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发布会 (第九场) 介绍“牢记嘱托担使命 感恩奋进谱新篇 加快建成西北 生态经济强市和聚力建设幸福安康”有关情况

时间:2022-08-16 14:52:19 来源:陕新发布

8月16日10时,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安康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高晶华,安康市政府党组成员、市招商和经济合作局局长卫莎莎,安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珣出席,介绍“牢记嘱托担使命 感恩奋进谱新篇 加快建成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和聚力建设幸福安康”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发布会第九场,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安康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高晶华先生,安康市政府党组成员、市招商和经济合作局局长卫莎莎女士,安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珣先生,请他们围绕“牢记嘱托担使命 感恩奋进谱新篇 加快建成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和聚力建设幸福安康”这一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高市长介绍情况。

pic

高晶华: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界朋友们,大家好!在全市上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之际,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近年来安康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的思路目标。首先,我代表中共安康市委、安康市人民政府和303万安康人民,对各界朋友长期以来给予安康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安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锚定目标不动摇、守正创新加油干、唯旗是夺勇争先,打赢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大交通瓶颈制约根本改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完成,为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偏离,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相得益彰。地区生产总值跃过千亿,2021年达到1209.5亿元,比2016年增长46.6%。财政总收入跨越百亿关口,特色产业体系日益完善,加快打造富硒产业、文旅康养、新型材料3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安康高新区在全国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实现“六连升”、与恒口示范区分别被确定为国家消费电子产业、毛绒玩具产业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瀛湖生态旅游区成为安康首家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建设各类现代农业园区1530个,旬阳工业集中区升级为省级高新区,汉阴、石泉、平利工业集中区获批省级经开区。

二是脱贫攻坚终获全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99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9.9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与全市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易地扶贫搬迁33.52万人、100户以上易地搬迁安置区实现新社区工厂全覆盖,集体经济“空壳村”历史性得到消除。市委等11个集体和14名个人获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先进表彰。

三是改革开放动能强劲。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推动创新、促进发展,探索建立“144520”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累计招商到位资金近4000亿元,营商环境评价稳居全省前列,市场主体突破26万户,非公经济占比连续8年稳居全省第一。安康富强机场通航北上广深10条航线、13个城市,“安西欧”班列、“无水港”多式联运、西康铁路“复兴号”开通运行,县县通高速目标圆满完成。改革创新有声有色,积极争取并承接国家低碳城市等43项国家级试点、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等22项省级试点,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等5项工作获国务院大督查激励表扬,基层人大工作创新等17个方面的探索实践得到国家层面肯定,旬阳成为陕南首个县级市。

四是生态优势更加彰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环境空气质量、城市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土壤环境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汉江出陕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五乱”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河湖长”制创新实践在全国推广,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及汉江重点水域禁捕“四清四无”有效落实,清理瀛湖等库区网箱3.5万口,白石河硫铁矿污染和蒿坪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大力推行林长制,森林覆盖率达到68%,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五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聚焦民生财政“两个80%”目标,五年累计民生支出超过1400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保持60万人以上,“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6年的3:1缩小至2021年的2.5:1。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公众安全感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平安建设满意度始终保持全省第一。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跻身“中国康养城市50强”。

六是党的建设成效显著。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出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工作机制》,积极构建意识形态“六制一体化”责任制度体系,创新开展“理论+”和“三新”宣讲,县级融媒体中心实现全覆盖。牢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顺利完成换届任务,全域推行“三联”工作机制,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始终保持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今年上半年,全市上下以迎接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紧抓“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带动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市生产总值增长4.6%,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2%、18.9%和9.7%,分别位居全省第1、第2和第4位,城乡居民收入、引进内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及非公经济占比位居全省前列,实现了“双过半”目标。

今后五年,是安康追赶超越的攻坚期、乡村振兴的关键期、绿色崛起的窗口期。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康考察调研期间,作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乐业才能安居”等科学论断,寄予“平安顺利、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为我们奋进新征程标定了前进航向。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推动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建设安康汉江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给安康未来发展明晰了科学定位。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确立了“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的发展总纲和“发展为要、创新为先、民生为本,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的发展路径,擘画了加快建成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和聚力建设幸福安康的发展蓝图,明确了高质量发展“五个坚持”的思路目标。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继续发扬敢创一流、敢挑重任、敢为人先的“安康创优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铸就更加令人瞩目的精彩辉煌。

一是强化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做实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融入和用好秦创原,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建成液流储能创新中心和西部锂电创新研究院,不断提升富硒产品研发中心、秦巴众创空间等平台效用。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鼓励各类优势资本包括省内外大型国企国资,以控股、收购、兼并、参股等方式参与我市“链主”企业运营,做好桂花能源、汉隆矿业、华银科技等上市后备企业培育。

二是狠抓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恪守发展第一要务,树牢“项目为王”理念,确保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持续壮大以六大绿色工业、六大特色农业和新兴产业为标志的特色产业体系,聚力打造“11+7”重点产业链,策划引进一批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的强链延链项目,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园区经济、文旅康养经济、总部经济、数字经济,打造最佳营商环境,让企业家放手打拼、尽情逐梦。

三是加快新型城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精细化管理提升、存量问题化解、城乡融合发展“五大行动”,立足“湖城一体、疏解老城、重心北移、有序东扩”城市发展战略,突出中心城市龙头地位,强化月河川道城镇带、汉江生态城镇带和副中心城市联动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着力构建“一核两心两带多板块”的新型城镇化格局让“秦巴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四是力促乡村振兴助力高质量发展。用足用好5年过渡期政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严防因疫因灾因病返贫致贫。围绕组织振兴培强带头人,围绕人才振兴激励创业者,围绕生态振兴念好山水经,围绕产业振兴打好特色牌,围绕文化振兴塑造新风尚,持续加强“百万大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五是守住安全底线保障高质量发展。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树牢“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细化实化情景构建和应急演练,全面推进“三化三制”,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高效保护生态环境安全,不遗余力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扎实做好防大汛救大灾各项准备,强化矛盾纠纷化解和治安防控,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六是办好民生实事共享高质量发展。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开展高质量就业提升行动,做优就业技能品牌,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多元、职业教育提质创优。推进健康安康建设,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织密社会保障网络,关切“一老一小一残”等重点群体,抓实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让幸福安康更有温度、群众获得更有质感。

七是加强作风建设护航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稳政治方向之舵、强化思想引领之力、筑牢战斗堡垒之基,在推进清廉陕西建设中体现安康担当,落深落细省委部署的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落实在工作岗位上、体现在履职全过程,坚持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以高标准作风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赋予安康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光荣使命,继往开来再出发,只争朝夕不懈怠,为加快建成西北生态经济强市、聚力建设幸福安康,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再次感谢广大媒体和记者朋友,诚邀大家走进安康、关注安康,多讲安康“好故事”,发出安康“好声音”。祝愿大家平安顺利、幸福安康!

李惠:谢谢高市长的介绍。下面欢迎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开始提问。

 新华社提问:高市长您好,我是新华社记者。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和“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的科学论断。两年来,安康是如何贯彻落实这些指示要求的?

高晶华: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4月亲临陕西考察期间,深入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看望慰问干部群众,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这是安康永载史册的高光时刻,也是安康干部和安康人民的无上光荣。两年来,我们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根本遵循,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聚力建设幸福安康,不敢有丝毫懈怠和片刻停留。围绕践行“两山”理念,我们重点开展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综合整治出重拳,当好秦岭卫士。安康1.1万平方公里面积在秦岭,占总面积的48%。我们牢记“国之大者”,把秦岭生态保护作为重中之重,狠抓综合整治,积极争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全国、全省最佳区域。近年来先后关闭采石矿山217个,清理瀛湖等库区网箱3.5万口,植树造林2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8%,稳居全省前列。

二是完善机制求长效,守护一泓清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66%水源来自于安康。我们全力抓好汉江水质保护,深入实施并不断优化“四长治河”工作机制,白石河硫铁矿和蒿坪河污染治理稳步推进,全市治理水土流失836平方公里,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18条,完成河道治理84公里。经过不断努力,全市污水处理达到9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接近100%。安康汉江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

三是问题导向抓治理,持续提标升级。我们坚持在工作中抓关键点、补薄弱点,制定《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汉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4部地方性法规。针对问题精准施策,大力推行特定区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全域全时段禁止燃烧秸秆。我们还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提标升级行动,提出生态环境指标“勇争第一”要求,努力推动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全省第二,优良天数343天位居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中心城区优良天数、环境空气质量和城市水环境质量指数均排名全省第一。

四是因地制宜促发展,加快资源转化。我们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思路,聚力推动富硒首位产业高质量发展,突出以“硒”为媒、以“硒”兴业、以“硒”富民,持续在基地建设、园区培育、科研支撑、品牌打造等方面聚焦聚力,富硒产业连续多年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长,2021年实现综合产值750亿元。据统计,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0%以上来自富硒特色种养收入,70%以上的贫困群众依靠富硒产业脱贫。以茶产业为例,全市茶园面积达109万亩,2021年产茶4.72万吨,综合产值280亿元,20万群众因茶致富奔小康。“安康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35.2亿元,连续两年位列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前20强,获评“最具品牌经营力”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与此同时,我们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全省绿色资源碳汇及绿色技术交易平台、碳普惠平台落地安康,已启动县级“生态资源公司”组建工作,全力打造承接平台,不断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带动绿色升级、支撑高质量发展。

李惠:请继续提问。

经济日报提问:您好,我是经济日报记者。我们知道,推进绿色循环发展,关键在于产业兴、链条强。刚才高市长在介绍情况时提到,这几年安康市循环产业提质增效,主要是突出了绿色导向、园区承载、集群推进和链长制负责。请问下一步安康市在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方面重点抓什么,怎么抓?

pic

谢谢你的提问。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是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体系的关键举措。省市出台了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的实施意见,并配套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建强链条。聚焦富硒食品省级重点产业链和“11+7”市级重点产业链,推动落实产业链《工作方案》和“一图五单”(产业链全景图谱,政策清单、问题清单、企业清单、项目清单、招商清单),着力打造以3个千亿级为引领、若干个百亿级为支撑的全链条产业集群。比如,毛绒玩具文创产业“无中生有”,如今已建成集创意设计、原料生产、产品加工、销售贸易、物流配送、电商运营等功能于一体的全链条富民产业。全市建成投产企业720家,实现产值35亿元,吸纳就业1.7万人,产品出口欧美、日韩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第24届北京冬奥会和“十四运”部分吉祥物来自“安康制造”。二是抓实链长。建立一条产业链、一名市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支专家团队、一个工作专班、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七个一”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企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工作,形成协同高效的工作合力。三是培育链主。建立全产业链重点项目库、上中下游配套产品库和链式目标招商企业库,每个产业链重点培育3—5个链主企业,每条产业链谋划实施3—5个市级重点项目,促进重点产业链“串珠式”发展。四是强力推进。坚持“一链一策”,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建立全产业链研究、全要素协调保障、全流程跟踪服务、全过程常态推进机制,制定政策配套、统筹调度、专班推进、工作机制、考核激励等办法措施,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总结,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

 李惠:请继续提问。

中国报道杂志提问:您好,我是中国报道杂志记者。我们了解到,安康市近年来坚定不移扩开放、抓招商,取得了显著成绩,那么面对今年国内疫情影响和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式,安康市做了哪些工作,具体成效如何?

pic

卫莎莎:首先,感谢你的提问。在疫情防控常态形势下,安康市始终坚持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带动统领经济发展,围绕“11+7”重点产业链,创新开启“线上线下协同、域内域外联动”的招商引资模式,确保安康市经济发展“不断链”招商引资工作“不掉线”。截至目前,我们实现了内外资均突破千亿元大关和亿美元大关,实现内资到位资金1039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03亿美元,为安康高质量发展激发了活力、储存了动能。

主要做法是:

一是屏上见面、线上洽谈。因为疫情原因,很多客商放慢了脚步,但是招商人脚步不能停顿。所以我们改过去面对面招商,为屏上洽谈。今年,我们积极运用线上VR实景项目展示和“线上会议”、“线上签约”“线上解读政策”,举办了一系列以“平安顺利 幸福安康”主题的重点项目推介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也同时在疫情反复下,我们寻求了一条“疫”外之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是聚焦产业,链上发力。刚刚高市长把全市产业布局做了介绍,发改委王珣主任就产业链具体如何发力做了介绍。聚焦产业链上发力,围绕“11+7”产业链,充分发挥链长制作用。主要做法是:四大班子“齐上手”,市县区招商人纵向联动、部门横向互动的模式,以链长制为统领的带动下,每月召开一次产业链招商项目推介大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目前,京东集团、中国建设能源集团、内蒙古汇能集团这些大型企业纷纷与安康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招商引资的突破。

三是优化服务,提质增效。好的客商、好的项目离不开我们好的服务,我们始终把对客商的营商环境作为招商人的生命线,启动了客商“出不来”,但是我们要主动“靠上去”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驻地招商的优势,安康市在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海西地区、江汉区域、成渝区域都设立了驻地招商办事处,办事处工作人员在所规定的区域内积极、主动、精准招商,充分发挥招商人“一对一”服务意识。截至目前,我们通过良好的营商环境,赢得了客商好的口碑,达到了招商的效果,赢得了社会各界好的反响。

下一步,我们更要加强营商环境机制的建立,更加要做好对客商朋友各方面服务,保障客商引的进来,留的住,发展的好。

 李惠:最后,再提一个问题。

 国际在线提问:您好,我是国际在线记者。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后续扶持工作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安康市在易地扶贫搬迁和后续扶持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请您谈一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下一步如何推进?

谢谢你的提问。安康是陕西省移民搬迁政策的源发地和实践地,“百万移民大搬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生动实践,也很好地实现了生态、扶贫、避灾三重效益。“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搬迁群众26.73万户93.78万人,建成搬迁安置社区1364个,搬迁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33.52万人,占全省搬迁总人数的39.7%,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三。

2020年市委1号文件印发指导意见,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作为头号工程,精准发力,接续推进。在全域脱贫摘帽目标基本实现后,我们坚持实施党建引领、产业支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四大专项行动”,构建基层组织、产业就业、权益保障、公共服务、社区治理“五大体系”,建立“联席会议、抓点示范、资金整合、考核督办、信息报送”推进机制,配套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市县一体、部门协同、推动落实。

近年来,我们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乐业才能安居”的科学论断,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省走前列、全国争一流”目标,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实现了党的组织、100户以上安置区新社区工厂、100户以上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园区全覆盖。累积投入资金近14亿元,实施项目266个,极大提升了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2021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1419元、增长12.97%,增速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了致富有产业、就业有岗位、生存有门道、发展有空间。《安康市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管理服务规范》升级为“省级标准”,“乐业安居”经验做法录入国家发展改革政策指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被国务院督查激励表扬。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凝聚合力,紧盯“六小”建设,实施“六大”乐业工程,强化“六项”安居措施,构建“三大”保障体系,强力推进后续扶持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李惠:感谢三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