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西安市迎十四运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1-06-30 16:20:59 来源:陕新发布

6月29日下午3时,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十四运西安市执委会城建组、新城区,经开区、曲江区、市轨道集团、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到会,介绍有关工作情况。发布会由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新锋主持。

pic

刘新锋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随着第十四届全运会开幕的日益临近,全市迎十四运重点项目建设也相继竣工投用。今天,我们邀请到十四运西安市执委会城建组、新城区,经开区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到会,介绍相关情况。

下面,我先介绍一下今天的发布人:

市政府副秘书长,十四运西安市执委会城建组副组长王学超;

新城区区长王征;                           

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钱虎威;

曲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王小育;

市轨道集团副总经理王超;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站改工程指挥部指挥长王旭。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中省市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记者参加。对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天的发布会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举行。

下面,请王学超副秘书长介绍有关情况。

pic
市政府副秘书长,十四运西安市执委会城建组副组长王学超

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我市“十四运”工作筹备情况的关心和支持。今年以来,我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项目进展,高质量、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全市上下团结一心、抢抓工期,克服重重困难,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干成了一批一直以来想干没干成的事。

今年以来,我市迎十四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受到广大市民和广大游客的赞誉和肯定。截至目前,全市214个迎十四运重点建设项目,已完工191个、占比89%。其中,奥体隧道工程,经九路、红庙坡断头路打通,香槐六路跨灞河桥、浐灞三路、灞河西路、欧亚四路、欧亚五路等重点项目已于5月1日前建成通车。进一步改善了城市交通出行环境,提升了全体市民幸福指数。

同时,经过艰苦努力,丹凤门广场及周边市政配套工程、朱宏路—凤城五路立交、元朔大道—西铜路立交、北客站枢纽工程(一期)、地铁14号线工程、奥体大道跨绕城高速立交、锦堤六路下穿灞河隧道、北辰永淳路隧道、幸福林带、兴庆宫公园改造提升、灞河元朔大桥等11个重点项目也在今天集中建成(通车)。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广大建设者日夜奋战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体市民支持参与的结果。

下面,我就11个重点项目基本情况向大家作一介绍:

1.丹凤门广场及周边市政配套工程于2019年12月开工建设,包含丹凤门广场地下交通枢纽、自强东路、太华路和建强路的综合改造建设,总建筑面积30.8万㎡,道路改造总长度4.12 km;

2.朱宏路—凤城五路立交于2020年10月开工建设,在原有分离式高架桥的基础上改建为互通式立交,包含凤城五路主线高架、地面道路和四条匝道;

3.元朔大道—西铜路立交于2020年3月开工建设,立交区南北西铜快速路主线长1.234 km,东西元朔大道主线长0.775 km,立交占地370.2亩;

4.北客站枢纽工程(一期)于2020年5月开工建设,一期工程高架桥梁总长约16.13km,地面道路总长约13.25km,东西两侧停车楼面积约13万㎡;

5.地铁14号线工程于2018年9月开工建设,全长13.7 km,设8座地下车站,历时34个月建成通车,创造了西安地铁建设新纪录;

6.奥体大道跨绕城高速立交于2020年6月开工建设,全长1.18 km,规划红线宽度70m,通车后市行政中心至奥体中心车程将由原来的40分钟缩短至15分钟;

7.锦堤六路下穿灞河隧道于2020年4月开工建设,全长2.888 km,是西安市下穿灞河最长隧道、首条过河隧道与综合管廊合建工程和首个涉及河床深厚淤泥层的工程项目;

8.北辰永淳路隧道于2021年1月开工建设,立交上下五层,其中永淳路下穿隧道,全长0.636 km,暗埋段113m,设计为地面双向四车道,隧道内双向四车道;

9.幸福林带于2017年6月开工建设,是全球最大的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工程,全国最大的城市林带,主要包括地上景观、市政道路、地下空间、综合管廊和地铁配套五项内容;

10.兴庆宫公园改造提升于2021年1月开工建设,总占地约738亩,湖面约150亩,主要为唐兴庆宫文化展示、水生态治理、城市公园提升3个方面;

11.灞河元朔大桥于2019年10月开工建设,主桥为全球最宽的双塔双索面自锚式悬索桥,全长0.632 km,桥面宽56m,桥塔全高123m,是连接全运会主场馆奥体中心的一条重要交通通道。

今天上午,市委、市政府举办迎十四运重点建设项目竣工通车活动,大家都共同见证了上述11个重点建设项目的建成(通车)的这一重要时刻。这既是我市迎十四运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展示,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指示的具体体现,更是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向建党100周年的重大献礼。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持续攻坚,紧盯8月1日时间节点,努力完成科技八路、纬零街整治提升及建设改造、一级道路剩余电力架空线落地、剩余积水点改造、昆明路高架桥工程地面道路及附属工程、北客站枢纽工程(一期)东西两侧停车楼等剩余23个项目建设。届时,我市迎十四运重点项目建设将全面进入到收官阶段。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赛事运行测试保障工作和迎十四运氛围营造工作,在“精细”上下足功夫,在“精准”上见到真功,在“精彩”上求得实效。只留经典、不留遗憾,以优异成绩向建党百年献礼,为十四运精彩圆满作出贡献。

谢谢大家!

pic
新城区区长王征

谢谢秘书长。下面请王征区长介绍有关情况。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向大家介绍幸福林带工程规划建设和开放运营相关工作情况。首先,我代表新城区委、区政府,向各位媒体朋友和市民群众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幸福林带项目基本情况

幸福林带项目位于幸福路和万寿路之间,南起新兴南路、北至华清路,全长5.85公里,平均宽度210米,占地1134亩,是全球最大的地下空间利用工程之一、全国最大的城市林带工程、陕西省重点工程,也是西安市最大的市政工程、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被誉为“世纪工程”。

幸福路地区是国家“一五”期间“156工程”的重要承载地,早在1953年,幸福林带就被纳入西安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此后4次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均对林带予以保留,2003年,西安市提出“还林于民”,谋划重启幸福林带建设;2012年12月,西安市政府通过了《幸福路区域总体规划》,次年11月启动项目用地征收;2017年6月林带正式启动主体建设,经过4年连续奋战,目前幸福林带建设五大工程已全部完工,地上景观绿化和地下商业首开段(位于横二路到长乐路段)将于7月1日对外开放。

二、林带五大工程完成情况

幸福林带项目主要包括地上景观、地下空间、综合管廊、地铁配套和市政道路五大工程。

(一)地上景观绿化。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要求,林带绿化分5个层次,立体种植各类树木5万余棵、地被40余万平方米、植物150余种,绿化覆盖率达85%,园内乔木、灌木等布局错落有致,与林带其他工程融合形成整体园林景观。

(二)地下空间。总开发面积达80万平方米,设置23个下沉式广场、34个“水滴”天井,与地面主题景观有机串联构成互通融合的立体空间。全段以地下商业,公共服务,体育和文化产业为主体,建有多个体育场馆、健身广场及文化馆、图书馆、非遗中心。商业运营区域建筑面积达16.6万平方米,引入全国首个双巨幕影院、潮流时尚零售及品质餐饮等多种业态,负二层规划建造车位7600个。

(三)综合管廊。管廊全长12.28公里,区域内电力、通信、热力、天然气、给水、再生水等6大类管线均入廊,形成了干线管廊、支线管廊、缆线管廊为一体的格局,彻底消除了“马路拉链”和“空中蜘蛛网”现象,是地下空间集约利用的典范。

(四)地铁配套。幸福林带内,西安地铁8号线贯穿而过,与1、6、7号线无缝换乘,4条地铁线在幸福林带共布局5个地铁站点,南北大跨度的辐射区域将深度激发城东区域交通活力。

(五)市政道路。包含南北向万寿路、幸福路2条和东西向10条道路,总长12.43公里,采用“小街区、密路网”的设计理念和交叉路口下穿下沉的立体交通方案,建成两纵十横平面路网体系,已于4月30日开放通车,优化了区域交通网络。

三、七一开园运营筹备情况

此次开放展示的是林带地上景观绿化和地下商业首开段及停车位部分。

当前,正值盛夏时节,林带绿树成荫、草木繁茂,是名副其实的 “天然氧吧”,真诚欢迎大家到林带 “绿谷金丝带”等景观亲身体验,实地感受林带 “城市绿肺”带给我们的宜人风景和清凉感受。

首开段负一层商业运营和公共服务配套部分将于七月一日全部对群众开放,257个潮牌店开业运营;地下冰球、羽毛球、篮球、游泳等体育场馆,新城区图书馆、文化馆等也将陆续投入使用,届时将满足广大市民群众购物、体育和文化多重需求。另外,为方便群众游览,首批 2940个地下车位将全面开放,林带周边厂区、空地临时车辆停放点同步投用。

幸福林带是省市领导和媒体高度关注的重大项目、也是群众期盼的民生工程,林带建成开放离不开各级领导和媒体朋友的关心关怀,离不开一线施工人员的辛苦付出,更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心支持,欢迎大家到林带现场参观游玩、购物体验,“零距离”接触和游览林带,亲身感受幸福林带的无限魅力和幸福时光;也请大家继续关注林带建设,多给我们提宝贵意见。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pic
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钱虎威

谢谢王区长。下面请钱虎威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今晚零时,西安北客站枢纽工程(一期)将正式通车,这是服务群众高效便捷出行的喜事、也是大幅拓展高铁新城快速路网体系的大事,必将助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借此机会,感谢广大市民和媒体朋友,对北客站枢纽工程的关心关注。下面,我将有关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西安北站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高铁站,共设18个站台、34站台面,年客流量达6200万人次。随着西安追赶超越步伐和全运盛会紧张筹备,经开区高铁新城承担起建设西安“丝路门户”和迎宾枢纽的重大使命。同时,西安北站存在与高速公路“近而不进、不连不通”,落客平台逆时针通行、左侧进站“交通不畅”,右侧落客“安保隐患”等问题也日益突显。

为了补齐短板、系统升级,市委、市政府统筹谋划、加快推进北客站枢纽工程建设,并作为城市重大配套设施和十四运重点保障项目。自去年5月15日项目正式启动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只留经典、不留遗憾”的总体要求,统筹跨越施工时间紧、规划标准高、拆迁难度大、资金压力重“四大难关”,短短13个月,实现了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实施,高质量建设完成。

一是跨越时间关。面对时间紧迫、结构复杂、工程量大的压力,我们与时间赛跑,倒排工期、昼夜施工,累计投入机械12.3万台次,施工人员181万人次,建成桥梁桩基1422根,桥墩柱440座,高架桥主梁357跨;完成土方开挖清运50万方,混凝土浇筑39.2万方,钢筋制作安装5.5万吨,钢箱梁制作安装3.3万吨,在被动中赢得了主动,较同类项目压缩工期一年以上。

二是攻克拆迁关。我们组建专班,快速平稳完成涉及武警、消防、电信、广电等军产和中省驻地单位的征地拆迁,以及给排水、天然气、国防光缆等管线改迁。累计完成39处征地拆迁,征收土地80余亩,拆除建筑物4万平米;完成3座330千伏高压铁塔迁建,拆除10千伏高压线缆2.8公里,迁改地下管网22公里。

三是战胜施工关。对标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我们采用了与港珠澳大桥相同的钢箱梁分解、焊接工艺,国际树脂底涂材料、预应力混凝土智能张拉技术等多项领先技术,主要完成了东西两侧进出站高架桥梁、匝道及停车楼,连接绕城高速立交,北三环道路及管网等工程实施。

枢纽工程(一期)共建成高架桥梁16.13公里、地面道路13.25公里,停车楼面积13万平方米,可提供车位2200多个,构建起“东西双环高架+地面调节通道”系统,实现北站与高速、快速路网的互联互通,消除左侧落客、绕行进站的安全隐患;通过建设南北广场综合枢纽,打造智慧交通,实现了车辆通行的大循环;东西停车楼设置了“水晶连廊”,与北客站和地铁站实现直连直通,让客流快速集散和“零换乘”。同时,我们围绕塑造生态迎宾门户,对周边13.8平方公里实施整体改造,提升绿地238万平米,新建绿道23.8公里,建成北客站中央公园、40多个绿地广场和口袋公园,营造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态效果。

目前,枢纽工程(二期)已提前完成绕城高速148根桩基、57座桥梁墩柱、28跨主梁的施工。2022年底建成后,将形成高铁新城区域进出绕城高速的便捷通道,彻底优化东西双环功能。其中,正在建设的跨铁路桥为双塔斜拉桥,采用转体施工跨越铁路咽喉区,转体吨位乃国内罕见,将成为西安“北大门”的又一个新地标。

近期,为做好通车准备,按照系统提升的理念,遵循“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流线,我们全面完善了路牌、标识、标线的交通指示系统,对接百度、高德、滴滴等机构及时开通了导航出行系统,通过各类传播途径,告知市民密切关注交通变化,全力确保交通组织系统的调整期、适应期,最大限度降低群众的出行不便。

最后,再次感谢对经开区和西安北站枢纽工程建设的大力支持。

谢谢大家!

pic
曲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王小育

谢谢钱主任。下面请王小育副书记介绍有关情况。

新闻媒体届的朋友们:

大家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曲江新区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兴庆宫公园改造提升工程情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

兴庆宫作为唐长安城“三大内”之一,见证着大唐盛世的繁华与荣光。兴庆宫公园占地738亩,是新中国成立后西安建设的第一座城市公园,承载着几代西安人的城市记忆。但由于公园年代久远、老化加剧,出现水体不达标、服务设施破损等问题,改造提升迫在眉睫。

2020年9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兴庆宫公园整建制移交曲江新区管理。2020年12月底,为迎接“十四运”,进一步提升公园管理水平,活化历史文化遗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曲江新区全面启动实施兴庆宫公园提升改造项目。

作为一座承载着西安人民城市记忆的公园,此次改造提升工作备受市民群众关注。在改造提升中,我们首先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设计原则,以兴庆湖水生态治理为基础,以遗址保护及文旅融合为目标,坚持公园格局不变、湖形不变、建筑不增,努力做到因地制宜、有机更新、系统性提升公园品质。

二、改造提升内容

兴庆宫公园提升改造项目总占地面积约738亩,东起兴庆路、西至兴庆西路、南起咸宁西路、北至新郭门街。按照兴庆宫公园的文化属性和功能需求,我们在结合项目总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大师等多位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将兴庆宫公园的总体规划布局确定为“一湖、一环、六区”一湖:就是原来的兴庆湖;一环:是2600米长的绿色健康步道环;六区:分别是遗址保护展示区、休闲娱乐体验区、康体运动游憩区、沉香主题文化区、旅游服务配套区、宫苑风貌观赏区。

改造提升过程中,我们围绕唐兴庆宫文化展示、水生态治理和城市公园提升3个方面,重点实施了四大系统工程。

一是实施文化展示工程。对勤政务本楼遗址、水渠遗址、龙池遗址等历史记载建筑进行了保护性展示,增加了城市记忆展览馆、唐兴庆宫文化展览馆和兴庆宫考古展览馆3座文化展览馆,改造提升了龙堂、西门、南薰阁、长庆轩、兴庆宫大剧院,修缮了沉香亭、彩云间、花萼相辉楼、东展室、积庆殿、五龙坛、龙池殿、南门、东门、围墙等文化建筑,增加了玉带桥、角楼,进一步彰显兴庆宫的“宫”文化属性。

二是实施水生态改善工程。借鉴护城河和渼陂湖的水体治理成功经验,采取水质净化、水体循环、人工湿地等举措,对兴庆湖的水生态环境进行了彻底治理,形成了150亩景观水域,蓄水量达到20万立方米,库容量达到27万立方米,水质整体跃升为准三类。

三是实施园林绿化提升工程。秉承最小干预原则,在保留园区原有全部乔木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园区植物结构,补充缺失植被,新栽植大树乔木3500棵,系统提升景观绿化20万平方米,全面提升了公园的观赏性。

四是实施旅游体系提升工程。按照5A级景区标准,深度挖掘了17个方面的文化内涵,统一设计了完整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新增绿色健康步道2600米,铺装广场、道路9.9万平方米,提升星级卫生间10处、便民服务商亭11处。同时,在4个出入口增加了近200个地面停车位,形成了层次丰富、配套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正在全力打造“文化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更新、休闲空间”景区,助力城市品质提升。

三、本次开放情况

经过6个月的日夜奋战,兴庆宫公园将于7月1日起正式免费开放。本次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克服种种困难,经过紧张施工,园内的基础设施、园林绿化、水体治理已基本完成。局部点位工程因地铁6号线封闭施工等原因延后完成。我们将继续秉承“以匠心出精品”的理念,将兴庆宫公园打造成全新的“城市会客厅”和5A级景区,为西安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贡献出更多的曲江力量。

欢迎广大市民游客走进改造提升后的兴庆宫公园,感受历史文化、追寻城市记忆,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公园全面提升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擦亮人民公园城市底色,真正把公园打造成为符合群众期望的游览休憩好去处、展示城市建设成果的靓丽名片。

谢谢大家!

pic
市轨道集团副总经理王超

谢谢王书记。下面请王超副总经理介绍有关情况。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下面我就西安地铁14号线开通初期运营和丹凤门综合交通枢纽运行总体情况作以通报。

一、西安地铁14号线开通初期运营

今天上午11时,在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中,第十四届全运会重要交通配套工程——西安地铁14号线正式开通初期运营,投入载客服务。

西安地铁14号线设车站8座,全长13.7公里,建设周期仅34个月,创下新线开工到开通运营的最快记录;首次全线设置智慧车站系统,采用AI人工智能、轻量化BIM、5G等技术,是国内首条全线路智慧城轨项目。地铁14号线与既有机场城际贯通运营后,统一为14号线,采取西安地铁线网统一的票制票价。14号线机场西(T1、T2、T3)至贺韶站全程票价为9元,机场西(T1、T2、T3)至奥体中心站票价为8元,机场西(T1、T2、T3)至北客站(北广场)站票价由原来16元调整为7元,全线均支持二维码扫码过闸和人脸识别乘车功能。

开通当天,西安地铁同时上线了庆祝建党百年主题专列“筑梦号”和迎十四运主题专列“悦动号”,为即将到来的党的百年华诞献礼,以热情昂扬的姿态礼迎全运。其中建党百年主题专列以“永远的红色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百年征程 百年辉煌”“民族的精英 国家的脊梁”“惊天动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六个篇章再现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迎十四运主题专列的六节车厢分别以“驰骋三秦”“碧水兴城”“常来常往”“携手共进”“光彩夺目”“联动古今”为主题,以十四运会徽、吉祥物元素为主,将陕西和西安的文化元素紧密融合其中,将6节车厢变成绚丽缤纷的竞技赛场,营造了浓厚的全运氛围,展示了古都西安的活力新形象。

二、丹凤门广场综合交通枢纽运行平稳有序

作为火车站改扩建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丹凤门广场综合改造及周边市政配套工程,总建筑面积约30.8万平方米;周边市政道路改造总长度约4.12公里;涉及拆迁土地约1500亩,征收户数3900余户。为确保十四运前西安火车站南北广场建成投运,原本36个月的工期压缩至18个月。2020年11月市轨道集团接手建设后,组织地铁、市政下穿隧道、广场、站房、站台等交叉施工,全断面24小时不停工,上万名参建人员全力奋战在建设第一线。为配合火车站南广场和高架候车室“倒边施工”,5月31日18点,丹凤门广场综合交通枢纽和自强路下穿隧道提前部分投运。

为确保枢纽有序运转,轨道集团系统谋划、精心组织,专门抽调经验丰富的3名地铁站长、50名业务骨干,投入近200名地铁青年志愿者参与现场指挥管理;编制枢纽出行手册,推出“彩虹指引条”,为旅客做好出行攻略;先后租用22辆公交大巴进行南北广场与地铁车站的免费接驳,实现东西向双向接驳,形成南北广场旅客接送闭环,迅速缓解旅客扎堆排队候车情况。

枢纽提前投运以来,市轨道集团坚持民呼我行,分批次开展市民、媒体代表探访活动,多次组织媒体广泛宣传。针对市民反映的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立行立改,不断优化提升标识标牌,增加车辆提前分流标牌,安装隔离栏维护,优化信号灯系统,增设车道防滑措施,确保了交通秩序良好;建立铁路、公交、出租等多部门实时共享客流信息机制,做到高峰客流提前准备,现场情况及时应对。截至6月27日24时,枢纽累计收发旅客总数186.78万人次,双向地铁免费接驳车每日疏散旅客占到站旅客的40%以上,枢纽运转日趋顺畅,赢得了市民旅客的理解与包容。

下一步,西安市轨道集团党委将继续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轨道交通追赶超越的强大动力,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轨道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致力成为城市建设引领者和生活方式提供商,力争十四五期间我市运营里程再翻一番,形成12条线路422公里的轨道交通运营网络,轨道交通对全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70%左右,让轨道交通真正成为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强力引擎。

pic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站改工程指挥部指挥长王旭

谢谢王总。下面请王旭指挥长介绍有关情况。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西安站改扩建工程是国铁集团和陕西省的重点项目,也是陕西人民期盼已久的民生工程。它的建成投用对于助力十四运盛会,提升西安市城市形象,服务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站改扩建工程主要包括西安东迁建机务段、客车车辆段工程,西安站新建北站房、高架候车室、雨棚等工程,西安站车场改扩建工程等五部分工程内容。改扩建后西安火车站,将由6台9线扩增至9台18线,站房面积由2.3万平方米,增至11.2万平方米,年发送能力由2000万人次提升至4800万人次,成为拥有高架候车室、南北双广场、双站房、双地铁接驳、多通道、立体化、零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

为了尽快建成西安站改扩建工程,同步保留西安车站最大客运服务能力,西安站改工程分北侧、南侧两车场依次组织施工,总体按两个阶段开通进行安排。第一阶段完成西安站北车场、北站房、北高架候车室、灞桥至西安增加三四线工程,已于2021年4月26日按期完成。第二阶段完成南站房改造、东配楼、南高架候车室及南车场工程。在西安车站北站房、北高架候车室、北车场开通投用后,封锁西安站南车场,拆除既有站台、风雨棚、股道,开始实施南高架站房、南侧地下快速进站厅、南侧地铁站、南车场等工程。

西安站改扩建工程建设规模大、涉及项目多、影响范围广,在建设过程中,国铁集团党组和省委、市委领导多次到现场进行指导,参建单位坚持24小时三班倒、平行交叉作业,全力推进站改工程。在这期间,也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广大市民的广泛支持和理解,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目前,西安站改剩余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进行施工。按照阶段工期计划,在十四运召开前,南高架候车室、南站房改造工程,东配楼等配套生产生活房屋将建成投用,形成北站房、高架候车室、南站房“南北贯通”格局。届时,西安车站将与丹凤门、古城墙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以崭新的形象助力全运盛会、迎接八方宾客。

为了服务好全运盛会,展示三秦形象,西安局集团公司在全省打造市际快线产品,先后开行西安至榆林、韩城、安康、旬阳、神木、渭南等6个方向时速16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形成公交化市际快车供给模式。十四运召开前,计划再开行咸阳、商洛、潼关、宝鸡等方向的动集动车组列车,省内所有地级市全部开行动车组;改善车站服务设施,着眼于更好服务旅客、服务地方、服务社会,新建汉中北、汉阴2个火车站站房,改建榆林、安康、城固、韩城、渭南5个火车站站房,在延安、汉中、大荔等11个车站增建候车室门厅,全面净化客运广场,畅通旅客进出流线,充分展示新时代陕西铁路开放便民的新形象;在管内106个高铁、普速车站全面实施电子客票,增设售、退、改签一站式售票窗口,推广验检合一、售候合一、进出合一、安检外移和智能安检,新建14个车站综合服务中心,改善旅客出行的全流程体验;净化沿线环境,自2月24日开始,集中时间对西安地区286公里高铁线路、285公里普铁线路进行专项治理,清理杂草、树木、弃土、路料,并对公铁并行区段、西户线全线设置防撞墙和铁艺栅栏,同步开展沿线绿化,改善和提升西安铁路枢纽周边环境。在此基础上,对“十四运”场馆涉及的12个市区周边铁路环境治理,以陕西铁路崭新的形象迎接体育盛会。

盛世逢盛会,铁路当先行。西安局集团公司将在国铁集团党组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十四运重点建设项目竣工通车为动力,主动参与全运、服务全运、奉献全运,用“每天都是决战决胜”的状态抓好各项准备工作,把严实要求体现到每一个环节和每一处细节,确保铁路运输绝对安全、安保工作持续稳定、服务保障有力有序,为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作出陕西铁路应有的贡献!

谢谢王指挥长。介绍情况就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请提问:

中国日报社:主持人好我是中国日报的记者,幸福林带工程作为省、市重点工程,我想请问一下王征区长,介绍一下林带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王征非常感谢这位记者对幸福林带的关心和关注。幸福林带从2017年开始建设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林带工程截止目前已经基本竣工,在7月1日,大部分的商业段以及全部的地面景观都将对外开放和展示。我个人理解幸福林带工程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工程意义重大。这个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幸福林带工程是从1953年就纳入了西安市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而且4轮总体规划都一直保留,最后在十二五期间开始启动,十三五建设,十四五建成的,一个西安市最大的民生工程,所以林带工程是承载了几代西安领导和市民群众关心期盼的伟大世纪工程。另一方面,幸福林带建成后,会是世界最大的地下综合空间利用工程之一,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城市林带工程,同时也是西安市最大的民生和生态工程,所以它的规模、它的投资体量,包括未来它对于主城和城东区域的带动,应该是作用巨大的,所以我认为它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工程意义重大。

第二个特点是:在林带建设过程当中,我们碰到了非常多的建设难关,应该说是一个攻坚克难,战胜了特别多困难的一个工程。总结起来有两个难:第一个就是征迁难,这个项目在5.85公里长,210米宽,1134亩的土地上,涉及到510家军工、企事业单位和1893户居民的征迁,所以征收过程非常艰难。第二个是管线迁改非常难,管线管廊处在幸福路建成区,本身又是军事工业区域,所以地下水电气暖包括军用线缆的现状十分复杂,前后经过两次迁改,第一次是为了工程建设,第二次是为了管线入廊,整个过程非常艰辛,总共迁改的管线管廊加起来有208公里,尤其是我们最近这段时间完成的高压电力线缆迁改,总共牵扯到10条10KV,4条110KV高压线缆,而且是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就完成管线入廊,可以说创造了西安电力迁改的奇迹。

第三个特点是未来可期。因为林带工程建设不仅仅是生态工程,更重要的是带动两侧区域的开发,经过我们测算,幸福林带周边能够在接下来几年时间里腾迁出接近8000亩的净用地,这个应该是在未来主城区和城东区域非常重要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极,我们也将通过两轴线、双中心、多片区的产业布局,以总部经济为核心来引进大量的总部和产业项目,带动主城区和城东区域的发展,为主城区和城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支撑。

所以我觉得这是幸福林带主要的三个特点,接下来我们也将全力以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同时也按照市民群众朋友的期盼,打造出一个更加生态的,为新城区提供强大经济支撑的幸福林带,谢谢。

请继续提问:

国际在线:请介绍一下西安地铁14号线开通初期运营的运营时长、首末班车时间及行车组织安排。

王超:地铁14号线开通初期全天开行单一交路,机场西(T1、T2、T3)至贺韶站单程行驶时间为54分20秒,贺韶至机场西(T1、T2、T3)站单程行驶时间为53分58秒,最大上线22列车。线机场西(T1、T2、T3)站首末班车发车时间分别为6:00、22:20,北客站(北广场)站首班车发车时间为6:00,贺韶站首末班车发车时间分别为6:00、22:30,全天运营服务时间为17小时23分。开通初期地铁14号线工作日高峰期发车间隔为5分25秒,周六日高峰期发车间隔为7分27秒,工作日与周六日低峰期发车间隔均为8分31秒。遇重大活动、节假日、恶劣天气及后续的客流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运营时间及发车间隔。

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和各位发布人的回答!接下来,各位媒体朋友还需要了解有关详细情况,政府新闻办将积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