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 (第四场) 介绍“勇立潮头谱新篇 追赶超越再出发”有关情况
时间:2021-07-06 14:55:00 来源:陕新发布
7月6日10时,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共铜川市委副书记魏四新,中共铜川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延旗,铜川市发展和改革委主任王晓刚出席,介绍“勇立潮头谱新篇 追赶超越再出发”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系列发布会的第四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中共铜川市委副书记魏四新先生,中共铜川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延旗先生,铜川市发展和改革委主任王晓刚先生,请他们围绕“勇立潮头谱新篇 追赶超越再出发”这一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魏书记介绍有关情况。
魏四新: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中共铜川市委、铜川市人民政府,向大家长期以来对铜川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我们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之际,举行这次主题新闻发布会,回顾铜川这座城市变迁,展示发展成就,通过铜川发展变化的缩影,展现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业绩和革命精神,以此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迈向新征程。
铜川是革命老区。上世纪三十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宣传党的政策、组织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组建革命军事力量、探索革命道路,创建了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铸就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成为了铜川这座城市在革命、建设和发展上的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铜川因富集煤炭、石灰石等资源,1958年成为陕西第二个省辖市,也是新中国成立后诞生的第一批工业城市,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国家“一五”重点项目王石凹煤矿和耀县水泥厂的落地,开启了资源型城市的建设历程,煤炭产量曾一度占到陕西省的70%,建国以来累计为国家贡献煤炭6亿多吨、水泥2亿多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中那个艰苦奋斗的“铜城”,原型就是写的铜川。
改革开放后,铜川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落地,农业生产恢复生机与活力,经济建设迈上快车道,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社会民生事业取得较快进步。特别是煤炭、水泥等支柱产业推广运用了新技术、新工艺,产业持续壮大、蓬勃发展,但也随之带来了生态环境等问题挑战。为此,铜川迈上了转型发展探索之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城市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被确定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
进入新时代,铜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重要讲话和给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回信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开启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面对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逆境中顶住了压力、稳住了经济增长基本盘,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主要经济指标连续30个月居全省第一方阵。今年一季度,生产总值增长16%,居全省第三,两年平均增长8.1%,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3.1和3.7个百分点。1-5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2%,位居全省第二,两年平均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2%,位居全省第六,两年平均增长8.1%。城市转型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走好新时代转型发展之路,我们深深体会到:
产业提质增效是城市转型发展的硬核。我们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全力打好调整产业结构“组合拳”。围绕煤炭、水泥等传统产业,抓改造升级,实现提质增效。累计去煤炭产能1188万吨,水泥企业从36家减少到6家,金隅冀东、尧柏先进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投产,建成了陕西建工(铜川)新型材料工业园,传统能源建材产业正在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中医药等接续产业,抓延链强链,实现扩量增效。聚焦我省产业大布局,建成了达美轮毂、特比克刹车片等汽车零部件制造项目,进一步做实“陕西制造、铜川配套”。守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品牌,举办了五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引进了方舟制药、天一秦昆等50余户中医药企业及研发机构,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发展优势。围绕光电子、航天科技、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抓产业布局,实现无中生有。加快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进了隽美经纬电子科技等20余家光电子企业落户铜川。建成航天测运控铜川中心站,落地企业31户,拥有知识产权372项。建成京东智联云(铜川)数字经济产业园、耀州大数据产业园,落户数字经济企业600余户,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亿元,新兴产业为高质量发展蓄积了新动能。围绕要素保障、协调服务完善包抓机制,拧紧责任链条,推进产业发展。今年,建立重点产业“链长制”,实行市级领导挂帅,一个产业链一套推进班子、一套支持政策,为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提供坚强保障。
满足幸福期盼是城市转型发展的目标。我们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民心工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认真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连续三年举办扶贫产品交易会,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暖冬行动”,以“八星励志”等机制促扶贫扶志,贫困区县全部脱贫摘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一鼓作气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为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中连续两年获得优秀格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项目211个,推行了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薪绩效改革,激发了办学活力。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取暖工程、农村教师周转房、乡镇公办幼儿园、农村中小学安全校车全覆盖,“喝上直饮水、洗上热水澡”也成为了标配。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建成了铜川剧院、体育馆、博物馆、书画公园等公共设施,创建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等3所甲等医院,保障性安居工程解决了20余万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问题,城市宜居水平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铜川,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推进“雪亮工程”,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实现实体化运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平安建设持续推进,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满意度达到97.11%,实现七连升。持续擦亮“德润铜川·好人之城”城市名片,出台铜川好人、道德模范奖励帮扶《实施办法》、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强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大力表彰先进典型,市民文明素养大幅提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上榜量位居全国前列。成功创建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连续四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绿色是城市转型发展的应有底色。我们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围绕蓝天保卫战,实施了91个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对全市水泥生产线实行了脱硫脱硝,华能铜川照金煤电公司实现了超低排放改造。铁腕推进治污降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提升,2020年达到286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列汾渭平原11个地市前列,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绩效评价获全国优秀格次。聚焦碧水保卫战,深入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提质三年行动,实施漆水河综合治理工程,对全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和污水主管网改造,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石川河岔口出境断面水质持续改善。推进净土保卫战,持续抓好渭北“旱腰带”治理、崔家沟矿区生态修复,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8.5%,“铜川籍”朱鹮数量已超过百只。铜川已由过去“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成功转型为绿色生态之城,近期又成功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践行生态文明发展优秀城市。
改革开放是城市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我们积极推进改革试点,探索的党代表任期制为全国提供铜川样板,宜君普惠金融试点入选全省优秀改革案例,被世界银行列为普惠金融全球倡议试点。建成丝路金融科技产业园,搭建经济金融资源互联互通平台,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作出有益尝试。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一带一路”贸易合作,落实“飞地经济”支持政策,主动承接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区域产业转移。设立了铜川口岸办和公用保税仓,铜川新区纳入陕西自贸区协同创新区,近年来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居全省前列。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先后5批次清理取消行政审批事项,精简比例达到50.1%,审批材料压缩60%,审批环节减少50%,审批时间压缩60%,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人文、法治和服务环境不断优化,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2020年底市场主体达到11.16万户,是2018年的2.8倍。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
治理效能是城市转型发展的软实力。我们以红色基因塑心铸魂,凝聚治理组织保障,坚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照金革命精神,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基因。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提升各领域党建质量,用好用活“三项机制”,树立了鲜明用人导向,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加快推进街道党建和社区、行业、单位党建融合共促,着力夯实了治理根基。以正风肃纪净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治理环境,深入开展以案促改,扎实推进土地、工程项目领域等专项治理,探索推进党内同级监督,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制定落实为基层减负25条硬措施,为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以基层党建领航聚力,提升治理温度,推广运用微治理“红旗经验”、“和为贵”调解室做法,将民意征集、事项代办、矛盾化解全部下沉,让群众深切感受到贴心服务、身边平安。探索运用“网上群众工作部”,实现线下问题线上解决,用网路联通心路,特别是通过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一线考验,锻炼了干部作风,拉近了干群关系,提升了治理效能。
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立足实际,守正创新,突出实效,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好红色资源学党史,依托陕甘边照金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精心打造党性教育专题课程,组织开展专题宣讲和图片展,创作红色文艺作品,让红色革命精神绽放时代异彩。目前,我市举办专题培训班280余期,参训3万余人次,开展各级各类宣讲活动380余场次。推进深学细研悟思想,抓实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研讨学习、专题学习,结合领导干部讲党课,抓宣讲,让党员干部在交流学习中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提升领悟力。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开展专题培训,深化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落地生根。提升民生福祉办实事,聚焦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联系群众“大走访”、民生难题“大排查”、服务群众“大提升”活动,制定为群众办实事的项目、任务、责任清单,梳理惠民利民项目821项,已完成339项。扭住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开新局,组织开展项目集中开工、观摩点评,瞄准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航天科技等产业,开展精准化招商,一季度,全市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32%,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6%,远远高于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追赶超越、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迈上新台阶。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重整行装,勇立潮头,只争朝夕,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以更加昂扬的状态、更加清晰的思路、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谱写铜川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新篇章。
谢谢大家!
李惠:
谢谢魏书记。下面,欢迎各位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请提问。
中国报道杂志提问:
铜川作为革命老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请简要介绍一下铜川是如何深入挖掘利用红色资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谢谢!
吴延旗: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铜川市突出用好红色资源,从三个方面着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一是建好红色阵地。铜川市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挖掘利用保护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成多个纪念场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缮了多处革命旧址。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中,依托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陈家坡会议旧址等82处革命旧址、16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精品课程32个、党性教育现场教学课程12个,推出党史学习教育精品路线3条,让红色资源焕发新的时代光彩。目前,陕甘边照金革命纪念馆接待各类团体1300多批次,全市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280余期,参训人员达3万余人次。
二是讲好红色故事。挖掘“照金精神”的时代价值,连续举办“两点一存”研讨会。开展“照金精神”全国巡展56场次和铜川市全市巡展,编印出版《铜川红色回响》《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铜川历史大事记》等一批党史专题资料,举办“永远跟党走”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党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党史“七进”、红色主题影片展映展播等一批活动,创作了儿童剧《红军小学》,推出电影《闪亮的军号》、纪实文学《照金往事》、微纪录片《照金烽火》等主题文艺精品,有效发挥了红色资源宣传人、教育人、引导人的时代价值。
三是传承红色基因。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回信精神,举办回信精神座谈会,成立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研究室,制定了《传承红色基因 勇担复兴重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五年行动方案》,命名8所红军小学。面向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深入开展“四史”宣传教育,策划开展21项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节日里的党史教育”活动260余场次,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学史明志跟党走”、思政课老师讲党史和“凝百年风华 开教育新局”微视频云展示等活动,组织全市青年开展了“青春向党·奋斗强国”主题团日活动,以实际行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李惠:
请继续提问。
陕西广播电视台提问: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处于重要历史交汇点上的铜川,将如何擘画新阶段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蓝图?谢谢!
魏四新:
首先,感谢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对铜川“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十四五”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牢牢把握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这一总要求,制定了铜川“十四五”规划。我把“十四五”规划简要作一介绍。
聚焦六大目标(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高品质生活取得更大成效、高效能治理实现更大提升、高水平开放增添更强活力、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更大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更大提升)
抓好十项重点任务(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引领、数字智慧赋能、城市提质扩容、改革开放聚力、乡村振兴筑基、文化守正创新、绿色发展降碳、幸福要素增量、治理效能提升),推进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进阶。
我们确定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的发展目标。
具体点讲“十四五”规划落实,我们将从抓机遇、用好用活资源、紧扣产业转型、把准实践路径4个方面推进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
一是抢抓重大机遇。紧紧抓住建设“大西安”都市圈、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真抓实干,推动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
二是用好用活资源优势。用好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培训教育、红色旅游品牌,推动我市全域旅游快速发展。用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资源,将历史符号、文化符号转化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符号和经济符号。用好耀州窑陶瓷历史品牌资源,传承好传统技艺,打造先进陶瓷产业集群,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紧扣产业转型。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以初具雏形的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陶瓷、航天科技、数字经济、文化旅游六大产业集群强链补链延链,构建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产业集群。
四是把准实践路径。创新方面,将依托西安科教资源富集和我省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抓住科技孵化、成果转化,抓实“西安研发、铜川转化”。协调方面,以特色现代农业为龙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着力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推进新区与耀州区一体化、王益区与印台区一体化发展,形成南北高效畅通、县域与城镇发展各具特色的协调发展格局。绿色方面,坚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场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切实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全面发展的底色。开放方面,坚持开放发展,全面深化区域合作,扩大铜川苹果、大樱桃等特色产品出口规模,推进环保水泥、先进陶瓷、铝型材等产业“走出去”,搭上“一带一路”和陕西自贸区这趟对外开放“快车”。共享方面,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为核心,持续优化公共服务,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幸福要素增量,彰显幸福城市魅力,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李惠:
请继续提问。
群众新闻网提问:
新业态新模式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引擎,据了解,铜川数字经济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请问,十四五时期,铜川将如何依托数字经济来促进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
王晓刚:
谢谢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近年来,铜川坚持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首位产业和领跑工程,在全省率先成立管理机构、建立政策体系、搭建承载平台,建立全省第一个“5G+光网”双千兆商用城市,招引京东、科大讯飞等20余户行业头部企业落户铜川,数字经济市场主体已达600余户,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亿元,以西部工业品数字港、京东智联云产业园、光电子应用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为核心的“四位一体”错位发展格局已经构建,摸索形成了“产业项目+场景应用+平台经济”多轨互补数字经济发展“铜川模式”,数字经济增长指数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列。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全力打造“全国资源型城市数字化转型示范市”。让数字经济贯通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全过程,通过数字经济的发展,让产业更生态,让城市更智慧,让转型步伐更轻盈。重点做好三方面谋划。
一是优先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着力打造两个基地,一个是依托光电子研发、集成应用等完整产业链条,打造国家级光电子集成产业基地。另一个是依托卫星测运控、组网、数据应用一体化为主的航天科技产业链,全力打造国家级卫星数据应用示范基地。二是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工业方面,在已经建成的陕煤化玉华5G数字矿井、冀东、尧柏万吨水泥数字产线、陕汽兆丰智能数字工厂的基础上,全力实施“云上铜川”工程计划,利用2-3年时间,使全市重点企业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完成改造提升,让铜川制造变成“铜川智造”。农业方面,依托“京东农场”“阿里数字就业”平台,推动智慧农业、农村全周期集成应用,争创省级数字“农业农村”示范市。文旅方面,加快推进西北红色数据湖、“永不落幕的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线上平台项目建设,推动“红色照金”“药王孙思邈”文化数字化传承创新。三是优化提升数字化治理。我们已在加快城市大脑的建设,将依托数字化社会治理云平台、“铜城办”APP,围绕教育、医疗、社保、城管等重点领域,计划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搭建上百个数字化应用场景,构建全省领先的公共服务数字惠民体系,用数字孪生重塑城市活力、增温幸福铜川。智慧城市二期7月底正式投入运营,到时希望媒体朋友多多关注,多多支持,谢谢大家。
李惠:
请继续提问。
各界导报提问:
请问,铜川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如何部署的,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吴延旗:
感谢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们坚持把为民服务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标尺,作为锤炼党员党性的试金石,用力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揪心事烦心事闹心事,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深入推进。
一是聚焦“五个方面”,规划办实事“施工图”。即: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一手抓煤炭、水泥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一手抓铝合金、汽车装备等产业集群发展,不断夯实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基础,夯实城乡居民增收的基础;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易返贫致贫人口常态化帮扶,支持2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促进低收入群众稳步增收;聚焦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在提升群众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办好满意教育等方面出实招,夯实群众幸福感;聚焦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跑出高效政府、智慧城市“加速度”,提升群众满意度;聚焦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推广“红旗经验”,用好网上群众工作部,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二是实施“三项行动”,走好访民情“路线图”。在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联系走访群众、排查民生难题、提升服务能力三项行动。引导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岗位当先锋、打头阵,展现担当作为,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在全市开展“党员志愿做示范、为民办事践初心”活动,组织行业志愿者广泛开展义诊义治、支教助学、文艺义演等活动。开展“优秀年轻干部到一线”“专业干部助企业”行动,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三是建好“三张清单”,绘制惠民生“幸福图”。经过深入调研走访,认真研究谋划,列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制定市级重点项目25个,由18名市级领导牵头协调督办,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全市共梳理“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821项,目前已完成339项,建立长效机制112项。其中老旧小区改造、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中小学“四点半”延时服务等项目取得良好效果,得到群众广泛赞誉,也守好人民的幸福。
李惠:
最后,再提一个问题。
提问记者:
铜川已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请问,要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找准企业痛点提供精准服务方面,铜川还有哪些打算?谢谢!
王晓刚: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铜川十分重视营商环境巩固提升工作,我们聚焦群众关切,利用两年多时间解决了市级2.46万户群众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盘活一批烂尾楼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聚焦活力释放,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强化培育措施,优化开办注销程序,市场主体由3年前的4.5万户激增至11.16万户。聚焦企业所盼,持续开展“双千双百”、纾企解困系列活动,“一企一策一专班”帮扶企业稳生产、扩市场、解难题、谋发展,收到良好效果。聚焦项目所需,持续深化“三位一体”推进机制,盘活闲置土地3000余亩,创新开展项目承诺制审批,大幅压减审批时限和环节,项目单体投资年均提高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42%。
今年,我们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检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全力打造“五最”营商环境。一是保驾护航,让市场主体获得感最大。我们将重点在市场秩序维护、知识产权保护、企业融资环境改善,企业权益保护、规范涉企执法行为等方面进一步做好工作。二是协同联动,让流程最优。我们将围绕企业开办、工程项目审批、纳税服务、水电气暖、跨境贸易、不动产登记、办理破产程序等方面,进一步简化流程,提升便利。三是数字赋能,让便捷度最高。我们正在推动平台建设,通过持续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提升行政审批效能。以政府购买形式为新落户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数据、信用评估、办公管理等“资源包”服务。四是强化监管,让透明度最亮。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探索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五是法制保障,让公平性最强。我们将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健全制度体系,强化“良法善治”,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李惠:
谢谢魏书记、吴部长和王主任,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出席。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