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 介绍2021年陕西省营商环境评价情况
时间:2022-06-30 14:34:36 来源:陕新发布
6月30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迎军,西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段重利,省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管处处长马宁,国家税务总局陕西省税务局纳税服务处副处长杨黎,省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陕西12345省级平台负责人李锴出席,介绍2021年陕西省营商环境评价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迎军先生,西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段重利先生,省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管处处长马宁先生,国家税务总局陕西省税务局纳税服务处副处长杨黎女士,省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陕西12345省级平台负责人李锴先生,请他们介绍2021年陕西省营商环境评价情况,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刘迎军主任介绍情况。
刘迎军: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与大家见面,向大家介绍2021年陕西省营商环境评价情况。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改革,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实施营商环境评价,对于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具有督促引领作用。根据国家关于规范营商环境评价有关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发展改革委于去年11月启动实施了2021年陕西省营商环境评价工作。评价对象为10个设区市以及杨凌示范区、韩城市。近期,在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21年陕西省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已顺利完成,评价报告已报省政府,现将有关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一、总体情况
一是构建评价体系。我省营商环境评价由指标评价、满意度评价和创新性评价三部分构成。指标评价包括18个国家评价指标和5个陕西地方指标。18个国家评价指标由第三方负责,数字营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5个地方指标由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为突出市场主体实际感受和鼓励各地改革创新,我省营商环境评价将满意度评价和创新性评价纳入其中。同时,为确保评价工作公开透明,我们将评价相关指标、规则、标准、问卷等提前进行了公开。
二是规范开展评价。通过招投标确定评价第三方机构。召开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培训视频动员会,邀请第三方机构、省级有关部门对评价指标进行解读。为减少对市(区)工作干扰,减轻基层负担,2021年评价采用公开、非集中、开放式线上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评价期间,第三方发放企业问卷12.2万余份,拨打调查核验电话750余通,暗访市级政务大厅及纳税大厅13家,调研座谈核验12个市区、150余个指标牵头部门。通过部门深度参评与市场主体满意度测评相结合、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暗访相结合,确保调查数据客观准确。
三是形成评价报告。为克服疫情给评价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评价团队一边开展问卷调查,一边谋划报告撰写,前后历时4个多月,数易其稿,形成了报告初稿。在此,也对评价团队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5月13日,省发展改革委召开专家评审会,邀请省级有关部门和相关专家对报告进行评审。此后,第三方又进行了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2021年陕西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报告共三册,分为总报告、分领域报告、分城市报告。目前,我们已分指标、按市区把评价报告印送省级有关部门和各市区。
二、评价结果
评价发现,2021年我省营商环境呈现“升、高、亮、多”四大特点。
“升”就是营商便利度稳步提升。2021年我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便利度为85.92分,较2020年提升了3.03分。从市区看,各市区营商环境便利度均有提升,汉中市、安康市、铜川市提升最明显,均超过5分。从指标看,保护中小投资者、获得用水用气、纳税提升最快,均超过6分。
“高”就是营商环境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2021年全省营商环境满意度为88.82%,其中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92.49%,特约监督员满意度为83.32%。超过90%的调查对象认为我省营商环境较上年有所改善,75%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很大改善。调查对象对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满意度高,对融资环境、人才环境满意度还有更高期盼。
“亮”就是一批亮点工作得到国家和省上认可。评价发现我省优化营商环境亮点工作94项,其中,20项被国家及部委通报表彰;29项被省委省政府及部门通报表彰;26项获省委省政府领导专门批示表扬;6项在国家、省上交流宣讲;13项在全省复制推广借鉴。
“多”就是各市创新性做法多点开花。如,西安市推行企业开办“五办模式”,建设“西安政策通”平台;宝鸡市探索“标准地+承诺制”供地模式及“拿地即开工”审批改革;咸阳市组建留抵退税专业团队“面对面”专项辅导企业;铜川市创新创贷机制支持创业;渭南市设立破产案件援助基金;延安市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榆林市推出“信用榆林App”;汉中市推广线上办理刻章;安康市探索再审案件“双向评审、异议反馈”机制;商洛市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杨凌示范区创新推进涉农金融改革;韩城市设立智慧办税微厅;等等。
三、主要成效
去年以来,我省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规范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加强典型经验复制推广,构建联系民营企业的机制平台,加大营商环境宣传,推动我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多项措施被国家推广。“西安市15分钟政务服务圈”被国办作为创新举措在全国进行推广。西安市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延安市选聘营商环境体验官、铜川市创新创贷机制支持创业、宝鸡市推行用户获得用水容缺受理、咸阳市持续健全“互联网+监管”工作机制、西咸新区推行“互联网+进口快件”监管模式等12项做法在全国进行推广。
二是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利。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施工许可证办理等核心指标用时分别压减至1.5个、3.3个和47.3个工作日以内。企业年纳税次数压减至4次,平均纳税时间压缩至86.38小时。
三是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强。2021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93.7万户,同比增长15.5%。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505.6万户,同比增长9.78%。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营商环境评价不是“奖牌榜”,而是“助推器”。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贯彻落实省委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健全营商环境评价体制机制,规范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推动以评促改、以评促优。
一是用好评价结果。对评价发现的问题,督促各有关部门、各市区加强整改;对评价发现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提炼,优中选优在全省复制推广;对评价提出的意见建议,鼓励各市区结合各自实际,进行吸收采纳。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将评价中发现的好的做法、最佳案例进行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宣传,促进互相交流、借鉴提升,努力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是完善评价体系。适时启动2022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进一步做实做细相关工作,更好发挥评价的督促引导作用。完善我省营商环境评价办法,不断规范营商环境评价工作。
李惠:谢谢刘主任的介绍。下面欢迎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请开始提问。
陕西广播电视台提问:您好,我是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我们注意到,2021年陕西的营商环境评价新增了满意度评价内容,全省营商环境满意度达到了88.82%,处于较高水平。能否介绍下相关工作情况。
刘迎军: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开展营商环境评价,目的就是为了全面了解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对营商环境的感受和诉求,有针对性地查找不足、完善政策、推进工作。我省从2020年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以市场主体和公众满意度为导向,通过发放企业调查问卷、开展企业电话采访、召开企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了解企业群众感受,并以此作为指标评价的重要依据。特别是2021年的评价,为更加突出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实际感受,我们也做了一些探索,在请市场主体参与指标评价的基础上,创新开展了满意度评价工作。
一是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将满意度评价作为营商环境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评价体系,并赋予较高权重,满意度评价分值占评价总分的15%。
二是科学制定调查问卷。结合平常工作,我们聚焦企业群众关切,围绕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融资、税收、审批、人才引进、创新创业、执法检查等方面,从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人才环境、科创环境、信用环境、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舆论环境等9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
三是充分发挥监督员作用。去年,我省建立实施了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制度,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企业、职工代表中选聘了200名监督员,发放了聘书,召开了启动会。在本次满意度评价中,我们充分发挥监督员来自各行各业、了解社情民意的优势,邀请监督员参与满意度调查,客观反映感受。
四是自主自愿参与调查。坚持不增加调查对象负担、不干预其自主参与评价调查、反映情况的“两不”原则,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自主自愿参与调查。调查问卷通过微信小程序和省发展改革委官网等线上方式公开发布,为了消除调查对象顾虑,问卷采取不记名填报的方式进行。满意度调查也得到了广大市场主体积极支持,共收回有效问卷5.36万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感受为导向,不断完善满意度调查内容,对在满意度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不足,督促各市区各部门加强整改,补齐工作短板,不断提高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促进全省营商环境全面均衡发展。
李惠:谢谢刘主任,请继续提问。
中国新闻社提问:您好,我是中国新闻社记者。近年来,西安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多项经验做法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请介绍一下相关做法。
段重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非常感谢这位记者以及新闻媒体界的朋友长期以来对西安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西安市聚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这一目标,主动回应市场主体和市民群众关切,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实现了大幅度提升。西安市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标杆城市”,被认定为“全国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在工作中,我们围绕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全面推进“以评促改、以评促优”。我们的主要做法概括起来就是“始终坚持三个导向、着力实现三个提升”:
一是始终坚持需求导向,着力提升企业群众便利度。始终把满足企业群众需求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出发点,聚焦提升行政效能,持续“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90%以上公民个人事项实现“就近可办”,我们还推出了“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203项,累计办件超过24.4万件,有121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企业开办实现0.5个工作日全流程办结,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有了明显提升。
二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我们始终把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着力点。通过建立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制度、营商环境“体验官”制度、“监督员”制度,持续完善民有所呼、我有所行的长效工作机制。坚持开展“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跟执法、处投诉”等系列活动,及时发现不足,全力补齐短板。我们聚焦营商环境评价反馈问题开展攻坚提升,有效解决了一大批企业群众关切的堵点、难点问题,实现了“以评促改”。国家统计局调研和全省评价显示,西安营商环境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三是始终坚持效果导向,着力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我们始终把让企业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最终目标,充分用好国家和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积极开展差异化、特色化改革创新,推出实施了“15分钟政务服务圈”“一件事一次办”“交房即交证”“标准地+承诺制”“西安政策通”“市政通”等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改革举措,让广大企业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实现了“以评促优”。近年来,西安有16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在这次全省评价发现的94项创新亮点中,西安有42项,占比达到44.7%,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但我们深知,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全省上下贯彻落实稳经济若干措施,全力以赴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的形势下,西安市将以巩固深化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为契机,在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上下真功、求实效,以更大改革力度推动营商环境不断向好,以更优政府服务推动企业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持续提升,以更好营商环境为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做出西安贡献。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李惠:请继续提问。
香港商报提问:您好,我是香港商报记者。请问如何理解《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中市场监管指标?
马宁: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市场监管,是维护公平公正市场秩序的重要保障。以公平公正监管为基本遵循,依法依规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推动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有助于保障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市场监管指标,主要衡量参评城市根据法律法规和职责落实监管职责、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监管”、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和处罚情况。该指标下设5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率、监管执法信息公开率、政务诚信度、商务诚信度、与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数据共享。
整体来看,各市区积极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各项工作,已基本形成了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各级各部门通过“陕西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开展日常随机抽查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开展随机抽查3569次,随机抽取检查对象63870户;开展部门联合抽查检查385次,随机抽取检查对象2781户,基本实现了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跨部门联合抽查常态化,为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基础上,省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建立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机制,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信用状况和风险程度,实施科学的差异化监管,对信用状况好的、风险小的,适当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于存在失信行为、风险高的,要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不断提升随机抽查精准性、有效性。对诚实守信者“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者“利剑高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
李惠:请继续提问。
华商报提问:您好,我是华商报记者。能否简单介绍一下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指标项的评价情况。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各地12345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李锴: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指标项的评价情况。2021年省营商环境评价12345热线指标主要围绕克强总理对热线提出的“接得更快、分得更准、办得更实”要求设置,包括:本级平台运行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及涉企专项服务3个二级指标,以及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率等12个三级指标。在营商环境指标采集、数据核验过程中,各市(区)高度重视,在保证数据及材料的科学性、完整性、准确性的基础上,积极整改存在问题,为本区域营商环境优化持续发挥作用,实现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目的。
在评价过程中,各市(区)涌现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一些市(区)12345积极探索优化运行特色机制,如西安针对话务量大的实际,加大热线平台数字化改造,大幅提升了接听率;安康、渭南形成了领导接线机制,市长、县长、局长到一线接听群众来电;咸阳确立了疑难件办理会商联动机制,有效提升了问题解决率;铜川、汉中加快热线平台的迭代升级,智能化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同时,部分市(区)12345持续发掘热线应用场景,如杨凌示范区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扫黑除恶、政风行风满意度等调查,充分挖掘热线价值;宝鸡、榆林开设企业专项服务模块,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针对企业诉求,各地12345均形成了涉企诉求受理办理机制。如,安康市印发了《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安营商办[2021]13号)》、西安市形成了《12345市民热线营商环境类工单服务工作标准(试行)》、铜川市形成了《网上群众工作部优化营商环境投诉受理制度》;榆林市形成了《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同时,各地基本形成了企业诉求大数据分析报告或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分析机制。如,西安市形成了《关于12345市民热线2021年营商环境相关诉求的数据分析报告》、宝鸡市形成了《12345市民热线营商环境年报》、铜川市形成了6期《网上群众工作部关于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热线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商洛市形成了15期《关于12345便民热线涉及营商环境情况的通报》。
下一步,全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将进一步深化热线效能评价结果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应用,推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为推行“以评促改”提供数据支撑,全面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谢谢大家。
李惠:再提一个问题。
三秦都市报提问:您好,我是三秦都市报记者。请问,税务部门围绕“纳税”指标,在压时间、减次数、降成本等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杨黎:感谢您的提问。首先我介绍一下纳税指标的评价情况。营商环境评价纳税指标包括4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纳税次数、纳税时间、总税收和缴费率、报税后流程指数。全省税务部门围绕评价指标,积极配合各市营商办开展问卷调查和数据核查等工作,从评价结果看,全省平均纳税次数从6.75次缩减到4次,全年平均纳税时间减少到86.38小时,报税后流程指数显著提升。
在评价过程中,各地市形成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其中西安市依托税企交流“掌上通”、便民办税“一线通”实现税费政策精准送达;咸阳市形成不动产、住建交易融合数据库,建立涉税数据共治协作机制;铜川市拓展“非接触式”办税渠道,缴费时间提速30%。同时全省税务部门强化以评促改、切实优化提升,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是纳税次数更少。进一步简并申报次数,推行增值税、消费税分别与附加税费合并申报,推行财行税“十税合一”申报。推广智慧办税模式,“非接触式”办税缴费事项拓展至233项,46个税费种“一网通办”,“掌上办”涉税服务事项达到99项。
二是纳税时间更短。进一步精简市场主体开办、领票、退税、注销等流程和资料,推行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常态化推行重点项目“税务管家”服务制度。设置自助办税终端2358台、便民服务点101个,打造“15分钟办税服务圈”。
三是纳税成本更低。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包括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等一系列政策,“缓、免、减、退”组合发力,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创建“政策速推、问题速答、优惠速享、税款速退”的“陕速办”服务品牌,为企业享受税收红利铺架“快速干道”。
四是税后流程更优。陕西省电子税务局已实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报退合一”,以“一键确认”式退税操作流程代替原有审批式流程。开展“非接触式”出口退(免)税服务,全省正常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6个工作日内,针对出口退税信用好的企业阶段性实行3个工作日内退税到位。
下一步,全省税务部门将以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为抓手,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推行高效智能税费服务,努力打造负担更轻、办税更快、服务更好的税收营商环境。
李惠:感谢几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