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渭南市2021年全面深化改革系列 新闻发布会(三)

时间:2021-09-29 11:14:26 来源:陕新发布

9月16日,渭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委组织部人才发展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围绕全市人才体制改革的具体情况进行通报发布。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祖亮主持发布会。

pic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祖亮: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应邀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

市人才发展中心主任    李  炜同志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新闻媒体单位有:国际在线、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华商报、三秦都市报、渭南日报、渭南广播电视台等20多家中省市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

下面,请市委组织部人才发展中心主任李炜同志通报我市人才体制改革的具体情况。

市委组织部人才发展中心主任李炜:

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渭南组织工作和人才工作的关注关心和鼎力支持。按照这次新闻发布会的总体安排,下面,就我市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情况向大家作以介绍。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先后组织召开市委常委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及相关专题会10余次,研究部署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指示、提要求,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强力推进全市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和相对占有量不断增长,人才结构、分布状况更趋优化合理,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健全人才工作领导体制。推动落实各级党委(党组)领导责任,强化各级党组织“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意识,根据机构改革后职能变化和实际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以市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市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任副组长,25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着力构建统一领导、部门联动、协调有序的工作格局。

2.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为破解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等瓶颈问题,进一步打开人才工作新局面,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焦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实施“渭南英才计划”,印发《关于实施“智趋华山、才聚渭南”英才计划的意见》(渭市办发〔2021〕1号)和《渭南市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提升计划》《渭南市优秀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升计划》《渭南市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升计划》等9个配套政策,形成了“1+9”的人才政策体系,强化人才政策的有效供给,通过给予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支持、人才平台建设补助等20项“硬核”措施,力争用5年时间,引进50个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50名A、B、C类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10000名以上D、E类高层次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着力健全招才引智长效机制,持续开展人才招引系列活动。今年,召开首届“智趋华山、才聚渭南”人才发展大会和“工业倍增”“乡村振兴”“创新发展”圆桌会议,聘请18位院士专家担任“渭南市人民政府高级顾问”,市政府和我市部分企业分别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高校院所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14项;举办投融资“秦创原”路演活动,促进企业与创业投资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交流对接;举办2021年渭南市创新创业大赛,对获奖的18家企业给予奖励,持续跟踪优质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叫响“智趋华山、才聚渭南”品牌。持续开展人才招聘系列活动,在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开展进校园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和紧缺特殊专业人才工作,面签应届生及择业期未就业毕业生33人;开展2021年渭南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和紧缺特殊专业人才工作,目前拟聘用293名优秀人才。强化人才资源储备,建立渭南籍在外优秀人才库,共有487位专家人才入库;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家智库,共有38位专家人才入库。同时,推动科技、工信、环保等领域专家智库和人才库建设,争取8名省博士服务团成员来渭挂职,扩充渭南高质量发展“智囊团”。

4.实施重点人才工程。聚焦“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注重高层次人才培养使用,开展渭南市第二批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遴选工作,对181名申报人进行书面评议和答辩评审,目前正在对66名人选进行实地调研。搭建高层次人才合作平台,设立陕西红马锂电正极材料等9个市级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国内知名专家教授60多名;组织开展县级特色农业专家工作站申报评选工作,实施“三个一批”工程,引进一批专家人才,培养一批乡土人才,转化一批科研成果,充分发挥优秀农业科技人才引领作用。开展2020年度中省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奖励和中省荣誉奖励补助申报工作,对22家创新创业平台给予奖励,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加快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三五”农业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工程,建立由56名市级农业团专家、553名县镇级农业骨干人才、5300余名村级农村实用人才组成的“三五”农业人才队伍体系,依托“兴渭农”APP农技综合服务平台,引导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一线,推广农业技术和涉农信息,解决农业生产各类难题。

5.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印发《渭南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办法》《渭南市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实施办法》,持续打好“综合服务牌”提高服务人才水平。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吸纳,组织近年我市引进的50名博士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专题培训。兑现各项人才政策,对各类优秀人才进行走访慰问、体检疗养,协助解决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生活实际问题,大力营造尊才爱才重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总体来看,今年,我市人才工作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助推渭南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线,以实施“智趋华山、才聚渭南”英才计划为抓手,围绕人才“引育留用”各环节,从政策支持、平台建设、人才项目等方面进行系统谋划,逐步完善相应配套措施,构建了具有渭南特色的“1+N”人才政策体系,进一步促进人才与技术、产业、资本深度融合,同工业倍增、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

二、下一步工作

1.夯实领导责任。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委在人才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每年召开人才工作会议,研究相关政策、解决实际问题、部署重要工作。落实市县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责任,指导协调各部门积极开展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中省市人才政策落地。加强人才工作统筹协调,完善县(市、区)和市直职能部门人才工作机构建设,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加大经费保障力度。

2.创新引才方式聚焦我市人才队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着力引进一大批专家人才。一是实施靶向精准引才。聚焦“工业倍增”计划,围绕企业需求,打通高校和企业间人才交流渠道,鼓励引导人才向重点扶持企业集聚,实现“人才链”和“产业链”有效融合。二是推进招才引智联络站建设。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联络办事机构或高层次人才聚集的社会团体、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设立招才引智联络站,积极推介我市创新创业环境和人才支持政策,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三是持续举办招才引智活动。在招商引资中注重引进专家人才,谋划开展“百企千项万人进渭南”等系列活动,举办“乡村振兴”人才与发展高峰会议、渭南市职业技能大赛,开展专家教授渭南行等活动,推动各类优秀人才资源向渭南集聚。

3.注重人才培养和使用。一是做实人才专项培养提升计划。统筹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教育人才、医疗卫生人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会计人才等各领域人才培养,培育造就一批优秀本土专家人才;持续开展各类市级人才项目评选活动,推荐各类高层次人才参加省级人才项目(计划)评选。二是搭建人才平台。依托园区和企业等主体,协调抓好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依托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推进专家工作站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支持,进一步增强我市人才承载力。三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加快市、县(市、区)人才市场体系和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各类专业社会组织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加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才双向交流力度,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4.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开展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加强与优秀人才的思想联系、情感交流,积极解决专家人才在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加快人才申报认定,摸清人才底数,建立渭南市高层次人才库,发放“渭南优才卡”,及时兑现相关人才政策,为高层次人才在医疗保健、配偶就业、子女入学、文化旅游、体育健身等方面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服务,让广大人才干事有劲头、发展有盼头、生活有奔头。加强人才宣传,依托渭南日报、渭南广播电视台及各类媒体,宣传我市人才政策和经验做法,挖掘报道先进典型事例和个人,展现人才风采,营造良好氛围。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祖亮:

谢谢李主任的通报发布。

下面请媒体朋友围绕刚才的发布内容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陕西日报焦雨:

李主任好!我是陕西日报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愈加凸显,近年来我市人才工作都取得了哪些成效?有哪些突破?

市委组织部人才发展中心主任李炜:

答: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发表关于人才重要讲话,为人才培养引进工作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人才兴,则产业兴、城市兴。我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关爱人才、重用人才、激励人才,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人才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局面。一是在人才政策上求突破。人才政策是招才引智的“风向标”。坚持政策先行、机制保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的若干措施》《渭南市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的具体措施》等一系列涉及人才引进、培养、作用发挥、环境优化等“含金量”较高的人才政策措施,今年更是出台了《关于实施“智趋华山、才聚渭南”英才计划的意见》及系列配套政策,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人才政策体系,形成了渭南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二是在引才育才方式上求突破。我市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灵活刚性引才方式、拓宽柔性引才渠道,多措并举进一步补充“人才缺口”。近年来,为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和紧缺特殊专业人才1138名,其中硕士及以上研究生688人;通过专家工作站等平台,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院士专家460多名,进一步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大力争取中省博士服务团人才支持项目,柔性引进博士服务团成员24名,在我市提升理念、优化思路、解决难题、搭建桥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施三个“百人计划”、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高层次人才素质和骨干人才培训计划等人才培育工程,培养了一大批本土人才。三是在人才平台建设上求突破。依托企业园区、科研院所等,积极搭建工程技术中心、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孵化器等平台,共187个平台晋升为中省创新创业平台,进一步提升了我市人才作用发挥承载力,为人才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创造了条件;围绕各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建立47个市级专家工作站和35个县级特色农业专家工作站,搭建起高层次人才柔性流动平台,集聚创新资源,进一步发挥高端科技人才的引领作用。四是在人才服务水平上求突破。坚持把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建立“跨部门、一条龙”服务机制,制发《渭南市优秀高层次人才证》,使高层次人才在市内考察调研、旅游观光、医疗体检等方面享受便捷服务,协助办理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问题;组织市管拔尖人才、科技英才、明星企业家等评选活动;常态化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在各类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人才政策、展示人才风采,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渭南广播电视台任航:

李主任好!我是渭南广播电视台记者,刚才提到,今年,我市实施渭南“英才计划”,制定了《关于实施“智趋华山、才聚渭南”英才计划的意见》以及系列配套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较以往人才政策有哪些创新,在引才聚才方面具有哪些优势?

市委组织部人才发展中心主任李炜:

答: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加快建成区域人才发展高地,今年我市实施“智趋华山、才聚渭南”英才计划,实行更加积极、更加有效、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进一步聚集各类高层次优秀人才,促进人才与产业、技术、资本深度融合,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掀开新的篇章。一是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人才政策体系,围绕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和改革,形成以《意见》为统领的“1+9”人才政策体系,实现我市人才政策“由点到面”的蝶变升级;二是首次明确了人才分类认定标准,我市高层次人才分为A、B、C、D、E共五类,实现人才范围全覆盖,提升了人才工作的管理服务水平;三是人才补助向企业倾斜,围绕企业需求,实施靶向引才,鼓励引导工科类博士、硕士和“双一流”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向重点扶持企业集聚,实现产才融合发展;四是重点支持人才(团队)创新创业,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进行投融资支持。支持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促进创新创业大赛优质项目在渭转化落地,吸引各类人才来渭创新创业;五是推进人才平台载体建设,对研发平台、创新平台、创业平台、飞地平台、投融资平台,特别是活动平台等建设提出相应支持措施,促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六是做实专项人才培养提升计划,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教育人才、医疗卫生人才、乡村人才等专项培养提升计划,力争培养造就一批优秀本土人才;七是给予人才持续支持,在全省地市中率先实施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给予入选中省人才计划(项目)的高层次人才配套经费支持,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八是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好“综合服务牌”,通过强化政治引领、开通职称绿色通道、畅通人才交流渠道、妥善解决配偶安置和子女入学、加大医疗和安居保障力度、完善体育、休闲旅游等服务,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的精准度、美誉度。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祖亮:

谢谢大家的提问,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问题,欢迎大家将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提供给我们,我们将及时联系有关部门,给大家做好回复。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