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APP下载

【实录】西安市“行走乡村看振兴”系列 新闻发布活动

时间:2022-10-11 15:42:29 来源:陕新发布

pic

10月9日上午10点,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在长安区组织举行西安市“行走乡村看振兴”系列新闻发布首场活动,邀请长安区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主持。

pic

杨丽萍: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活动。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我市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个战略,确立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根本的乡村振兴西安方案,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今天,我们组织举行西安市“行走乡村看振兴”系列新闻发布首场活动,邀请各位媒体朋友来到长安区,深入乡村振兴一线,走村访镇看发展,田间地头看变化,亲身感受乡村的幸福生活,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全面展示我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下面,请长安区委副书记王韬先生介绍长安区乡村振兴工作有关情况。

pic

王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长安区委副书记王韬。盛世盛景迎盛会,上风上水上长安。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我们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长安区五台街道石砭峪新村举办西安市“行走乡村看振兴”首场新闻发布活动。下面,我就长安区乡村振兴工作情况作以简要介绍:

长安被誉为“神州首邑”,曾为周、秦、汉、唐等13朝京畿之地,风景这边独好。行政区划总面积1583平方公里,总人口109.06万人,辖16个街道、232个村、95个社区,基层党组织1069个、党员3.55万人。区域有三大资源:一是秦岭山水。秦岭长安境内面积876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55%,分别占全市、全省秦岭总面积的16%、1.5%;有子午峪等20个峪口;古“八水绕长安”中的沣、滈、潏、浐四大河流均源自秦岭北麓长安境内或流经辖区。二是历史文化。佛教八大宗派中法相宗、华严宗、净土宗、律宗四大宗派祖庭均在长安,杜公祠、杨虎城将军陵园、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陕西考古博物馆等人文景观星罗棋布,著名作家柳青曾在长安扎根生活14年、创作了文学巨著《创业史》。三是教育科研。辖区有驻区高校30所、师生30余万人,高校数量分别占全市、全省高校数量的43%、30%;拥有20多所科研院所、4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00多名高科技人才。

长安区山水相依、城乡相融、田塬相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近年特别是今年以来,长安区坚持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全区上下总动员,深入实施“六大筑基”行动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八大助力”行动,着力构建“1234”新格局,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趟出一条生产生态生活融合、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城市乡村自然融合的发展新路。长安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三年突破千亿元大关,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34.85亿元,增速在西部经济总量前20区中排名第2;西北水电等一大批央企纷纷入驻,中油北斗等大项目密集落地,综合实力稳居全市第一方阵;64.5公里“三河一山”绿道、54公里山水文旅体验线全线贯通,长安公园等一大批公园高质量建成开放,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先后荣获全国创新百强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全省“三夏”工作现场推进会、全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万千行动”启动仪式等现场会在长安召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一、树牢一个理念,让花园乡村各美其美

树牢“乡村美学”理念,全域打造农村人宜居、城里人向往的“花园乡村”。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创新实施“驻街道乡村规划师”制度,聘请中联西北工程设计院10名专职规划师,修编新编村庄规划179个,实施片区一体推进,实现“心中有蓝图、手中有规划、发展有方向”。二是坚持常态整治。聚焦房屋上中下、庭院前中后、道路河道两侧远中近实施全域环境整治,累计出动人力20万人次、机械3千台次、清运车辆5.6万车次,“清三堆”“治三乱”6.6万处,清理卫生死角2万余处,拆除户外厕所2.6万座,清洁乡村实现了全覆盖。三是坚持有序建设。建成污水处理厂(站)8座,完成厕所改造5.8万户,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压缩站17座;高标准打造128条347公里“五化道路”,长安大道作为全省唯一入选线路、荣获全国美丽乡村路称号;691个美丽庭院、70个郊野公园、46个景观节点成为都市人理想“露营地”;建成1个3A级景区村、24个2A级景区村、1个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我们现在所处的美丽的石砭峪新村就是一个2A级景区村。四是坚持长效管理。推广实施“街长制”“积分制”管理,把积分奖励贯穿日常管理,鼓励群众认领花坛、广场等公共区域,引导居民将美丽延伸至庭院、屋内,村民过去挣工分、现在争积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村风。

二、走好两条路子,让人尽其才活力涌动

乡村振兴,关键靠人、发展为人。一是引人才、闯路子。认真践行“共同缔造”理念,与驻区高校建立“1+11”校地融合联席会议制度,组建14个乡村振兴顾问团,邀请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驻区高校20名专家教授担任顾问团成员,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技术支持。启动“万千行动”,省市区352名优秀干部到乡村一线担任职业经理人、乡村振兴顾问,打造了一支懂农业爱乡村、爱农民、朝气蓬勃的职业工作队。我区代表陕西省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现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成为“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全国首批签约区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二是育人才、想路子。从16个街道选派232名优秀干部到村担任“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带领党员群众实施乡村振兴、致富增收。充分发挥乡贤治理优势,建立“花园乡村协理组、乡风文明协理组、矛盾调解协理组”3个类别3046人的新时代乡贤队伍。实行“制度引领、产业融合、教培相促、多元帮扶、典型引路”职业农民培育新模式,培育认定初级职业农民1272人、中级职业农民113人、高级职业农民29人。创新开展“强化基层治理、推进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培养工作,计划通过3—5年培育青年人才4000余人,已培养学员150名,将58名成熟优秀学员安排到村(社区)担任资料员、统计员、调解员,1名学员进入村“两委”、1名当选区人大代表,后备力量梯队建设初具雏形;该项工作受到市委、省委乃至中央党校高度关注,被纳入市委深改委2022年基层改革重点示范项目。

三、深化三产融合,让农民收入华丽蝶变

坚持“因地制宜、传统与现代结合”,着力打造“一产强基、二产提质、三产增效”产业新格局,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00万元的达到10个村、超50万元的达到23个村;2021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8956元,增长10.3%。一是做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长安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推广崔护诗中“桃花”2.1万亩,恢复人民作家柳青笔下“十里蛤蟆滩”水稻种植2000余亩,建设1万亩高标准农田和5个绿色粮食生产示范片区;催生民宿、领养农业、房屋租赁、非遗乡集等新业态,发展特色民宿100家,年接待游客3.8万人,收入一千万元以上,直接带动乡村旅游消费2亿元;实现青山变金山、绿水变富水、空气变财气、林地变宝地。二是做强示范镇村。强力推进长安唐村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太乙宫及引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五台市级跟踪指导培育镇建设,探索鸣犊农业产业示范镇、子午文化旅游示范镇建设;王莽街道清水头村农旅结合模式入选西安市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十大案例,五台街道入选陕西省首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和西安市第二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五台街道石砭峪新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长安唐村入选《2021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三是做靓特色品牌。推动一产接二连三,以长安地域文化为名注册“桂花球大米”“神禾塬面粉”“沣峪口菜籽油”等商标,联合打造“长安好物”系列产品,长安草莓、王莽鲜桃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长安花卉”等4个企业品牌和秦岭花世界等4个产品品牌获得省级认定。

四、开展四大行动,让文明乡风培根铸魂

既提高环境“颜值”,又做优人文“内涵”,让群众实现“口袋”和“脑袋”共富。一是开展留住乡愁行动。建成村史馆72个、村史广场38个、村史文化墙55个、家风家训馆19个,展现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全省村史馆建设现场会在长安召开。二是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218个,建立健全“四会”制度,推动民生福祉“厚起来”、乡风民风“美起来”;将全区划分为351个基础网格和44个专属网格,推行“党建+网格+警格”模式,筑牢社会治理“第一道防线”。三是开展文化惠民行动。将民间传统和地域特色注入“三下乡”、文化进万家、文化百村行等公益性品牌文化活动,建成16个标准化街道文化站、27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广大群众获得日益丰厚的文化滋养。四是开展文明典型培育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工作不断深入,推荐评议出中、省、市“好人”及道德模范58名,引镇街道西堡村、黄良街道立邵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太乙宫街道四皓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王曲街道劳动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我市决策部署,着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创建国家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为加快建设西部强区奠定坚实基础,为西安全面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出长安贡献,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二是持续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政策惠农、人才助农、品牌兴农、园区强农、产业富农“五大行动”,让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更上一层楼。

三是持续加快乡村建设。科学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和管护水平,完善水质保障长效机制,大力开展垃圾治理行动,让美丽村庄“一处美”变为“片片美”。

四是持续做强乡村振兴示范镇。加快建设长安唐村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引镇省级乡村振兴工业商贸型示范镇、太乙宫省级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型示范镇建设,探索打造五台文化旅游型示范镇、鸣犊农业产业型示范镇和子午文化旅游型示范镇,以点带面,辐射全局,推动全域乡村振兴。

五是持续深化校地融合发展。以“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为契机,不断深化拓展校地合作广度深度,携手搭建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合作化共建乡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共进。

六是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深入实施“强化基层治理、推进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六大筑基”行动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八大助力”行动,持续巩固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规民约等全覆盖成果,走出一条独具长安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

千年古都,美好长安;常来长安,幸福平安。最后,诚挚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常来长安、结缘长安!衷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杨丽萍:刚才,王韬书记介绍了长安区乡村振兴工作的有关情况。接下来,请媒体朋友们移步到具体点位,进行实地采访,同时,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的系列新闻发布活动。谢谢大家!