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牢记嘱托 担当作为 幸福安康谱新篇” 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
时间:2022-04-19 16:39:53 来源:陕新发布
4月18日下午15点,安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牢记嘱托 担当作为 幸福安康谱新篇”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邀请安康市人社局局长汪小卫先生、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沈贵勇先生出席,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安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赵方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按照市委关于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两周年系列宣传活动的总体部署,今天我们继续举行“牢记嘱托 担当作为 幸福安康谱新篇”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我们邀请到市人社局局长汪小卫先生,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沈贵勇先生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省级驻安和市级主要新闻媒体,市人社局、市生态环境局相关科室的负责同志也参加了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
下面,首先请汪局长介绍相关情况。
安康市人社局局长 汪小卫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安考察以来,安康人社系统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乐业才能安居”的殷殷嘱托,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系统准确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主动实施一系列专项行动,稳就业,保民生,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民生答卷。
下面,我就近两年来全市促就业稳增长相关工作情况向各位记者朋友们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积极培育就业载体,新社区工厂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两年来,我们始终牢记嘱托,坚持把新社区工厂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最佳结合点,持续优化政策,强化工作举措,坚定不移地推动新社区工厂高质量发展。以毛绒玩具、电子线束、服饰袜业为主的新社区工厂实现扩量提质,新增488家、累计达到1029家、吸纳就业3.1万人,其中毛绒玩具企业达到719家、吸纳就业1.56万人,电子线束企业达到182家、吸纳就业5478人。一是完善了政策体系。2021年5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新社区工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新社区工厂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支持政策,确立了以毛绒玩具(服饰织袜)、电子线束为重点,地方特色产品深加工、特色手工艺品制作为补充的新社区工厂产业发展格局,完成了新社区工厂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二是培育了产业链条。近年来,我们全力推进毛绒玩具全产业链发展,随着安康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创新基地、恒通化纤、可利雅纺织、安贝斯产业链孵化园的建成投产,毛绒玩具产业链基本形成闭环。随着康达电子整体搬迁落户安康,电子线束产业链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为全市新社区工厂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三是稳定了企业员工。各县区积极出台新社区工厂招工稳岗支持措施,举办专项招聘活动,企业实施以工招工、奖励以老带新等措施,新社区工厂用工呈现外出人员有序回流、工厂人数稳步上升、就业人数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新社区工厂员工中有1.2万人是近三年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四是营造了良好氛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安康杯”毛绒玩具创意设计国际大赛决赛和产业发展高峰会,并在大唐不夜城同步举行了“安康毛绒玩具展销订货会”。牵头起草的《陕西省社区工厂建设与管理规范》正式批准发布。联合市妇联评选新社区工厂“最美女工”103名,4000多名员工参加新社区工厂巡回大讲堂。
二、创新稳就业举措,高质量就业取得新成绩。一是畅通渠道扩就业。开展“春季产业大招工”“就业援助月”“人才夜市”等系列活动,组织各类招聘活动938场次,提供岗位71.2万个,组织复工专机1架、专列9列、专车565辆,有组织输出农民工3.39万人。支出就业补助资金6.36亿元,兑现各类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补贴34.86万人次。2021年,我市与河南、湖北等6省12个地市成功组建秦巴区域促进就业联盟,“紫阳修脚”“旬阳建工”分别荣获第三届全国“就业带动类劳务品牌”。二是创业扶持促就业。累计发放4688笔,13.4亿元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6828人,带动就业15257人。先后参与和筹备“平安顺利•幸福安康——陕西省安康市产业合作暨人才兴安项目推介会”、安康市“归雁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暨安商总会成立大会、“秦巴区域就业联盟”成立大会。全市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到4.17万人,创办经济实体3.14万个,投资总额达31.9亿元,带动就业8.95万人。培育省级返乡创业园(孵化基地)11个,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区)5个,市级返乡创业园区(孵化基地)47家,45名返乡创业企业家、12名返乡就业人员分别被市政府授予“返乡创业优秀企业家”“返乡就业标兵”称号。三是见习稳岗助就业。抓好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重点群体就业,接收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回安报到登记9080人,实现就业8632人。认定就业见习单位716家,核定就业见习岗位5569个,上岗参加就业见习1665人,为3014名高校(含中职)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301.4万元。四是脱贫增收保就业。全市脱贫人口务工总数达到36.87万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劳动力15.11万。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及“三类户”劳动力4.02万人。在300户800人以上搬迁安置社区设置就业服务窗口96个,7.93万户搬迁脱贫家庭已实现一户至少有一个人稳定就业。
三、坚持引育并举,“人才强市”释放新活力。两年来,安康人社顺应“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发展需要,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做好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三支一扶”人员招募和高层次人才招聘工作,大力发展“归雁经济”,招引安康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和务工人员回安创新创业,持续完善技能人才培训培养体系,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各类人才。全市累计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7.39万人次,其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1495人,脱贫人口培训1.98万人次。先后举办市第二届新社区工厂技能大赛年度总决赛暨2021年全市劳动技能竞赛、安康市首届“硒茶大师”手工制茶技能大赛、安康市网络安全技能大赛。我市高级技师王荣荣获评全国首个家政服务业“全国技术能手”。市护理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市技工学校分获2020年、2021年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四、完善保障机制,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一是铁腕护薪更有力。着力推进“无欠薪”市创建,认真开展根治欠薪夏季、冬季专项行动,累计检查企业3108家,立案212件,向公安机关移交案件50件,3094名劳动者追发工资3580余万元。2021年市人社局荣获“全国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先进集体”。二是劳动关系更和谐。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积极创建陕西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培育1个省级劳动关系先进工作单位和6户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市各类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保持在96%以上。三是仲裁调解更及时。全市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931件,涉案金额8678.37万元,时效期内结案率100%,调解率高达75%。在线申请案件165起,调解成功144件,调解率81%。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获“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表彰。
今后,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牢记嘱托、担当作为,把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贯穿到人社工作各方面,全力推动就业形势持续稳定,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人才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新社区工厂提质增效,在加快建成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和聚力建设幸福安康的进程中书写人社事业的新篇章,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借此机会,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安康人社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宣传,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安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赵方:
谢谢汪局长的介绍。接下来,请沈局长介绍相关情况。
安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沈贵勇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下午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安考察,提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重要论断,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两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深刻汲取秦岭违建事件教训,切实扛起“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责任,自觉把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实干实绩守护生态安全底线。
一、优服务、强保障,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高站位引领高水平保护。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发展总纲,坚持“发展为要、创新为先、民生为本,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发展路径,紧紧围绕建成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发展目标,把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把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与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紧密结合,建立健全“三线一单”,全面推行生态空间分区管控,严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环境容量,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格局。
二是以优服务助力高标准发展。持续深化环评改革,简化审批程序、精简环评内容,落实承诺备案、环评豁免管理制度,不断优化审批服务。对涉及民生保障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手续办理流程。对重大项目建设提前介入,指导项目选址选线及环保措施制定落实。共受理审批建设项目环评402个,指导完成登记表备案6249个。
三是以严监管保障高质量建设。强化事前事中监管,将“三线一单”硬约束作为综合决策的前提条件,改善结构、调优布局,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建设项目。坚持以高压态势加强监管执法,倒逼责任落实,守牢生态安全底线。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51件,罚款869.09万元;办理《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案件 16起,其中按日计罚5起、查封扣押6起、限产停产1起、移送公安拘留 3起、环境犯罪移交案件1起。
四是以顺民意共建高品质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充分利用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节能减排周等,组织开展好环境保护法规、节能减排知识宣传、环保设施开放活动。高度重视群众环境权益,对群众投诉,坚持有求必应、事不过夜,及时查处、及时回复。全市共受理环境信访投诉2144件,处置网络舆情157件,信访件及时受理率、办结率和舆情处置率均达到100%,妥善解决了一批长期存在或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质量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满意度持续提升。
二、抓重点、促改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紧盯关键环节,突出重点治理,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两名,2020年我市高质量进入国家空气达标城市行列并持续得到巩固。
一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与2019年同期相比,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14、同比下降20.5%,空气主要污染物持续保持下降态势,空气质量排名全省第二;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7天,达到343天,位居全省第一。
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率、21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标,均为100%;12个国控断面和汉江出陕断面持续保持优良;月河汉阴段水质首次实现全面达标。2020、2021水环境质量先后排名全省第一和第二。
三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全市加密检测1000个农产品样品,农产品合格率92.7%;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67%,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农产品产地环境更加清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
四是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积极推动白石河历史遗留硫铁矿污染治理。《白河县硫铁矿区污染综合治理总体方案》通过部省联审,白石河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二期和4处清污分流应急治理工程发挥环境效益,15万方废石中转站建设完成。白石河废弃硫铁矿污染治理阶段性工作受到国家发改委表扬。成立工作专班,积极推进蒿坪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从严从实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第一轮中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的111个问题已按期整改到位。第二轮中、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转办的267件信访问题全部办结,反馈问题有序推进整改。
三、强机制、聚合力,构建大生态环境保护格局
(一)抓制度建设促进环保责任落实。市、县两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切实发挥统筹作用,制定《安康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厘清压实各级各部门环保职责。出台《关于大力实施生态立市的指导意见》《安康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修订《安康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安康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安康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安康市有主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分工》,完善三色督办单制度和五项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工作落实。颁布《安康市汉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建立秦岭联合执法检查机制,圆满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完善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信息管理和公开公示等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及执法检查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保护水平和执法能力大幅提升。
(二)抓风险防控共筑生态安全防线。加快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363家、登记管理2374家。发挥应急指挥平台环保监测“110”作用,共接入420个重点污染源(风险源)视频监控点位、128个重点污染源企业在线监测点位,实现“水陆空一张网”实时监测预警全覆盖。将境内集雨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1037条河流、2206个环境网格管理员、2051名河长纳入平台“网格化”管理体系,与公安、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环保大格局。两年来,共处理重点企业在线数据监测及视频监控异常情况1.7万余次(个),转办视频监控、在线监测异常情况177件,及时消除环境隐患,有效预防了污染事件的发生。
(三)抓系统治理厚植幸福安康底色。深入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系统思想,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一是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深入。持续巩固秦岭生态环境“五乱”整治成效,扎实推进秦岭区域勘界立标工作,如期完成秦岭区域小水电整治任务。强化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恢复面积147.61公顷,关闭各类采石矿山25个。二是河湖长制成效显著。探索实施“河长湖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四长治河”机制,压紧压实“三个责任”,创新实践经验被水利部向全国推广。2021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8.87平方公里,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5条,完成河道治理84.84公里。三是林长制全面推行实施。成功组建市县镇村四级林长体系,设立林长6109名,确定护林员2万余人,初步形成纵向贯通、全面覆盖的四级林长工作网络,实现森林资源监管“全覆盖”。全市累计完成营造林126.21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总规模达到10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8%。四是农村生态振兴开局良好。大力实施“五大提升行动”,着力整治农业农村环境突出问题。全市自然村(组)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91.7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3.1%;厕所革命稳步推进,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26173座。化肥农药持续减量增效,农膜回收率82.4%,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0.3%,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超过86%,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村庄面貌明显改善提升。五是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不断提升。扎实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管,有序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持续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深入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清风行动”和汉江水域退捕禁捕行动。2021年,修复退化湿地面积14.73公顷,救助和放生野生动物80余只,增殖放流鱼苗199.5万尾。六是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再添佳绩。平利县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岚皋、石泉荣获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我市被评定为“2021中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典范地区”和“2021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新典范地区”。汉阴县、石泉县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
最后,衷心感谢媒体界的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谢谢大家!
安康安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赵方:
谢谢沈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各位记者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时候举手示意,并通报一下各自新闻单位名称,谢谢。
陕西电视台记者 李生超
问题1:汪局长,你好!我是陕西电视台记者李生超。据了解,目前安康新社区工厂已经达到1000多家,那么下一步如何推动新社区工厂更好的发展或者是高质量的发展?请您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
安康市人社局局长 汪小卫
答: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安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践行“乐业才能安居”科学论断,把推动新社区工厂高质量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最佳结合点,鼓足干劲、负重前行,顺利完成全市新社区工厂建厂逾千家、吸纳就业超过3万人、实现产值超过50亿元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以提质增效、破难补短为重点,抓住毛绒玩具(织袜)、电子线束产业链链长制机遇,实施精准招商,强化延链补链,完善产业配套,成功建成“中国毛绒玩具文创产业新都”、基本建成“中国电子线束产业新基地”。巩固好全市新社区工厂超过1000家发展成果,大力推广“总部园区+新社区工厂+家庭工坊”发展模式,统筹解决好用工、用房、物流、人才等问题,推动新社区工厂扩能增效,更好满足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需求,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新社区工厂稳定在1000家以上,力争吸纳就业到达10万人,产值实现100亿元。为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打牢产业基础,为安康高质量发展、实现追赶超越目标贡献力量。
陕西科技报记者 曹兴君
问题2:沈局长,你好!我是陕西科技报记者曹兴君。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了“加快建成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建设“五个幸福安康”宏伟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咱们生态环境部门今年将主要开展哪些工作?请您给我们介绍下。
安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沈贵勇
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重点围绕“建设生态宜居的幸福安康”,从四个方面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一、聚焦一个目标。紧紧围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这一核心目标,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加快构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协同治理的大生态工作格局,坚决守住生态安全底线,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服务安康高质量发展,为广大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
二、打好一场战役。坚持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扎实推进“空气质量提升行动”,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巩固国家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成果;巩固完善四级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加强水质监测预警和执法监管,倾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坚决扛牢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任务;深入开展涉重金属废物排查整治,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打好“净土保卫战”,确保安康生态环境质量稳定保持全省前列。
三、解决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人民导向相统一,统筹各方力量,加快推进白石河硫铁矿污染治理和蒿坪河流域环境问题整改,坚持不懈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持之以恒推进历史遗留污染源治理、重点流域生态修复治理、秦岭“五乱”问题整治以及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重点领域环境问题整治,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更强,安康的绿色底气和幸福底色更浓。
四、选树一批典型。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弘扬生态文明理念,选树一批社会各界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先进典型,讲述生态环境保护故事,展现安康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动员社会各界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环保意识,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生态宜居幸福安康汇聚更大合力。
安康电视台记者 陈智婷
问题3:汪局长,你好!我是安康电视台记者陈智婷。产业就业是助推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今年一季度,安康市采取了哪些措施帮扶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目前,取得的成效如何?
安康市人社局局长 汪小卫
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只要就业稳定,脱贫人口收入就能增加,群众生活就更有底气。
一季度,我们全面落实优先服务理念,聚焦外出务工与就近就业两大方向,聚力“失业预警、岗位推送、技能培训、维权保障”四个重点,持续开展全过程就业帮扶,助推脱贫人口从“能就业”向“就好业”转变,帮助实现稳定增收。
一是强化就业动态监测。通过入户核查、电话核准、抽样核实、数据比对等多样方式,常态化开展就业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失业状态人员,尽可能缩短失业待岗时间。二是实施精准就业帮扶。建好脱贫劳动力和企业用工需求两个台账,精准开展就业帮扶。对尚未就业或就业转失业的,高质量提供“131”服务,即“1次职业指导、3个适合的岗位信息和1个适合的培训项目”,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实现从无到有。对已经就业的,加强用工指导,鼓励引导企业优先留用,实现从有到好。三是开展培训提升就业技能。将技能培训与产业融合发展、劳务品牌培育相结合,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脱贫人口就业能力。四是抓好维权保障务工收益。开展扶贫项目工程款、农民工工资“两清欠”工作排查,乡村振兴领域一季度未发生1起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西部法制报记者 陈洪钧
问题4:沈局长,你好!我是西部法制报记者陈洪钧。我了解到我市通过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活动,集中整治解决了一批突出的环境问题,成效明显。那么请您详细的介绍一下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工作的情况。
安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沈贵勇
答:秦岭生态保护是“国之大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秦岭生态保护工作,近年来,每年都要组织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活动,集中整治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
一是建立健全秦岭生态保护监管执法机制。出台了秦岭生态环境联合执法、联席会议、考核考评等工作机制,将秦岭生态保护联合执法工作纳入对县区政府和市级各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重点内容。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工作方案》,督导县(市区)政府每年至少开展2次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组织市级相关部门至少开展一次联合执法抽查,发现的问题书面交办、限期整改,实行验收销号和市级备案管理。
二是聚焦秦岭生态保护重点开展联合执法。聚焦秦岭“五乱”问题、省委秦岭巡视反馈问题、中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交办问题以及“绿盾”自然保护地反馈问题,每年会同市秦岭办、自然资源、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组织开展秦岭生态保护联合执法行动,集中整治解决秦岭区域突出环境问题。2019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有主矿山、石煤矿山、工矿企业、尾矿库、农家乐等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活动,累计行政处罚326起,其中按日计罚5起、查封扣押29起、限产停产16起、移送公安拘留3起、环境犯罪移交案件2起,有力打击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安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赵方: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全市促就业稳增长、生态环境工作一直以来得到了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支持。刚才,两位发布人针对这两方面的工作向大家做了详细介绍。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媒体对这两方面的工作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如果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的,后期还可以和市教体局、市卫健委相关科室对接。后天,我们将举行本系列发布会的最后一场,希望各位媒体朋友继续关注和支持。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