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 (第十场) 介绍安康市“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 谱写 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有关情况
时间:2021-07-28 16:19:00 来源:陕新发布
7月28日上午10时,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共安康市委书记赵俊民,中共安康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高晶华,安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陶柏林出席,介绍安康市“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 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系列发布会第十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中共安康市委书记赵俊民先生,中共安康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高晶华先生,安康市发展和改革委主任陶柏林先生,请他们围绕“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 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这一主题介绍安康市有关情况。
下面,首先请赵书记介绍情况。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共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非常高兴同大家在这里见面。首先,我代表中共安康市委、安康市人民政府和303万安康人民,对媒体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给予安康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安康是革命老区,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三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等,都曾在这里战斗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康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建设、改革、发展等各个时期,都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完成。
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末,全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由2015年的742.36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088.78亿元;财政总收入跨越百亿元关口;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00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2.3倍,“十三五”前四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第二,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全市7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9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彻底告别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困扰安康人民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包括中共安康市委在内的11个集体和14名个人受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表彰。
第三,开放水平大幅提升。我们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抓手,探索形成了“144520”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和“特色产品展示+重点项目推介”招商模式,累计引进项目1974个、到位资金3511亿元,是“十二五”的2.4倍,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倍。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健全,安康富强机场建成通航,“安西欧”中欧班列、西康铁路“复兴号”动车组开通运营,安康“无水港”海铁联运启动,“县县通高速”目标圆满达成。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建成“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资源交易平台、12345服务热线”三大中心和“安康智慧治理”平台,成功入选“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
第四,生态底色持续巩固。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切实履行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责任,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市土壤环境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水环境质量和中心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茅,进入国家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到2020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8%,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
第五,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聚焦民生财政“两个80%”目标,累计完成民生支出1330.9亿元,年均增长11.9%,高于同期经济增速,是“十二五”时期的1.8倍。城镇新增就业10.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1万人次,劳务经济收入632亿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的3:1缩小至2020年的2.5:1。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平安安康、法治安康建设扎实推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陕西提出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总体目标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五项要求”。4月21日,在我市平利县考察调研期间作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乐业才能安居”等重要指示和科学论断,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一年多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绩。
一是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坚持以项目看实绩、比高下、论英雄,以市委一号文件出台全力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建立健全重点项目观摩和集中开工制度,强化“市县区领导包抓、行业部门包联、县区服务跟进”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行动,持续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狠抓产业项目”的热潮,全市集中开工重点项目357个、总投资326亿元,其中产业项目占比达到65%。特别是西康高铁的正式开工建设,极大地提振了安康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预期。充分发挥稳投资、稳工业、稳农业、稳消费、稳就业、稳建筑业“六大专班”统筹调度作用,全面落实惠企纾困政策,积极组织商贸会展、文旅惠民、消费帮扶等活动,着力拉动市场消费。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4%。
二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化“投行思维”,完善“144520”工作机制,组建成立安商总会,成功举办中国侨商安康行、中国安康非公经济前沿圆桌会议等活动,市级领导带队赴北京、广州、常州、重庆等地开展小分队全产业链精准招商,全市新引进合同项目349个、总投资613.4亿元。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家,恒口示范区毛绒玩具产业被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实际利用外资2917万美元、同比增长207%。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安康市中药材试验示范站。“无水港”建设顺利推进,“安西欧”中欧班列每月一列常态化开行,出口货物品类与附加值持续增加。
三是持续发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成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修编、各县区《实施方案》编制,全面启动勘界立标工作。秦岭区域违规小水电拆除退出工作稳步推进。出台《安康市汉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全面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及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四清四无”,汉江出陕断面稳定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今年1至6月,安康中心城区优良天数164天,无重污染天气,优良天数位居全省第一,空气质量排名全省第二。
四是不断提高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水平。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以赴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荣膺“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十大心仪之城”。扎实开展“春季大招工”“就业援助月”等系列活动,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037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5%。积极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合格城市,着力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我市被评为2020年“平安市”,荣获“平安铜鼎”。
五是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有力有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制定项目清单420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具体问题1807个,出台为民便民惠民政策举措120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提升”行动,在全省率先完成村级换届,135个镇顺利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从严从实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扎实抓好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2140件,立案910件、处分636人,持续巩固拓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十四五”时期是安康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进入新阶段,开启新征程,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落实“五项要求”和“五个扎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基本建成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目标,坚定“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发展总纲,坚持“发展为要、创新为先、民生为本,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发展路径,统筹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安康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我先简要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李惠:
谢谢赵书记的介绍。下面,欢迎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请提问。
新华社提问: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和“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的科学论断。一年多来,安康是如何贯彻落实这些指示要求的?
赵俊民:
去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康作出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和“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的科学论断,进一步丰富了“两山”理论,为我们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年多来,我们深入学习践行总书记科学论断,在以下方面开展了重点工作。
一是抓好秦岭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祖脉,是我国的中央水塔。安康1.1万平方公里面积在秦岭,占总面积48%。我们始终把抓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争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全国、全省的最佳区域。先后关闭了采石矿山217个,去年全市植树造林17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8%,位居全省前列。
二是认真抓好汉江水质保护。总书记在去年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中讲到,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是我们的政治责任。我们把汉江水质保护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首先是抓好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两厂(场)”建设。截至去年年底,我们累计建成镇级以上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场145个,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接近100%。安康汉江出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
三是围绕重点难点生态环境问题精准开刀。安康全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全域全时段禁止燃烧秸秆。把这两项工作作为我们精准施策、解决难点问题敏感问题的重中之重。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秸秆禁燃工作推进顺利。我们做了比较,这项工作为我市生态环境质量位于全省前列作出很大的贡献。
四是把绿水青山转换为经济财富。去年,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六保”、“六稳”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经济保持提质增效。去年茶叶产量4.35万吨,综合产值超过265亿元。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劳动力就业也是有力有效,去年农村转移劳动力达到62.1万人,其中省外就业劳动力43万人,我们采取了政府组织,包车、包专列、包飞机的形式,组织农民工外出打工,通过打工增加收入。
李惠:
请继续提问。
香港商报提问:
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安康一直在打造“营商环境最安康”品牌。请问,安康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效果如何?
高晶华:
感谢你对安康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近年来,安康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兴市,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聚力打造“营商环境最安康”,实践证明,这几年成效明显。2019年安康市荣获“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称号,2020年商事制度改革获得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12345便民服务热线更是获得7个国家级奖项。主要有“卓越管理创新奖”“服务之星奖”“价值创造优秀单位”等。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力助推了安康经济社会发展,近6年,我市在全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5年获得优秀等次。
我市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得益于领导大力重视和干部积极作为、群众大力支持。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抓手,做深做实“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和“五大专项行动”,市场主体活力迸发,目前全市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22万户,非公经济占比达到61%,位居全省第一。二是减流程、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市级720项实现“网上可办”,166项事项能够“即来即办”,572项实现“最多跑一次”,143项实现“零跑路”。三是建立和推行“144520”招商机制,主要领导带头招商,上下联动全民招商,“十三五”期间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11亿元。四是在全省创新开展12345市长、局长、县区长“三长”接话活动,坚持“一个号码统一对外、一个平台及时受理、一个机制轮流接话、一跟到底解决民忧、一条热线服务大局”,持续关注社会发展的焦点、热点、关键点,解决群众和企业的难事、急事、身边事,独具特色的安康政务服务品牌正在形成。
李惠:
请继续提问。
经济日报提问:
近年来安康大力兴建新社区工厂,发展毛绒玩具产业,今年更是培育发展电子线束产业,请介绍一下目前的发展情况。
高晶华:
近年来,安康市委、市政府立足移民搬迁社区建设发展实际,抢抓苏陕扶贫协作机遇,积极承接东部产业大力转移,培育以发展毛绒玩具为主的新社区工厂。我们用短短三年时间引进培育了一个全新的、日益壮大的产业集群,这在安康发展史上史无前例也是前所未有的。新社区工厂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弱到强”的飞跃。目前,全市新社区工厂总量已达到765家,其中毛绒玩具企业586家,电子线束企业114家,吸纳就业2.36万人,其中吸纳低收入劳动力6600多人,实现产值42亿元。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坚持思路更清、决心更大、力度更强、政策更活,继续大力培育发展新社区工厂,总体目标争取突破1000家,具体思路是抓“五新”。一是培育新业态,立足补链延链强链,继续抓好毛绒玩具文创产业五大中心、PP棉生产基地、“无水港”公铁海多式联运等重点配套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二是谋划新布局,优化产业空间分布,协调推动新社区工厂发展。三是聚集新动能,保持“新社区工厂贷”、员工培训、物流补助等支持政策的连续性,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要能留得住企业并发展壮大。四是创立新机制,健全新社区工厂服务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争取引进国内20强企业。五是满怀新希望,把新社区工厂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希望工程,咬定青山、久久为功,持续用力打造“中国毛绒玩具文创产业新都”。欢迎大家到安康参观、指导,谢谢!
李惠:
请继续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提问:
我们了解到,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安康聚焦易地搬迁安置区的后续扶持工作。请问安康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并逐步致富?
陶柏林:
感谢您对安康易地搬迁重大民生工程的关注。易地搬迁对安康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社会变迁和生产力自我革命。“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搬迁26.73万户93.78万人,占总人口的31%。搬迁贫困人口15.05万户50.58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63%。“十三五”期间,搬迁贫困人口10.5万户33.5万人,占全市搬迁人口的63%,占全省易地扶贫搬迁总人数的39.7%。建成安置社区1364个。随着近百万人搬进安全、整洁的集中安置社区,安康移民搬迁工作已从搬迁入住为主,转入“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为重点,安康进入了“后搬迁时代”。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安康考察时,对安康“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发展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明确指出,“乐业才能安居,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安康市上下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我们从建机制、稳就业、优服务、强管理四个方面,不断强化后续扶持工作,全力以赴做好移民搬迁“后半篇”文章。
我们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统筹谋划,完善制度建机制。去年以来,安康市委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移民搬迁后续扶持领导小组。市委以一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针对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党组织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补短板等内容,出台了15个配套政策,从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群众主体、因地制宜等方面对易地搬迁提供了政策支撑和运行机制。在推动过程中,我们建立“联席会议、抓点示范、资金整合、考核督办、信息报送”等协同机制,移民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在安康市上下形成了市县联动、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格局。安康在移民搬迁后续扶持这方面的实践创新工作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和省发改委的充分肯定。安康市和白河县的后续扶持典型经验,先后两次在全国性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会议上进行交流。全省两次移民搬迁后续扶持现场会在安康召开。
二是建强园区,稳定就业促增收。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新型集体经济多种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工作中大力支持安置社区发展龙头企业、产业园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全市8.1万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搬迁户实现了至少一家有一人稳定就业目标;依托安置社区建成农业园区885个,带动4.45万人就近就业;依托安置社区,建成765家新社区工厂,带动2.3万搬迁群众就业,吸纳贫困人口占比30%,仅毛绒玩具就有586家,带动就业1.2万人。
三是抓点示范,补齐短板优服务。群众从山上搬到社区,服务很重要。我们紧盯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抓点示范。安康各个县区结合各自实际,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我们在很多方面探索出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比如新社区工厂、岚皋“睦邻之家”、平利“五业”强保障、汉阴“138”服务体系、白河六大融入提升行动等典型做法,都是各个县根据各自工作,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很多典型经验都得到了国家发改委推广,尤其是岚皋睦邻之家,我们还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管理服务规范》安康地方标准,省发改委以此为基础,编制全省服务规范。我们依据国家政策要求,加大对基础设施配套补短板工作,重点完善安置社区水、电、路、气、讯及学校、幼儿园、卫生机构的建设。通过这些建设,真正在安置社区中构建起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和群众参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是党建引领,融入社区保稳定。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做了很多创新探索。比如,基层党建“五个五”工作模式,党组织设立方面,采取单独、联合、挂靠、选派党建指导员、设立群团组织等五种方式,健全社区基层组织。建强党组织书记、“两委”班子成员、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和后备力量“五支队伍”,把基层组织建设建起来,队伍配齐配强,积极构建精干高效的基层组织体系。全市1364个搬迁安置点已单设党组织64个,融合挂靠党组织209个。单设村级自治单元53个,融合、挂靠建设自治组织1311个。在1364个搬迁安置点中,初步形成了党组织全覆盖、联系无障碍、管理无盲区、服务无缝隙的搬迁社区管理体系,这些做法被国家发改委在全国推广,《人民日报》、新华网、陕西日报多次进行宣传报道。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中省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以后续扶持工作“全省走前列,全国争一流”为目标,紧紧围绕产业就业、权益保障、公共服务、社会治理这几个方面,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继续完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整体质量和水平,确保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李惠:
再提一个问题。
陕西日报提问: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请问安康市是如何推动此项工作的?
赵俊民:
党中央要求,党史学习教育有四项重点任务,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办实事是贯穿始终的重要工作。安康在推进办实事过程中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力求把办实事清单做准做细。目标是不求大、不求高、但求实。通过办实事,让群众真正得到好处。在收集办实事项目清单过程中,采取多渠道、多层次方式。一是向基层发通知,通过自下而上上报方式得到一部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二是信访,这也是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我们通过老百姓现场信访、书信、电话、网络等方式,梳理出有普遍意义的办实事事项。三是常态化运行“12345”便民服务平台,从中梳理出群众带有普遍性的诉求。我们重点围绕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出台了为民办实事的政策措施120条,已经为老百姓办实事1807件。
二是以上率下,上下联动。为民办实事是市县镇村四级联合,目前初步梳理了420项,厅级干部认领了66项最难的、群众最期盼的烦心事,通过市级领导包抓、包联,在全市树立以上率下的示范带动作用。比如说,市级领导包抓的66项事项是我亲自审定的,我自己认领了4项,每个领导至少1-2项。同时我们要求,县级四大班子、镇级领导班子、村党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都要带头认领为民办实事清单,使这项工作能开展得更加扎实、更加有效,让老百姓能切身感受到领导干部在亲自抓、亲自协调,办实事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是常态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为民办实事不是一时的事,而是日常工作。我们推出了很多措施。比如,提出以市委常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为重点,党政领导干部接访常态化,把老百姓的合理诉求解决到位,不合理诉求劝解到位;“12345便民服务平台”常态化,我们有一套比较完整的12345问题“诉求、解决、反馈、公布”全封闭链条,接话员接到电话后批转到各单位、区县,清点限时办结。三年以来,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今年1-6月,安康信访量下降了20.1%,是全省最多的。为什么能下降?问题不解决就有信访,问题解决的好,信访量就会下降。还有就是,帮联帮扶体制常态化,虽然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但是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没有撤离,领导包抓村、党员干部包联群众制度没有变化,通过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的包联帮扶,把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及时解决,而不是靠一项活动解决。通过以上三个措施,力争平常办实事办的更好,一以贯之执行好;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办实事活动争取做出更多的亮点,取得更大的成效。
李惠:
谢谢赵书记、高市长、陶主任,谢谢各位记者的出席。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