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2021年渭南市创新创业大赛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1-06-01 16:38:07 来源:陕新发布
5月31日,渭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科技局相关负责同志围绕2021年渭南市创新创业大赛有关情况进行通报发布,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舆情信息科副科长张红红主持发布会。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舆情信息科副科长张红红: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2021年渭南市创新创业大赛新闻发布会。
应邀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
渭南市科技局四级调研员 党春丽同志
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白雪亮同志
市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 王瑜同志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落实省委省政府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市委市政府“百企、千项、万人进渭南”双招双引活动实施方案要求,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市政府决定举办2021年渭南市创新创业大赛。现在请市科技局四级调研员党春丽同志介绍2021年渭南市创新创业大赛有关情况。
市科技局四级调研员党春丽:
各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非常感谢各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我市科技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正是在大家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我市科技工作迎来了一个创新创业发展的新时代。全市上下,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创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创新驱动的各项措施得以顺利贯彻和落实,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1+4”高新区区域创新体系,创建国家和省级农高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拥有各类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30多家,创新孵化载体40多个,建成了全省地市首家创新创业飞地孵化器;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经费每年保持在10亿元以上,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达到229家和120家,全社会技术合同交易总额达到5.59亿元,创造专利授权量达到1499件,综合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省第一梯队,形成了工农社发科技成果不断、创新驱动行稳致远的良好态势,为我们开创全市科技工作新局面、建设创新型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
下面,我就2021年全市创新创业大赛有关情况,向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做以介绍和说明。
一、大赛背景
大家知道,科技上有“三个第一”的著名论断,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强、科技强,才能带动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这些论断都强调了科技创新及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去年以来,中省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里,都把坚持创新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都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刚刚召开的“全国科技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就“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中的揭榜制和赛马制、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今年3月以来,省委省政府就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提出了“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秦创原”创新平台建设思路,分别印发了三年行动计划。面对这些规划目标和指示要求,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为统领,坚持“四个面向”,聚焦“走在前列”和“迈出更大步伐”目标,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人才有机结合,在向创新型陕西建设中体现渭南科技使命,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上展现渭南科技作为,以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为先导,统筹各类创新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推进渭南科技工作再谱新篇章。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站位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十项重点工作”,全力打造“一市两区三地”新格局,构筑发展的四梁八柱,以此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其中,实施工业倍增计划、促进工业企业创新发展、促进数量和产值双提升就成为当前科技部门参与的一项重大任务,为此今年年初在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双招双引实施方案”里把举办创新新业大赛作为我们科技部门今年重要的任务之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新源泉。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已经成为中省市各级政府各部门激发全民创新热情、建立创新生态环境、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宽发展新空间的重要举措。据统计,当前科技部牵头已举办了九届全国创新创业大赛,第十届大赛也已刚刚启动,我们省科技厅牵头也已举办了七届全省创新创业大赛,第八届大赛也即将启动。我市在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举办了首届创新创业大赛,之后每年都组织近50家企业参加陕西赛区及全国决赛,总共有40多家企业获奖。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在五年前举办大赛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我市发展核心问题,凝炼大赛行业领域,再行举办一次高规格的创新创业大赛。
5月28日市政府组织召开创新创业大赛部署协调会。成立了大赛组委会,审定了大赛实施方案,决定在今年6月利用1个月左右时间举办2021年渭南市创新创业大赛,在我市“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力掀起新一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
二、目的意义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举办主题为“科技创新,成就梦想”的创新创业大赛,就是为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就是为了对标中省要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构筑起“十四五”规划的四梁八柱,以此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全力打造“一市两区三地”新格局。
一是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孕育成就梦想的热土。通过大赛,可以给更多的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科技人员、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者,宣传党和国家创新创业相关政策,激发社会各阶层创新创业热情。并结合各自实际,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二是为新的创新项目搭建孵化落地的平台。通过大赛,给一切从事科技、热爱科技、参与科技的有梦想、有才能、肯拼搏、愿奋斗的人,搭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展示、交流、合作、金融支持的平台,让更多的创新创业者,聚精会神、全面系统地梳理创新创业梦想,科学探寻梦想的美好意愿在这里落地生根,让梦想变成项目,让项目支撑企业发展。三是为创新创业人才精心铸就稳步发展的摇篮。通过大赛,聚集一批有创新热情、创造能力、创业活力、创富梦想的人,为他们打造一个量身定做的政策包,全力扶持一批创新创业典型,引领全社会创新创业。四是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加速器”。通过大赛让更多的科技成果,与人才、金融紧密结合,快速有效、实实在在的转化为优质生产力,促进一批创新项目落地,催生一批新企业、新业态、新模式。
三、大赛方案
为确保本届大赛顺利进行,达到良好效果,我们在组织机构、流程安排、奖项设置、政策配套等方面,制定了全面详尽的实施方案。
一是组织机构。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凯同志为主任,各有关部门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大赛组委会。主办单位为中共渭南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渭南市科学技术局、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承办单位为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高新区火炬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渭南市创新创业服务公司;协办单位为渭南日报社、渭南电视台、渭南人民广播电台、渭南市人民政府网、华山网等。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由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具体负责大赛的组织协调及具体实施工作。
二是确定了大赛流程。本次大赛分为报名审查、初赛、决赛、尽职调查和颁奖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报名审查阶段,从即日起至6月中旬。主要是指导参赛企业填写《2021年渭南市创新创业大赛报名表》和《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由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根据企业报名材料,对参赛企业的参赛资格、经营情况、信用情况、知识产权等进行初审,对符合参赛条件且提交报名材料完整的企业确认参赛资格并通知企业参赛。
这里,特别要说一下参赛条件。一是本次大赛仅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参赛,参赛企业注册地须在渭南市境内;二是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制造、服务等业务,拥有知识产权且无产权纠纷;三是企业经营规范、社会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且为非上市企业;四是企业2020年营业收入不超过2亿元人民币;五是企业注册成立时间在2011年1月1日(含)以后;六是企业提供2020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编号或2021年度开展入库评价工作;七是参赛企业在比赛任一环节中的填报资料或答辩内容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取消参赛资格。1.财务数据、从业总人数与报送统计、税务等部门的数据超出正常误差。2.知识产权权利人、荣誉、资质、客户或融资经历不属于参赛企业,包括归属于母公司、子公司、关联公司或团队成员的。3.核心团队成员与参赛企业没有签订劳务合同,没有工资发放记录的。其中,获得2019年、2020年陕西赛区一、二、三等奖企业、前九届全国总决赛或全国行业总决赛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企业不参加本届大赛。
第二阶段为初赛阶段,在6月中旬进行。主要是组织专家对参赛企业的申报资料进行初步评定,组织创投专家和技术专家对参赛企业进行线上评审。每个行业评选出前12名企业进入决赛。
第三阶段为决赛阶段,在6月下旬举行。主要是采用线下路演方式进行,采取“8+7”模式公开进行答辩。参赛企业项目路演8分钟,答辩7分钟,5名评委当场亮分并公布结果。每个行业按得分高低评选出大赛拟获奖企业名单。
第四阶段为尽职调查阶段,在6月下旬举行。主要是按照大赛要求,组织第三方机构对拟获得大赛三等奖及以上的企业进行尽职调查,并按照尽调结果公布最终获奖名单。
第五阶段是进行颁奖,在6月底进行。主要是表彰2021年渭南市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企业,表彰优秀组织单位及个人。
三是明确了奖项设置。本次大赛分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个行业进行分组比赛,每个行业按照比赛成绩排名晋级决赛,每个行业组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大赛设优秀组织奖,表彰活动组织先进单位及个人。
四是提供了配套支持政策。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各参赛企业,纳入2021年渭南市科技企业培育计划给予支持,履行合同任务,其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和3万元支持。
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企业,同时享受以下扶持政策:
优先推荐参加陕西省创新创业大赛,并享受省级大赛相关支持政策;优先推荐承担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优先推荐享受省市科技金融政策支持;免费辅导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功入库后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等税收优惠政策;免费参加大赛组委会组织的创业培训及辅导等活动。
渭南市2021年创新创业大赛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组委会诚挚地希望各新闻媒体的朋友,关心关注大赛、宣传推广大赛,热忱邀请大家光临大赛现场,感受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报道大赛盛况,让更多的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创新创业者积极参与,取得佳绩,成就梦想!
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舆情信息科副科长张红红:
谢谢党春丽同志的通报发布。
下面请媒体朋友围绕刚才的发布内容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陕西日报仵永杰:
王科长,你好,我是陕西日报社记者,请问我市在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方面有哪些支持政策?
市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王瑜:
答:3月22日,我市印发了《关于实施“智趋华山、才聚渭南”英才计划的意见》,具体有以下三方面支持政策。
一、在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支持方面。对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胜者,分等次给予奖励;跟踪优质项目,对在渭转化落地的给予3万-30万元资助。
二、在本土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方面。实施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用5年时间,面向全市重点遴选支持300名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高层次人才,重点向我市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中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倾斜,给予2万元-15万元特殊支持;对通过我市推荐入选中省人才计划(项目)的,在享受中省支持政策的同时,再给予20%的配套支持。
三、在人才平台建设方面。一是研发平台。对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我市设立或共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引入核心技术并配置核心研发团队的研发总部或研发机构,按其投资额给予最高300万元配套补助。
二是创新平台。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分别给予30万元和10万元补助。对成功创建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及市级专家工作站等人才发展平台,给予5万元-30万元补助。三是创业平台。对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星创天地等创业平台,给予2万元-10万元补助,所在园区可按1:1的比例给予经费配套。对认定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载体或市级创业孵化载体的,根据创业孵化企业和吸纳带动就业情况可给予最高100万元创业孵化补贴。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每新孵化毕业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3万元补助,每新孵化毕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5万元补助,每年最高补助30万元。四是飞地平台。推广“西安研发、渭南制造”飞地培育孵化模式,用好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资源。对我市重点扶持企业在市外建设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在我市组织生产的,按照创新平台投资额5%给予最高300万元配套补助。
按照政策规定,我们将对这次创新创业大赛在项目、团队、人才等方面给予以上相应支持。
渭南日报左超君:
白主任,你好,我是渭南日报记者,请问渭南高新区在小微企业孵化培育方面,还有那些具体的支持措施?
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白雪亮:
答:作为国家级高新区,我区在创新平台承载方面:以国家级3D打印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企业孵化培育核心,现已建成7万平米标准化配套厂区、4.8万平米增材制造产业园、10万平米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产业园;联合西安交大、西工大、中国钢研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共享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实验平台18个;拥有3D打印金属粉末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0个;与卢秉恒、干勇、黄卫东等120多位行业专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园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形成了“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咨询交流、知识产权导航、创业服务培育、市场应用拓展”全方位服务体系,在小微企业注册落地、研发中试、规模化生产、上市培育等阶段提供“全流程,管家式”服务。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打造“西安研发、渭南制造”异地孵化新路径,在全省率先实施反向科技特派员派驻及异地孵化,相继建成渭南驻西安高新区科技工作站、西电渭南创业创新异地孵化平台,引进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渭南分中心并落户渭南高新区,借助西安交大优势教科资源,围绕我区主导产业,开展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交流合作等活动,有效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成功探索出一条企业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现有部分企业已在渭南高新区落地投产。针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园区在土地、税收、项目支持等方面将给予大力支持。
在大赛路演支持方面:我区相继承办了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渭南高峰论坛暨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年会、第六届陕西省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组决赛、首届渭南市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创新创业赛事活动,持续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扩大园区国内外影响力。常年组织园区科技型企业参加“TCT亚洲增材制造展览会”“陕西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博览会”等各类展会活动,对企业参展费用进行一定补贴;指导企业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及各类行业领域赛事活动,针对决赛入围企业,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专项辅导,园区对各类大赛获奖企业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奖补支持。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舆情信息科副科长张红红:
谢谢大家的提问,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问题,欢迎大家将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提供给我们,我们将及时联系市科技局,有针对性地及时回应。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