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发布会 (第十一场) 介绍“当好国家队 谱写新篇章”有关情况

时间:2022-09-27 14:14:11 来源:陕新发布

9月27日10时,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史高领,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何玲出席,围绕“当好国家队 谱写新篇章”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欢迎出席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发布会第十一场。我们很高兴邀请到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史高领先生,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何玲女士,请他们围绕“当好国家队 谱写新篇章”这一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史高领副主任介绍情况。

pic

史高领: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杨凌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介绍近年来示范区发展情况。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中省支持示范区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2021年9月,在西安成功召开了省部共建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国务院领导出席会议,提出了示范区“国家队”的定位和使命;2020年10月,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构想》在第六届上合组织成员国农业部长会议上顺利通过;2021年《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在杨凌建设旱区农业种业创新基地和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2021年示范区被农业农村部批准为“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2021年,在科技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协调推动下,中国工程院对示范区24年建设发展进行了全面评估,《评估报告》充分肯定了示范区的发展成效,为示范区科学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示范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当好“国家队”,紧盯“三区三高地”目标,按照“核心示范、带动旱区、服务全国”的定位,认真履行支撑引领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国家使命,坚持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示范推广、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探索出了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的先行之路,为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杨凌示范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紧紧围绕立足“国家队”定位,紧盯“三区三高地”目标,按照精准破解“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示范推广引领力不强、科技引领乡村振兴辐射不广、高层次人才难引难留”五大难题;合力开创“深化国际合作、高新产业聚集、促进经济增长、共建融合发展、激发发展活力”五个新局的“1155”工作思路,凝心聚力抓创新、攻坚克难求突破,在扎实推进省部共建第十次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扎实推进区校协同创新、扎实推进科技引领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扎实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全区经济企稳回升、稳中有进、质效向好,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05亿元,同比增长4.8%。新增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10个、科技型中小企业32家,引进创新团队54家;获批省级科技项目146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奖15项。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给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紧盯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驱动成效显著。一是科技创新水平迈上新台阶。示范区在小麦遗传育种与条锈病防控、牛羊体细胞克隆、苹果抗逆生物学、动物胚胎干细胞研究及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2017年以来,累计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483项,科技研发与示范推广投入累计约50亿元。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3项,省部级科研奖励419项。2020年示范区本级研究投入4.76亿元,占示范区GDP的比例为3.13%。二是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不断优化。先后批准建设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97个,其中批准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野外观测研究站等平台7个,省部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88个。联合建立了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原来在渭南大荔县,10年前迁移到杨凌示范区,我们对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依托先正达正在建设国家玉米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获批建设陕西省作物育种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培育了嘉禾药业、陕果集团等一批省级“四主体一联合”平台和技术创新中心。三是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示范区“人才高地”建设成效明显。近年来,新增两院院士3人,国家人才项目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达到93人次,“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三秦学者等人才达到193人次。示范区通过建设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了“院士+技术委员会+专家工作室”人才体系,集聚了12名两院院士和近百名高层次人才。

二、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种业发展成效显著。一是全面推进种业硅谷建设。围绕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成立种业创新中心,汇聚了6名院士领衔、31名国内顶尖专家在内的技术创新团队,建立了以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蔬菜为代表的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体系,审定通过的农作物新品种达768个、苹果新品种12个。深入落实国家种业振兴行动,启动国家旱区种业创新基地、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中转隔离基地、国家品种测试评价中心陕西分中心等“两基地一中心”建设,实施良种示范推广“4455”计划,加快完善种业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体系。种子产业园集聚了先正达、秦丰、良科、登海等各类种子生产经营企业87家,其中陕西省省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达到18家,年种子交易量占陕西省年交易量50%以上,已成为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农牧良种集散地之一。二是小麦优质高产新品种在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推广。育成“西农511”“西农529”等一系列优质、多抗、高产等多性状聚合的小麦新品种,其中国审小麦新品种18个、省审62个。“西农979”连续10年被推介为黄淮麦区主导品种,2019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是玉米新品种在西北成为主栽品种之一。育成玉米新品种20个,其中国审玉米品种6个,陕单609已成为陕西玉米生产的主栽品种。近年来小麦与玉米品种在黄淮海累计推广面积达8.5亿亩,增产粮食约215亿公斤。四是推动北方苹果、猕猴桃、葡萄产业发展壮大。示范推广了“瑞阳”“瑞雪”“瑞香红”“秦脃”“秦蜜”等12个苹果新优品种及其高产优质管理技术,引领了全国苹果品种更新换代。先后培育出“脐红”“农大金猕”等系列新品种,助推陕西猕猴桃“东扩南移”,全省猕猴桃栽培面积已达到97万亩,占到全国总面积的50%以上。示范推广酿酒葡萄产业布局、葡萄新品种、葡萄酒加工以及行业技术标准等重大成果,带动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成为葡萄酒新兴产区,种植酿酒葡萄65万亩,年产酿酒葡萄30万吨,近三年新增产值211.03亿元,该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三、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振兴,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紧盯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的目标,着力在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共同富裕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杨凌新样板。一是科技支撑服务脱贫攻坚效果显著。探索形成了“建设基地、做给农民看,抓培训、教会农民干,推动企业参与、带着农民干”的科技扶贫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示范基地实现了对陕西省56个国家贫困县的全覆盖,遍及秦巴山区、西藏等7个全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组建11个科技服务团,与省内11个深度贫困县(区)结对帮扶,围绕中药材、茶叶、核桃、板栗、食用菌、特色养殖等23个特色产业进行产业对口帮扶。二是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效果明显。不断探索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新模式,逐步形成了大学推广、产业链企业推广、科特派创业推广、农科培训推广、媒体推广、展会推广六种推广模式,构建了多元立体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形成“核心示范、周边带动、广泛辐射”的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新格局,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杨凌累计建设示范推广基地350个,分布在全国18个省市区,其中在省内的有200多家。年示范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效益达到235亿元。三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目前,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5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8家。示范区形成了现代种业、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农机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建设了杨凌农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园区,园区内落户企业超过100家,涌现了本香农业、来富油脂等龙头企业;建成智慧农业装备产业园,吸引带动一批现代设施农业智能装备、农业机器人、智能节水灌溉装备等国内外知名农业装备企业入区发展,打造研发、生产和售后服务一体化的高端农业装备制造产业链。四是示范区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不断优化。稳步推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着力打造杨扶路高科农业、产业路精品苗木等“五大产业带”,高标准建成智慧农业示范园、高科农业体验园等园区。示范区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种子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金融支持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的若干措施》《金融支持种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开展新型“政银企”风险分担担保业务,推动开展“科创贷”“种业贷”等产品创新,加大对科技企业、种业企业的支持。开发了“订单+保险+期货融资”等10种融资模式和16个融资产品,在全国首创“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新模式,成为全国首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全国首个政策性农业保险创新型险种试点地区。

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对外开放合作成效显著。一是加快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2019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合组织成员国第19次理事会上提出在陕西建设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区作用,集成调动全省资源高水平推进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2020年10月,基地正式挂牌运行,成为上合组织成立20年来首个由各成员国一致同意的“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平台。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上合组织农业实训基地、上合组织培训交流中心、农业产业创新中心等支持服务机构先后成立,基地架构不断完善。成功举办上合组织农业部长圆桌会议、上合组织青年科技创新论坛等国际会议,建成上合组织国家跨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积极实施面向上合国家的援外培训25期、参训学员2.4万余人,培训工作得到上合组织秘书处的高度认可。三年来,我们强机制、建平台、作示范、促合作,推动基地建设从倡议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一幅国际农业交流、培训、示范“上合图”以陕西为轴,正向周边国家徐徐展开。二是自贸区和保税区双区联动发展。2017年4月1日杨凌自贸片区挂牌成立。5年来,杨凌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要求,累计形成近70项系统集成性较好的创新案例,其中6项得到国务院和相关部委通报肯定,12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17项案例被评为陕西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有利推动了我国农业领域改革创新进程。2021年1月27日,为支持杨凌示范区和自贸试验片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国务院批准设立陕西杨凌综合保税区。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西安海关、省商务厅等各方的关怀指导帮助下,杨凌综保区于2022年5月27日通过国家验收,8月24日正式封关运行。杨凌综保区既是全国首个农业产业特色的综合保税区,也是服务于上合农业基地的综合保税区。我们正围绕种业、生物技术产业、大宗农产品与农资农机等产业,规划建设种质资源保税研发园、高端食品加工产业园、生物医药及植物提取物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设施农业装备与农业生产资料展示交易中心等,4个园区1个平台2个中心。三是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交流活动丰富。先后同加拿大、奥地利、日本、巴基斯坦等国家建立了中加旱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13个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创建了“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先后与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环境保护署、欧盟创新中心等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组织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60多个国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举办了世界苹果大会、世界猕猴桃大会、世界奶山羊产业发展大会、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等国际性会议,提升了杨凌示范区国际影响力。四是国际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果明显。示范区先后成为科技部首批“国家现代农业国际创新园”、农业农村部首批“农业对外合作科技支撑与人才培训基地”和教育部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杨凌农业科技成果在发展中国家广泛传播,先后在哈萨克斯坦等7个国家建成一批国际农业合作园区,在海外园区进行小麦、玉米、蔬菜、油料作物、苗木等5大类别35个品种试种示范。小麦条锈病防治技术先后在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土耳其等国家实施推广。探索建立的“科技引领、企业主体、多方协同、市场导向”的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模式,得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普遍认可。五是“杨凌农高会”成为全球农业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品牌。杨凌农高会荣获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5A级国际展会。日本、以色列、哈萨克斯坦等国政要先后出席农高会活动,每年吸引60余个国家的3000余外商前来参展参会,累计推动1000多项农业新成果新技术走向世界。农高会期间设立的“现代农业高端论坛”“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等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交流合作架起了桥梁。第29届农高会于9月19日顺利闭幕,期间2022上合组织农业博览会和2022上海合作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作为农高会的重要会议,吸引了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代表以及荷兰、德国、以色列、日本等国家近百家机构、企业、商协会负责人参展参会。我对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在本届农高会举办期间给予的热情关注、积极宣传报道、大力的支持帮助,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高点起步,创新活力不断释放。我们以打造全省农业创新驱动总窗口为定位,推进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实现高点起步、良好开局。一是实施农业板块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建设秦创原农业板块线上服务平台,加快推动中国农科院技术转移中心杨凌分中心运营,建立常态化项目路演机制,开展秦创原农业板块“三秦行”,强化创业团队招引和政策推介,认定创新创业团队20家。今年以来,技术合同认定登记48项、4.03亿元,同比增长292%,超额超前完成全年任务。二是加快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种业、果业、农业智能装备、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畜牧、食品工程等6个产业创新中心挂牌成立并运行,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联合中国农科院共建技术转移中心杨凌分中心、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以及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杨凌分中心。持续提升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质效,支持法人科技特派员企业参与“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推广联合体,发展产业链推广企业10家,面向旱区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培训445场次、培训农民4.5万余人次,981人获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证书。三是建立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去年以来,支持区内金融机构为科技企业投放贷款4.1亿元。同时,健全成果集聚、转化撮合等产业化机制,加快成果供给与产业需求高效衔接。“瑞香红”“秦脆”苹果先后以1100万元、1200万元转让费刷新全国品种苗木转让记录。

“十四五”时期,杨凌示范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新任务,以“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示范引领旱区农业现代化”为使命,全面部署建设“旱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高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高地、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以及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等主要任务,到“十四五”末,要全面建成“三区三高地”,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展望2035年,杨凌示范区将建设成国家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世界一流的旱区农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全球旱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我国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先介绍这么多,谢谢。

李惠:谢谢史主任的介绍。下面欢迎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请开始提问。

香港商报提问:您好,我是香港商报记者。杨凌立足“国家队”定位,在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目前重点项目进展如何?

   史高领: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你的提问。陕西这几年发展非常重视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杨凌示范区近年来,立足“国家队”定位,紧盯“三区三高地”目标,按照破难题、开新局的“1155”工作思路,凝心聚力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大抓环境,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培育特色涉农产业集群,聚焦“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建设推动对外开放合作,紧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补齐民生短板,以高质量项目助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十四五”期间,示范区累计安排重点项目220个,总投资770亿元。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具体举措:

一是围绕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布局重大项目。刚才在发布辞中介绍到,我们积极落实国家种业振兴行动,也包括陕西振兴行动布局。规划建设中国杨凌旱区种业硅谷,启动国家旱区种业创新基地、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中转隔离基地、国家品种测试评价中心陕西分中心等“两基地一中心”建设,不断完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先正达杨凌育种技术中心、登海种业标准化创新示范基地等重大种业创新项目相继建成投用,杨凌伟隆农业成为我省首家取得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资质种业企业。加快实施特色现代农业“1123”工程和杨凌良种示范推广“4455”计划,加速推动植物新品种推广应用。杨凌特色农业有“1123”工程,我们要建10000万两种释梵天,1万亩经济果木基地,2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另外有3个特色畜牧产业基地。杨凌良种示范推广“4455”计划,在杨凌示范区有14万亩,杨凌区以外的陕西省境内是有5万亩,中国国内还有5万亩良种示范项目,国外再做5万亩良种示范项目。扭住秦创原农业板块抓创新、促转化,推动建设种业、果业、畜牧、耕地保护等6个产学研用融合的产业创新中心,陕西粮农集团、陕果集团、陕西地建集团、金沙河面业等省内外涉农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各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总投资40亿元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来农业研究院、总投资24亿元的杨职院职教创新园等重大项目加速落地,有望成为引领杨凌科技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围绕科技创新、示范引领布局的重大项目。

二是坚持园区化承载,推动产业化项目集群式发展。杨凌在涉农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和重大项目布局。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融合发展”的原则,规划建设了生物医药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种子产业园等产业园区,承载重大项目发展。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园聚集了近百家生物医药企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产业聚集度居全省第二,西安下来就是杨凌。如果按大健康口径来统计,产业规划大概为15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10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聚集了食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210户,年产值超过110亿元。总投资15亿元,世界最大的冷冻薯条生产商-加拿大麦肯食品公司投资建设的麦肯速度项目总体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到40亿元,去年动工,明年上半年一期工程将完成,总投资30亿元。这个项目的建设将引领带动西北地区、西北地区马铃薯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发展,特别是将来带动陕北地区、榆林有8万亩马铃薯种植项目。在装备制造重点项目上,美畅新材料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金刚石线锯研发、生产和供应商,年产值超过30亿元。美畅19年上市,这几年增长速度非常快,每年增长速度都在30%以上。种子产业园已吸引先正达、科迪华、金棚、大华、良科、伟隆等90余家种业企业入驻,已建成新品种展示交易中心、种业技术服务中心、种业信息交流中心和种业企业孵化基地等重点项目,年种子交易额约8亿元,占全省一半以上。这是我们立足杨凌示范区的功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在种业产业方面项目的布局。

三是深化对外开放,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围绕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示范区加大重大项目谋划布局,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上合组织跨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已建成投用,全国唯一的农业特色综合保税区—杨凌综合保税区已于今年8月正式封关运行。上合组织国家农产品贸易服务平台、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畜牧产业创新园正在加快建设,金沙河食品保税加工、“棚掌柜”智慧农业装备生产、血竭加工、油料饲料加工项目等相继入区建设。

四是聚焦重点产业,着力强链延链补链扩大社会投资。围绕“现代种业、生物医药、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领域,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创新链发展水平奋力打造农科产业高地的实施方案》,明确了12条重点产业链。围绕重点产业链建设,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通过产业链精准招商、科技招商,招引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龙头骨干企业落户杨凌发展,推动强链延链补链,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先正达、科迪华、登海、良科等种业类企业,步长、济川、嘉禾、力邦、正华等生物医药类企业,麦肯、圣泉、英童等农产品加工类企业,中科三安、优必选、棚掌柜等智慧农业类企业,美畅、昱昌等装备制造类企业和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入区发展。今年以来,示范区工业投资增速连续6个月位居全省前列,基本是全省第一位。

五是聚力群众需求,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提升教育供给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引名校、招名师,陕师大杨凌实验中学、衡水中学、恒大小学、高新四小等一批学校建成投用,杨凌高新三幼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持续提升医疗健康水平,加快推进示范区医院自贸院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这个项目省上已经报国家发改委,正在争取过程中,自贸园区建设目标是创建三甲医院,床位1000张,总投资15亿元以上,基本建设大概13亿元左右,设备投资2—3亿元,能从根本上改变杨凌示范区医疗保障水平和条件。加快发展城市商业,推动万达广场、综保区商圈年内运营。全力办好“惠民十件实事”,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杨凌示范区共实施重点项目134个,总投资5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1.5亿元,截止8月底,重点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97.1%和69.7%,示范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总体进展顺利。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立足“国家队”定位,对标全省“高质量项目建设年”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十四次党代会精神,铆足干劲、再接再厉,持续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全力以赴完成好年度目标任务,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李惠:请继续提问。

西部网提问:您好,我是西部网记者。我们了解到,杨凌在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请介绍一下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目前建设情况和具体做法?

史高领:这个问题请何玲书记回答。

pic

何玲: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刚才史主任介绍情况的过程中,对上合基地工作也作了一些简要介绍。感谢大家对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的关注。9月16日举行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发表了《撒马尔罕宣言》,《宣言》指出“相关成员国支持利用中国杨凌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开展现代农业技术交流和培训”。这是对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的充分肯定,也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倡议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农业农村部等部委及省内相关厅局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基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突破性成效。一是推动基地揭牌运行。经过多轮次磋商沟通,基地履行完成必要的国际程序,2020年10月在杨凌正式揭牌运行,2021年8月完成法定审批程序,成为上合组织框架下首个经各成员国一致同意共商共建共享的农业合作平台,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二是推动形成了部省联动的工作机制。农业农村部牵头,外交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等8部委和陕西省政府成立了国家层面基地建设协调机制,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级层面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杨凌示范区成立工作专班,全面推进基地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省部联动工作机制已经建成。三是建成一批功能支撑平台。杨凌综合保税区于今年8月24日封关运行。建成了跨境电商展示交易中心,截至目前成交量达到20.8亿元。集教学、培训、交流、服务保障为一体的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建成投用。组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国际联合实验室、上合组织成员国农学高校联盟等平台,平台建立后,和上合组织国家及各方面高校进行广泛深入交流与合作,研究院发布了《上海合作组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报告》等7部报告。建成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农业科技产业园、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等20个境内外实训基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议的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也在基地落地,建成了一批功能支持平台。四是基地核心功能持续发挥。围绕扩大农业交流合作,成功举办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上合组织粮食安全研讨会等重大国际交流活动30多场,上合组织国家官员、驻华使节160多人次参加活动,与上合组织国家交流合作进一步密切。围绕搞好农业国际科技培训,实施援外培训和远程农业技术培训25期,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官员、技术人员等2.4万人次参加培训,受到上合组织国家广泛好评。围绕做好农业科技示范,充分发挥境外园区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上合组织国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完成13大类110多个优良品种的品比试验和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制定作物生产标准7项、生产技术规程11项,基地示范引领能力进一步提升。围绕扩大农业贸易,通过杨凌农高会平台,我们举办上合组织农业博览会、上合组织农业专题展览展示、农高会全球推介大会、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专题推介会等活动,助推嘉禾药业、日出贸易、农康机械、爱菊粮油等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发挥中欧班列长安号安全高效优势,推动涉农产品专列定期开行。基地与上合组织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贸易额迅速扩大,累计达3.3亿元,是基地成立之初的12倍。

下一步,杨凌示范区将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将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聚焦基地核心功能,利用国家和省级层面建设协调机制,通过开展积极务实有效的工作,助推陕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努力为上合组织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李惠:最后,再提一个问题。

中国网提问: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国网记者。杨凌作为国家级农高区,在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这方面都采取了哪些举措和成效?

 史高领:这个问题请何书记回答。

何玲:谢谢你的提问。杨凌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发展现代农业的“国家队”,承担着为我国“三农”探索新路的光荣使命。近年来,杨凌示范区紧密围绕“三区三高地”建设目标,在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科学制定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打造乡村振兴的杨凌样板,是党和国家对杨凌示范区的殷切希望,杨凌示范区着力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积极探寻以科技引领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子,我们委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起点编制了杨凌示范区乡村振兴规划,规划先后经过反反复复的研究讨论,既要符合杨凌实际,又能达到乡村振兴样板的建设目标。计划到2025年,全区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走在全省乃至西部地区前列,成功打造10个全国乡村振兴标杆村,形成一批典型经验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新时代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全面建成。

二是实施特色现代农业“1123”工程。按照“全域规划、全域示范”目标,把杨凌示范区所有耕地进行全面规划、统一规划,通过集成良种、良技、良法、良艺、良田,在杨凌4万亩耕地上进行全面科研示范推广。区内建设提升1万亩高标准主要农作物良种试验示范田、1万亩名优新特标准化经济林果产业示范基地、2万亩设施蔬菜育种和生产示范基地、3大现代化畜牧养殖示范基地。通过“1123”工程的实施,推动示范区乡村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示范区建设。目前,“1123”各方面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实施。

三是建立科技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新模式。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区政校企三方资源优势,我们推行“专家联产业、科研联生产、企业联市场、部门联政策、党员联群众、书记抓典型”区校融合的“五联一抓”工作模式。组建了特色现代农业8个专家服务团和协会,53支联合包抓工作队,一对一进村开展全周期、全链条技术指导服务和联村包村服务,已帮助区内各村逐一制定了“五联一抓”工作任务清单和《乡村振兴产业规划》,正在汇聚各方力量全力组织实施。这个模式极大地调动了高校、科研院所、驻区企业的积极性,作为乡村振兴主体,镇村两级非常欢迎,积极融入这个模式。目前全区农村基地经济“空壳村”实现全部清零,经营型收入过10万元的村占比达到8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省前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民发展学院在王上村设立了分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启动了百名乡村振兴人才培育计划,“五联一抓”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了省乡村振兴局等上级部门的关注和肯定,陕西电视台、人民网等各级媒体集中报道20余次,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

四是农村人居环境和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杨凌示范区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挖掘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能力,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样板的底色。突出“改”,以改厕、垃圾污水治理等为重点,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由村庄向庭院、由厅堂向角落步步深入,杨陵区成为全省人居环境整治一类县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91%农村污水实现有效管控,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村达到100%。突出“减”,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进农膜污染治理、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打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攻坚战;突出“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实施小湋河流域综合治理,完成渭河湿地公园新改建工程,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7个,乡村旅游示范村9个,“乡村学堂”文明实践案例成为全省创新工作案例,“文明实践大碗茶”成为全国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法100例,乡村生态环境和乡风文明持续向好发展。

五是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标准模式研究和人才培养。我们整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科资源优势,组建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率先开展西北乡村类型与特征大调查,调查足迹覆盖了我国西北七省区、4.7万多个乡村,形成《西北乡村类型与特征调查》咨询报告,报告相关内容已被中央农办采纳。发布了全国第一个省级乡村振兴技术标准体系五年规划即《陕西省乡村振兴技术标准化体系规划(2021-2025)》,编制了《县域乡村振兴规划内容与规范》、《乡村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规范》、《乡村功能定位理论方法及规范》和《县域乡村振兴监测与评估方案》,为全省乡村振兴实践提供了顶层规划和政策理论支持。同时构建了以专项本科层次、专项研究生、专业学位博士和地方政府管理人员专项研究生培养计划四个层次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训计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门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首批招生乡村振兴专项研究生40名,为乡村振兴、人才振兴贡献了杨凌智慧和力量。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李惠:感谢两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