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 介绍《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有关情况

时间:2022-04-01 15:02:53 来源:陕新发布

pic

4月1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李生荣、西安市发改委副主任冉红斌出席,介绍《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社会各方都很关注。今天,我们专门邀请了省发改委副主任李生荣先生,西安市发改委副主任冉红斌先生,请他们介绍《规划》的有关情况,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李主任介绍情况。

 李生荣: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目前西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批复的都市圈发展规划。3月25日,省政府正式印发实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是介绍《规划》编制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及相关工作推进情况。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已经成为承载发展要素、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空间载体。西安都市圈地处我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的交汇处,是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是西部地区发展条件最好、经济人口承载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大局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在关中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下,我省咸阳、铜川、渭南、杨凌等地以西安为中心,相向一体化发展、协同联动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西安获批国家中心城市后,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西安都市圈空间形态已初步形成。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要抓好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提升对陕西、对西北发展的带动能力。2021年9月来陕考察时再次强调,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培育建设西安都市圈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以完善西咸新区管理体制机制为切入点,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迈出了坚实步伐,也为西安都市圈建设奠定了工作基础。可以说,培育建设西安都市圈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去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正式将《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列为年度编制计划。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我委紧扣省情实际,借鉴国内成熟都市圈建设先进经验,广泛调研、深化论证,会同各方面编制了《规划》。

《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重点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始终紧扣现代化都市圈发展的基本内涵。充分体现国家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战略考量、基本要求、基本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眼于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西安都市圈的发展置于全国区域发展大格局中去谋划,围绕强化西安引领辐射作用、更好带动周边城镇联动发展、支撑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科学确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二是始终贯穿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从着力破解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足、产业协同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短板等问题出发,紧抓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都市圈在创新、开放、文化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不断增强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动能。三是始终突出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的主线。围绕空间规划、产业分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治理、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持续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健全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向同城化维度迈进,进而带动全域一体化发展。四是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地位。着眼于发挥西安创新资源富集优势,把创新作为推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突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全力做强创新驱动发展引擎,构建协同创新体系。五是始终贯穿同城化的基本理念。以加强有效制度供给为关键,强化城市间的分工协作,通过建立完善政策协同、要素流动、成本分担、利益共享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区域资源优化整合,提升都市圈整体竞争力。

《规划》全文共分为12章40节。

第一章是规划背景。主要介绍了西安都市圈的发展基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重要意义。2020年西安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亿元,接近陕西省的1/2、西北五省的1/4,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十四五”时期,推动西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面临着难得机遇和良好外部环境。

第二章是总体要求。明确了西安都市圈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西安都市圈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发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更好带动周边城镇联动发展,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积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同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建立健全同城化协调发展机制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历史文化魅力的现代化都市圈。《规划》提出,坚持统筹规划、一体布局,坚持创新引领、开放支撑,坚持文化传承、彰显特色,坚持绿色发展、集约高效,坚持改善民生、共建共享5项基本原则,统筹安排2025年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2025年,西安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圈内城镇发展水平和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城市间同城化协调发展机制更加健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2035年,现代化的西安都市圈基本建成,圈内同城化、全域一体化基本实现,发展品质、经济实力、创新能力、文化竞争力迈上更高水平,全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历史文化魅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第三章是优化都市圈发展空间格局。提出了构建“一核、两轴、多组团”的总体空间结构。主要包括强化都市圈核心区引领,推动形成东西、南北两条发展轴,推动重点功能组团建设,以及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

第四章到第十一章是西安都市圈重点建设任务,共八个方面。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统筹推进都市圈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共建综合性现代交通网络,协同打造数字智慧都市圈,提升现代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以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建设为抓手,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产业分工协作方面,统筹产业布局,共建多层次产业创新平台,加快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高端服务业为重点、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都市圈现代产业体系。扩大改革开放方面,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一体化营造更具吸引力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塑造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方面,突出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和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空间保护和修复,健全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方面,强化政策协同,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加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健全城市安全防控体系。文化传承发展方面,统筹都市圈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推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传承中华文明的世界级核心文化发展示范区。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方面,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引导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构筑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第十二章是规划实施保障。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协同发展机制、强化监测评估、完善社会参与机制。

《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出台实施,是提升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发展能级、支撑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优化经济人口布局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对于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意义重大。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会同西安市等相关市(区)以及省级相关部门,全面抓好《规划》各项任务落实,大力推动都市圈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平台建设,着力提升都市圈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活力,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李惠:谢谢李主任的介绍。下面欢迎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请开始提问。

人民日报提问:您好,我是人民日报记者。大家很关注都市圈的范围。能否介绍一下都市圈的范围是如何确定的?哪些区域被纳入了都市圈规划?

李生荣:规划的空间范围,是规划编制实施的基础。都市圈范围,代表了中心城市跨行政区域统筹配置资源、向外直接辐射功能的范围。我们在《规划》编制中,落实国家都市圈《指导意见》精神,以通勤联系为基础,从人口流动范围、交通可达性、产业协作紧密程度、企业分支机构设置以及投资强度等多维度进行分析识别,兼顾区域生态保护和文化联系等因素,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划定与西安中心城市紧密协作的周边区域边界。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1小时通勤圈”的基本范围,对西安都市圈范围进行了反复界定和甄别,确定出都市圈包含的县级行政单元。

西安都市圈范围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咸新区),咸阳市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武功县,铜川市耀州区,渭南市临渭区、华州区、富平县,以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面积2.06万平方公里,2020年底常住人口180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3万亿元。

李惠:请继续提问。

中国报道杂志提问:您好,我是中国报道杂志记者。西安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都市圈的主体,如何发挥好龙头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其他城市一体化发展?

冉红斌:首先,非常感谢您的提问。西安市作为都市圈的首要城市,我们将牢牢把握好中省对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及建设西安都市圈的定位要求,围绕“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六维体系,不断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强化面向都市圈内兄弟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特别是要兼顾都市圈内兄弟城市的发展利益,西安将承担起更多的义务和责任,我们要积极总结探索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和模式,为都市圈内兄弟城市建设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底气,切实推动实现同城融合发展。

一是西安作为西安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我们要承担起城市功能融合发展的重要任务。西安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唯一特大型城市。长期以来城市功能过于集中,城市病难以消除,需要在都市圈更大范围进行全面统筹、科学布局,实现中心城市“瘦身健体”,纾解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提升核心竞争力,带动周边兄弟城市实现同城化融合发展。

二是西安作为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我们要发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我们将努力推动都市圈内各城市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摆脱各个城市单打独斗的孤立局面,提升整体竞争力。我们将借助都市圈更广阔的市场,进一步释放城乡消费潜力,扩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需求。

三是西安作为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我们要进一步统筹兼顾城乡一体化,努力实现乡村振兴。要打造高度融合的城乡生产生活空间,降低农村对外交流成本,分享城市发展红利,努力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市场一体化,城乡人员双向流动,使农村居民能够更好的分享城市就业创业机会,融入城市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四是我们将顺应区域协调发展规律,借鉴发达城市圈的经验,与都市圈各兄弟城市一道,把都市圈建设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加强分工协作和经济联系,增强面向都市圈的综合服务和对外交往门户功能,提升西安对都市圈、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对西北发展带动能力。

李惠:请继续提问。

三秦都市报提问:您好,我是三秦都市报记者。《规划》提出了优化都市圈发展空间格局。请介绍一下都市圈空间格局的相关内容。

李生荣:我刚才介绍了西安都市圈总体空间格局,讲到“一核、两轴、多组团”。

“一核”是指西安市中心城区、咸阳主城区以及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沣西新城构成的都市圈核心区,国土面积1923平方公里,占都市圈规划面积的9.3%。核心区是都市圈的人口、经济和创新平台、科教资源密集区,是引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核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动西安中心城区瘦身健体,全面提升西安核心辐射带动能力,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推进都市圈核心区率先实现同城化,带动全域一体化发展。

“两轴”是指东西方向依托陇海、南北方向依托包茂等交通大动脉形成的都市圈两条经济发展轴,既聚集了都市圈主要的产业集群,也贯穿了横纵两条城镇带,构成了都市圈人口经济分布的主要形态。

“多组团”,是着眼都市圈整体性功能布局,积极推动重点毗邻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打造一批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捷的都市圈特色功能组团,形成都市圈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不同功能单元,多点支撑都市圈发展。主要包括富平阎良组团、高陵泾河新城三原组团、空港新城咸阳经开区组团、临渭华州组团、耀州组团、杨凌武功周至组团、乾县礼泉组团,这些都是都市圈特色功能单元和产业发展承载区。举个例子,空港新城咸阳经开区组团以发展临空经济为重点,杨凌武功周至组团聚焦发展城市型现代农业。

 李惠:请继续提问。

 中国网提问:您好,我是中国网记者。《规划》提出,以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为切入点,推动周边城镇协调发展。请问,目前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主要进展如何?

 李生荣: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大家都非常关心,也是西安都市圈建设的重点。咸阳有8个县(区)纳入都市圈范围,是除西安之外最多的,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的成效直接影响到都市圈建设的整体质量。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去年6月28日,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以省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印发了《关于西安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区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西咸新区体制机制改革。目前,西咸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各项工作已基本到位,标志着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向纵深推进。一是在保持行政区划不变的情况下,厘清了西安、咸阳两市对于西咸新区的管理边界。《指导意见》印发后,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会同西安、咸阳两市以及省级相关部门,坚持“厘清功能区划边界、推动权责利统一、强化顶层设计”的总体思路,全面完成了西安(西咸新区)—咸阳共管区管理范围划定和相关事务移交等工作。二是更加聚焦国家级新区初心使命,优化西咸新区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推动西咸新区管理创新,推进“党工委(管委会)+产业园区”扁平化管理,推动西咸新区聚焦国家级新区建设要求,对标国内先进国家级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三是组织编制规划和扶持政策,完善一体化发展顶层设计。去年11月25日,刘国中书记在西咸新区调研时提出,要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认真研究制定扶持政策,集中精力打通阻碍一体化的堵点难点,在城乡规划、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快一体化。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我们以《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实施为统领,组织省级相关部门编制了交通、产业、创新、国土、生态、教育、卫生、社会保障8个领域一体化发展专项规划。目前,这8个专项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同时,我们根据今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制定了2022年西安—咸阳一体化工作要点,明确了今年七个方面20项重点工作任务。此外,我们制定了《支持西安—咸阳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若干政策举措》,初步提出了九个方面的具体支持政策,目前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总之,我们通过省市联动、部门协同,凝聚合力推进一体化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加快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不断向纵深发展。

李惠:再提一个问题。

陕西网提问:您好,我是陕西网记者。请问,西安市下一步将如何落实好《规划》?重点从哪些方面发力?

冉红斌:感谢您的提问。诚如李主任所讲,都市圈工作的推进是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一招,特别是《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发布实施,也标志了西安都市圈建设进入新阶段。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国家和省政府部署,按照西安市第14次党代会要求,认真履行市级层面协调推进职责,密切与都市圈内各兄弟城市合作共建,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作、生态共建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对外开放协同推进、创新环境联动建设为抓手,提升都市圈合作水平和整体竞争力。具体来讲:

一是细化分工方案,实化工作举措。作为都市圈建设的责任主体之一,我们将围绕《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在省发改委的领导下,会同都市圈内各兄弟城市具体推进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推进举措,力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共同把《规划》描绘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二是建立省市推进机制。由于都市圈内涉及省内多个城市,需要我们共同建立常态化同城化推进机制,完善顶层设计,形成省上和四市一区合力建设西安都市圈的良好格局。

三是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刚才李主任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很好的部署和安排。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发改委制定的年度工作要点,扎实推进今年7个方面20项重点工作任务。

四是强化政府主导的跨行政区合作,重点推动企业间的产业合作,建立统一的资本市场、消费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产权市场。

五是培育都市圈核心产业。发展都市圈内的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高产业协作水平,加强都市圈内企业跨区域创新合作,建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和科技产业园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六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功能。通过建立高铁、城铁、地铁、高速公路等多层次交通体系,建立高效的互联互通交通网络。今年我们将加快地铁16号线、地铁10号线、地铁1号线三期,和16条主干道工程等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要加强以5G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七是实现优质公共资源共建共享。扩大西安都市圈公共服务辐射半径,推动都市圈内合作办学,建立医疗联合体,鼓励共享博物馆、体育馆、图书馆等公共场馆,建立生态环境共治共保机制,形成便利共享的生活圈。

 李惠:感谢两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