉农新增贷款、制造业新增贷款、绿色发展新增贷款、不良贷款率五项内容。三是贡献指标,主要考评期末重点项目新增贷款、产业基金项目融资、市级政府融资平台和规上企业融资、新增中长期贷款四项内容。对政策性银行的评价包括五项内容,包括当期新增贷款、贷款增速、期末重点项目新增贷款、产业基金项目融资和市级政府融资平台和规上企业融资。

强化结果运用:对于评价得分前6名的商业银行和评价得分第1名的政策性银行,一是政府监管资金、融资平台公司资金期末存量资金60%的额度优先存放;二是按有关规定可用的财政资金予以倾斜;三是市内实施的重点优质项目优先选择。

与此同时,在上述对银行机构评价及结果运用的同时,对市银行业机构个人引入本省以外和境外资金(期限不少于1年,利息不高于我市同类贷款平均利率水平,与上述银行业机构新增融资不重复计算)做出贡献的,经审核认定后给予奖励。

(三)明确了工作程序。一是市金融办负责对评价指标把关,牵头组织考核评价,每半年将评价结果报市政府审定。二是市财政局负责办法的制定、资金存放、调整等,参与评价工作。三是市人民银行、汉中银保监分局负责提供相关指标,参与评价工作。四是有关主管部门、市级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对其账户相关结存资金提出具体意见,按程序和要求审核后予以优化调整。

三、下一步落实措施

一是全面安排部署。会同金融办等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对《激励办法》落实进行安排,进一步细化任务、落实责任,确保政策落实。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及金融业协会等,常态化、多渠道宣传对银行业机构的激励措施。

三是主动会同金融办等部门,加强对考评指标动态的掌握,有针对性地向有关银行业机构反馈存在问题和工作短板,促使银行业机构不断提高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质量。

四是指导县区结合市级办法和本地实际制定有关激励措施。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孙国强:

谢谢马局长。下面,请市金融办副主任马科先生发布解读《金融业改革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推进上市挂牌工作的“三年行动方案”》《招引金融机构驻汉激励办法》《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相关情况。

马科:

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很荣幸参加今天的惠企惠民政策新闻通气会,在此,我代表市金融办向各位媒体朋友以及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全市金融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今年先后召开了全市金融工作会、政银企对接会、银行业机构座谈会、市政府党组金融专题学习会、企业融资培训会等多次全市范围的金融工作专题会议。市政府与国开行陕西分行、农发行陕西分行、中国进出口银行陕西分行、长安银行总行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近期,市政府还将与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举办金融业发展大会暨金融论坛,宣传发布我市金融业最新政策,安排下一步重点工作,邀请国内知名金融专家研讨交流,并在会上与省内外20余家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这次由我办牵头制定的金融业高质量发展“1+1+X”体系政策文件,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快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各项发展的具体举措。

汉中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1+1+X”政策体系文件共有6个,第一个“1”是《关于加快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第二个“1”是《关于银行业机构支持汉中经济发展评价激励试行办法》,“X”分别是《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关于招引金融机构驻汉激励试行办法》、《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下面,我就市金融办负责制定的四个政策文件作以简要介绍:

一、出台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省经济工作和金融工作会议、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进一步加大我市金融改革工作力度,开创汉中金融改革发展新局面,加快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步伐。根据中省金融改革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汉中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市政府《关于加快打造“六个中心”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和工作实际,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聚焦我市近年来金融政策体系不健全、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金融业发展质量不高、金融业各项主要指标偏低、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匹配度不够、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以前瞻性思考、系统性布局、整体性推进,重点围绕“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提出工作方向和目标,落实工作内容和措施,夯实工作责任和要求,充分借鉴各地区好的经验做法,征求各方面意见,制定出台了金融业高质量发展“1+1+X”政策体系文件。

二、主要内容

第一个文件:《关于加快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该文件是金融业高质量发展“1+1+X”政策体系的总领性文件。

工作目标。聚焦金融业五大指标:一是存贷比:2021年达到50%;2023年达到70%。二是金融业增加值:2021年达到100亿元,增长28.3%,占GDP和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超过5%、12%;2023年达到180亿元以上,占GDP和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超过7.8%、17.4%。三是企业直接融资:2021年达到40亿元;2023年达到60亿元。四是企业上市:2021年完成1家以上企业上市;到2023年完成5家以上企业上市(含新三板精选层挂牌)。五是贷款不良率:2021年不高于2%;2023年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重点任务及措施。从金融业改革、发展、创新、稳定4个方面提出了19项重点措施。

一是深化金融业改革:1、构建多元金融业态。加大金融招商,每年至少引入1-2家大型金融机构落户汉中。鼓励现有驻汉金融机构增设分支机构。支持小贷公司、典当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做大做强。2、加快地方金融改革。积极申报争取全省金融业改革试点;推动农信社改制为地方农商行;支持符合条件的市内外股份制银行或农商行作为主发起人设立村镇银行;探索小贷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地方金融业建设;健全市级产权交易中心和产权交易市场;启动汉中茶叶现货交易交割中心、中药材现货交易交割中心建设;加快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在全市范围推广林农评级增信,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3、壮大融资担保体系。加快发展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鼓励发展民营融资担保机构;积极引入域外实力强的融资担保机构入驻汉中;做大市资信融资担保公司,适时成立市资信融资担保集团;进一步扩大担保范围、担保比例、反担保品种,降低担保费率,放宽反担保条件,缩短担保办理周期;对政府重点扶持的小微企业探索建立信用担保制度;推动落实国家 “4321”担保违约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健全市级再担保体系和政府补偿机制,适度分担融资担保行业风险;推进信贷担保风险保险工作;引导产业发展基金和鼓励国有企业及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股、增资国有控股担保公司;建立乡村振兴担保基金;逐步构建起政策性与商业性、担保与再担保融合发展的融资担保服务体系。4、大力发展各类基金。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壮大母基金规模,市财政每年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60%投入母基金;吸引央企、国企、银行、保险等资金和社会资本,设立创新创业、医药健康、制造业升级、信息科技、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各类产业发展子基金。引导设立私募股权投资接力资金,促进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发展。5、完善保险服务体系。健全保险服务链条,推进保险产品创新,进一步扩大治安保险面,增强保险的社会风控管理功能。到2023年末,保费收入达到80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保险深度达到4.5%以上,保险密度达到2000元/人以上。6、健全中介服务体系。培育引进金融信息处理、金融服务外包、金融资产管理等各类金融中介组织;完善“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充实金融资源库,实现金融服务信息的集中发布和金融服务供需双方直接对接,提高金融服务的对接效率。7、建设金融业功能区。编制全市金融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启动滨江新区金融商务区建设;加快市金融大厦建设,配套金融人才公寓。争取2023年建成市金融大厦,各类金融机构入驻达到50家以上。

二是加快金融业发展:1、持续扩大信贷总量。计划2023年末,贷款余额增长1倍以上达到2240亿元,年均增长28%;新增贷款余额达到1000亿元以上。2、不断加大直接融资。大力支持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计划平均每年上市1-2家、挂牌10家以上企业。3、发挥保险资金优势。加大保险资金引入,参与支持我市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银行与保险机构的合作及业务创新,推进保险机构对企业融资增信和项目融资保险。4、加强融资能力建设。加快市县融资平台整合及市场化转型,创新融资模式,增强平台实力,提升融资能力。2021年底前,市投控集团达到AA+评级;2023年底前,市城投公司、园区投资集团、市发投公司、高新投资集团等市级国有公司达到AA+评级。

三是加强金融业创新:1、持续加强金融服务创新。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构建金融链。探索推出“政银保”集合融资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银团贷款、并购贷款、小企业联保贷款等,拓宽抵质押方式、扩大抵质押范围;鼓励推广出口退税融资、订单融资、票据贴现融资、保单融资、仓单质押融资、股权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业务;推进知识产权和专利权质押融资、专利转化保险等创新工作。2、积极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银行新设或转型设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研发各类普惠信贷产品,推广纯信用线上办理,推广使用“信易贷”平台,加强银保、银期保合作;推动金融机构延伸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效率;在市金融超市暨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模式下,推动县区设立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中心。2023年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00亿元以上,增速不低于30%。完善农村支付结算系统,2023年实现现代金融服务手段在所有行政村全覆盖。3、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引导金融资源向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农业、产业升级、绿色建筑等领域倾斜。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体系,健全绿色产业项目的认证及评级标准。加快设立汉中绿色金融研究院。积极申报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和碳汇金融改革实验区。充分利用EOD项目融资政策,加快EOD项目实施;进一步开发创新“环保贷”产品。4、加快发展金融科技。加快市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小额业务和信用业务在线即时办理。到2023年,市级金融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过3万户,累计放款不少于150亿元。

四是维护金融业稳定:1、提升优化金融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金融业发展的行政环境。规范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的运营管理。2、加快“诚信汉中”建设。到2023年,全市信用建档率达到95%以上,授信率达到最大化。3、加强金融监管。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加强对全市各类金融业机构的监管。4、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建立全市防范化解处置金融风险长效机制和完善防范体系,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属地责任、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启动全市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早期干预、处置工作平台建设。

第二个文件:《关于推进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

该《计划》包括了企业从后备企业辅导培育到上市挂牌的一揽子工作措施和奖补政策,按照“筛选储备一批、辅导培育一批、申报上市一批”思路和“政府引导、企业自主、政策扶持”原则,进一步健全体系、强化措施、完善服务、提升效能,推进企业加快上市。

一是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专项行动。每年培育“个转企”不少于500家、新培育“五上”企业不少于260家、“规改股”企业不少于50家。二是加强上市后备库建设。每年新增后备库培育企业30家以上。三是抓好上市培训辅导。建立企业上市培育基地,搭建多方对接合作平台。四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在政策扶持、资金补助和行政协调等方面大力支持企业上市。五是大力发展创投基金。到2023年,用于企业上市的各类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达到10亿元。六是加快企业上市进程。开辟行政服务绿色通道。逐个企业建立上市台账、路线图和时间表。建立市级领导推进企业上市包抓责任制。七是加大中介服务激励。对辅导企业成功上市的主办券商、会所、律所等进行一定奖励。八是加大企业上市奖补。(1)对在境内A股市场培育上市的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与券商签订上市辅导协议后,补贴200万元;向交易所申报IPO资料,并取得上市核准批文后,奖励300万元。(2)对在新三板精选层挂牌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00万元;成功转板上市的,再奖励300万元。(3)对借壳上市,或在境内收购本市以外的上市公司,并将上市公司注册地落户我市的,一次性奖励500万元。(4)对在纽交所、纳斯达克、港交所成功上市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0万元。(5)对在境外其他主要交易所场上市的企业,根据上市及融资情况,采用“一事一议”方式进行奖补。该文件中奖补政策试行三年。

(三)第三个文件:《招引金融机构驻汉激励试行办法》。

工作目标:计划通过招引激励,2023年,全市各类金融机构达到130家以上。2025年,全市各类金融机构达到150家以上。

主要措施:从金融机构入驻、办公、高管、政务、招商五个方面进行政策激励。

(1)入驻补贴政策:分别就入驻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公司、其他金融及中介机构的行业和不同层次级别给与一次性开办费补贴。(2)办公补贴政策:就入驻金融机构新建办公用房、购买办公用房等给与一定补贴。(3)高管激励政策:对入驻金融机构高管在个人奖励、购房、租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与相关安排。(4)政务支持政策:对新入驻金融机构给与一定政府性开户、财政性资金存储、审批便利和费用减免。(5)招商奖励政策:对在引进金融机构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人员,根据引进机构类别,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奖励。该《激励办法》试行期为三年。

(四)第四个文件:《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从6个方面提出工作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2023年末,贷款余额达到2240亿元,年均增长28%以上。运用好再贷款、再贴现工具,财政按照1%进行贴息。二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大力推进股权融资,积极推进债券融资,不断加大基金支持力度。三是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强化制造业贷款增长:到2023年末,制造业贷款余额达到1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平均每年增长30亿元左右。全力支持乡村振兴:确保到2023用于乡村振兴建设的金融资金不少于200亿元。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2023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到20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不低于30%,新发放的小微信用贷款占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45%。进一步强化生态经济和科技企业金融支持。四是进一步加强金融创新: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碳金融。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五是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健全金融服务体系,推进金融领域放管服改革,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挥好融资担保作用,加快数字金融应用,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提升金融对接效能,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六是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重点加强金融风险监管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以上四个政策文件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建设区域金融服务中心,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制定出台的,将进一步健全我市金融市场体系,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实现我市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孙国强:

谢谢马主任。下面,请市资信担保公司董事长陈小莉女士发布解读《关于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相关情况。

陈小莉: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汉中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相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汉中市关于金融业高质量发展1+1+X系列政策中《关于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简要介绍如下:

一、出台背景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特别是在疫情发生后表现的尤为突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为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桥梁纽带,是中小企业稳定经营、撬动资金、获得银行信贷的有效途径。因此,市委、市政府于近期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旨在为深化汉中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的服务职能,进一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引导金融资源更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

二、主要内容

(一)深化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一是壮大以市资信担保公司为龙头的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增加资本金注入,积极争取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财政及省再担保公司股权投入,全面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二是强化“中省市县”四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体系内合作,围绕扩大体系覆盖面、创新业务模式、规范引领机构发展等方面,狠抓再担保业务合作落地;三是探索建立“政银担保企”协同合作机制,构建多面、多样、多元化的业务体系,激发业务开展新动能;四是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长效资本金补充机制,持续增强其资本金实力和业务发展能力;五是建立适用中小微企业的差异化风险控制体系,加强风险分担化解,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二)破解融资贵问题。一是在原有降费让利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担保费率,对融资担保金额在500万元及以下的业务年化担保费率由1%降至0. 5%;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业务年化担保费率由1. 5%降至0. 8%;1000万元以上的业务年化担保费率由1. 5%降至1%;二是对低风险的融资担保及非融资性担保业务进一步减、免担保费用;三是分行业、分批次逐渐承担中小微企业的抵质押及公证费用;四是在财政贴息政策的支持下,协调合作银行降低贷款利率,逐年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破解融资难问题。一方面创新担保服务机制。一是重点围绕中省市“十四五”规划发展重点,聚焦全市“3456+N”特色产业集群、县区主导产业、园区建设等领域,强化产品创新力度。二是大力开展投标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农民工工资保函等非融资性担保业务,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金沉淀。三是结合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创新多样化的反担保措施,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探索开展预售房抵押、农村流转土地经营权、知识产权、收费权等权利类反担保措施,进一步破解中小微企业抵押品范围狭窄、抵押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提高融资担保工作效能。一是优化服务流程,开辟快速审批通道,压缩尽调审批时间周期,提升企业融资效率和服务质量。二是加强银担合作联动,实行“见贷即保”,简化担保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三是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实现对市场主体的信用建档,提升信用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四是搭建线上担保业务信息系统,提升运营管理效率。

(四)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联席会议制度,专项负责指导开展融资担保行业规范发展工作,研究制定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指导推进各县区相关工作开展。二是强化工作合力,相关部门在信息共享、抵质押办理、债权保护等方面发挥各自职能,共同助力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发展壮大。三是出台扶持政策。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行业的尽职免责机制;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保费补贴机制;降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项目的公证费收费标准。四是将融资担保业务放大倍数、担保费率、中小微企业和"三农"在保余额占比等纳入主要考核内容,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绩效评价与综合考核机制。

以上是《关于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措施,谢谢大家!

孙国强:

感谢各位出席领导,也谢谢记者朋友。今天发布解读的内容主要围绕金融服务经济发展,针对性、操作性很强,请各位记者分层次、全方位深入解读宣传,凝聚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正能量。

5月19日(星期三)是系列新闻通气会的第四场,我们将邀请市文旅局和市交通局负责同志发布解读相关情况,请各位记者朋友们届时出席并报道。

今天的新闻通气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