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榆林市招标投标领域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专题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1-06-23 18:14:00 来源:陕新发布

6月22日上午,榆林市举行招标投标领域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专题新闻发布会,榆林市发改委副主任李刘春、榆林市营商中心主任刘乐欢、榆林市交易中心副主任赵敏出席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榆林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冯驿主持。

pic

榆林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  冯驿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榆林市招标投标领域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专题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我市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举措,营商环境得到大幅度提升和改善,各类公共资源项目基本实现了“线下无交易、线上全公开”的总体目标,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为了让大家全面了解相关内容,今天我们邀请到市发改委副主任李刘春、市营商中心主任刘乐欢、市交易中心副主任赵敏,请他们为大家介绍详细情况。

今天的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

首先,请市发改委副主任李刘春同志介绍我市招投标领域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

 5.jpg

榆林市发改委副主任  李刘春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今天我们按照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的要求,在这里召开我市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在此感谢媒体朋友、各位来宾的关心和关注。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有关工作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市坚持把整合建设高效规范、公开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作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权力监督制约、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2016年,为系统破解监管交易一体、场所设立分散、资源浪费明显、交易规则不一等突出问题,我市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按照顶层设计“一委一办一中心”原则大力整合机构、职能、人员,建立起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基本形成业务管理、信息发布、资源共享、操作流程、服务标准“五统一”的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已开通了工程类、政府采购类、土地矿业类、产权交易类、排污权等电子交易系统,各类交易的招投标活动基本实现了“应进必进”和“线下无交易、线上全公开”的总体目标,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市级交易平台从2019年正式运行以来,截至今年5月底圆满完成了4210个项目的进场、公告发布、开标、评审、结果公示等服务工作,完成交易额达到了598.4亿元;2020年3月新冠疫情期间,全省第二例、我市首例远程视频开标项目在市级交易平台顺利试行成功,不见面开标实现零突破;同年9月,我市在全省率先试点开展远程异地评标,截至目前已实现远程异地评标项目27个。今年内还将上线大数据分析系统、不见面开标系统、AI智能辅助系统,平台功能向数字化、智能化大跨步迈进。

同时,我们于2019年,在整合全市交易平台的基础上,我市在全省率先试点探索实行招投标综合监管模式,在市县两级积极推行工程类项目招投标活动统一由各级发改部门负责监督的综合监管模式,真正打破了“同体监管”制度的藩篱,有效地预防各类违法违规案件的发生,监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从去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决策部署,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中、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关精神,将全面整顿招投标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成立了招投标协会,为我市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招投标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主要成效

针对招投标领域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我们创新监管手段、改变监管方式,把制度建设顶在前面,进一步突出信用监管、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惩处力度,在深化招标投标领域专项整治、维护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提升综合监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突出信用监管。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贯穿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新型监管机制,制定出台了《榆林市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施方案》和《关于在工程招投标活动中推行信用监管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

一是实行标前信用承诺,招投标各参与主体按要求做出书面承诺并在信用中国(榆林)网站进行公开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充分应用信用评价结果,设置“信用标”,将信用评价作为投标资格审查和评标定标的重要依据。

三是我市在全省率先试点推行“投标信用承诺书”代替投标保证金,有效释放积压资金,为企业减负、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是对违规的失信企业和单位,进行失信公示和联合惩戒,并在信用中国网上公布。

(二)加强监督检查。我们在做好日常监督的同时,创新监管手段、改变监管方式,通过智慧平台管理、随机抽查检查、开展调查问卷等方式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一是通过建立电子化智慧平台,有效规范中介服务管理。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我市建立对外开放免费使用的“榆林市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机构服务平台”,线上运行实现“零门槛、零跑腿、零见面、零成本、零纸张”的服务标准,并配套出台了《榆林市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机构服务平台管理办法》《榆林市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机构信用评价规则》《榆林市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服务负面清单》等系列规章制度。2020年10月,中介机构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已开通招标代理、政府采购、造价咨询等中介服务12类,已入驻平台的中介机构有216家,发生负面行为被记录的招标代理机构69条次,通过信用评价规则扣分处理的招标代理机构18条次。平台建立以来,中介机构的不规范行为逐渐减少,从业人员规范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另外从2019年底开始,我市在全省率先试点推行招标文件网上免费下载和发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和名义收取费用,或巧立名目乱收费,方便了企业投标。

有效推进事中事后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定印发了《市发改委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方案》,通过交易市场和施工现场的随机抽查检查,加强“两场联动”监管。近期我们对15个县市区(园区)的50多个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抽查检查,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不规范行为。对靖边、吴堡、神木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项目,进行谈话调查取证工作,并依法作出了行政处罚,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责令改正;并结合招投标调查问卷情况,集中约谈了靖边、吴堡、府谷、榆高新的招投标监督部门和部分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起到警示教育的效果。

三是适时开展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本次调查通过线下座谈会和线上匿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同步进行,线下分别与招标人、投标人、中介机构、评审专家召开了4次座谈会,收集整理五方面意见建议38条;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官网、市民大厦现场邀请等形式,累计收集问卷354份。受访者普遍认为榆林招标投标营商环境较原来有明显改善,总体监管服务质量有很大提升,对各项服务总体满意程度在80%以上,但也反映出部分县区招投标营商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对我们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改进方向。

四是实行了“营商环境”义务监督联络员制度,及时听取各基层单位的意见,及时解决问题,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大惩处力度。以问题为导向,2020年制定出台了《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防治和打击招投标领域围标串标行为的通知》,去年以来,我市对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评委专家、监督部门等相关市场主体进行警示约谈66人次;对违法发包的、围标串标、提供虚假业绩骗取中标的31家投标企业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行政处罚,累计处罚金711.59万元;取消了8家投标企业一定期限内参加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投标资格,禁止了4名评标专家6个月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项目的评标,限制了1家招标代理机构的执业行为。同时对各类违法违规信息推送信用中国(榆林)网站进行公示,大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对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强力震慑,有力地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各位媒体朋友,我市招投标领域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此项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与周边地市、沿海发达城市比较,仍有不少短板和弱项,下一步我们将以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关于建立健全招标投标领域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的通知》为抓手,持续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不放松,以坚定的信心、坚强的决心、坚毅的恒心,努力推动我市招投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再上新台阶。

最后,衷心感谢各级新闻媒体对榆林市招投标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谢谢大家!

榆林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冯驿:

情况介绍就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华商报记者:听了介绍,我市优先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在全省具有先进性,请介绍一下这种评标方式的具体情况?

榆林市交易中心副主任赵敏:我市在全省率先试点开展远程异地评标,2020年9月15日,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分会场)与我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场),共同顺利完成了神木市两个项目远程异地评标试运行工作,本次远程异地评标项目的成功运行,是我省、我市迈向远程异地评标的关键一步,为实现全省范围内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纵深推进公共资源交易远程异地评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远程异地评标,是指依托电子交易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安全技术、视频语音实时交互技术等,在两个及其以上评标现场组建评标委员会完成项目评标的活动。一般分别由招标委托人1名,陕西省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的4名专家组成,专家坐在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两地评标专家按照评标系统设置程序,利用技术手段实现远程在线、视频语音交流,完成项目评标。

远程异地评标是我省、我市自去年以来开展的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的重要举措,既能有效遏止招标人、投标人串通评委专家实施违法违规行为,又能有效降低评标环节的潜在风险。同时,让不同地点评标专家实现在线交流、在线评标,还能有效解决了项目所在地专家数量少、“熟面孔”等问题,且降低了专家成本费用。目前,结合省市平台使用情况,我市进场交易项目,平均每周2个采用远程异地评审方式。

陕西科技报记者:请问,我市在招投标过程中是如何为企业减负的,具体有哪些措施?

榆林市营商中心主任刘乐欢:一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弘扬遵纪守法、守信践诺的良好社风,2020年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试点推行“投标信用承诺书”代替投标保证金。公开招标数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建设工程类项目,由投标人自主选择以信用承诺的形式替代投标保证金,各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工程招投标监督部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市场主体,不得限制投标人自主选择提交保证金的形式。且投标人及其相关参与人员违背承诺事项的,即被视为失信企业(法人),依据《关于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的备忘录》(发改法规[2018]457号),自愿接受1至3年内限制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承诺书效力和作用等同投标保证金,其有效期与投标有效期一致。目前,通过同期对比测算,可有效释放20%的现金流动,为企业减轻很大负担,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得到了市场主体各方的一致认可。

二是通过电子交易平台全面推进电子化办公,进一步加快去纸质化进程,从2019年底开始,我市在全省率先试点推行招标文件网上免费下载和发放,此举措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降低了社会成本,吸引了更多的潜在投标人参与竞争,起到了良好的社会导向。

三是下一步,我们还将大力推行不见面开标系统。根据中省推行远程视频开标的要求,2020年3月31日,陕西省第二例、我市首例远程视频开标项目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试行成功,实现不见面开标零突破,是我市推行不见面远程开标的一次积极尝试。远程视频开标的推广,既是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的需要,也是有效遏止投标人围标串标的重要举措,同时,既节约了开标现场的有关费用,又节约了投标人产生的交通、住宿等投标成本,进一步落实了“放管服”改革创新,使公共资源交易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务更优,更加公平、更加公正。今年内,我们将在调研全省各地的基础上,择优部署不见面开标系统,继续选择重点项目试行远程视频开标,不断完善优化开标过程中相关细节,为全市重大项目的招投标活动提供良好的服务。

榆林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冯驿

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就到这里。

感谢各位领导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为大家介绍相关情况,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持续关注,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