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发布会 (第二场) 介绍“加快建设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区,奋力谱写宝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有关情况

时间:2022-06-29 14:20:28 来源:陕新发布

6月29日10时,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宝鸡市委副书记段小龙,宝鸡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海刚,宝鸡市工信局局长巨绪昌出席,介绍“加快建设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区,奋力谱写宝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发布会第二场,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宝鸡市委副书记段小龙先生,宝鸡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海刚先生,宝鸡市工信局局长巨绪昌先生,请他们围绕“加快建设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区,奋力谱写宝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这一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段书记介绍情况。

pic

段小龙: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宝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就宝鸡市近年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宝鸡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广大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四个意识”更加自觉,“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

二是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7210元,是2016年的1.5倍。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年均增长6.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6%。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19.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2016年的1.9倍,在册市场主体达到27.29万户,是2016年的1.6倍,经济全面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三是“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500个,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73个,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54.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规划两意见”,2021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16年增加56天,居汾渭平原城市首位,水环境质量居关中城市第一。常态化推进8个重点领域63个风险点整治,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四是改革活力、创新动力、开放潜力加速释放。“放管服”改革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减少61%。17户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评国家支撑绿色发展型创新型城市。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跻身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五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累计民生支出140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2%。实施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十大行动”。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省级“双高双普”县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21.09%、41.79%。建成保障性住房26.59万套,荣获联合国人居奖。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了“强化宝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和副中心城市地位”的定位要求,与我市“一四五十”战略高度契合。

“一”是锚定“加快建设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区”这一总体目标。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跻身西北五强市、西部非省会城市十强市和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四”是城市定位强化“四维支撑”。在城市功能支撑上,着力建设“一枢纽两基地三高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基地、全国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全国科技创新高地、“一带一路”人文交往高地、西部生态文明高地);在城市产业支撑上,着力构建“45511”现代产业体系(四大优势产业:钛及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优势装备制造、食品工业;五大新兴产业:航空航天、新能源、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设备;五大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现代金融、商务会展、信息技术;推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推动文旅商体融合发展);在城市规模支撑上,着力提升大城市品质和能级(到2026年,力争主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5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180平方公里以上,全市常住人口达到35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在城乡空间支撑上,构建以“三屏两水一平原”为生态基底的“一核三带两轴多支点”城乡发展总体布局,实施中心城区“东进、南控、西优、北延、中强”战略,形成“一主两副多组团”布局。

“五”是路径选择坚持“五力并发”。加强与关中城市协同发展,建立与西安一体化发展机制,不断强化副中心城市产业聚集、物流枢纽、人文凝聚、对外开放、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吸引力、承载力、集聚力、竞争力、带动力。

“十”是围绕实现总体目标,抓实“十项重点任务”。坚定不移做强工业,集中精力建设交通枢纽,打造生态之城、美丽宝鸡,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抓县域经济促乡村振兴,推动文旅商体融合发展,全力抓改革、全面促开放,以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用心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凝心聚力抓高质量项目。

未来五年,我们将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推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在宝鸡落地见效。一是构建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做强工业,构建“45511”现代产业体系,四大优势产业产值全部突破千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二是增强高质量发展创新动力。培育100户以上“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达到350户、300户以上,新增主板、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中心上市挂牌企业170户以上。三是提升高质量发展开放水平。围绕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推动“15122”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开行宝西欧班列,实现中欧、中亚和东南亚专列常态化运行,提升宝鸡的经济外向度。四是优化高质量发展生态空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三屏两水一平原”生态修复治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降低1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地表水优良比例达到91%,森林覆盖率达到57.06%。五是建设承载高质量发展城镇群。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加快全国特色小城镇和1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十大行动”,打造平安便利美丽幸福的现代化大城市。六是夯实高质量发展县域基础。坚持“4321”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建设100万亩高标准农田,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50万亩以上,建成产值超百亿元工业园区10个以上,县域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七是塑造高质量发展文化品牌。坚持以文化人,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坚持以文兴业,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坚持以文塑城,做好国家文物、红色资源、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八是打造高质量发展最优环境。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打造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开展“八五”普法,创建“平安便利美丽幸福”四型县区、镇街、社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宝鸡、法治宝鸡。九是共建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坚持财政支出8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办人民满意教育,高品质建设健康宝鸡,下大气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十是强化高质量发展项目支撑。推进总投资1.6万亿元的1336个“十四五”重大项目落地,以高质量项目支撑宝鸡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们坚决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全力稳住经济大盘。一是坚决守牢疫情防控防线。统筹做好应急处置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补短板提能力,完善平急一体指挥体系,强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筑牢外防输入屏障,落实重点场所日常防控措施,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二是坚决稳住经济大盘。坚定不移做强工业,加快推动13条重点产业链提升,抓好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品质提升、社会事业、土地储备“1+4”项目清单,推动总投资3014亿元的3671个项目落地。1至5月,全市50户大企业33户产值实现增长,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增长6.1%、2.8%,工业投资增长36.6%,制造业投资增长40.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7.4%。三是坚决守住安全底线。扎实做好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工作,抓实抓好常态化扫黑除恶“十件实事”,深化道路交通、自建房安全等16个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建设平安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区,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李惠:谢谢段书记的介绍。下面欢迎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请开始提问。

新华社提问:您好,我是新华社记者。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项目支撑。请问宝鸡在持续推动高质量重点项目时,有哪些举措和亮点?

pic

王海刚: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您的提问我来作介绍。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牛鼻子”。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对陕西提出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殷切期望。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宝鸡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围绕“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出了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近年来,宝鸡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市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围绕实施“一四五十”战略,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持续保持重大项目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为宝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谋深谋细”项目计划。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创业、以城带乡、乡村振兴,突出构建“45511”现代产业体系、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民生保障补短板、发展现代服务业等,坚持依法合规、提质稳量、突出重点的原则,精心做好项目谋划和筛选。2022年全市共安排实施市级重点项目665个,总投资346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43亿元。这些项目呈现三个特点:第一,项目结构更优。新建项目469个,占重点项目总数71%,较2021年增加121个;创新驱动发展、先进制造发展项目投资占年度计划投资的23%,项目投资潜力大、质量高。第二,产业项目更多。产业化项目439个,占重点项目总数71%;总投资2086亿元,占重点项目总投资60%;年度计划投资700亿元,占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的67%。第三,谋划储备更准。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1-5月新谋划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工业发展、生态环保、新能源、商贸物流等项目3671个,总投资3014亿元。

二是“抓实抓紧”项目推进。我们建立了重点项目“周调度、月通报、季评比”和“四看四比”机制,“四看四比”机制是宝鸡的特色,(一季度看谋划、比开工,二季度看进度、比位次,三季度看变化、比增量,四季度看结果、比贡献),采取现场观摩和会议评比相结合方式,强化要素保障、包抓帮扶和考核激励,今年已累计开展现场调度9次,视频调度2次。得益于现场调度的积极作用,相关职能部门主动靠前,重点项目手续办理、土地保障、征地拆迁、涉水涉电等难点问题解决速度明显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制定市级重点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品质提升、社会事业发展、土地储备“1+4”项目清单,挂图作战、全力以赴抓落实、促开工、抢进度,奋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1-5月,665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43亿元,完成率52%。其中,续建项目完成投资226亿元,完成率55%;新建项目完成投资317亿元,完成率50%,新建项目开工423个,开工率达到90%以上。

三是“做优做好”项目管理。为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效益和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行“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宝鸡市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用一个个项目支撑起宝鸡的大发展。目前,市发改委正在起草《宝鸡市高质量项目建设成效考核办法》,并将联合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对各县(区)、宝鸡高新区、市级部门项目建设成效进行专项督查。

以上是我对全市抓高质量项目建设的情况介绍,谢谢。

李惠:谢谢王主任的介绍,请继续提问。

凤凰网提问:您好,我是凤凰网记者。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老百姓而言,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能有稳定的生活保障。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宝鸡在稳就业保民生方面,采取了哪些帮扶措施?

王海刚:我接着回答这位记者的提问。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宝鸡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和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的重要基础,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稳就业各项工作。截至5月底,宝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9044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3282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306人,分别完成年初计划的88.74%、88.55%、106.12%,位列全省第二;城镇登记失业率2.42%,低于省控指标。全市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就业数量质量实现“双提升”。

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下好“先手棋”,政策引导助就业。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在宝鸡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十四五”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对提升就业技能、创新就业服务供给模式、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强化创业服务等做出规划安排。对标全国、全省稳就业政策措施,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十六条政策措施》《关于开展因疫失业人员和返乡回流人员就业帮扶行动的通知》《宝鸡市进一步强化稳就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十二条政策措施》等文件,做出制度性、政策性安排,为提升居民就业能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政策支持。今年以来,我市还出台了《2022年度宝鸡市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方案》等,切实减轻新冠肺炎疫情对市场主体的影响,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扩大就业容量,稳定就业人数。

二是打好“组合拳”,保市场主体稳就业。统筹兼顾、多维发力,打好“降、缓、返、扩、补、免”政策“组合拳”,确保社保费缓缴、稳岗支持、就业创业支持、延续实施失业、工伤保险阶段性降费等各项帮扶市场主体、援企纾困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截至目前,为3503户企业减收失业保险费6384.43万元;落实特困行业阶段性缓缴养老、工伤、失业三项社会保险费政策,为165户企业缓缴三项社保费1696.24万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203.98万元,惠及245户参保企业、5.13万名职工。强化就业扶持,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4132万元、职业技能培训补贴1017万元。

三是牵住“牛鼻子”,抓重点群体保就业。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组织招聘活动32场次,提供岗位2.1万个,服务毕业生1.89万人次,为1412名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141.2万元,驻宝鸡市三所高校2022届高校毕业生15825人中落实就业去向9330人,就业率提升至58.96%。同时,我们拓宽农民工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渠道,累计创建村镇(社区)工厂123家、就业帮扶基地170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13个,吸纳就近就业2.76万人。克服新冠疫情不利影响,“点对点”输送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返岗复工1548人,帮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7.8万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26.62万人。我市稳岗就业工作入选全国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系全省唯一入选案例。聚焦因受疫情影响的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脱贫人口、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有针对性开展“131”服务(提供至少1次职业指导、3个适合的岗位信息、1个培训项目),利用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9509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3013人,实现了有劳动能力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切实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发放失业保险金2598人、1647.06万元,失业补助金3489人、1416.49万元。

四是提升“驱动力”,优质服务促就业。推动企业和劳动者高效对接,常态化提供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在全省率先建成实名制动态精准就业服务平台,组织开展2022年“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暨“助企惠民送温暖”、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就业促进活动。及时做好岗位信息发布,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200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0.5万个,帮助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解决用工1924人次。紧紧围绕宝鸡“一四五十”发展战略和构建“45511”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求,开展重点群体重点行业专项培训、定向定岗培训和急需紧缺职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已累计培训6915人次。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举办宝鸡市第十一届创业大赛,累计建成县镇标准化创业中心103个、创业孵化基地27个,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81亿元,扶持小微企业102户,带动就业2047人。

这个问题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李惠:请继续提问。

中国报道杂志提问:您好,我是中国报道杂志记者。宝鸡作为工业重镇,省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强化宝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和副中心城市地位”的定位。请问,宝鸡如何围绕这一定位,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pic

巨绪昌: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大家都知道,宝鸡是国家“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布局的工业重镇,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发展,宝鸡工业基础更加雄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全市目前形成35个工业大类、317个行业小类,上百个产品在全国统行业具有话语权。目前,我们已形成四大优势产业,钛及钛合金、汽车及零部件、优势装备与特色食品;我们正在培育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设备、机器人及零部件等五大新兴产业。202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市GDP的47%,接近GDP的一半。

省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强化宝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和城市副中心地位”的定位,为宝鸡工业强市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将聚焦这一目标定位,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引领的“45511”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全省制造业高地。

一是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实行群长制+链长制,由市级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担任四大优势产业集群“群长”,由市级副职领导担任13条产业链“链长”,通过群长制+链长制,开展一系列产销对接、产业链招商、产业链技术攻关,推动产业链提升技术水平。我们还要加快推动现代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到2025年,四大优势产业均突破千亿大关,现代能化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60%以上。

二是坚持技改扩能与招商引资“双轮驱动”。宝鸡中省企业较多,我们挖掘存量企业潜力,实施技改扩能“312”计划,即连续3年每年实施100个工业技改项目,每年新增产能200亿元。到2025年,全市百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6户,其中,宝钛集团钛材加工能力和海绵钛生产能力均达到5万吨以上,产值突破500亿元;西凤酒基酒产能达到10万吨以上,产值突破200亿元;宝烟、宝桥、宝钢管、宝石机械、汉德车桥、吉利汽车等10户大企业实现产值税收“双翻番”。围绕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精准招商,招大引强;特别要加大汽车零部件企业招商,在发动机、传动系统、“三电”系统招引方面取得新突破,建成关中西部、渭河两岸“百里汽车产业走廊”,打造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

三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首先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加大高新区、经开区、县域工业集中区产业聚集度,推动老城区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加大水泥、陶瓷、纺织、机械加工等传统产业提标改造,加快过剩产能置换,加大技术改造步伐,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大力发展航空航天、新能源、传感器等战略新兴产业,到“十四五”末,战略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25%以上。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和先进工艺技术。到“十四五”末,创建绿色工厂50家,节水型企业50家,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3.5%,用水量降低16%。

四是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实施企业数字化赋能和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大力发展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轮信息技术,通过“机器换人”、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加快发展高端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十四五”期间,创建50户以上数字化工厂或产线,力争在钛及钛合金、凤香型白酒、传感器等5个行业,打造5个国家级行业二级标识解析平台,聚集全国行业企业在平台交易,带动我市上云企业达到2000户以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建数据机房容量过1万机架、数据运算能力过300P,带动我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五是打造先进制造业企业队伍。依托秦创原总窗口,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做实做强秦创原宝鸡创新中心,组建西北有色研究院,每年实施一批关键领域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每年开发一批省级、国家级重点产品和首台套设备,全力提升宝鸡制造业技术水平。到“十四五”末,实现先进制造业企业队伍培育“423”目标,即400户高新技术企业、200户“专精特新”企业、30户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关于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李惠:再提一个问题。

陕西网提问:您好,我是陕西网记者。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请问,宝鸡在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巨绪昌: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回答。

今年3月份,宝鸡遭受了最严重的疫情。面对疫情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和中省稳经济大盘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落细举措,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今年前5个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速6.1%,增加值增速2.8%,工业增速较一季度逐月提升。我们主要采取了四项举措:

一是政策发力稳预期。市委、市政府把工业稳增长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等大事和政治任务,从快从实落实各项稳增长举措。对标中省系列政策,出台宝鸡市《2022年度工业稳增长5条政策措施》,市级11个部门联合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行动方案》,打好政策“组合拳”,从鼓励重点企业稳产稳销稳就业、降低中小企业经营成本、支持企业融资等方面,靶向发力,增强企业信心,稳定企业预期。针对汽车行业下滑实际,倡导扩大本地采购,并争取省上提前拨付政策资金,帮助整车企业渡过难关。

二是包抓企业解难题。通过实行群长制+链长制,由市级链长单位组建专班,包抓重点企业,解决产业链重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举办银企对接会、产销对接会、民营企业座谈会、商用车采购对接会等小型有针对性的活动,精准解决融资难、市场销售不畅、物流不畅等问题,确保企业生产稳定。

三是紧抓项目增产能。市上制定出台《宝鸡市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实施方案》,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稳增长和项目建设调度会,目的是为稳增长储蓄新动能。正威新材料二期、宝钛高端钛材料技改扩能、汉德车桥矿卡车桥、陕汽车架、吉利新车型技改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1-5月份,我们谋划的总投资228亿元的第一批139个工业技改项目完成投资5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1.5%。正在抓紧启动青岛啤酒富锶矿泉水、宝鸡机床数控机床产业园等第二批工业技改扩能项目。1-5月,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6.6%,位列全省第二。

四是优化环境促发展。发布120户工业企业“白名单”,部门通力协作,保障企业物资运输通畅,优化执法环境,支持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建立促进工业发展“四个一”机制,即每月举办一次专家报告会、一次企业家讲座、一次企业家沙龙和一次工业项目调度会,在全市营造企业最受重视,企业家最受尊重的浓厚氛围。

宝鸡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城市,制造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宝鸡又是军工大市,军工企业为国防建设贡献重要力量。目前,全市上下正认真贯彻落实省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当好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这一目标定位,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努力为全省工业稳增长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李惠:感谢段小龙副书记、王海刚主任和巨绪昌局长,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