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渭南市“渭麦9号”新品种通过国审 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1-09-16 17:07:43 来源:陕新发布

9月8日,渭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围绕“渭麦9号”新品种通过国审进行通报发布,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祖亮主持发布会。

pic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祖亮: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应邀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果业中心主任  苏新会同志

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主任              张盈科同志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新闻媒体单位有:国际在线、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华商报、三秦都市报、渭南日报、渭南广播电视台等20多家中省市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

首先,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果业中心主任苏新会同志通报旱地小麦新品种“渭麦9号”的具体情况。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果业中心主任苏新会: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

春华秋实,不负耕耘。在秋粮丰收之际,我们又迎来了小麦生产上的重大成果。由渭南市农业农村局选育的“渭麦9号”通过国家品种委员会审定,这是我市深入贯彻中省市种业发展战略部署,大力推进自主科技创新取得的重大成果,是贯彻中省粮食生产“两藏战略”的重要成效,对于确保全市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种子是粮食的“cpu”,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渭麦9号”一经面世,引起种业界高度关注,得到了专家学者和广大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为我市甚至陕西省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渭麦9号”特点突出,首先,这是我市种业史乃至农业科技史的一次重大突破。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旱地小麦一直由外省品种担纲,由于种植时间长,种性退化、抗逆性差、品质一般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全市粮食生产,亟需新的品种更新换代。市农业农村局历经10余年精心选育研究,上千次优化组合,选育出了“渭麦9号”旱地小麦新品种,这是30年来我市种业领域第一个国审品种和最高研究成果,是渭南农业科技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次,“渭麦9号”筑牢了我市粮食安全的基础。我市旱地小麦面积占到小麦总面积的1/3左右,产量占到1/4左右,旱地小麦丰欠直接关系全市夏粮丰产丰收。“渭麦9号”的培育成功,将有效加快旱地小麦品种更新换代步伐,直接提升旱地小麦产量和品质,为我市粮食稳定增产和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确保的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

再次,“渭麦9号”品种特性突出。一是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等4项指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是优质的面条饺子专用小麦品种。二是抗逆性强。2020年在合阳种植示范点经受了零下21.5度低温考验,“渭麦9号”长势良好,丰产丰收。三是丰产稳产。多年多点试验,平均亩产360公斤左右。澄城县绿色高效示范田专家实收亩产421公斤,创我市旱地高产水平。

最后,“渭麦9号”适应性广。目前市农业农村局已在蒲城、澄城、合阳、白水4县建立示范点5个共计1450亩,辐射带动1万亩以上,在咸阳永寿、武功等县累计推广5000余亩;在省内外的宝鸡、咸阳、铜川及山西省晋南、河南省、甘肃天水及河北沧州等地均有种植,配套“一优二改双控”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平均亩产增收15%,节本增效180余元。

在选育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选育工作,历任市级领导多次深入市农业农村局试验基地实地查看,关心关注新品种选育进度,对我市种业和农业科研工作提出立足实际、加紧加快、追赶超越等具体要求。市农业农村部门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品种的选育工作作为近年来农业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实抓细,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扛起粮食安全主责,倾全系统之力稳固粮食安全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压舱石作用。

农为国基,谷为民命。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和来陕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农业科技驱动作用,开展农科、农技、种子、企业联合攻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导订单生产和产销对接,形成“育繁推”一体化良种繁育体系,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祖亮:

谢谢苏主任的通报发布。

请大家围绕刚才通报发布内容。下面请媒体朋友围绕刚才的发布内容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国际在线吴明玲:

你好,我是国际在线记者,请问“渭麦9号”旱地小麦新品种有何优势,下一步采取什么措施,加快“渭麦9号”推广步伐?

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主任张盈科:

答:“渭麦9号”小麦除了抗寒抗旱,高产稳产等特点外,最大的优势是它品质优良,具体表现为:一是籽粒商品性好。籽粒琥珀色,饱满度高;种皮光滑,商品性好。角质率80%以上,千粒重41g左右。二是营养价值高。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蛋白质含量15.5 %,湿面筋34.6%,吸水量61.0ml/100g,面团稳定时间15.4min,四项指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三是加工品质好。籽粒种皮薄,出粉率高,加工出的饺子皮耐煮不烂皮,面条馒头筋道有嚼头,是优质的面条饺子专用小麦品种。

近两年“渭麦9号”已累计推广上万亩,种植群众反响良好,继续种植的意愿强烈,为进一步加快“渭麦9号”示范推广力度,下一步,我们将:一是依托“农科院+”平台,加大与种子、农技部门和种粮大户合作,进行技术集成与示范。二是将“渭麦9号”列入2021年秋播旱地推荐品种,在合阳、澄城、蒲城、白水创立高产示范点,加快辐射带动。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报道、专题宣传片、技术宣传手册,及召开现场会、观摩会、培训会,让更多的种植户认识和认可“渭麦9号”新品种,扩大“渭麦9号”知名度。

陕西科技报王瑞:

你好,我是陕西科技报记者,请问下一步加快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有何好的建议?

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主任张盈科:

答: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工作推进力度:

(一)加快科研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实施科研项目(课题)主持人制度,减少行政干预,降低机制方面的制约因素,明责放权,积极创造科学有序的新机制,调动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热情,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二)逐步建立完善“市农科院+”科研推广模式。与县级农技部门、农技人员紧密合作,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走进产业园区、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及群众的田间地头,有效解决科研成果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条件成熟时市农科院拟牵头组建渭南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发挥农业科研单位和农技人员对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和效率,为壮大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打造乡村振兴渭南样板,推动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持续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十三五”期间农业科研取得的成绩与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人才招引计划、人才发展规划政策支持密不可分。引进高层次人才为科技研发注入了新鲜血液,夯实了科研团队根基,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希望今后的人才招引政策继续向科技研发一线倾斜,同时加强完善人才培训培养管理措施,为人才发展、建功立业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条件。

(四)以项目促发展,加大对新品种选育引进示范工作的推动力度。一要加大种质资源征集创新,广泛开展抗条锈病、白粉病,优质抗旱等种质资源的征集、鉴定和创新利用,为多育品种、育好品种打好种质材料基础。二要坚持问题导向,培育引进适合渭南农业生产的优质、抗旱、抗病,具有区域特色的小麦、玉米、瓜菜等农作物新品种。借助市农科院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平台,筛选示范推广更好更优的农作物新品种。三要加快参试品种的宣传示范推广力度,进一步研发完善“渭麦9号”配套栽培技术,建立示范点,通过政府搭台、媒体宣传、种企市场化运作、科研单位技术保障等措施,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祖亮:

谢谢大家的提问,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问题,欢迎大家将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提供给我们,我们将及时联系有关部门,给大家做好回复。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