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铜川市政府新闻办举行 “喜迎二十大,建功新铜川”系列新闻发布会(四)
时间:2022-07-05 16:18:59 来源:陕新发布
7月5日上午10时,铜川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喜迎二十大,建功新铜川”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铜川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焦新学、副局长张建政、张建翔、廖斌介绍十年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市政府新闻办王乐平主持。
市政府新闻办王乐平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喜迎二十大,建功新铜川”系列发布会的第四场,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铜川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焦新学、副局长张建政、张建翔、廖斌,请他们向大家介绍十年来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有请焦局长做介绍。
铜川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焦新学
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市生态环境局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厅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按照“治气降碳强服务守底线、增水净土护生态保红线”的工作思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绿”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这十年,全市一盘棋,上下联动,形成环保大格局。
坚持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大环保”格局,成立书记、市长任主任、组长的生态环保委员会和环保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市政府与各区县政府签订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落实长效机制,先后印发了《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编制了《铜川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颁布施行了《铜川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铜川市河道管理条例》和《铜川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建立完善了河长制、湖长制,压实压紧各级各部门主体责任,实施“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及其配套办法,推动行政处罚、刑事司法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有效衔接。
这十年,用“加减法”推进工作成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做好“加法”,打造洁净的天、清澈的水、安全的土。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以“抑尘、治源、减煤、控车、禁燃、增绿”为重点,实施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VOCS(挥发性有机物)源和生活源“五源共治”,2018年-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35天增加到287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5.64下降至4.08,PM2.5浓度由5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6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浓度逐年降低;采取上工程、严监测、补基流等有效措施,投资12.65亿元实施漆水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漆水河主管网改造及南北市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整治雨污混流问题172个,沿河散排口全部清零;石川河岔口断面水质由以前的地表水Ⅴ类改善到2021年的地表水III类,进入“优良”级别,水环境质量改善率在全国339个地市中排名第一。
全面完成重点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基础信息采集,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89.8%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9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努力做到让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按照“边生产、边治理”的要求,连年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全市矿山地质环境累计恢复治理1.6万亩,其中历史遗留矿山累计恢复治理1.3万亩;植树造林118万亩,全民义务植树2300多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48.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编制完成了2015-2020年6个年度的全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报告,率先在全省火电、水泥、白灰重点排放领域编制完成了企业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了《铜川市重点行业碳排放现状及碳达峰预测报告》,为科学谋划“双碳”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做好“减法”,服务企业出实招。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运输结构持续优化,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压减水泥产能25万吨,拆除16万吨电解铝生产线,关闭压减煤炭产能90万吨,整治“散乱污”企业263家;拆改燃煤锅炉1258台,散煤治理12.69万户;淘汰高排放老旧车辆7691辆,编码非道路移动机械1653辆。2013年以来,全市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完成了45个大气减排项目,实施了30个水环境减排项目,完成了139个畜禽养殖粪污治理项目,连续十年超额完成了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全力推动行政审批提速提效,成立建设项目环评服务专班,设立审批助理员,主动敲门问需优服务;疫情期间采取“线上办”“不见面”审批,为央台陕企进铜、能源保供、民生工程、军民融合、“强链补链”等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优质、高效、便捷服务,环评管理项目豁免14大类39小类,累计审批备案建设项目环评共6010个,清理整顿全市57个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建立了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划定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三类环境管控单元49个。
这十年,积极推进环境监管执法方式转变,持续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高压态势。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全方位构建环境监测、网格化监控、生态环境大数据、智慧环保监管体系,在全省率先建成了“铜川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大数据管理平台”,依托智慧环保平台,由传统的“人海战术”执法监管模式,转变为“线上千里眼监控、线下网格员联动”的环境监管模式,形成了市、区县、乡镇、村4级网格化监管体系。2017年以来,累计查处各类违法行为1204起,其中实施配套办法案件259起,共计处罚金额6476万元。以改促治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6轮次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的469个信访问题全部办结,92个反馈问题整改到位,3个问题整改工作被列为全省正面典型。
这十年,“铜川样板”登场亮相,更绿色、更文明,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已成为人们自觉的追求。
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传递“绿色”声音。持续面向公众开展常态化、特色化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营造浓厚氛围。以“六五”环境日为契机,开展了百人健步走,绿色公益骑行,“保护漆水河 全民在行动”等宣传活动,命名了5家环保设施或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6家“铜川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基地”;举办了“天籁之音”“传承红色根脉 守护绿色家园”等主题文艺演出,受到大家一致好评,今年命名表彰了50名“铜川生态环保卫士”。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创新宣传形式,通过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强化线上线下联动,共在各类主流媒体刊发稿件3000余篇,其中中省主流媒体500余篇,形成了具有“铜川特色”的生态环境宣传模式。
抓试点示范,促全面转型。十八大以来,铜川市被确定为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入选全国首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试点区,入选全国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列为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等。通过试点示范,我市统筹协调,以项目为引领,解决了一大批生态环境领域难点重点问题,打造了铜川样板,形成了一些可推广的铜川经验。先后命名为中国循环经济十佳绿色发展城市,连续4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践行生态文明发展优秀城市等。
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新使命召唤新作为。展望十四五,生态环保工作坚持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环保督察为抓手,将紧紧围绕“一示范四高地”,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场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水环境和生态保护,重点行业整治,环境安全等五大领域专项整治执法行动,脚踏实地,踔厉奋进,以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全面转型,努力打造幸福美丽铜川,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王乐平:感谢焦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报一下所在新闻单位名称。请开始提问。
西部法制报记者李成龙:十八大以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请介绍一下铜川的生态环境执法情况。谢谢!
铜川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建翔
近五年来,我局累计查处各类违法行为1204起,处罚金额6476余万元,实施配套办法案件259起。建立了生态环境、公安及检察院联合查案机制,累计移送公安行政拘留25起,有力震慑了一批违法犯罪企业,督促企业自觉守法意识普遍提高,主观故意违法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一是执法理念人性化。2020年以来,我局把生态环境执法同服务疫情防控结合起来,同助力企业加快复工复产结合起来,在执法中坚持包容审慎原则,在严格规范执法同时强化服务意识。送标准、送服务、送措施,针对企业在环评办理、项目验收、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等方面的疑问现场答疑解惑,将环保法律法规、易发多发生态环境问题讲清讲透,指导帮扶企业加强环境管理,切实解决存在环境问题。
二是执法程序规范化。制定印发《铜川市生态环境局廉政风险点排查防范工作清单》,严格遵守立案-调查-处理-送达-复议-执行的执法程序,全面落实“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严格做到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双公示”。
三是执法手段法制化。借助在线监控设施、扬尘在线监测、用能监控、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开展非现场监管,建立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做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实施差异化监管,通过部门联动、突击检查等方式对恶意排污企业严惩重罚;通过规范裁量、“首违不罚”等措施对轻微违法、无心之过的企业强化帮扶指导;通过举办企业环境守法培训、“送法进企”等活动在执法中进行普法,切实增强企业环保意识,促使企业知法、懂法、守法。
近年来,我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理念,在保持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高压态势的同时,积极转变执法方式,不断创新执法机制方法、提高执法效能,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环保铁军精神,不断探索执法工作方式方法,干出新作为,开创新局面,守护绿水青山,为美丽铜川贡献环保力量。
人民日报人民数字张盼盼:大家知道,汽车在加油过程中产生的油气排放污染,不但影响身体健康,还对空气造成污染。请问,针对这种情况,你们是怎样治理的?成效如何?谢谢!
铜川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建政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机动车保有量达15多万辆,其中汽油车7万多辆,而且正在快速增长,汽油等燃料使用量成比例增加,2021年,全市108家加油站销售汽油10.23万吨,合1.4亿升。加油站在油品接卸、储存、销售等环节不可避免存在油气蒸发、泄漏等情况,其挥发性有机物中含有大量苯、烯烃和芳烃等有害物质,长期接触影响人体健康。同时,油气在高温和强紫外线作用下,极易与氮氧化物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不仅污染大气环境,而且造成资源浪费,存在有安全隐患。
从2015年开始,我市全面加强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先后监督108家加油站建成了一次、二次、三次油气回收治理设施,每年可减少油气排放50多吨,合60000多升,公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加油站内的汽油味没有了。其中一次油气回收是解决油罐车卸油污染,主要是通过卸油管、回气管等将油罐车和地下储油罐产生的油气置换到油罐车内带回油库处理;二次油气回收是解决车辆加油污染,主要是采用真空辅助式系统,将油枪逃逸出来的油气回收;三次油气回收是采用高分子碳材料吸附、膜分离等技术,将加油站二次油气回收和油罐挥发的油气进行回收处理达标排放。
2021年,为加强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设施运行监管,我市争取中央资金实施了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对主城区或汽油枪数量大于10把以上的27家重点加油站建设油气回收在线监测设备,对所有加油站建设厂界无组织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设备,以便更精准的监督加油站油气排放污染程度。
随着蓝天保卫战工作的持续深入,各级生态环境、商务、公安、应急管理和市场监管部门联动执法,加大油品质量抽测,严查油气回收设施运行,清理整顿黑加油站点,严厉打击非法销售汽柴油行为,促进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三秦都市报记者王锋:请问,在让群众“吃的放心”“住的安心”方面,你们具体都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铜川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廖斌
土壤污染防治关系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和居住环境的安全。让群众“吃的放心”“住的安心”就是土壤污染防治的目标和要求。目前我市无污染地块,也无受污染耕地,耕地全部为优先保护类。为保持和提高我市土壤环境质量,我们主要是做好源头防控工作。一是加强工业污染源头防控。累计排查企业1428家,完成22家重点企业土壤污染状况风险筛查、采样调查,18家典型行业企业调查,督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落实隐患排查等法定义务,督促6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落实自行监测、隐患排查等法定义务。二是加强固危废规范化管理。对150余家工业企业及5家危废经营单位实施规范化管理,累计规范化收集、贮存、转运、处置危险废物3.5万余吨,危险废物收集处置能力不断提升,从无收集处置企业增加到6家。2016年以来立案查处固危废违法案件100余起,其中1起异地违法倾倒污泥案件,入选2019年度全省十大环境违法典型案例。三是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业污染源头防控,化肥、农药用量分别较2016年减少0.88%、15.17%,农膜回收率达85%,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9.8%。四是做好生活污染源头防控。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规范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有效治理村达328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共涉及28个镇240个村,受益人口26.29万人。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和有效管控村庄达100%。五是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将“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列为年度考核的约束性指标。初步建立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管制度,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和供地管理。凡涉及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所有地块,由地块使用权人按照技术规范要求,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编制调查报告,并经生态环境、自然资源部门评审符合条件方可供地。目前,11个地块依法完成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确保群众“住得安心”。
西安新闻网记者裴明:近年来,中央和省上多次到铜川进行生态环保督察,请问,通过督查,解决了铜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哪些难题?谢谢!
铜川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焦新学: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制度安排,是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落实环境保护责任的重要抓手,督的是政治生态,察的是环境民生,受益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我们以督察整改为契机,以改促建、以改促治、以改促变,有力地推进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促进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扛的更牢。我市始终站位“国之大者”,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成立了高规格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压实了各方责任。党委政府同责、政府全面负责、环保统一监督、各部门依法履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环保工作机制逐渐形成,“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责任进一步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推进环保督察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二是推动解决了一批生态环境热点、难点问题。自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开展以来,6次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的469个信访问题全部办结,92个反馈问题整改到位,崔家沟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变难点为亮点、鸭口等煤矿变矸石山为“花果山”、川口三道桥采石区域变老大难为“样板间”,耀州区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实现“变废为宝”,新区白家村养鸡场搬迁解决了周边群众恶臭困扰、川柳路隔音屏障有效解决了噪音扰民的问题、柳湾“煤改气”彻底治好了沿路门店冒黑烟“顽疾”,通过发现并解决群众身边的切身生态环境权益问题,获得了社会支持和群众点赞。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督察反馈问题是典型个例,我们借势发力,通过督察整改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等环境要素保障,严控“两高一支”项目,产能置换建成2条国际一流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冀东水泥公司创建为国家级绿色矿山,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铜川蓝”成为标配;岔口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黑臭水体全面消除,亲水护水成为良好习惯;土壤环境安全可控,渭北采石“旱腰带”生态修复成效初显,辐射环境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逐年上升,2020年度铜川生态环保工作社会公众满意度评测全省第一。
王乐平: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