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区域 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2-04-11 09:04:34 来源:陕新发布
4月1日下午2时,市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政府副市长沈黎萍女士,市商务局局长、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选民先生,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宇斌先生,国际港务区党工委委员、西安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王运动先生,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管委会副主任杨博先生。发布会由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新锋主持。
刘新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首先,请沈黎萍副市长通报有关情况。
沈黎萍: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2017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成立。五年来,作为陕西自贸试验区的主阵地,西安区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赋予陕西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在强化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外向型产业聚集等方面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创新经验,切实发挥了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我向大家介绍五个方面的明显成效。
一、全面凝聚自贸共识,片区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显现。
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以来,我们牢记“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职责使命,推动了127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面落地。累计形成520项创新案例,其中26项创新成果得到国务院和相关部委通报肯定,66项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初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安经验”。我们不断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政府相关部门和各功能区责任,合力推进改革创新。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区域改革创新若干措施》,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示范作用助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措施意见》和《关于加强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区域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支持政策,有效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二、积极对接国际经贸规则,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就是加快建设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促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在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首先,外商投资更便利,我们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按照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要求,不断完善监管制度,提升外资促进和保护力度,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竞争。二是企业设立经营更简捷。在全国率先推出“微信办照”、24小时自助信包箱等创新举措,启用“24小时全智能办照系统”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办事最多“跑一趟”。在全省率先推动“跨省通办”业务,与济南、无锡、开封等13个城市和关中平原城市群14市(区)推出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有效满足市场主体和群众异地办事需求。三是法治环境更优化。设立西安知识产权法庭、陕西自贸实验区仲裁院、陕西自贸实验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带一路”服务机制办公室和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西安受理窗口,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
三、创新优化服务模式,助力外向型经济稳步向前。
一是创新监管模式。在全国铁路口岸首创“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使中欧班列长安号在口岸的停留时间缩短6-12小时。在航空口岸实施机坪“直提直装”新模式,实现了国际货物24小时“随到随提、随到随装”,满足了企业对通关、物流时效和特殊商品安全运输“零延时”的迫切要求。此外,推动西安出口加工区整合升级为西安关中综合保税区,全国首创的“加工贸易云报核辅助系统”正加快建设,西咸新区首个公用型保税仓投入运营,贸易额突破1400万美元。2021年12月我市出口货物通关时间压缩至1.1小时,进口货物通关时间压缩至34.3小时,分别较2017年压缩82.3%、62.1%,西安跨境贸易指标获评全国标杆称号。
二是创新金融服务。在全国率先开展国际保理美元融资业务试点,已为全国253家中小微出口企业提供融资近1500万美元,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3%以上。依托“保税+融资租赁”模式引入航空模拟机,在全省率先实现航空模拟机保税融资租赁业务。打造“通丝路”陕西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将产品推向全球提供便利,已有300余家外贸企业入驻平台,跨境人民币结算额达2700万元。建设运行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已向30余家企业提供融资业务,累计授信金额超过21亿元。创新推出“央行长安号票运通”“中欧班列贷”、自贸港商票“运单融资”等产品,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这些创新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吸引了三星电子二期闪存芯片、小米西安研发中心、博世力士乐二期、法国达能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及项目在区内聚集;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现代物流、会议会展等为代表的重点产业布局。从揭牌至2022年1月底,西安区域(含西咸新区)新增市场主体106546家,其中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946家,外商投资企业737家,新增市场主体数是自贸试验区设立前的4倍。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创新创业的首选地、优质资源要素的集聚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四、做优做强开放平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为西安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提供了强大引擎。
一是拓通道。围绕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开行,推出全程统一运单、宽轨直达班列等系列举措,有效优化了中欧班列运营组织模式,提高了运输实效,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开通日韩过境货物测试班列,常态化开行跨境电商专列,推动西安港获批全国首个内陆港口启运港退税试点资质。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加速建设,目前,长安号国际干线增加至16条,“+西欧”集结线路达15条,班列的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位居全国前列。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累计开通39条全货运航线,4条第五航权航线,2021年完成货邮吞吐量39.56万吨,位列全国机场第9位。陆空协同发展,为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强合作。在自贸试验区,国际产能合作持续深化,中欧合作产业园已聚集德国博世、宝马和法国阿尔斯通、达能等9个世界500强企业项目。爱菊集团、隆基绿能等企业在 “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分销网络、生产基地和物流园区。国际医疗合作持续推进,天隆科技与韩国开启分子诊断领域的全面合作,累计向韩国、日本、意大利、法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检测设备等产品。推动中医药服务“走出去”,通过派遣中医药专家、开展学术交流等方式,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印尼等多个国家设立中医药诊疗中心,累计接诊1.2万余人次。
三是广交流。探索开展海外文化艺术品保税拍卖活动。“一带一路”贸易之家可展销来自欧洲、非洲、南美洲和亚洲4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5000多种进口商品。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等12所高校举办 “一带一路”留学生创业大赛,“一带一路”电子商务培训班、“一带一路”国家铁路专业人才研修班等活动,不断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区域协同发展初显成效。
一是主动与其他自贸片区协同发展。与深圳前海等21个国内自贸片区共同发起成立全国自贸片区创新联盟,与47个国内自贸片区、境外产业园设立特殊经济区域自由贸易创新联盟;与连云港、郑州等9个自贸片区及霍尔果斯、阿拉山口2个重点口岸共同发起成立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自贸试验区联盟;积极参与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建设,促进联动发展协同开放。二是带动与省内地市协同发展。与渭南高新区、安康高新区、铜川新区、宝鸡高新区等签署协同创新发展合作协议,促进协同创新区建设。三是推动与西部省市协同发展。与乌鲁木齐、西宁、银川、兰州等城市深化合作,建立联动发展机制,促进改革创新经验互利共享。区内改革试验与区外复制推广有机衔接,初步形成了自贸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就具有开放发展的特质。新时代的西安,更是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前沿。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将继续坚持先行先试,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全面赋能西安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多的西安力量!
谢谢大家!
刘新锋:谢谢沈市长。介绍情况就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请先报一下自己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谢谢。
请提问。
问题一:作为陕西自贸试验区的主阵地,西安区域如何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张选民:感谢媒体记者朋友的提问。正如你所说,西安区域占陕西自贸试验区总面积的95.2%,确实是主阵地。作为主阵地,更应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下一步,我们主要从四方面发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围绕制度创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点从服务贸易、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开展制度创新,进一步提升制度创新的首创性和系统集成性。同时,对标上海等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学习借鉴、复制推广其先进做法。力争全年培育形成6项国家级创新成果,20项省级创新成果。
二是围绕特色产业聚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围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会议会展、临空临港等优势产业加强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尤其是外资企业入驻。
三是围绕营商环境优化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点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深入推进“一业一证”“跨省通办”等改革措施;围绕企业关注度高、需求强烈的事项强化攻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四是围绕区域协同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与秦创原战略合作,相互赋能协同创新。深化区区协同、关区协作,以全域自贸理念推动改革创新,共享发展红利。发挥好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自贸试验区联盟、全国自贸片区创新联盟作用,探索更多合作新模式,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为了达到预期建设目标,我们抓紧拟定了《关于推进便利化改革创新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近期正提请市政府尽快印发实施,力争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为全省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刘新锋:请继续提问:
问题二:在推动自贸试验区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相互赋能,打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双新高地”方面,西咸新区有哪些创新举措?
刘宇斌:谢谢您的提问。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举措:
一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5年以来,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形成了185项改革创新成果,有14项在全国复制推广,30项在全省复制推广。其中,秦汉新城功能区形成第三方医学检验检测实验室共享模式并在全国复制推广。该项改革以共建共享实验室为核心,有效压缩医学检验资质获批时限,降低非公立医疗检测机构准入门槛,相关审批手续较原先程序减少了40%以上,节约成本约50%。目前共享实验室入驻第三方机构19家,检测业务涉及5类10余种,年检测量达到10余万份。
二是自贸试验区载体创新推动科技创新。规划建设秦创原先导区自贸蓝湾。面向临空产业、航企总部、数字经济,打造自贸试验区中的“特区”、开放高地及产业集聚的新港湾。目前,自贸蓝湾一期已建成空港国际商务中心、前海丝路新城、南航、川航、深航总部运营基地等项目。搭建“产创融通”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串联各类科创要素资源,实现自动匹配,有效解决企业技术成果转化、产品入市等问题。目前,平台总用户数量突破400个,收录创科资源50余家,落地科创项目10余个,已落地全球首个氢水循环能源系统应用实践实验平台。
三是自贸试验区要素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以金融创新赋能科技创新。搭建了科技金融超市,揭牌成立了中行自贸特色支行,先后推出了“纯无形资产质押”、秦创贷等新型科技金融产品,有效解决了轻资产企业融资问题。以法律服务创新保障科技创新。探索形成“国际化多元化法律综合服务体系”并在全国复制推广。依托“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创新中心整合律所、公证、鉴定、仲裁、调解等资源,搭建了“中小微企业法律咨询平台”,多渠道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下一步,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将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助推科技创新、以复制推广为要求助力科技创新、以要素创新为手段保障科技创新,探索开展知识产权、海外人才服务、法律和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改革创新,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做实、见效、成势。
刘新锋:请继续提问:
问题三:请问,国际港务区在“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工作举措?
王运动:首先感谢媒体记者朋友们对国际港务区功能区建设与发展的关注。国际港务区作为陕西西安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主要载体和重要平台,我们以加快推进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为抓手,中欧班列长安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班列开行量从2016年的百余列增长至2021年的3841列,开行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初步构建了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下一步,国际港务区将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内陆港。推动建设18个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支撑项目,重点包括中远海运、中林木材产业园等;加快推动港区一体化,整合指定口岸功能,推动启用无人自动化码头,提升口岸查验和通关效率;完善长安号数字金融平台功能,落地启运港退税政策,真正把西安国际港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内陆港。
二是在全球物流体系重构中抢占先机。优化长安号境外段运行线路,开辟经圣彼得堡中转的海铁联运线路和经白俄罗斯两个站点的新线路;开展国际公路联运业务,与长安号铁路运输形成互补;与德国穆克兰港签订优先使用合作协议,提升境外运营能力;拓展“+西欧”线路,今年新增2条以上,常态化开行西安至青岛港、宁波港国际海铁联运班列,推动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
三是推动港产港贸港城融合发展。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循环和竞争,加大创新型产业项目招引力度,不断夯实现代加工业转移承接中心建设。推动建设亚欧电商直播培训中心,加密跨境电商专列开行频次,做实中欧班列长安号跨境电商全国集结中心。推进招商局、中铁等总部项目建成投用,积极申报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举办高水平国际、国内赛事和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第三届研讨会等活动,做实港产港贸港城联动,发挥好长安号带动效应。
我的回答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刘新锋:请提最后一个问题,请提问:
问题四:当前,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请问,空港新城如何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杨博:数字经济是推进自贸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空港新城功能区以临空经济为主线,依托“自贸+服贸+保税+口岸+跨境+航权”等开放平台,全力打造数字自贸区。
一是深化数字枢纽建设。联合机场整合空管、地勤等多个信息系统,在全国率先建设协同运行管理中心。航班放行正常率、年货邮吞吐量增速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累计减少碳排放约9万吨,每年节省燃油成本约5000万元。我们将打造智慧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布局卡车航班中心,推进空铁、空公等多式联运“一单制”,建设数字化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二是加快数字产业聚集。积极构建数字产业生态,加速临空特色产业的数字化。771航天电子基地、大唐5G创新中心等新项目落地;自贸大都汇、国际航材供应中心等新平台搭建;保税备货和B2B出口等跨境电商新模式推广。航空运输进出口货值连续多年占全省进出口贸易额70%以上。
三是培育数字贸易发展。联合海关推行数字、信用监管举措,不断完善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成投运中国邮政西北速递中心、陕西省跨境国际快件产业园,实现国际快件当日到货、当日审单上线;90%以上报关事项线上办理,通关时效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是优化数字服务环境。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完成1610余个行政审批事项的线上办理,推出108项“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套餐服务,办理时限缩减50%,事项材料精简40%。建设秦创原自贸蓝湾科创区,积极参与数据流动、数据安全的规则和标准制定。
时代是最大的机遇,趋势是最强的力量。空港新城将打造陕西数字经济的“首发阵地”,为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注入强劲新动能。
刘新锋: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和各位发布人的回答!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