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商洛市全面深化改革系列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1-11-19 15:38:15 来源:陕新发布

pic

11月16日下午,商洛市市委宣传部、市委改革办举办商洛市全面深化改革系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新闻发布会。市发改委副主任邵忠昌先生,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辉先生,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刘瑞哲先生,柞水县发改局秦岭保护中心主任刘乐锋先生;围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 武兴汉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市委宣传部、市委改革办举办的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我们非常高兴的邀请了市发改委副主任邵忠昌先生,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辉先生,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刘瑞哲先生,柞水县发改局秦岭保护中心主任刘乐锋先生;请他们围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邵主任介绍情况。

市发改委副主任邵忠昌: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很高兴与大家见面,介绍我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关情况。首先,我代表市发改委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各位记者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全市认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促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能源消费控制有力。始终把节能作为优化经济结构、推进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十三五”期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省考范围之内。特别是今年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指示精神,印发工作方案,召开视频会议,对“十四五”在建、拟建、存量“两高”项目进行排查梳理,实行清单管理,能耗双控形势逐步向好。

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认真落实《陕西省秦岭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产业准入清单(试行)》,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壮大限上服务业,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着力提升绿色产业在GDP的比重,2020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5.5:36:48.5,生物医药和绿色食品占规上工业比重达21%,今年1-9月,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9.8%,其中新材料增长22.3%,现代医药增长5.7%,绿色食品增长23.3%。

三是清洁能源突破发展。积极推进新能源快速发展,全市累计建成光伏和水电装机分别达到42万千瓦和14.4万千瓦,年发电量5.49亿千瓦时,新能源年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12%以上。同时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商州、镇安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纳入省级规划,镇安米粮等3个拟建抽水蓄能项目列入国家中长期规划“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清单,项目选址、勘察等前期工作正式启动。

四是绿色交通加快推进。落实使用新能源车辆补贴政策,鼓励公交和出租企业使用新能源车辆,目前全市更换新能源公交车258辆,占公交车总数的60%,967辆巡游出租车全部使用油气双燃料车,100辆网约车全部使用纯电动汽车,建成充电站35座、充电桩250个,全市累计投放共享电动车达6880辆。

五是林业碳汇潜力巨大。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和“双线管理”责任制,全面推行“林长制”。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今年以来完成营造林52.85万亩,其中新造林40.35万亩,退化林修复3.5万亩,森林抚育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9.56%,森林蓄积量预测达到4730万立方米。

六是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落实污染防治举措,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全市环境质量不断提升。2020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7天,较上年增加15天,连续八年位居全省第一,连续四年进入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今年1-9月,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94,全省排名第1,优良天数247天。

七是秦岭整治成效显著。完善市级“1+8+8”秦岭保护规划体系,聚焦秦岭“五乱”问题整治,按照查事先查人、查人深查事的思路,严厉打击破坏秦岭违法犯罪、失职渎职等问题,全市340个重点问题图斑整改到位332个,《省总台账》涉我市的737个问题,完成整改728个,101座小水电均已完成整治任务。同时,加快秦岭综合视频监管系统建设和勘界立标,完善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建立了秦岭“五乱”和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群众举报奖励机制和市县镇村四级常态化检查巡查和常态化明察暗访制度,集中曝光了54起破坏秦岭生态环境的典型案件案例。

八是生活方式加快转变。印发《关于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的通知》,组织机关事务等部门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11家、省级1家、市级21家,绿色家庭等行业创建工作也在推进之中。

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接续推进我市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动产业结构向低碳化、资源利用向高效化、能源消费向清洁化、生产技术向高新化转变。

二是扎实落实中央关于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决策部署,严格产业政策,严把项目准入,持续抓好能耗“双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三是积极推进光伏和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力争“十四五”全市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100万千瓦以上,镇安月河抽水蓄能电站建成投运,镇安米粮等拟建项目开工建设。

四是不断加快新能源充电站、充电桩建设,推进中心城区和六县城公共交通新能源汽车全覆盖,逐步扩大共享电动车、公用自行车应用,满足市民绿色出行需求。

五是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革,持续开展人工造林等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有效发挥森林、湿地、土壤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六是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巩固提升空气、土壤、水环境质量,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各项减排指标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七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反馈问题整改销号,运用秦岭“五乱”和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群众举报奖励机制,严厉打击破坏秦岭生态环境行为。

八是持续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广泛引导各类主体积极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浓厚氛围。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 武兴汉

谢谢邵主任的介绍。下面欢迎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请开始提问:

华商报记者:

今年省政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商洛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请问我市在改革试点方面做了哪些前期工作?下一步将采取哪些创新举措加快推进改革试点?

市发改委副主任邵忠昌: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年以来,我市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工作作为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要求,全力推进试点工作。前期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高位推动落实,夯实工作责任。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政府市长为组长的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11个专项小组,建立健全试点建设“1+11”协调推进机制。市委、市政府印发了试点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将五大方面重点任务、32项具体工作任务,逐一明确落实了责任单位,聚全市之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二是深度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今年1月和9月,市委书记、市政府市长先后到国家发改委就开展试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专题汇报,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高度关注和精心指导。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成立考察组,赴浙江丽水、湖州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参考借鉴丽水、湖州的先进经验做法。三是精心谋划论证,编制试点方案。我市聘请国内一流专业机构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工作,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案》,制定了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评估的地方标准《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指南》,初步建成了商洛市碳汇与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平台,综合展示全市的碳汇和生态产品价值,同时可实现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三级示范的碳汇和生态产品价值自动核算等功能。下一步将采取三项措施推进改革试点一是进一步完善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与价值核算机制、绿色发展奖补机制、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系等体制机制,为推动全市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加快商洛市碳汇与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平台建设及应用,制定《区域碳汇评估技术指南》,为全市碳汇核算提供科学依据。三围绕破解“四难”(难度量、难交易、难抵押、难变现),形成县区八朵金花、行业百花齐放的良好氛围,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适时在各县区轮流召开全市试点推进现场会,不断总结改革经验,打造一批典型案例,力争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形成“商洛方案”,贡献“商洛智慧”,努力将绿水青山的“好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好价值”。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 武兴汉

请继续提问:

西部法制报记者:

今年9月份,省委、省政府印发了《陕西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当前我市此项工作推进情况如何?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辉:

感谢记者朋友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的关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全面推行以来,我市按照建机制、推案例、上水平的总体要求,高度重视,快速启动,强化措施,大力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健全制度机制。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印发了《商洛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制定了《商洛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鉴定评估办法》以及《修复管理办法》等四个配套办法,搭建起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机制完善、公开透明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

二是推动案例实践。我市坚持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办理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要求县区每年办理不少于2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市直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查找线索,推进案件办理。去年以来,在完成省生态环境厅移交的6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办理基础上,排查梳理非法砍伐林木、捕杀野生保护动物、电捕野生鱼类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11条,目前已办结9件,索赔金额14.6万元,补种苗木4000余株,放流鱼苗2万余尾,让损害生态环境的责任人受到了应有惩罚,有效促进了生态环境治理修复。

三是强化宣传教育。一方面,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强化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先后组织市县区相关部门、单位20余人次参加了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的业务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辅导3场(次),深入县区指导6场次,有效地提高了案件办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微信、微博,面向社会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教育,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政策法规的宣传解读和普及,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公众生态环境有价、污染治理、损害赔偿的意识,形成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工作推进措施,加大案件办理力度,有序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上水平,不断加快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 武兴汉

请继续提问:

阳光报记者:

全省、全国都在积极推进林长制工作,请问我市林长制工作进展情况如何?

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刘瑞哲:

感谢记者朋友对我市林长制工作的关注。林长制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为总目标,按照《森林法》要求,以保护发展森林等生态资源为目的,构建以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担任林长,实现党委领导、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全域覆盖、源头治理的长效责任制体系。

按照省上的要求,到2021年底,全面建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林长制体系。市委、市政府将林长制作为“国之大者”,强力推进。8月20、30日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先后专题研究林长制实施工作,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的实施方案》。9月4日市林业局组织在柞水县召开了全市林长制工作现场推进会。9月2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林长制工作视频推进会,会议以视频形式开至镇办,市委书记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市长主持会议,市、县、镇(办)、村(社区)四级林长等2200余人参加了会议。截止10月19日,全市7县区及98 个镇(办)、15 个国有林场、1281 个村(社 区)全面建立林长制,共设立县级林长 140 名、镇级林长 788 名、村级林长 3487 名,标志我市市、县、镇、村四级林长制组织机构建立到位。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四方面抓好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将抓好林长制作为当前一项政治任务,作为“一票否决”的“硬任务”来抓。二是进一步加强配套制度及机制建设。按照全市的统一安排部署和要求,紧盯时间节点,加快推进配套制度及县、镇、村林长责任公示牌等工作进度,积极开展“争一流·夺红旗”活动,倒排工期,压茬推进工作报告。三是进一步严格质量。以“五条标准”检验衡量当前林长制的实施效果,让林长制有名有实有效。四是进一步创新机制。瞄准全省林长制第一市、第一镇、第一村目标,积极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 武兴汉:

请再提问最后一个提问:

商洛日报记者:

2020年9月柞水县作为全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勘界立标6个县(市、区)试点单位之一,为省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勘界立标工作探索出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工作经验。请问柞水县目前的工作进展怎么样,在具体工作中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

柞水县发改局秦岭保护中心主任刘乐锋: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截止目前我县已完成保护区划界工作,形成阶段性划界成果,设置标牌10个,埋设实体界桩115个,设置电子界桩353个。在勘界立标工作推进中我们主要是坚持“三个强化”“三个全面”“三个注重”工作法,确保勘界立标工作顺利实施。

“三个强化”就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的勘界立标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实施方案》,细化路线图,制定作战书,确保工作头绪清、责任落得实;强化踏勘调研,组织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和相关部门深入实地,扎实开展走访调研、实地勘测、资料整理等工作,对每项数据进行分类提取,形成准确详细规划分区数据库;强化氛围营造,广泛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开展宣传工作,邀请专家进行政策解读,印制宣传资料1万余份,引导群众参与支持勘界立标工作。

“三个全面”就是全面细化边界,坚持将摸清“底数”作为工作质量的基础保障,全面收集各类规划资料,整理汇总、分类提取各类数据,结合实地踏勘等多元化方式,对划定的边界线进行逐一最终审定确认,制作了勘界工作底图;全面充分论证,边界线初线形成后,先后6次组织召开意见征求座谈会,通过反复论证沟通、审核调查、征求意见,形成了清晰明了、符合实际、科学合理的边界线;全面精准立标,充分考虑地形条件、土地权属、地质条件等影响因素,实地核准定标点位置,采集坐标点,精准落图落界,确保界线明确、落地准确。

“三个注重”就是注重依法依规,严格按照《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文件和规范,依法依规开展勘界立标工作,确保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注重全面衔接,充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等工作,使秦岭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标牌、界桩与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种植资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共享共用,减少重复立标;注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已有的工作基础和成果,采用实体界桩与电子界桩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设立界桩和标牌,既圆满完成了勘界立标工作任务,又不破坏秦岭生态环境。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 武兴汉

再次感谢邵主任、张局长、刘总工程师、刘主任,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