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渭南市“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十六)
时间:2021-06-07 16:50:21 来源:陕新发布
6月3日,中共渭南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第十六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水务局相关负责同志围绕“抓项目、促服务,全面夯实渭南水利高质量发展基础”主题进行通报发布,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舆情信息科副科长张红红主持发布会。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舆情信息科副科长张红红: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由中共渭南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的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第16场新闻发布会。
应邀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
市水务局副局长 张敏霄同志
现在请张局长围绕“抓项目、促服务,全面夯实渭南水利高质量发展基础”主题进行通报发布。
市水务局副局长张敏霄: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大家对渭南水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我们渭南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地区,全市水资源总量13.13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36m3,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标准。渭南境内主水不足,客水丰富。黄河、渭河、洛河的交汇,为我市灌溉农业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对此,我们市水务局将紧紧抓住“十四五”这个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我市水资源实际出发,认真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强化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积极构建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全面提升我市的水安全保障能力。具体到2021年,全市水务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抓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聚焦兴水富民、河湖安澜和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完善河湖长制长效机制,加快推进我市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落实各项水利建设资金10.55亿元,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6亿元,有力地夯实了全年水利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是饮水安全全面加强。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组织开展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回头看”,落实省级水利发展资金2146万元,率先完成临渭苌坡、华阴东栅、蒲城县龙首等5处供水工程,提升了1.5万农村群众的供水保障水平。5月份,市水务局被国家水利部表彰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先进集体。
二是灌溉任务超额完成。东雷抽黄、东雷二期抽黄、洛惠渠、石堡川水库、港口抽黄等市直大型灌区充分发挥抗旱主力军作用,中小型灌区和机井灌区有机配合,共完成春季农田灌溉495万亩次,占全年灌溉任务800万亩次的62%,有力地保障了夏粮丰产丰收。春节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及省市多家主流媒体先后报道了我市的灌溉典型事迹。
三是节水成效充分彰显。围绕建立政府主导、水利抓总、行业分工负责的节水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全市政府机关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达到50%,钢铁、火电等8大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达到60%,节水型小区达到9%,创建节水型学校13所,节水型高校1所,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率50%。
四是河湖面貌持续改善。召开了全市河湖长工作推进会,签发了全市总河湖长一号令,在全省率先实行“河湖长+检察长+警长”协作机制,整改销号中省市发现“四乱”问题27个,清理垃圾522吨,拆除撤离疑似采砂船只14条,有力地推动了“清四乱”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五是防御体系建立健全。及时召开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完成全市103座水库、147个淤地坝、250处山洪灾害隐患点的检查,共修编各类预案465个,率先在全省范围内争取到山洪灾害防御提升改造项目。目前,165个自动水位计和雨量计陆续上线,43个视频监测站点基本维护完毕,视频会商系统和山洪灾害二期平台已经恢复正常使用,有力地提升了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基础。
下半年,市水务局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动力,切实围绕市委市政府“十项重点工作”,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切实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转作风、提效能、促服务、树形象,充分发挥广大水利干部在推动渭南经济社会追赶超越征途中的强大作用。
坚持“一个”核心。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创新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积极争取中省资金,用好用足金融、信贷政策,激活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力争全年完成中省水利投资12.5亿元以上,切实夯实渭南水利高质量发展基础。
加强“两个”治理。一是加强水保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观念,强化水土保持监督,重点推进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坡耕地综合治理,确保完成治理水土流失120平方公里的目标任务。二是加强小水电治理。渭河以北地区积极实施小水电绿色改造现代化提升工程,渭河以南地区按期完成秦岭区域小水电站清理整顿工作。
夯实“三个”基础。一是夯实乡村振兴水利基础。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农村饮水条件,加快实施临渭葛沟、大荔雨林、蒲城温汤、富平贺西等一批农村供水工程升级改造,提升改善20万农村群众供水保障水平。强化示范引领,逐步推进城乡供水设施提档升级,积极建设一批集约化、规范化农村水厂,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从“喝上水”向“喝好水”的美好愿望。进一步规范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管理,加大产业扶持项目支持力度,推进移民村美丽家园建设,确保水库移民群众整体稳定。二是夯实大中型灌区发展基础。强化灌区泵站标准化、现代化管理,加快推进东雷抽黄、东雷二期抽黄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完成涧峪、湭河等一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全力抓好百万亩扩灌、清水上塬等项目前期工作。三是夯实农村防灾减灾基础。按照“消隐患、提标准、强弱项”的思路,扎实开展水旱灾害风险普查,稳步推进水库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常态化,完成6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治理中小河流20公里,持续推进“二华”蓄滞洪区建设,不断提升全市洪涝灾害防御能力。
推进“四大”工程:一是建设南山支流-东涧峪水库应急水源工程:该工程设计库容536万m3,可实现东西涧峪水库联合调度,年可增加供水量1000万m3,解决20万人的饮水问题。二是建设北洛河-引干入支工程:该工程为“十四五”洛河流域大型骨干水源工程,设计库容9800万m3,旨在有效解决渭北地区200余万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达到替代和涵养渭北“380”岩溶水这一战略储备水源的目的。远期亦可作为古贤水库的调蓄水库。三是建设黄河-清水上塬工程:该工程先期规划在东雷抽黄塬下总干渠修建两个沉沙池,后期在合阳、大荔、澄县、蒲城、富平等地修建26个调蓄池,变黄河水为清水,为渭北一带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或现代农业提供优质水源保障。四是建设渭北旱塬百万亩扩灌工程:该工程旨在弥补东雷抽黄、东雷二期抽黄等国家级大型灌区当年的设计局限,通过渭北现有骨干灌溉工程联网调度,对合阳、澄城、白水、蒲城、富平等县近200万亩失灌面积进行灌溉,基本实现全市农业灌溉全覆盖,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以上四大项目工程的实施,将会彻底解决我市的资源性、水质性和工程性缺水问题,为做好全流域安全保障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各位朋友,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我们全市水务干部要认真贯彻新时期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紧盯水利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持续加压、不断奋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实现“十四五”顺利开局!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水利事业的发展。
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舆情信息科副科长张红红:
谢谢张局长的通报发布。
下面请媒体朋友围绕刚才的发布内容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群众新闻网唐兰可:
张局长您好,我是群众新闻网记者,刚才您提到了“加快农村水源、水厂等改扩建,提升20万农村群众供水保障水平”已纳入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市政府“十件民生事实”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您能介绍一下,市水务局将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吗?
市水务局副局长张敏霄:
答:为确保全面如期完成“提升20万农村群众供水保障水平”工作任务,我们抓早动快,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组织各县市区上报了2021年度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省级水利发展资金建议计划。加强与省级水利、市级发改、财政等部门衔接沟通,积极争取中省项目资金倾斜支持,多方筹措项目建设资金。督促各县市区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推进项目审批工作。目前,全市已下达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省级水利发展资金项目计划2140万元,完成投资800万元。二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如期完成年度任务。通过水源共享、以大并小、小小联合,计划对临渭葛沟、华阴东栅、大荔雨林、蒲城温汤、合阳韩庄、富平贺西等一批农村供水工程进行升级改造,制定年度建设方案,明确阶段目标,组织各县市区尽快完成项目招投标,力争6月底前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以月为节点,旬为保障,周为控制,倒排工期,确保11月底前项目建设全面完工。三是健全良性管护机制,保障城乡供水安全。持续压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运行管理等“三个责任”,建立县、镇、村“三级”工程管护责任体系,明晰集中供水工程产权,落实运行管护主体,明确运行管护职责。实现工程设施升格,管理水平升档,保障能力升级,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开好局、起好步。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舆情信息科副科长张红红:
谢谢大家的提问,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问题,欢迎大家将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提供给我们,我们将及时联系市水务局,有针对性地及时回应。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